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面膜在面部烧伤患者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玉芳莉

关键词:药物面膜纱布, 面部烧伤, 应用与护理体会
摘要:颜面部为暴露部位容易被烧伤,其烧伤占全身烧伤的52%.2008年8月~2011年7月采用自制药物面膜纱布对面部烧伤患者78例进行治疗护理,结果应用药物面膜纱布治疗面部烧伤,创面愈合快、用药次数少、色素改变轻、不易形成瘢痕或瘢痕增生轻微.药物面膜纱布治疗烧伤方法简单、创面愈合快、用药次数少、患者痛苦少.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足月宫角妊娠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诊断及鉴别,足月宫角妊娠的并发症及其病因和处理.方法:对分娩的产妇35897例中,经剖宫产或剖腹探查术中明确诊断的6例足月宫角妊娠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均发生胎盘滞留,均以手术结束分娩,均发生产后出血,4例为臀位,2例为足月低体重儿,1例新生儿有并指畸形.结论:足月宫角妊娠易发生胎位不正、先兆子宫破裂、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胎盘滞留、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多以手术结束分娩,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和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某些足月宫角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及尽量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作者:秦峰;万红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治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采用丙泊酚2.0~2.5mg/kg麻醉诱导,术中丙泊酚维持;观察组9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间苯三酚,在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脉注射间苯三酚40~80mg,比较两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间苯三酚联合丙泊酚对人工流产手术引起的疼痛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丙泊酚组(P<0.05),手术时间缩短,丙泊酚总剂量减少,无不良反应,不影响术后苏醒,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间苯三酚与丙泊酚配伍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黄月琴;张华东;肖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和T管引流术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手术指征及相关问题.方法:对收治行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患者95例与同期收治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89例进行对比研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输液时间、切口感染、胆汁性腹腔引流液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患者在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输液时间、住院时间3项与T管引流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但要配合影像资料,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作者:贾智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女性外阴尖锐湿疣52例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

    本文分析尖锐湿疣的发病原因、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5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尖锐湿疣的好发年龄为20~30周岁青年女性,提示与性生活或机体免疫力有关,有潜伏期3个月,也有性接触后4~6周或长至8个月者.局部感染以阴部与阴唇、阴蒂、肛门周围为主.呈单个乳头状为主.常合并有其他外阴道感染,白带多,有不良气味,治疗方法很多,以药物及仪器治疗为主.

    作者:杨岳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放置健康教育分析

    目的:在了解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知晓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在术前宫内节育器知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206例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术后3个月随访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并通过24个月随访观察宫内节育器放置结局.结果:术前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随访内容知晓率仅1.94%;健康教育后,3个月随访调查宫内节育器知晓情况明显提高,术后注意事项知晓率由15.05%上升至9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随访失败率6.80%,低于全国水平10.71%.结论:有必要针对育龄妇女开展宫内节育器健康教育,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对放置结局及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竹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肌酶谱应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测定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儿童的心肌酶谱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心肌酶谱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经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常有心肌酶升高,可能合并心肌损伤,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罗玲;李海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儿红痱并发丘疹型念珠菌病1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红痱并发丘疹型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表现及真菌镜检诊断为红痱并发丘疹型念珠菌病16例.结果:采用外用抗真菌药及扑粉,所有病例均获痊愈.结论:对小儿红痱并发丘疹型念珠菌病应足够重视.

    作者:罗方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聘用护士的管理与培训体会

    近3年来,我院聘用护士52名,占全院护理人员的比例的54%,其中大专学历35人,中专19人,年龄19~28岁,平均22±2.2岁,护龄1~6年,现将管理与培训方法介绍如下.管理报名条件:30岁以下,全日制中专及以上护理专业毕业,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注册,热爱护理事业.

    作者:郭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目的:探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冲洗引流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锥颅血肿冲洗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均获临床痊愈,14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8例颅内少量积气,脑脊液漏3例,4周后复发5例,精神异常2例.结论: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中血肿冲洗要彻底,术中、术后要预防气颅的发生,降低术后血肿的复发率.

    作者:孟昭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膜冷脓肿彩超诊断与介入诊治价值探讨

    目的:提高腹膜结核性性脓肿(冷脓肿)的认识和准确诊断率,探索新的诊治方式.方法:分析20例腹膜冷脓肿的彩超声像表现(大小、形态、质地、血流等)和彩超介入诊治效果.结果:20例腹膜冷脓肿声像有特征性改变,超声介入诊治效果明显,准确率100%.结论:彩超是诊断腹膜冷脓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成立贵;蔡忠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利多卡因喷雾咽喉表面麻醉,麻醉组47例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麻醉.结果:经过麻醉,观察组47例中优40例(85.1%),良7例(14.9%),差0例,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30例中优14例(46.7%),良8例(26.7%),差8例(26.7%),优良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诱导时间为2.6±0.9分,检查时间为4.1±2.1分,苏醒时间7.5±3.3分;术前数字-符号替换测试评分(DSSST)评分为46.3±15.0分,术后DSST评分为37.3±15.0分,DSST恢复率为82.3±24.9%.术中生命体征情况,收缩压84.3±10.0mmHg,舒张压45.9±11.2mmHg,呼吸频率9.3±3.3次/分.观察组检查中发生肢动1例(2.1%);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共14例(46.7%),出现呛咳3例(10.0%),肢动7例(23.3%),恶心4例(13.3%).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是无痛胃镜检查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昭安;王玉玲;李建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龙珠软膏在污染开放性创面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龙珠软膏等药物在污染开放性创面治疗中的疗效优劣.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开放性创面-肛瘘术后创口,选取具备可比性的病患随机分为3组,在用同样方法彻底坐浴、消毒清洁创面后,分别使用:①自制四黄油纱条;②九华膏/拔毒生肌散纱条;③龙珠软膏纱条换药.结果:创面祛腐时间:①1~7天、②1~6天、③1~3天;肉芽组织平均开始生长时间:①7天;②6天;③3天.创面愈合时间:①28天;②29天;③22天.结论:在污染开放性创面促进愈合方面,与其他药物比较,龙珠软膏疗效更优异.

    作者:宗佳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切开挂线法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80例体会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法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80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橡皮筋挂线法一次性根治分析其术后疗效.结果:本组80例,随访2个月~1年,一次性治愈78例,形成肛瘘二次手术治愈2例,一次性治愈率98%.结论:切开挂线法一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疗效好,疗程短,肛瘘发生率低,避免了二次手术之苦,无后遗症,不影响肛门节制功能.

    作者:赵永红;史金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药混用不合理配伍分析

    中西药联合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取长补短,增强药物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但是中西药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药理作用各不相同,如果盲目地合用,忽视了中西药的配伍禁忌,就会适得其反,不仅降低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疾病.下面就临床应用中常出现的中西药混用的不合理配伍予以分析,供临床参考.

    作者:白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探讨

    本文从产科角度分析新生儿窒息原因,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对214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相关.加强孕期保健,预防并及时处理有关并发症,重视产前、产时电子监护及B超监测,及时处理胎儿窘迫,适时选择正确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青;郝丽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体检全血5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250例

    目的:了解本地区250例体检者全血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250例,进行取全血测定钙、镁、铜、铁、锌元素含量.结果:250例体检者中钙、铁、锌、铜、镁元素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钙和铁在0~30岁略低,铜元素与锌元素在31 ~60岁组含量略高.结论:250例体检者全血微量元素测试效果中等水平,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元素缺乏问题,为此还需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管,丰富营养.

    作者:孙青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感染是手术中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做好手术室隔离消毒可有效阻止外源性感染,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1].因而,强化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只有严格把握好手术室无菌操作才有可能保证手术在安全环境下进行,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临床治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体会,加强对手术室器械、物品,手术室环境及医护人员的管理工作.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发生率的重要保障.现对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卫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DCA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

    大多数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一但渗漏于血管外,轻者造成皮肤组织肿胀、疼痛,重者科导致局部组织溃烂、坏死,更严重者甚至经久不愈、溃烂可深及肌腱及关节,后达到需外科请创、换药、植皮,甚至截肢.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伤害,影响治疗计划,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为此,避免、减少化疗药物外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09 ~2010年运用PDCA循环法(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美;楼志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体会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2000 ~2009年应用空心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全血快速C反应蛋白检测的应用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HCT)在全血快速C反应蛋白测定中的影响,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治肺炎患者200例,按HCT参数大小分为HCT<0.3、HCT>0.5、0.3<HCT <0.5共三组,三组同时检测血浆CRP及全血快速CRP,观察各组血浆CRP和全血快速CRP的差异.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红细胞压积(HCT)在0.3 ~0.5之间时,血浆C反应蛋白与全血C反应蛋白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压积(HCT) <0.3时,全血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血浆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压积(HCT)>0.5时,全血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血浆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快速C反应蛋白的检测简便、快捷,能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但当红细胞压积(HCT) <0.3或>0.5时,结果应当进行校正.

    作者:叶昌远;程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