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体会

陈宇

关键词:
摘要: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2000 ~2009年应用空心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目的:探讨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机制.方法:针刺取中脘、天枢(双)、内关(双)、足三里(双),1次/日,5次1疗程;穴位注射取胃俞(双)、脾俞(双)、三焦俞(双),用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500μg,1ml的混合液穴位注射,1次/日,5次1个疗程.结果:本组38例全部治愈.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肯定.

    作者:陈市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东菱迪芙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东菱迪芙和降纤酶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东菱迪芙治疗,对照组采用降纤酶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95.0%(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东菱迪芙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稍优于降纤酶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其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降纤酶.

    作者:樊润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85例分析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收治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85例(103条肢体),总结临床资料及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的效果、所有患者均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结果:随访率100%,平均随访29.5个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患者静脉曲张消失;色素沉着及肢体肿胀感好转;合并溃疡者溃疡愈合.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方法,术前静脉造影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作者:张虹桂;姚英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心电图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西药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有效率为93.8%,心电图改善有效率为85.0%;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有效率70.0%,心电图改善有效率58.3%.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注射能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60例麻醉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观察6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丙泊酚以1.5~2.5mg/kg静脉给药,20~30秒内注入.观察受术者反应及意识消失时间与维持时间.结果:平均30秒起效,维持10分左右.结论: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起效快,苏醒快,麻醉时间短,安全.

    作者:王凤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麻黄素和甲氧明在预防全麻诱导期低血压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比较麻黄素和甲氧明在预防全麻诱导期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甲氧明组和麻黄素组,每组37例,两组均在全麻诱导前及诱导后3分钟监测HR、BP和SpO2的变化.结果:甲氧明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麻黄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黄素组比较,甲氧明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稍增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素和甲氧明均能有效地维持全麻诱导期心血管系统的稳定,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并且对患者无不良影响,均是较好的全麻诱导药的伍用药物.

    作者:李中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感染是手术中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做好手术室隔离消毒可有效阻止外源性感染,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1].因而,强化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只有严格把握好手术室无菌操作才有可能保证手术在安全环境下进行,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临床治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体会,加强对手术室器械、物品,手术室环境及医护人员的管理工作.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发生率的重要保障.现对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卫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自身器官产生消化所引起的炎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此病发病急,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可导致休克而危急生命,临床上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2006~2010年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47.5岁,平均住院11.5天.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治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忠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川百止痒洗剂治疗皮脂缺乏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川百止痒洗剂治疗皮脂缺乏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82例皮脂缺乏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采用润燥止痒胶囊口服联合川百止痒洗剂外用,对照组41例采用口服西替利嗪片及外用派瑞松软膏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分析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6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川百止痒洗剂治疗皮脂缺乏性湿疹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赵文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咯血的治疗及进展

    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而咯出者.咯血量的多少视病因或病变的性质而定,咯血量的多少并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致,其表现可以是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大咯血属内科急症,死亡率高,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和抢救.

    作者:孙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支气管哮喘病的临床护理

    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引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是一种不分年龄、性别,严重可危及生命的疾病.一分新的调查报告证实,目前全球上有约1.5亿人被直接或者间接的诊断患有这种疾病.在已经过去的将近十年之中,患有支气管哮喘病的病例已增加了超过3倍.在我国,患有哮喘病的人数约有2500万,支气管哮喘病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系统疾病.其中,儿童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分别为2%~3%和1%.根据发病的起因和时间段不同,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锁骨钩钛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28例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锁骨钩钛板对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患者28例,应用锁骨钩钛板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3~36个月,本组28例患者肩锁关节脱位完全愈合,肩关节功能优.结论:锁骨钩钛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俊刚;岳喜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产前全前脑的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全前脑的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诊断价值.方法:对二维超声发现畸形的胎儿进行三维成像,将诊断结果与引产后进行分析.结果: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联合诊断5例全前脑,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改变,其中5例均产后证实.结论:胎儿全前脑除具有特征性的脑部改变外,均伴有面部中线结构的对称性改变,三维超声提高了直观、逼真的诊断依据,对二维超声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两者联合检查可提高检查率.

    作者:瘳凤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心功能差,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医学的发展,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安全有效方法[1].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严密的术后护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2011年1月~2011年10月对95例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术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疾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生儿疾病病种繁多,但新生儿窒息为常见[1],也为首当其冲,新生儿复苏是否得当,关乎为重要.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尤其在基层医院往往存在着因概念不清、评估判断不正确或操作不到位等问题,使新生儿窒息复苏延误甚至失败.经过临床体会和总结,将工作中经常发生或易忽略的问题加以归纳,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发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西他赛药物化疗的不良反应和护理

    多西他赛药物在乳腺癌、肺癌、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和其他化疗药物有所不同,它有独特之处和不良反应,近年来采用以该药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爱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破溃伴感染的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破溃伴感染的治疗策略及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破溃伴感染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处理措施,观察愈后效果.结果:11例患儿中,早期4例采取切除膨出囊肿后,在张力较大的情况下,直接缝合皮肤,其中3例出现切口坏死、裂开、漏液,需后期长期换药,再次缝合;而后期的7例采取转移皮瓣减张缝合,皮瓣下留置负压引流,除1例感染裂开外,其余患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裂开及漏液发生.结论:采用转移皮瓣及皮瓣下负压引流,治疗巨大脊髓脊膜膨出破溃伴感染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作者:杨建晓;段军豪;郭文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DR在胸部肋骨骨折诊断技术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DR在 胸部肋骨骨折诊断技术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收治胸部肋骨骨折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其DR资料.另选取同期所有采用传统X线平片方法所拍摄的4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漏诊情况.结果:采用DR系统肋骨骨折误诊2例,漏诊率为4.76%,采用传统X线平片方法的肋骨骨折误诊6例,漏诊率为15%,两组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能明确创伤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普通X线平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方朝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旨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2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百分率为63.85%.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好的百分率为25.2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1,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血压正常控制率.

    作者:张绮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导尿并留置尿管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某些大手术后、排尿困难患者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而长期留置尿管后引发的尿路感染却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居医院感染的前3位.有资料显示,医院获得性感染40%为尿路感染,70%以上尿路感染与尿管有关[1].因此留置导尿中如何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了临床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本文查找留置导尿中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提示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加强无菌观念,加强对留置导尿后的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现将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施少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