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琦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和心理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心理护理,2个月后比较 VAS 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 VAS 评分(3.01±1.12),普通护理组 VAS 评分(5.23±1.05),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
作者:刘川;聂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腺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8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9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采用糖皮质激素,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邹超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疗效。方法将脾虚型泄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使用三黄屏风膏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大便次数为(9.34±1.45)次,治疗后次数为(4.39±1.64)次;观察组治疗前大便次数为(9.16±2.18)次,治疗后大便次数为(2.89±0.75)次,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显效例数为14,有效例数为21,无效例数为15,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的显效例数为28,有效例数为16,无效例数为6,有效率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比单纯使用蒙脱石散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郑伟;赵剑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微创旋切术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疤痕长度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下降,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旋切术式相比于常规开放手术,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手术和住院时间,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术中出血情况、切口长度和疾病复发风险,治疗效果更优,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潜力。
作者:魏文嵩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苯海索治疗不同亚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别。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6例,所有入组脑瘫患者按临床亚型分为3组,A 组为舞蹈-徐动型,B 组为肌张力障碍型,C 组为徐动-痉挛型,在统一物理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苯海索口服治疗,起始剂量给予0.5 mg/d,缓慢加量,每周加量1 mg 至目标剂量4 mg/d,每天剂量分2~3次服用。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6个月后),对其进行 GMFM、GMFCS、FMFM、WeeFIM 评定,并记录其流涎及药物耐受情况。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 GMFM 得分 A 组(35.490±19.327),B 组(29.110±11.864), C 组(15.540±11.5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88,P<0.05),A 组、B 组与 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WeeFIM 得分 A 组(49.000±22.520),B 组(38.780±11.914),C 组(27.000±1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9,P<0.05),A 组、B 组2组与C 组患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A 组、B 组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儿 FMFM 得分,GMFCS 分级及流涎改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痉挛徐动型患儿可观察到痉挛加剧。结论苯海索治疗张力障碍型及舞蹈徐动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有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疗效优于痉挛徐动型患儿。其对于3组间大运动功能分级及精细运动功能的改善无明显区别。
作者:张峰;冯珍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凝血酶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残胃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残胃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43例行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凝血酶治疗,观察2组疗效、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低于研究组95.7%,对照组止血时间(45.3±11.9)h 显著多于研究组(30.6±10.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均没有发现异常,且不良反应轻,对照组仅出现2例呕吐恶心、3例腹痛、1例皮疹,总发生率为14.0%(6/43);研究组出现3例呕吐恶心、4例腹痛、1例皮疹,总发生率为17.4%(8/4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酶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残胃出血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红员;夏东亚;郭好战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重性精神病患者综合管理护理业务报告:观察组优良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7%(P<0.05);观察组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例切口疼痛,1例发生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0%,对照组的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相比,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管玉华;赵镭;郭良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将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作者:冯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Toll 样受体蛋白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之间的纽带。TLRs 可以识别微生物上的保守结构的分子,从而激活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为机体识别微生物、病毒等提供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TLRs 还有许多未知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从 Toll 样受体的功能与信号转导来探讨 TLRs 与肿瘤在免疫逃逸、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和其在治疗中作用的进展。
作者:杨波;袁东亚;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亚临床甲减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冠心病合并亚临床甲减者50例,为观察组,单纯冠心病患者44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变化,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 TSH(6.49±1.39)mU/L,TG(1.80±0.70)mmol/L,TC(5.85±0.80)mmol/L,hs-CRP(4.89±1.48)mg/L,IL-6(34.59±8.09)ng/L,MAU(52.39±3.59)mg/L;对照组 TSH(1.89±1.28)mU/L,TG(1.55±0.70)mmol/L,TC(4.60±0.59)mmol/L, hs-CRP(3.29±0.62)mg/L,IL-6(28.40±9.44)ng/L,MAU(40.79±4.41)m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会促进冠心病患者的炎性因子表达,影响 MAU 水平,增加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侯吉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选取84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1%,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垂体瘤的临床治疗中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并发症更少,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作者:钟斌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哮喘患儿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结果。结果在2组患儿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确切,能够及时缓解患儿的哮喘症状并恢复其呼吸功能,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作者:霍亮亮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比分析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吸复合全麻,对照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脑电双频指数,比较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 平均动脉压(96.1±13.5)mmHg,心率(78.1±4.5)次/min。同时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有利于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赵亚琴;缪永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家庭聚集性肺炎的病原体,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该家庭每个成员的血清、咽拭子和肺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通过 PCR 方法、病毒分离、hexon 测序、BLAST 比对和血清 IgG 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病原,并对 hexon 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结果父母咽拭子2份、孩子肺泡灌洗液2份经 PCR 检测均为腺病毒(AdV)阳性,肺泡灌洗液病毒分离阳性,4份标本 hexon 区域 PCR 扩增测序,核苷酸同源性为99.5%~100.0%,病毒全序扩增拼接分析,BLAST 比对与腺病毒7型核苷酸同源性97.0%,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 hexon 基因分型与腺病毒7 d 位于同一分支。ELISA 方法检测一家4口均出现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腺病毒 IgG 4倍增高现象。结论腺病毒7型是该起家庭聚集性肺炎的病因。
作者:许玉玲;王海霞;聂轶飞;罗成琳;黄学勇;赵坤;许汴利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析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治疗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与吸氧、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辅助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肺部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大呼吸流量(PEF)为(93.69±7.64)%,以及 I S 大呼吸量(FEV1)为(93.45±6.88)L,均远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大呼吸流量,对治疗患儿的支气管炎以及哮喘急性发作有显著的效果,有临床使用价值和空间。
作者:谢跃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将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曲肽组和联合组,各25例,分别进行奥美拉唑单独治疗、奥曲肽单独治疗、2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共计24例,占总数的96.0%,高于奥曲肽组的76.0%和奥美拉唑组的84.0%,其中奥曲肽组和联合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组出血时间为(24.5±4.8)h,胃液 pH 值为(5.1±0.4),血红蛋白为(94.6±10.8)g/L;奥美拉唑组出血时间为(23.1±5.2)h,胃液 pH 值为(5.8±0.6),血红蛋白为(95.5±11.4)g/L;联合组出血时间为(16.7±5.6)h,胃液 pH 值为(6.3±0.8),血红蛋白为(104.5±12.3)g/L;联合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而言,奥美拉唑和奥曲肽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有利于病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司立洲;崔佳宾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由于康复医学与疼痛医学在医学上关系密切,且其都具有多学科组成的特点,在临床上能实现紧密配合,这使得康复医学与疼痛医学能相互促进的发展。多学科疼痛治疗的发展历史在国外时间更久,已有60余年,与其它单一疗法相比,其具有更强的循证依据。目前,国内对康复医学和疼痛医学相结合的实际操作中,存在模式多样、诊疗范围重叠、诊疗不规范等现象,这些都是由于各医院对两者结合的解读各不相同,这样极易造成患者在治疗中的多次重复治疗,并且治疗效果相差较大,从而导致医院资源浪费。因此,加强对康复医学在多学科疼痛治疗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黄丽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4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基础用药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和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其中每组15例患者。各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后,给患者配带镇痛泵,在基础用药组中给予舒芬太尼,按照1μg/(kg·d),格拉司琼共6 mg 配成150 mL 溶液;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在给予基础用药的同时加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d);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是在给予基础用药的同时加入右美托咪定1μg/(kg·d)。记录患者在术后30 min、1、3、6、12、24、48 h 的 VAS 评分,记录 Rammsay 镇静评分,并在48 h 后计算 PCA 按压次数与舒芬太尼总消耗量。结果手术后,3组患者所有时间点的 VAS 评分均<4分,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 h 和3 h 疼痛程度较基础用药组轻(P<0.05),而其它时间则与基础用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24 h 内疼痛都较基础用药组和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轻(P<0.05),术后48 h 与其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按压次数明显小于基础用药组(P<0.05)。记录患者术后的 Ramsay 镇静评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低剂量和高剂量组2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基础用药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减小舒芬太尼消耗量,减轻恶心、呕吐和嗜睡等不良反应。
作者:覃明辉;刘喜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应用脑复康、脱水剂等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周,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0.81±4.06)分、(6.54±3.79)分,对照组为(16.31±4.28)分、(12.31±4.25)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为70.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脑出血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梁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治疗妊高征患者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妊高征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产后使用缩宫素预防出血,而观察组患者在产后使用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预防出血。比较2组患者产后2 h、24 h 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 h、24 h 出血量分别为(271.5±66.8)mL,(52.5±15.3)mL,产后出血率为6.12%;对照组患者的产后2 h、24 h 出血量分别为(345.2±68.7)mL,(78.2±17.8)mL,产后出血率为18.37%。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 h、24 h 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妊高征患者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丁娟;马瑛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