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终;杨帆;王迅;姜冠潮;李剑锋;王俊
纤维桩树脂核技术因操作简便、颜色美观、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等诸多优势,在桩核冠修复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临床上有各种不同系统的核树脂及粘接剂,其中核树脂/水门汀系统因其可同时进行纤维桩粘接和树脂核重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效率,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青睐。
作者:张丽丽;罗铮;张一;刘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治疗机制。方法:8周龄近交系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均采用自身双侧对照研究:对照组、高浓度组(1×107/mL BM-MSCs)、低浓度组(5×106/mL BM-MSCs)及高/低浓度对比组。应用改良Hulth方法诱导膝关节OA。对照组一侧行手术,另一侧行假手术,其余各组均行双侧手术。术后4周处死对照组大鼠采集双侧膝关节标本。各试验组大鼠膝关节内注入相应浓度的BM-MSCs或磷酸盐缓冲液( 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切断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及股神经使下肢制动,注射3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并收取双侧膝关节标本。应用Mankin组织学评分评价OA病变程度,RT-PCR检测软骨Ⅱ型胶原mRNA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蛋白标记的BM-MSCs在膝关节内分布情况。结果:高浓度组、低浓度组BM-MSCs侧软骨组织标本Mankin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侧(5.40±0.51 vs.9.60±0.51;6.60±0.40 vs.10.00±0.32;P均<0.05),高/低浓度对比组高浓度侧Mankin评分略低于低浓度侧(6.40±0.51 vs.7.60±0.75,P>00.5)。 RT-PCR结果显示,高浓度组、低浓度组BM-MSCs侧软骨Ⅱ型胶原mRNA含量分别为对照侧的108%±1%和106%±1%,高/低浓度对比组高浓度侧Ⅱ型胶原mRNA 含量是低浓度侧的102%±1%。荧光显微镜显示,在软骨表面未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而在滑膜组织内可见绿色荧光表达。结论:关节腔内注入BM-MSCs可能通过间接机制对OA软骨病变起到保护作用,两种浓度治疗效果无差异。
作者:崔云鹏;曹永平;刘恒;杨昕;孟志超;王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重组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国产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中软骨细胞分泌功能以及Ⅱ型胶原( typeⅡcollagen,Col-Ⅱ)、蛋白聚糖( aggrecan,AGG)和SRY相关高迁移率组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周龄新西兰幼兔,取双膝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将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细胞以1×106/mL浓度接种于多孔钽并给予不同浓度BMP-7,分为对照组(多孔钽/软骨细胞组)、5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及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BMP-7对多孔钽/软骨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内部生长情况,二甲基亚甲蓝( dimethyl methylene blue,DMMB)比色定量法对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物糖胺多糖( glycosaminoglycan,GAG)进行定量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l-Ⅱ、AGG和Sox9 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呈梭形生长,4 d后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阿辛蓝( alcian blue)、番红O( safranin O)、Col-Ⅱ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结果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细胞增殖水平高于其他各组( P<0.05)。扫描电镜示各组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有多个突起、伸展、叠层生长并覆盖于多孔钽表面。 GAG定量检测显示,1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GAG含量比其他各组均明显升高(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各实验组Col-Ⅱ、AGG和Sox9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以200μg/L 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组升高为明显( P<0.05)。结论:BMP-7/多孔钽/软骨细胞复合体能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促进软骨基因的表达。
作者:张辉;李亮;王茜;甘洪全;王辉;毕成;李琪佳;王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改良关节镜下喙突移位Latarjet手术的技术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是治疗复杂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有效方法,而经典的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没有进行前方关节囊的重建,且术中对肩胛下肌破坏较明显。从2013年2月开始,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对经典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进行改良,术中加入前方关节囊重建术,并采取经腱腹结合部位分离肩胛下肌的技术充分保护肩胛下肌,术后第2天行CT检查评价骨移植物位置。结果: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共有51例肩关节前向不稳定患者行改良后的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CT显示,骨块与肩盂平齐的病例为48例(94.1%),偏内侧病例3例(5.9%)。骨块位于2点至5点位置的病例49例占96.0%,高于2点位置1例占2.0%,低于5点位置1例占2.0%。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脱位及半脱位。结论:改良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不仅可按照经典切开术式进行操作,同时又能兼具关节镜下手术的微创、精细等优势,喙突骨块可达到良好的位置,手术结果满意。
作者:吴关;姜春岩;鲁谊;朱以明;李奉龙;李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索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冠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5年4月至2013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Lenke 1型AIS患者,在正、侧位片上测量和记录顶锥(apical vertebra, AV)位置、主胸弯Cobb角(main thoracic, MT),以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C7转移比值(C7 translation ratio, C7TR)等矢状位参数,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参数间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51例,其中男18例,女33例,平均年龄(14.9±2.0)岁,顶锥位置在T7~T11, MT为(49.6°±16.7°),PI值为(44.7°±6.7°)。 PI与PT、SS和LL,LL与SS和TK等有相关性(P均<0.05)。不同腰椎修饰( lumbar modifiers, LM)组的TK、LL、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矢状位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V位置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各参数相关性不显著, MT与TK、LL、SS显著相关,与PI相关性不显著。结论:Lenke 1型AIS的多数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显著相关,形成以PI为核心的矢状位平衡调节链,部分冠、矢状位参数间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胡攀攀;于淼;刘晓光;陈仲强;刘忠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先天抑郁大鼠Fawn-Hooded(FH/Wjd)与普通Sprague-Dawley(SD)大鼠对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的内脏高敏感和脑区激活的差异,了解先天抑郁对内脏敏感性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致慢性内脏高敏感模型(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结肠扩张实验检测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目和结肠黏膜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以及结肠黏膜和特定脑区包括前边缘皮质( prelimbic cortex,PrL)和前喙扣带皮质( 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rACC)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结果:(1)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腹壁回测反射( 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 , AWR)评分升高( FH/Wjd:2.44±0.04 vs.1.96±0.07, P<0.05;SD:1.75±0.13 vs.1.32±0.05,P<0.05),且FH/Wjd IBS大鼠高于SD-IBS大鼠(2.44±0.04 vs.1.75±0.13,P<0.05);(2)大鼠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结肠黏膜MC数目增加( FH/Wjd:43.24±1.72 vs.24.92±1.38, P<0.01;SD:23.80±1.28 vs.14.24±0.92,P <0.01),FH/Wjd大鼠无论是对照组还是IBS组,结肠黏膜 MC 数目均高于SD组(P均<0.01);(3)幼年结肠乙酸刺激导致FH/Wjd及SD大鼠IBS组结肠黏膜IDO及5-HT阳性细胞数均升高(P均<0.01),且FH/Wjd大鼠对照及IBS组的IDO 及5-HT阳性细胞数高于SD 大鼠(对照:IDO,24.64±2.22 vs.15.52±1.39;5-HT,21.32±1.26 vs.12.72±1.12。 IBS:IDO,44.92±2.31 vs.20.85±1.72;5-HT,31.84±1.57 vs.19.65±1.09, P均<0.01);(4)FH/Wjd-IBS大鼠PrL脑区IDO表达高于SD-IBS组(49.60±4.31 vs.35.60±2.42,P <0.01),rACC 脑区 IDO 表达高于 FH/Wjd 对照(45.44±1.16 vs.34.08±2.76,P<0.01)。结论:先天抑郁使大鼠结肠乙酸刺激后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内脏高敏感,可能与结肠MC数目和5-HT、IDO表达升高有关,提示抑郁可能通过影响机体对炎症刺激的反应而加重胃肠道功能紊乱。
作者:刘懿萱;张永燊;段丽萍;张璐;杨长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的普遍开展,术后并发的深部手术切口感染问题不容忽视,了解其病原谱及药物敏感特点,是成功治疗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基础。我们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资料,分析微生物学和药物敏感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张志平;郭昭庆;孙垂国;曾岩;李危石;齐强;陈仲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顾晋教授当选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1月21日,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AcademieNa-tional de Chirurgie, ANC)学术年会暨表彰大会在法国巴黎国家医学科学院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顾晋教授从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Daniel Jaeck教授手中接过外籍院士的证书和奖牌,这标志着中国外科医生取得的成绩得到法国外科科学院的认可,同时也体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跻身世界消化外科的前沿。
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015年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进行了专家解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研究组、北京大学谢晓亮研究组、汤富酬研究组共同完成的“利用极体高通量测序结果精确推演出母源基因组信息”研究成果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青原教授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解读,乔杰教授代表入选项目科学家发表感言。
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与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3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0.3±10.6)岁,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为(10.3±5.3) d。根据Rockwood分型,其中Rockwood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5例,RockwoodⅢ型并高运动水平需求患者1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关节镜手术组(32例)和切开手术组(31例)。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状况;同时拍摄双肩关节正位X线片,评估是否有肩锁关节复位丢失。结果:6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6±6.0)个月(24~43个月)。关节镜手术组和切开手术组患者年龄[(41.0±10.5)岁vs.(38.0±10.8)岁)]、性别(男/女,24/8 vs.25/6)、损伤类型(Ⅴ/Ⅲ,22/10 vs.23/8)、受伤至手术时间[(10.6±4.9) d vs.(10.1±5.7) d]、主力侧累及情况(19/32 vs.17/31)、平均随访时间[(29.8±6.4)月vs.(29.5±5.5)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164.4°±17.2°) vs.(162.6°±12.9°)]、体侧外旋[(60.9°±17.0°) vs.(57.3°±15.8°)]及内旋[(第12胸椎体水平±3个椎体) vs.(第12胸椎体水平±3个椎体)]、平均ASES评分(96.0±5.1 vs.94.5±3.8)及UCLA评分(34.2±1.5 vs.33.7±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手术组复位丢失率(1/32)低于切开手术组(7/31,P=0.026)。结论:采用肩关节镜下喙锁韧带重建术或改良Weaver-Dunn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并且肩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镜手术组术后复位丢失率低于切开手术组。
作者:李奉龙;姜春岩;鲁谊;朱以明;李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015年1月9日上午,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此次大会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项目组的研究成果“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体系建立及应用”和郭卫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双双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历史上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同一年获得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 宣传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友病合并骨折患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3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8例血友病合并骨折患者,甲型血友病6例,乙型血友病2例;其中轻型2例,中型3例,重型3例;按照骨折部位不同分为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双侧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肱骨髁间骨折1例;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者关节置换术。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并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3.5岁(14~47岁);6例骨折发生于股骨;股骨颈骨折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远端骨折、胫腓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行肘关节置换术,术中出血50~600 mL,平均262 mL;围手术期FⅧ/凝血酶原复合物平均使用量为358 U/kg(125~554 U/kg);术后2例患者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均出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术后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血友病合并骨折主要发生于青年,骨折部位以股骨为主;完善术前准备,在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安全地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术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的风险大。
作者:黄伟;王天兵;张鹏;党育;陈建海;薛峰;张培训;杨明;徐海林;付中国;姜保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5%[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的课题共在全国5家大学附属医院收集到完整随访资料的关节周围骨折患者2338例,其中肱骨近端骨折315例,占13.5%[2]。肱骨近端骨折与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椎体压缩骨折一样,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肱骨近端骨折受到更多的重视。在肩肘外科领域,肱骨近端骨折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治疗方法大多没有定论,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作者:姜保国;陈建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钛缆加空心钉结合新型垫片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采用直径3.0 mm空心钉、钛缆与新型垫片组成的新型张力带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骨折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岁(21~79岁),患者的受伤机制均为滑倒跪地伤。结果:手术时间57~197 min(平均89 min),术后不需外固定,术后2周加强膝关节功能练习。术后随访时间为7~31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5周)。 Bostman评分20~30分(平均27分),其中优10例,良11例。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钛缆加空心钉结合新型垫片的新型张力带系统是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可早期功能练习,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彬;张志山;周方;田耘;姬洪全;郭琰;吕杨;杨钟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估多个大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至2010年间13例接受3或4个大关节置换的患者,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 KSS膝关节评分)对其进行术前和术后评估,并对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SF-36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值手术前后变化如下:生理功能4.17±14.43→65.83±24.76、生理职能:25.00±26.11→60.42±45.80、躯体疼痛23.83±21.41→76.88±20.89、总体健康53.33±33.87→76.67±14.67、活力50.42±17.25→71.67±16.28、社会功能29.17±33.50→73.96±33.90、情感职能22.08±35.61→77.77±41.03、精神健康53.33±25.70→82.67±14.41,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7.68±14.71上升至83.36±13.54;KSS临床评分(42.52±23.83→77.74±20.67)和功能评分(-2.61±22.56→65.65±30.76)也明显改善(P<0.001)。结论:多关节病变患者通过多关节置换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关节功能,但单个关节的功能较一般患者要差,并发症发生率较一般患者高。
作者:柳剑;吴坚;窦勇;吕明;唐竞;周一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使用显微CT观察不同牙体修复材料用于Ⅱ类洞充填修复时材料与龈壁的适合性。方法:选择人离体前磨牙18颗,制备邻牙合面Ⅱ类洞,随机分为6组进行分层充填。使用6种材料作为龈壁层材料,包括4种注射式充填材料:Beautifil Flow Plus F00(F00)、Beautifil Flow F10(F10)、Filtek Z350 Flowable(Z350F)和FujiⅡ LC CAP-SULE(Fuji),以及2种膏体状填压式充填材料:BeautifilⅡ(BF)和Filtek Z350(Z350)。将充填修复后离体牙进行显微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析龈壁层充填体-牙齿界面孔隙体积和分布。孔隙体积采用Jonckheere-Terpstra非参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龈壁层充填体-牙齿界面孔隙体积( mm3)由小到大依次为:Z350F (0.00015)、F10(0.00039)、F00(0.012)、Fuji(0.070)、Z350(0.16)和BF(0.20),Z350F/F10组与Fuji/Z350/B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孔隙分布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孔隙位于窝洞的点线角。结论:龈壁层充填体-牙齿界面孔隙主要位于窝洞点线角,高流动注射式充填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界面孔隙的产生。
作者:聂杰;王晓燕;高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测量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肱骨头纵轴长度,并评价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 proximal humerus internal locking osteosynthesis system,PHILOS)结构螺钉的置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2月使用PHILOS接骨板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17例,根据性别分组分别测量肱骨头纵轴长度,根据术后肩关节正位X线片评价结构螺钉的置入情况并计算结构螺钉的置入率。结果:入选患者117例,男性40例,女性77例;男性患者肱骨头纵轴长度为(47.64±3.44) mm,支撑螺钉置入率为52.5%;女性患者肱骨头纵轴长度平均为(42.46±3.21) mm,支撑螺钉置入率为32.5%,男性组与女性组在肱骨头纵轴长度和结构螺钉置入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OS接骨板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结构螺钉置入率低,特别是女性,可以在中国人解剖学数据基础上予以改良。
作者:贾龙;王天兵;周靖;黄伟;芦浩;姜保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病例随访研究总结应用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2例应用切开Latarjet手术治疗的合并明显肩盂前缘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在术前拍摄肩关节X线片以及三维CT以评估术前肩关节骨性关节炎及肩盂骨缺损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 American Shoulder&Elbow Surgeons’ score,ASES)、Constant-Murley和Rowe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术后即刻拍摄肩关节三维CT以检查移位喙突骨块所固定位置。终随访时,再次拍摄肩关节X线片和三维CT以评估肩关节退行性变的严重程度和喙突骨块的愈合情况,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以前述3种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术前患肢平均主动前屈上举158.2°±28.7°,体侧外旋55.3°±15.2°,内旋达T10水平(T3~臀部);平均肩关节ASES评分77.6±17.5,Constant-Murley评分88.3±12.5, Rowe评分40.2±12.0。终随访时,无患者出现肩关节复发脱位,肩关节平均主动前屈上举167.7°±12.7°,体侧外旋54.3°±16.5°,内旋达 T10水平(T3~L3),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138,P =0.765, P=0.439);平均ASES评分93.7±9.1,Constant-Murley评分95.6±5.6,Rowe评分96.4±4.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P=0.008,P<0.001)。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肩关节退行性改变较术前加重,1例移位喙突骨块不愈合。结论:切开Latarjet手术对合并明显肩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有效,术后5年随访观察未发现肩关节骨性关节炎显著加重。
作者:朱以明;姜春岩;鲁谊;李奉龙;李旭;李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后,椎体发生再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到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或PVP的患者148例,其中再发椎体骨折29例(共42个椎体),未再发椎体骨折119例,所有患者随访(34.4±26.8)个月。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有无糖尿病、有无合并其他骨折病史、受伤节段、是否再次骨折、再次骨折与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再次骨折的节段、有无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用量、手术方式( PKP或PVP)、单侧或双侧穿刺、骨水泥是否渗透、骨水泥弥散好坏、椎体前缘高度纠正的百分比、术后Cobb角的改变、腰椎骨密度T值,并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相邻椎体骨折有16人(55.17%,16/29),非相邻椎体骨折13人(44.83%,13/29)。3个月内再骨折人数占总人数的31.03%(9/29),1年内再骨折人数占总人数的55.17%(16/29)。高龄(P=0.027, HR=1.051,95%CI=1.006~1.098)、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P=0.012,HR=0.386,95%CI=0.184~0.812)是预测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其他因素与再骨折无关(P>0.05)。结论:高龄、既往存在其他骨折病史是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多是由于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所致。
作者:黄天霁;寇玉辉;殷晓峰;熊建;张培训;张殿英;付中国;薛峰;姜保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患者全身健康状况的特点,以指导口腔急诊患者应急处理和治疗,预防突发事件发生。方法:对2013年2月至11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科初诊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患者的基本信息、全身健康状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以及口腔诊疗信息。结果:心脑血管疾病(6.4%)、高血压(13.4%)、内分泌系统疾病(4.2%)是口腔急诊成人患者常见的全身系统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合并全身系统疾病数目以及ASA分级都在增加。根尖周疾病(24.6%)、牙髓疾病(24.4%)、牙周疾病(18.0%)约占口腔急诊病例的2/3。结论:口腔急诊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恶化,口腔医师应该在治疗前进行风险评估。 ASA分级系统可帮助医师预测患者的治疗风险,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红涛;姬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