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沙东旭;段立爽
目的 观察BCG-CpG-DNA对家兔的毒性作用,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用BCG-CpG-DNA 100、250、500μg在28d内分7次对家兔进行肌肉免疫,大腿股四头肌局部刺激,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每次注射后注射局部变化情况,末次免疫后2d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系数,观察注射局部肌肉刺激情况,并取注射部位肌肉和主要免疫器官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BCG-CpG-DNA重复给药后肉眼观察对注射部位皮肤和肌肉无明显刺激作用;血液学结果显示可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对血液学其他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和脏器系数无明显的影响;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BCG-CpG-DNA引起注射部位肌肉的轻微炎症反应,对主要免疫器官无影响.结论 BCG-CpG-DNA对家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蔡皇界;赵爱华;王雯;李凤祥;王国治;吴小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新医改顺利进行.方法 通过比较国内外仿制药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发展的不足,探讨解决办法.结果 与结论根据我国所具备的特有条件和特殊国情,发展仿制药是大势所趋.从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知识产权、政府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探讨促进我国仿制药发展的策略.
作者:王静;韩晓亮;孟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奥美拉唑的少见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几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中有关奥美拉唑的少见不良反应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中的少见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结论 奥美拉唑所致的少见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周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分析了近两年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的现状,用举例和对比方法对现存问题进行了说明和比较.结果 与结论针对实际问题,从法律角度和技术层面提出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李衡;曾秋初;李慧;黄晟;谢天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HPLC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HPLC法在筛选炮制工艺、评价炮制品质量、检测中药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方面应用日趋广泛.结论 HPLC法的检测结果可为革新和提高传统炮制工艺、科学使用辅料提供依据.
作者:张幼林;陈芳;袁胜浩;李丘;常明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用HPLC法测定脑心清颗粒中山柰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5:45:0.2),检测波长为365nm,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 线性范围为0.20-2.00μg(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1.40%(n=6).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无干扰,可用于脑心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文;沙东旭;段立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我院2006~2009年抗糖尿病药应用状况.方法 对2006~2009年抗糖尿病药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结果 抗糖尿病药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其中,胰岛素用药金额的增长快于口服抗糖尿病药.口服抗糖尿病药以磺酰脲类为主.按照DDDs排序,格列吡嗪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结论 我院抗糖尿病药物应用基本稳定、合理.
作者:谢六生;刘光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怎样建立高效的补充检验方法批复体系提出一些建议.方法 对补充检验方法批复中关键环节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压缩各环节时限或者建立新的批复体系,可以提高补充检验方法批复的效率.
作者:高志峰;张启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规范药品现场检查工作.方法 对检查员在药品现场检查中的基本要求进行总结,并归纳为十三要及十三戒.结果 与结论为检查员改进检查方法及技巧、规范药品现场检查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刘渊;毕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我国药品标准物质分包装工作发展方向.方法 以化学对照品为例,介绍我国药品标准物质分包装管理工作现状.结果 与结论应借鉴国际药品标准物质分包装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药品标准物质分包装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确保药品标准物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作者:张琪;谢丽华;赵宗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气滞胃痛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迪马C18色谱柱,甲醇-0.17%磷酸溶液(每1000mL 0.17%磷酸溶液加入1.8mL三乙胺)(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结果 延胡索乙素在0.0506~1.2156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8.55%,RSD为1.09%(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气滞胃痛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田金苗;李晓欣;张满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不同采收期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和芦丁的含量,综合比较各指标用以评价青翘的质量及其佳的采收期.方法 采用HPLC法,以Alltima ODS 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室温.结果 连翘苷和连翘酯苷以7月初的含量高,芦丁以7月上、中旬的含量高.结论 青翘的佳采收期为7月份.
作者:裴香萍;张淑蓉;闫艳;朱鑫仙;杨文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羧甲司坦泡腾片的发泡量及崩解时限检查提出修改建议.方法 查询资料,并对羧甲司坦泡腾片的发泡量及崩解时限检查进行验证.结果 羧甲司坦泡腾片发泡量及崩解时限检查项目内容不完整、表述不明晰;检查方法不科学、不完善.结论 应对羧甲司坦泡腾片检验标准进行修订.
作者:周华杨;覃志高;石天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此次培训效果,判断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训人员基本情况和培训前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统计学分析,判断培训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 与结论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人员年龄多集中在30~50岁之间,以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居多.此次培训效果显著,地区差异对培训效果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亚丽;董铎;杨乐;侯永芳;刘翠丽;刘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药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方法 运用行为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思维.结果 常用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形象化手段、个人形象、倾听等.结论 非语言沟通技巧能够增加药师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
作者:孙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复方氨酚葡锌片中(R,S)-告依春的含量.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 (R,S)-告依春在5.6~32.6mg·L-1(r=0.9997)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氨酚葡锌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索银科;王永平;刘宝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药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和减少药患纠纷的对策.方法 收集2009年我院药学部差错事故登记本中登记的全部纠纷事件,从药师因素、药品因素、医生因素、患者因素和收费因素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药患纠纷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结果 54起纠纷中有4起给予不同的经济赔偿,50起经合理解释予以解决.结论 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药师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是防范和减少药患纠纷的根本措施.
作者:韦炳华;洪晓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促进中药标准科学管理,提高药品标准对中药质量的可控性.方法 针对中药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建议.结果 与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管理,健全和完善我国药品标准质量体系,提升药品的质量控制、检验监督水平.
作者:罗书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水平.方法 分析当前药品质量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原因.结果 与结论就如何结合药品质量问题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进行探讨,提出建议.
作者:韦广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软膏导致痤疮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对2008年8月~2009年6月间我科应用他克莫司软膏导致痤疮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他克莫司软膏致痤疮主要发生在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多在用药2~3周后发生.表现为粉刺,炎性小丘疹,脓疱.结论 对于他克莫司软膏致痤疮的规律及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加强预防,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志国;陈宾;袁秀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