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前新辅助化疗及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 Akt1、Bcl-2、Bax 蛋白表达的影响

魏伦收;张娟娟;康玉华;丁春生;索智敏

关键词:胃癌, 新辅助化疗, AKT1, Bcl-2, Bax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D)及肠内营养(EA)对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内 Akt1、Bcl-2、Bax 蛋白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NAD 组25例和 NAD+EA 组25例,分别检测干预治疗前后胃癌组织中 Akt1、Bcl-2、Bax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AD 组及 NAD+EA 组治疗后 Akt1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NAD 组及 NAD+EA 组治疗后 Akt1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AD 组及 NAD+EA 组治疗后 Bcl-2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Bax 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NAD 组治疗后 Bcl-2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AD+EA 组治疗后 Bcl-2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NAD 组及 NAD+EA 组治疗后 Bax 蛋白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术前 NAD 结合 EA 能降低胃癌组织内 Akt1、Bcl-2蛋白,提高 Bax 蛋白水平,可能通过改变蛋白含量抑制肿瘤进程。
当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药物经济学研究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da and L-OHP,XELOX)方案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5-Fu and L-OHP,FOLF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药物经济学。方法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50例。A 组患者采用 XELOX 方案,B 组患者采用 FOLFOX 方案。结果 A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48.3%,B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51.5%,A 组与 B 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是83.8%与87.2%,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 TTP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住院费用(9871.3±354.6)元、住院天数(55.0±2.3)d,与 B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 方案与 FOLFOX 方案相比,住院的总费用相似,药品价格昂贵,但是住院的次数与天数都短,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作者:王景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4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基础用药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和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其中每组15例患者。各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后,给患者配带镇痛泵,在基础用药组中给予舒芬太尼,按照1μg/(kg·d),格拉司琼共6 mg 配成150 mL 溶液;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在给予基础用药的同时加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d);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是在给予基础用药的同时加入右美托咪定1μg/(kg·d)。记录患者在术后30 min、1、3、6、12、24、48 h 的 VAS 评分,记录 Rammsay 镇静评分,并在48 h 后计算 PCA 按压次数与舒芬太尼总消耗量。结果手术后,3组患者所有时间点的 VAS 评分均<4分,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1 h 和3 h 疼痛程度较基础用药组轻(P<0.05),而其它时间则与基础用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24 h 内疼痛都较基础用药组和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轻(P<0.05),术后48 h 与其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按压次数明显小于基础用药组(P<0.05)。记录患者术后的 Ramsay 镇静评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低剂量和高剂量组2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基础用药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减小舒芬太尼消耗量,减轻恶心、呕吐和嗜睡等不良反应。

    作者:覃明辉;刘喜成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NSA 项目)终期评估(二):KAP 调查及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NSA 项目)实施对项目覆盖人群的健康教育促进情况,评估项目实施效果。方法按照《国家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终期评估方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所有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开展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培训效果满意度及目标人群受益情况与满意度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2012年对90个县(市、区)的26673名居民、17421名学生、3311名疟疾防控人员及2614名目标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与学生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65%和93.73%,较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分别上升72.18%和78.70%;知晓率居民高于学生(P<0.0001);中学生(94.78%)高于小学生(92.81%)(P<0.001);一类县居民和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96.02%和95.64%,分别高于二类县居民(94.55%)和学生(93.57%)的知晓率(P<0.01);受训人员对项目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效果和总体评价的满意度为93.54%~98.34%;疟疾病人对免费抗疟药物服务的满意度为100%(203/203);居民对疟防宣教材料的满意度为96.10%(2512/2614)。结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执行使居民与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大幅上升,基层医疗人员及居民的整体满意度高。

    作者:邓艳;钱丹;陈伟奇;张雅兰;刘颖;周瑞敏;张红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应用在重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AP 患者105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2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再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乌司他丁、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胰腺炎患者的 WBC 值、血淀粉酶值、IL-6值和 TNF-α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白蛋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胰腺炎患者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地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乌司他丁、生长因素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相关检查指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何金彪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血糖升高属于应激性还是糖尿病引起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粉碎性骨折患者13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存在糖尿病(DM)分为创伤性骨折已知糖尿病组 A 组(26例)、创伤性骨折未知糖尿病组 B 组(44例)、创伤性骨折无糖尿病组C 组(6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2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治愈出院时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差异。结果 A组、B 组、C 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分别为(8.6±0.8)mmol/L、(11.3±0.8)mmol/L、(8.4±0.8)m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1±0.9)mmol/L (P<0.05),其中 B 组血糖水平高(P<0.05);B 组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 A 组、C 组和对照组(P<0.05)。3组患者治愈出院时血糖水平均恢复正常;A 组、B 组、C 组及对照组出院时糖化血清蛋白分别为(2.3±0.3)mg/L、(3.3±0.4)mg/L、(2.2±0.3)mg/L、(2.2±0.3)mg/L,B 组糖化血清蛋白仍高于 A 组、C 组和对照组(P<0.05)。C 组治愈出院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结论糖化血清蛋白可准确鉴别急性创伤性骨折患者血糖是应激性还是 DM 所致,且可作为急性创伤骨折患者是否患有 DM 的一个指标,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刘学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脑出血治疗中纳洛酮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应用脑复康、脱水剂等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周,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0.81±4.06)分、(6.54±3.79)分,对照组为(16.31±4.28)分、(12.31±4.25)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为70.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脑出血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梁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D-二聚体的检验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进行 D-二聚体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1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的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自动血凝仪检验2组对象 D-二聚体在血浆中的含量水平。结果在化疗前,研究组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为(2.68±1.05)μg/dL,对照组为(0.31±0.13)μg/dL,研究组 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浆 D-二聚体含量是(1.19±0.87)μg/d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于检验白血病的指标,即 D-二聚体在人体血浆中的含量,同时也是了解患者病情状况、治疗成效和预后措施的重要指标。

    作者:彭家明;吕小林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米索前列醇对妊高征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治疗妊高征患者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妊高征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在产后使用缩宫素预防出血,而观察组患者在产后使用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预防出血。比较2组患者产后2 h、24 h 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2 h、24 h 出血量分别为(271.5±66.8)mL,(52.5±15.3)mL,产后出血率为6.12%;对照组患者的产后2 h、24 h 出血量分别为(345.2±68.7)mL,(78.2±17.8)mL,产后出血率为18.37%。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 h、24 h 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妊高征患者产后出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丁娟;马瑛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每组50例,甲组实施腹腔镜全凭静脉麻醉术式,乙组患者则加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全麻。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乙组患者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甲组分别为(9.2±2.3)min,(13.2±2.4)min,和(16.2±3.1)min,乙组分别为(9.7±2.3) min,(13.2±2.1)min,(15.9±3.6)min。乙组患者镇静效果[(3.8±0.8)分]明显优于甲组[(1.6±0.6)分](P<0.05)。乙组患者苏醒期咳呛、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甲组有12例发生咳呛,发生率24.00%,有8例发生躁动,发生率为16.00%,乙组有2例发生咳呛,发生率4.00%,有1例发生躁动,发生率为2.00%。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较大,可显著提高镇静效果,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孟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将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结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作者:冯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运用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及牵拉痛中的临床效果浅析

    目的:分析小剂量舒芬太尼运用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剖宫产术的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产妇的麻醉用药为舒芬太尼(5μg,0.1mL),10%葡萄糖(0.5 mL),0.75%布比卡因(1 mL);对照组产妇的麻醉用药为10%葡萄糖(0.5 mL),0.75%布比卡因(1 mL)。对2组产妇注射麻醉药后1 min、3 min、5 min 的体征情况以及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分析指标进行记录,对麻醉过程中寒战及牵拉痛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产妇寒战及牵拉痛的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的应用,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寒战及牵拉痛的发生。

    作者:邹渊;李建平;蔡青;邹弥之;欧阳敏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重性精神病患者综合管理护理业务报告:观察组优良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7%(P<0.05);观察组拔除引流管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例切口疼痛,1例发生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0%,对照组的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相比,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管玉华;赵镭;郭良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2例患者中,8例痊愈,4例好转。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中,通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凯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奥美拉唑、奥曲肽单独与联合应用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将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曲肽组和联合组,各25例,分别进行奥美拉唑单独治疗、奥曲肽单独治疗、2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共计24例,占总数的96.0%,高于奥曲肽组的76.0%和奥美拉唑组的84.0%,其中奥曲肽组和联合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组出血时间为(24.5±4.8)h,胃液 pH 值为(5.1±0.4),血红蛋白为(94.6±10.8)g/L;奥美拉唑组出血时间为(23.1±5.2)h,胃液 pH 值为(5.8±0.6),血红蛋白为(95.5±11.4)g/L;联合组出血时间为(16.7±5.6)h,胃液 pH 值为(6.3±0.8),血红蛋白为(104.5±12.3)g/L;联合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而言,奥美拉唑和奥曲肽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有利于病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司立洲;崔佳宾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2016中国生化药物前沿-精准医学·创新药物学术论坛暨《中国生化药物杂志》编委会年会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脑出血治疗中软通道微创方法的不同部位穿刺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治疗中软通道微创方法的不同部位穿刺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107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均接受微创穿刺治疗,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经颞钻孔穿刺,观察组57例经额钻孔穿刺,将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7.7%、8.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82.0%和14.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软通道微创治疗过程中,穿刺的部位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才能有效保证治疗的效果。

    作者:舒利华;朱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治疗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与吸氧、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辅助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肺部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大呼吸流量(PEF)为(93.69±7.64)%,以及 I S 大呼吸量(FEV1)为(93.45±6.88)L,均远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大呼吸流量,对治疗患儿的支气管炎以及哮喘急性发作有显著的效果,有临床使用价值和空间。

    作者:谢跃波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腺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8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9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采用糖皮质激素,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邹超鹏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浅谈康复医学在多学科疼痛治疗发展中的作用

    由于康复医学与疼痛医学在医学上关系密切,且其都具有多学科组成的特点,在临床上能实现紧密配合,这使得康复医学与疼痛医学能相互促进的发展。多学科疼痛治疗的发展历史在国外时间更久,已有60余年,与其它单一疗法相比,其具有更强的循证依据。目前,国内对康复医学和疼痛医学相结合的实际操作中,存在模式多样、诊疗范围重叠、诊疗不规范等现象,这些都是由于各医院对两者结合的解读各不相同,这样极易造成患者在治疗中的多次重复治疗,并且治疗效果相差较大,从而导致医院资源浪费。因此,加强对康复医学在多学科疼痛治疗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黄丽钦 刊期: 2016年第26期

  • 护理质量与心理护理对腹痛患者康复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和心理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心理护理,2个月后比较 VAS 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 VAS 评分(3.01±1.12),普通护理组 VAS 评分(5.23±1.05),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

    作者:刘川;聂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当代医学杂志

当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