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雁
笔者从学科建设角度,在总结学位点学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我院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学科管理,推动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建立学科评估体系,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等建议.
作者:夏蕾;蔡金华;姚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43岁.因腹部隐痛10余年,脾肿大7年入院.
作者:李志宏;陆江阳;王晓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病例女性,58岁.因咳嗽、发热、咯血2月就诊.自2000年10月无诱因出现咳嗽,伴发热,体温37~38.2℃.喀血痰伴有盗汗及乏力,体重减轻约1.5kg.
作者:胡红;王炜芳;文载律;管希周;刘又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临床病例患儿,男,10个月,因前额、四肢白斑于2001年4月来我院门诊就诊.
作者:周勇;陈桂德;漆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儿,男性,9岁.因自幼右侧面瘫就诊.现病史:患儿出生后3个月起,家长发现其右眼闭合不全,哭闹时嘴角向左侧歪斜,进奶时沿右口角外流.
作者:黄冬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瑞典欧立宫内膜吸管及宫内膜毛刷行官腔细胞学取材在筛查子宫内膜癌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先分别采用上述两种器具获取宫内膜细胞学标本,然后做诊断性刮宫行组织学病理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对象共1093例,其中应用宫内膜吸管895例,宫内膜毛刷1 98例,宫腔细胞学检查施行率100%,同时行诊刮术;②官腔细胞学取材满意率:宫内膜吸管为81.1%(726/895),宫内膜毛刷为82.8%(164/198),两者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63),诊刮取材满意率93.2%;③以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宫腔取材细胞学诊断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3.3%,宫腔细胞学采用以癌为指标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假阳性率0.8%,假阴性率18.6%.结论:应用欧立宫内膜吸管及宫内膜毛刷进行官腔细胞学检查,两种器具在取材满意率上无差异,均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器具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诊断符合率较高的优点.用于人群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可减少不必要的刮宫.
作者:刘悦;徐小红;潘静;邓小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用重复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的海马切片观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用重复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方法制作不完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于造模后24 h、72 h、7 d取材,HE染色及原位DNA末端标记法观察海马切片的病理改变.结果:造模后7 d,海马锥体细胞出现广泛的细胞坏死,以CA1区明显.使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在坏死神经元的邻近部位以及CA2,CA3区,齿状回可见部分膜结构完整的神经细胞核内出现特征性阳性颗粒,为细胞核内DNA链断裂所引起的凋亡细胞.结论:海马神经元的迟发性死亡表现为坏死与凋亡共存现象,海马CA1段锥体细胞的病理改变以坏死为主,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改变以凋亡为主.对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因,生物学过程,及与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蔡竖平;桂秋萍;韩志涛;罗平;王鲁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缺失的组织器官间差异及其与老化和老年性耳聋的关系.方法:依月龄将大鼠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组;测试ABR阈值后从其不同器官组织和外周血中提取DNA;PCR检测线粒体DNA4834缺失,定量分析;克隆、测序.结果:①随年龄增加,大鼠的ABR平均阈值明显升高;②所有老年大鼠的耳蜗、蜗核、大脑、心肌(1例除外)、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均存在mtDNA4834缺失,外周血仅少数缺失;③中青年组线粒体DNA4834缺失的发生率和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均低于老年组(P<o.01);④mtDNA4834缺失存在明显的器官组织间差异,肝脏组织中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高.结论:大鼠多种器官组织中mtDNA4834缺失随增龄而增加,而且存在器官组织间差异,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的mtDNA缺失并不能反映体内各器官组织中mtDNA缺失的发生情况,与听觉有关的耳蜗、蜗核组织中mtDNA缺失与老年聋的发生有关.
作者:韩维举;韩东一;杨伟炎;姜泗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中抗HCV抗体的抗原表位.方法: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从患者血清中纯化、制备抗HCV多克隆抗体;以此对噬菌体表面展示的随机6肽库进行亲和筛选.结果:经具有良好富集效果的三轮筛选后,从第三轮挑选出的12个克隆进行结合试验,发现8个克隆只与HCV抗体有较强的结合力而不与正常人血清反应;测序表明阳性克隆的外源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用阳性噬菌体克隆检测20例患者血清,有程度不等的阳性反应.结论:用多克隆抗体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得到了有一定功能的模拟表位.
作者:柯屾;戚中田;温新宇;施明;胡美茹;沈倍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LRP16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方法:以Internet为操作平台、以国际公共生物数据库为实验材料、应用生物学软件为研究工具对LRP16编码蛋白进行了全方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重组到pEGFP-N1真核表达中,融合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的N端转染HeLa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分布.结果:LRP16编码产物主要与一些RNA病毒产生的与核酸结合的非结构蛋白有较高相似性,含有与功能未知的Motif:Hismacro、DUF27、A1pp相似的结构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发现GFP分布于细胞核内.结论:LRP16基因编码一种起源古老、进化缓慢的核蛋白因子,在细胞多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应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为东;楼方定;于力;韩小平;王全顺;李楠;周春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调节基因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57例前列腺癌中Fas及其配体(FasL)、bc1-2、bax的表达,并同前列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一起,先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bax在前列腺癌低分化肿瘤中的表达强于在高分化肿瘤中的表达(P<0.05);FasL表达可能对生存预后有一定影响,而肿瘤分化程度与临床分期仍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结论:FasL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预后有关.
作者:史立新;张磊;洪宝发;肖序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肝炎肝硬变患者18例作为病例组,发生敏感菌感染的肝炎肝硬变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院内感染、插管、血清总胆红素、抗生素应用时间为肝炎肝硬变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院内感染、抗生素应用时间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结论:控制院内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肝炎肝硬变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作者:张敏;王秀华;于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以及术中监测时的电刺激强度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在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面神经预后的因素.方法:报告了130例听神经瘤,129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经迷路入路.术中使用Viking-IV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EMG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面神经解剖率为94.61%.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可以准确定位面神经.结论:长期随访发现诱发面肌肌电图的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负相关,阈刺激或接近阈刺激可诱发出肌电图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理想.
作者:卜博;周定标;许百男;张远征;余新光;魏少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临床病例例1,男性,65岁.主因发作性胸痛5年,间断性头晕9 d,加重6 h于2001年6月9日入院.
作者:卢喜烈;石亚君;帅莉;易军;孙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型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5只为正常对照,15只做成CCI模型.用Von Frey细丝和CO2激光测定大鼠足爪的疼痛阈值变化,并于术后3 d、7 d和14 d处死(n=5每组),取L4~5脊髓用RT-PCR方法测定不同时点大鼠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型mRNA的表达量.结果:CCI大鼠结扎侧在术后3 d即开始出现机械感觉异常和痛觉过敏,7 d、14d组逐渐加重(P<0.05).与正常大鼠比较,CCI大鼠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mRNA表达量于术后7 d开始出现下降(P<0.05),且术后14 d组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CCI大鼠疼痛模型中脊髓GABAA受体α2、γ2亚单位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其在慢性神经性疼痛中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龙河;薛毅珑;刘耀波;高亚兵;张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国产胰岛素泵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国产圣唐型和进口MiniMed 507型胰岛素泵进行应用前后比较.结果:两种泵其降血糖效果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产及进口胰岛素泵具有相同的降血糖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者:吕肖锋;武晋晓;彭雁;王仑;贺颖;李艳玲;王素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军某地区1999年1月~2001年12月30000名女军人、女职工及女性家属.年龄小为23岁,大为98岁.
作者:戴燕;陈昌松;田燕平;陈永平;秦屹;卢伟;常香芬;樊毅;王东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6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yitis,MsPGN)选自我科肾活检穿刺标本,根据系膜增生的程度,分为轻度组7例;中度组5例;重度组4例.所有标本均制成3μm厚的石蜡切片.
作者:师锁柱;田月;董建平;陈香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心脏停搏期间机体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方法,检测大鼠在窒息心脏停搏期间心、肺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的变化.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手术对照(B)、窒息10 min(C)、20 min(D)和30 min(E)5组.结果:心、肺C组β受体分别为(34.51±3.25)fmol/mg pr和(289.46±19.96)fmol/mg pr.心、肺D、E组β受体分别为(40.96±2.91)和(64.44±3.20)fmol/mg pr及(426.33±12.08)和(455.67±28.77)fmol/mg pr,与C组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1).心、肺各窒息组间受体亲和力无明显变化.结论:在窒息心停早期,心、肺β受体数量无明显变化,随着心脏停搏时间延长,其数量明显增加.
作者:武建军;沈洪;郝秀华;颜光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临床病例男,49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4个月,加重1 d就诊.
作者:帅莉;卢喜烈;丁振凯;许桂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