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处理与作者的关系

陈瑞芳;张俊敏

关键词:科技期刊, 编辑, 作者, 关系, 原则
摘要:科技期刊编辑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终的目标是打造高质量的期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编辑与作者是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关系和谐能够促成双赢的局面。笔者认为处理好这个关系的关键在于,在工作中既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又要尽自己的能力真诚地帮助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HPLC-DAD法测定冠脉宁片中葛根素和丹酚酸B的量及其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冠脉宁片中葛根素和丹酚酸B的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其指纹图谱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HPLC-DAD法分别对葛根素和丹酚酸 B 进行量的测定,并采用此方法对冠脉宁片的指纹图谱进行初步研究。所使用的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葛根素波长为250 nm,丹酚酸B为286 nm。结果葛根素和丹酚酸B分别在0.002523~0.5046 mg/mL和0.002657~0.4252m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3%(n=6,RSD=1.5%)和102.2%(n=6,RSD=1.4%)。56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为0.25~0.98。结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冠脉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丁宁;何轶;何玉梅;王栋;王瑞忠;鲁静;戴忠;马双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2基因敲除斑马鱼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目的:构建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2(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 2,BACE2)基因敲除斑马鱼动物模型并及其初步探索其应用。方法运用CRISPRC/as 9技术,在斑马鱼中设计针对靶点的gRNA,使之诱导靶点突变,经测序鉴定得到突变体。结果BACE2纯合突变体在早期部分无法存活, RT-PCR结果显示B AC E2基因在斑马鱼的早期发育中持续表达。结论 BACE2基因敲除的斑马鱼动物模型将为进一步研究BACE2基因在斑马鱼胰腺发育中的作用和针对糖尿病的药物靶点筛选提供有效工具。

    作者:卢晶;吴谦;谢荣荣;仇海燕;程呈;杨金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刺激因子稳定转染人肝癌细胞系的方法建立与表达鉴定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肝刺激因子( 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的BEL-7402肝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鉴定后的Flag-HSS-pcDNA3.0质粒转染到肝癌细胞系BEL-7402中,进行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鉴定HSS 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证实HSS基因能在稳定转染的肝癌细胞系中表达,并定位于线粒体中。同时发现在稳定转染细胞中HSS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也均高于野生型BEL-7402细胞。结论目前已成功构建稳定转染HSS的BEL-7402肝癌细胞系。为深入研究HSS的生理功能提供实验工具和研究基础。

    作者:吴媛;张静;董凌月;安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阿霉素在小鼠离体培养脑片中增强Ⅱ型腺相关病毒的转导

    目的:在小鼠离体培养脑片中观察Ⅱ型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2)载体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感染,并进一步研究阿霉素促进AAV-2转导的效应。方法离体培养小鼠全脑脑片,在培养基中加入携带EGFP的AAV-2(AV2.EGFP)或阿霉素与AV2.EGFP的混合物,利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活细胞中EGFP的表达情况。结果 AV2.EGFP感染脑片6 d后,EGFP稳定表达,同时加入1μmol/L阿霉素可明显增强EGFP表达,阳性细胞数增加至2.8倍,该效果至少可持续6 d。并且,阿霉素与AV2.EGFP同时给药与在AV2.EGFP感染之后给药效果相似。结论阿霉素在小鼠离体培养脑片中可明显增强AAV-2的转导,该研究有望促进AAV-2介导的基因治疗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宫晓丽;王乐;王玮;付夏;张婷;王晓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相关基因α-突触核蛋白和 PINK1对Nurr1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相关基因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PTEN诱导的蛋白激酶1( 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对转录因子Nurr1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的方法检测α-syn与Nurr1的相互作用。同时,在PINK1基因敲减的细胞模型中,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PINK1对Nurr1转录激活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 FRET检测显示,CFP-α-syn与YFP-Nurr1之间发生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现象。其FRET效率大约为20.52%。提示α-syn与Nurr1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对于PINK1基因敲减的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在PINK1被抑制表达24 h或48 h后, Nurr1的活性显著下调。结论以往研究提示α-syn可能是Nurr1的抑制因子。研究显示α-syn可能与Nurr1直接结合而抑制其活性。而PINK1对Nurr1可能存在一个正性调节作用。因此,二者对Nurr1的调节可能存在一个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

    作者:鲁玲玲;施予晴;魏雨菲;贾焕珍;乔芳伟;杨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妊娠糖尿病妇女和正常妊娠妇女人体成分的比较

    目的:比较孕24~28周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及正常妊娠妇女的人体成分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建档的孕妇作为两组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妊娠妇女42例,因GDM在营养门诊就诊的妇女43例,分别于妊娠24~28周调查孕前体质量、身高、计算孕前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测量体质量、总体水分质量、肌肉质量、体脂肪质量、体脂百分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妊娠妇女间的孕前体质量、BMI、孕24~28周的BMI、BMI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妇女孕24~28周的总体水分质量、肌肉质量、体脂肪质量、体脂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体脂率、总体水分质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控制孕期体脂肪增长可能有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监测体成分变化,尤其关注总体水分质量的变化可能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妊娠期合并症。

    作者:李力;张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微创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肺癌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近20年来胸腔镜手术已成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研究表明对于<3 cm的周围型肺癌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结果手术成功率、病死率、复发和生存,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后合并症、1年生存等均未见明显差异。胸腔镜和传统手术方式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个数均无明显差异,对病灶直径<2 cm 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了胸腔镜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观察5年生存率(79.9%vs 81.0%)和无病存活率(59.4% vs 64.2%)无明显差异。近期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进行肺叶切除是肺癌微创治疗的另一种新手段。

    作者:张毅;支修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投稿须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本刊刊登国内外医药卫生领域工作者的优秀科研稿件。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线粒体功能障碍、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Parkinson’ s disease,PD)是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黑质残存神经元内出现路易小体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线粒体复合体Ⅰ功能障碍是散发性 PD 的核心发病机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异常聚集是PD病理学级联反应的关键事件。近年来,α-Syn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关系尤其引人注意,但至今对它们在PD中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α-Syn与线粒体在PD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二者在PD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对α-Syn及线粒体在PD发病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深入了解将对研发新的PD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如意;张丽;李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内注射脂多糖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影响及炎性因子变化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2月龄、12月龄斯普雷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经腹腔注射LPS(1 mg/kg)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1周处死,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 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进行抗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抗钙离子结合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阳性存活率及黑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分别检测相应时间点血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LPS(1 mg/kg)后,老龄组大鼠小胶质细胞呈明显激活改变,且早于青年组小胶质细胞的高峰;各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老年组脑脊液中各种炎性因子水平高于青年组。结论老化因素与外周炎性介质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白丽娟;任艳;罗晓光;姜新;陈晓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腔内注射脂多糖对大鼠黑质 ROS含量及 NADPH 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黑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的表达及活性氧自由基(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情况。方法健康2月龄、1年龄SD大鼠经腹腔注射LPS(1 mg/kg)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1周处死,快速取脑黑质,用DCFH-DA探针检测各组大鼠ROS产生,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ADPH酶在胞质蛋白和膜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腹腔注射LPS 12 h,大鼠黑质内ROS活性达到高峰,NADPH酶活性增加,达到高峰。结论无论在老年组与青年组,LPS刺激后(12 h)的氧化应激反应均可能是通过激活NADPH氧化酶途径而发生的。

    作者:白丽娟;姜新;陈晓虹;任艳;罗晓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 xTg-拟 AD小鼠脑内七种时钟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分析

    目的:应用新的动物模型,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检测7种主要时钟基因per1、per2、cry2、clock、npas2、bmal1和bmal2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索阿尔茨海默症引起的生理节律紊乱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法,检测15例3xTg拟阿尔茨海默症( Alzheimer’ s disease,AD)小鼠和15例转基因阴性对照小鼠全脑7种时钟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结果在转基因阳性小鼠中检测到3例cry2基因、1例clock和1例bmal2时钟基因发生甲基化现象,在对照组小鼠中未检测到时钟基因甲基化。结论启动子区甲基化这种表观遗传学修饰参与节律基因表达的调控,可能是AD疾病中时钟节律紊乱发生的重要原因。

    作者:包训杰;蔡彦宁;祝艳秋;杨翠翠;李林;张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氨基酸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目的:本文对糖氨基酸化合物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方法葡萄糖醛酸在四氢呋喃中与RGDV寡肽反应。结果反应得到糖肽化合物。结论与寡肽反应生成含糖基的四肽产物。

    作者:曾莉;张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性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抗龋作用

    目的:观察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性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探讨其能否用于治疗白色念珠菌相关龋病。方法运用微孔板法复制白色念珠菌体外黏附及生物膜模型,采用 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ilide〕减低法评价不同浓度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黏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62.5 mg/L和125 mg/L厚朴酚可以显著的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所选5个浓度的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125 mg/L厚朴酚对生物膜的抑制率达到66.32%。结论厚朴酚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而有效降低其致病性,并对已形成的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其作为抗龋药物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向晓波;周艳萌;冯琳颖;董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硝化应激参与衰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目的:观察硝化应激对自然衰老大鼠血管内皮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探讨衰老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3月龄和20月龄两个年龄段健康雄性 SD 大鼠各12只,分组如下:①青年对照组(3月龄对照组);②青年+过氧亚硝基( peroxynitrite,ONOO-)清除剂内消旋-四( N-甲基-4-吡啶)卟啉五氯化钠(Ⅲ)〔Fe ( III ) meso-tetra ( N-methyl-4-pyridyl ) porphine pentachloride,FeTMPyP,3月龄〕;③老年对照组(20月龄对照组);④老年+过氧亚硝基清除剂组( FeTMPyP,20月龄)。为抑制过氧亚硝基,腹腔注射给予过氧亚硝基清除剂FeTMPyP(3 mg/kg,每3天1次,共5次)。蛋白印记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组织衰老相关蛋白P53和P21表达情况;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灌流,观察血管环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ACh)的反应;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血管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内皮标志物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 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结果20月龄衰老大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3月龄大鼠显著下降,采用过氧亚硝基的清除剂FeTMPyP干预可明显提高衰老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20月龄衰老大鼠胸主动脉较3月龄大鼠均出现较明显的损伤,采用过氧亚硝基的清除剂FeTMPyP干预可明显减轻衰老血管形态学损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衰老大鼠胸主动脉3-NT升高,提示出现明显的硝化应激反应,采用过氧亚硝基的清除剂FeTMPyP干预可明显降低3-NT。结论衰老时过氧亚硝基生成增多,硝化应激反应增强,参与血管形态学损伤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

    作者:马语曼;孙琪;董玉;王环愿;王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SF-36量表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情状评估的应用

    目的:介绍SF-36评分系统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以评估其健康状况。方法入选2012年至2014年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total hip replacement,THR),131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使用SF-36量表,Harris量表( THR患者),膝关节学会评分( Knee Society Score,KSS)量表( TKR患者)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对评分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终获得THR完整随访53例,TKR完整随访124例,相关性检验显示36条目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与Harris量表及KSS量表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双侧,P<0.01)。结论 SF-36量表能够较好的反映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变化,应用于此类患者具有相当的效度和信度。

    作者:王振中;崔寅鹏;郭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科技期刊合著论文作者的贡献与署名

    科研合作和合著论文多作者署名的普遍出现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合著论文作者署名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本文梗概地介绍了科技期刊合著论文作者署名的依据、规则,通常做法,新近出现的等同贡献作者署名行为。针对署名中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署名做法,即标示署名作者贡献及责任。希望此做法能得到科技期刊编辑能广泛认同与使用,以规范科研论文作者署名的行为,防范学术腐败的滋生。

    作者:张俊敏;王晓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S-腺苷甲硫氨酸增加 salsolinol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SH-SY5 Y的毒性

    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儿茶酚异喹啉类神经毒素(salsolinol,Sal)作为内源性神经毒素是其可能的致病因素,而S-腺苷甲硫氨酸( S-adenosyl methionine,SAM)目前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有应用的可能,所以有必要对其在体内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的多巴胺能细胞SH-SY5Y,首先使用MTT的方法对Sal以及SAM与Sal共同诱导后细胞存活率进行研究,使用了Hoechst 33258染色的方式检测凋亡,并检测ATP,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偶联电化学检测器(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 electrochemical detector,HPLC-ECD)检测了Sal和SAM代谢生成的氮甲基去甲猪毛菜碱( N-methylsalsolinol,NMSal)在细胞中的浓度。结果 SAM可以促进Sal引起的细胞存活率的降低,同时凋亡水平升高,ATP浓度降低,而且SAM诱导之后,Sal代谢生成的NMSal浓度也随之升高。结论这些结果说明了SAM会促进Sal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中的毒性作用,因此SAM可能不利于PD的治疗。

    作者:卢剑清;邓玉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 CRISPR/Cas9研究 RFX6对斑马鱼胰腺发育的影响

    目的:构建RFX6基因敲除斑马鱼动物模型及初步探究RFX6对斑马鱼胰腺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CRISPR/Cas9技术,设计针对靶点的gRNA,诱导靶点突变,经测序鉴定得到突变体。结果成功构建了RFX6基因敲除斑马鱼动物模型,初步研究发现RFX6纯合突变体生长发育迟滞、体型瘦小、呈现糖尿病消瘦体型并且不能产生后代。结论 RFX6在斑马鱼胰腺的发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控制斑马鱼胰腺发育的关键因子。

    作者:程呈;吴谦;卢晶;仇海燕;李倩;杨金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黄斑病变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筛查北京市昌平区自然人群黄斑病变情况,并分析黄斑病变类型,以及影响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调查”,终521例受试者完成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OCT检查黄斑。结果521例受试者经过筛查分为2组,其中黄斑正常组503例,黄斑病变组18例,分为5种类型:老年型黄斑(2例),弥漫性黄斑水肿无囊肿(5例),黄斑囊样水肿(6例),牵引性黄斑水肿(3例),浆液性视网膜脱离(2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P=0.024),餐后2 h 血糖(OGTT-2 h PG)(P=0.029),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P=0.024)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P=0.044)是黄斑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黄斑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是黄斑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黄斑病变患者的黄斑显著增厚。

    作者:曹曦;袁明霞;信中;谢荣荣;杨金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