项奇珍;吴莉萍;盛春琴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汉川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6.0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为(4.20±1.20) d,气促消失时间为(3.40±1.10) d,啰音消失时间为(4.10±1.80) d,住院时间时间为(5.90±1.50)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50±1.70)、(5.60±1.80)、(6.50±1.20)、(7.60±1.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向荣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参附注射液临床应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使用参附注射液的病历医嘱单286份,结合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用量、用法,临床诊断,溶剂,给药途径,滴数,疗程以及不良反应,用药费用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参附注射液在我院临床广泛应用,科室涉及外科、骨科、内科等,涉及病症包括阑尾炎手术、胆囊疾病手术、急性胰腺炎、斜疝手术、外伤骨折手术、肛门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应用参附注射液1~3 d病例数多,分别为48、61、45例;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13.81%,两种中药注射液联用7.46%;1例患者用法不规范、滴数控制仅3例注明缓慢滴注、2例有药物过敏史使用中药注射液。结论:我院参附注射液在选择目标病症、扩大病种、使用方法、疗程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运用循证医学加强上市后的药物评价、临床科学合理的使用,中药注射剂必将更好地为健康服务。
作者:项奇珍;吴莉萍;盛春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建湖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质子泵抑制剂( 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职能部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12—2014年我院PPI的使用品种、数量、销售金额,计算用药频度( 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和限定日费用,进行回顾性评价与分析。结果:2012—2014年我院PPI的总DDDs持续增长,总金额先升后降。 DDDs大的是雷贝拉唑肠溶片(10 mg倡14 s),限定日费用高的是注射用埃索美拉唑(40 mg),排序比反映用药不合理的是注射用泮托拉唑(40 mg)。结论:我院PPI临床使用频度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明显,部分品种应用不合理,需完善 PPI临床应用具体指导细则,加强对PPI使用的监管力度。
作者:王永;郑爱东;鲍志伟;刘婷婷;胡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天然冰片、冰片和艾片的鉴别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薄层鉴别、旋光测定及气相色谱法对天然冰片、冰片和艾片进行鉴别。结果:天然冰片、冰片和艾片的药材性状相似度较大,但在形状大小和色泽方面存在微小差异;天然冰片和艾片的薄层色谱及气相色谱较接近,但冰片与二者有明显区别;三者的旋光度有较大差异。结论:综合性状鉴别、薄层鉴别、旋光测定和气相色谱鉴定分析,可以达到区分、检测天然冰片、冰片和艾片的目的,为其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海艳;杨全;庞玉新;胡璇;吴丽芬;邹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收集到的市售丹参饮片进行评价性考察,考察丹参饮片的质量。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1部的方法,对收集到的70批丹参饮片进行性状、鉴别、检查、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等项目的检验。结果:本研究中发现72.00%的市售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达不到丹参药材的国家标准,82.00%的紫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不符合其质量标准。结论:在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丹参多数是以饮片形式提供给患者使用,及时修订丹参饮片的质量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侯建忠;卢建龙;石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与同期临床分离主要革兰阴性菌(G-菌)的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为降低细菌耐药率和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我院信息系统提取2011—2014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另从我院检验科获取同期住院患者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排名前5的G-菌,排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重复菌株,按统一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SPSS 17.0软件对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 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 ,DDDs)与细菌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年间,抗菌药物总DDDs与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平均耐药率间具有相关性(r=0.977,P<0.05);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G-菌平均耐药率间具有相关性(r=0.988,P<0.05);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G-菌平均耐药率间具有相关性( r=0.984,P<0.0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DDDs与G-菌平均耐药率差间具有相关性( r=0.974,P<0.05)。结论:临床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细菌耐药率和院内感染率。
作者:桑军侠;刘艳;谷华伟;刘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帕利哌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氯氮平联合帕利哌酮进行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00%(51/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3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3.11±10.90)分,对照组为(2.71±0.67)分;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评分为(38.11±10.97)分,对照组为(32.76±12.37)分;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控制时间为(11.87±2.38) d,对照组为(17.29±3.2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体质量增加4例,对照组为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氯氮平联合帕利哌酮可显著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桂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美罗培南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常用于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抗菌谱广、安全性好等优点,肾脏是该药主要的清除途径。据相关文献显示,美罗培南及其代谢产物约70%通过肾脏清除[1];同时,其原型药物为肾脏排泄的主要形式[2-3],约占静脉给药量的62%~83%,仅有14%~28%经肝脏代谢为 ICI-213689排出[4],所以该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drug-induced liver injure ,DILI)的概率较低,国内、外文献也极少报道,对其机制的探讨更无文献记载。现笔者通过对2例病例分析,同时结合该药的药动学和DILI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张忠元;张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果糖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71例CHB合并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以10%果糖注射液250 ml作为甘草酸类制剂的溶剂静脉滴注,对照组接受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入3 U胰岛素作为甘草酸类制剂的溶剂静脉滴注,在静脉滴注前、静脉滴注完毕、静脉滴注完毕后1.5 h,测患者血糖,连续测定3 d。结果:静脉滴注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均值呈上升趋势,静脉滴注后与静脉滴注后1.5 h基本保持平稳,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与果糖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果糖注射液对CHB合并T2DM患者的血糖变化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俞晓玲;胡盈莹;赖延锦;林云萍;王金叶;吴芳;余晓若;陈秀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28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我院涉及ADR的药物种类有19类,其中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药、中药制剂发生ADR的比例列前3位;在给药方式中,以静脉方式给药发生ADR的比例高;从临床表现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ADR发生率高,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和全身性损害列第3位;基本药物发生ADR的比例较低。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并逐步增加基本药物的应用比例,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宋亚红;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液体治疗的进步是伴随着对人体体液代谢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深入、输液产品的开发和临床监测手段的完善而发展的。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内环境稳定和各器官功能的基本保证。外科患者由于疾病、禁食、手术创伤等原因导致体液平衡失调而需要进行合理的液体治疗。为此,合理选择液体的种类、剂量,有效地维持体/微循环的稳定,保证组织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液体治疗药物主要有晶体液和胶体液两大类。近年来,晶体液中以混合糖电解质为代表的新型糖电解质输液得到了快速发展,是临床补液治疗的基础药物之一。本文就外科液体治疗的目的、相关理论、具体方案和新型糖电解质输液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孙忠实;朱明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在减少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所致不良反应中的作用,为临床药师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提供借鉴。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老年前列腺癌合并高血压病及房颤患者的药学监护过程。结果:针对该患者的个体情况,临床药师分析了化疗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其对老年人基础疾病的影响,配合医师为患者提供了合适的个体化辅助抗肿瘤和基础疾病治疗方案,并对相关药物进行了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为该患者提供了合适的个体化辅助抗肿瘤和抗凝治疗方案,使患者避免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体现了临床药师在减少此类特殊人群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郭益俊;王茹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汉中市3201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钙剂和维生素类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和排序比等药物利用研究指标,对我院2012—2014年钙剂和维生素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钙剂和维生素类药品的年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常用的钙剂类型是碳酸钙+维生素D3的复方制剂,其销售金额占整个钙剂销售金额的七成以上。用药频度排前3位的维生素类药品分别是维生素B6注射液、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结论:我院钙剂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应警惕临床使用量较大的维生素 C和维生素E长期、过量使用的危害性。
作者:汪光玉;赵嘉闻;王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儿童医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为主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与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前、后胆红素变化情况,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8%,优于对照组的82.6%,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为(75.3±12.3)μmol/L,低于对照组的(98.8±19.2)μmol/L,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时间为(4.7±1.3) d,低于对照组的(7.8±2.5) d,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总胆红素水平的降低,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白琼丹;张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3年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销售金额前50位和使用强度前50位的药品,探讨我院用药变化情况及其趋势,为我院药剂科制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查出我院2008年和2013年2年销售金额排名前50位的药品并计算出使用强度前50位的药品,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近几年药品使用量快速增长,其中循环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消化系统用药增长迅速,而抗菌药物使用量却在下降。我院口服剂型药品和中成药的使用量正逐渐增加,基本药物使用量正在下降。结论:通过对2008年和2013年我院用药变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可发现医院合理用药中存在一些问题,明确药剂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作者:殷勤;盛雪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准确确证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那红地那非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LC-MS/MS用理化反应法初筛成阳性的药物后再应用,技术对四种可能有非法添加那非类化学药品的中药制剂进行筛查,与那红地那非对照品的一二级质谱图进行比较。结果:在样品质谱图中有与对照品一致的一级质谱峰与二级质谱峰。结论:应用LC-MS/MS法可快速准确鉴定出中药制剂中是否含有非法添加的那红地那非。
作者:隋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宝鸡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2014年医院制剂使用情况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供医院制订制剂科学发展计划时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2010—2014年我院医院制剂品种数、使用数量、销售金额、销售金额与全院药品总金额比例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2010—2014年我院医院制剂品种数减少2种;使用数量、销售金额分别较上一年增长,涨幅具有不同步性;制剂销售金额占全院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较小且逐年下降,下降率逐年上升。结论:我院应加大制剂研发力度,提高制剂使用率,开展药学服务,方可实现制剂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作者:马佩杰;马聪;马俊强;张妍;杨爽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吗啡属于强阿片类镇痛药,其作用机制是激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1],但是可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过大剂量可致患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临床上常采用纳洛酮治疗吗啡引发的呼吸抑制。有研究报道,纳洛酮可引发高血压,建议高血压病患者不使用[3]、慎用或禁用本品[4]。临床医师和药师不仅应关注纳洛酮所致高血压的不良反应,还需考虑选择合理的替代药品治疗禁用纳洛酮的吗啡中毒患者。现就1例使用醒脑静注射液作为替代药品治疗不能耐受纳洛酮高血压不良反应的吗啡中毒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刘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对多药耐药的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 MTT)法测定药物在体外对MCF-7/ADR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致死量( IC50值),并且应用金氏公式进行联合用药的效果分析,此外,还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进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分析。结果:多西他赛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与单一应用多西他赛相比提高了10倍,且IC50值为单独用多西他赛的1/10。金氏公式显示多西他赛与维拉帕米二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二者联用强于单一用药。结论:维拉帕米可以逆转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其与多西他赛联合用药对乳腺癌细胞起到协同作用。
作者:舒湘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血清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和视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20例(12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3 d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IMP-2水平和视神经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TIMP-2水平由治疗前的(329.25±21.42)μg/L降低为治疗后的(285.14±12.35)μg/L,对照组则由治疗前的(331.25±31.54)μg/L降低为治疗后的(296.54±13.19)μg/L,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由治疗前的(0.38±0.05)上升为治疗后的(0.53±0.07),眼压由治疗前的(13.58±3.52) mmHg(1 mmHg=0.133 kPa)降低为治疗后的(12.98±3.21) mmHg,MS由治疗前的(17.16±3.54) dB上升为治疗后的(21.34±4.01) dB,MD由治疗前的(16.75±5.26) dB降低为治疗后的(12.15±5.42) dB,潜伏期由治疗前的(121.91±13.21) ms降低为治疗后的(98.24±11.05) ms,振幅由治疗前的(5.91±1.21)μV上升为治疗后的(7.82±2.01)μV;对照组按上述观察组的顺序依次为(0.39±0.05)、(0.48±0.06),(13.71±3.49)、(13.02±3.15) mmHg,(16.98±3.49)、(18.12±4.08) dB,(16.69±5.19)、(16.22±5.14) dB,(123.01±12.02)、(115.61±10.54) ms,(5.93±1.22)、(6.52±2.14)μV,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IMP-2水平,从而改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视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育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