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疼痛护理在肿瘤介入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杨芝

关键词:肿瘤介入术, 疼痛, 个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满意度
摘要:目的 为肿瘤介入术后疼痛患者实施个性化疼痛护理,分析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肿瘤介入术患者实施研究,将其分为常规组和个性组,每组25例.为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开展护理工作,个性组患者联合运用常规护理措施及个性化疼痛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VDS评分、VA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个性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前VDS评分[(4.7±1.8)分vs(4.8±1.9)分]和VAS评分[(5.7±2.4)分vs(5.5±2.2)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个性组患者V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1.8±1.2)分vs(3.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个性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2.1±1.8)分vs(3.9±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64.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肿瘤介入术患者运用个性化疼痛护理,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对患者疼痛感进行缓解,还可以将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提高.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对比胃镜活体检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胃镜活体检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用于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行胃镜活体检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的132例胃癌患者临床检查结果 .结果经胃镜活体检查获得确诊的患者有124例(94.0%),初步诊断疑似胃癌患者6例(2.3%),未确诊者2例(1.5%).在对其他组织类型、Borrmanm IV型及胃癌分化程度检出方面,胃镜活体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诊断中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仍不能完全替代手术病理检查,胃癌治疗方案选择的可靠性与否仍需辅助外科手术病理检查.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音乐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就诊于该院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音乐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0.00%,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CT评分(26.67±1.43)分,对照组ACT评分(19.68±2.06)分,试验组改善更佳.试验组住院时间为(9.21±1.71)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3.21±2.31)d,试验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中疗效肯定,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小丽;熊浪;潘梅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性下睑内翻两种手术矫正方法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性下睑内翻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矫正的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4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行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将应用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将应用皮肤及眼轮匝肌切除手术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矫正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47例患者恢复情况均符合痊愈标准,痊愈率达到了100.00%,无1例患者于随访期间病情复发;对照组的47例患者有42例符合痊愈标准,痊愈率达到了89.36%,有5例患者于随访期间病情复发,复发率为10.64%,将两组患者的痊愈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方面,应用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手术治疗效果更佳,不但提高了下睑内翻的矫正效果,且利于控制病情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周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超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应用分析

    目的 总结B超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探讨B超与强化CT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方便选取该医院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来该院查体及就诊的的肝血管瘤患者83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进行了超声与CT检测,对83例患者的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重点计算2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结果83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经过B超和强化CT的检测后,经过对比结果发现,B超检查肝脏血管瘤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分别为94.0%(78/83)、96.1%(74/77),CT检查的准确性为96.4%(80/83),敏感性为97.4%(76/78),2种方法的检出率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0.74,P>0.05).CT诊断的特异性为80.0%(4/5),高于B超检查的66.7%(4/6),但是无差异统计学意义(x2=0.92,P>0.05).超声检查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3.98%,显著高于CT检查的满意率8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1,P<0.05).结论 B超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肝脏疾病查体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范传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奥沙利铂联合不同使用方法5-FU/FA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L-OHP)联合不同使用方法 5-FU/FA(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方法方便选择于2016年1—12月间该院收治的46例患者参与疗效评价,按照奥沙利铂联合不同使用方法5-FU/FA用药划分为ArmA方案组与ArmB方案组各23例,分析不同用药方案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rmA方案组,完全缓解1例(4.35%)、部分缓解14例(60.87%)、稳定7例(30.43%)、进展1例(4.35%);ArmB方案组,完全缓解1例(4.35%)、部分缓解15例(65.22%)、稳定6例(26.09%)、进展1例(4.35%).ArmA方案组与ArmB方案组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稳定及进展百分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0.406、0.465、0.000,P>0.05).ArmA方案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8.70%)、腹泻3例(13.04%)、外周神经毒性反应1例(4.35%)、白细胞减少10例(43.48%);ArmB方案组恶心呕吐3例(13.04%)、腹泻2例(8.70%)、外周神经毒性反应1例(4.35%)、白细胞减少11例(47.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2、0.972、0.000、0.381,P>0.05).结论 奥沙利铂(L-OHP)联合不同使用方法5-FU/FA(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不同方案用药后取得疗效结果比较无差异;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

    作者:王莹;孟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DNA定量分析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DNA定量分析检查于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4213例患者做DNA倍体检测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其中的138例液基细胞学阳性与DNA异倍体者做宫颈活检,总结DNA倍体检测于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213例患者中,液基细胞学的阳性检出率为4.1%(共计171例),DNA异倍体细胞检出率为4.9%(共计206例),检出率的对比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NA异倍体细胞检出增多的同时、液基细胞学阳性检出率也随之升高.234例DNA异倍体与液基细胞检查阳性者中有138例进行活检,少量、中量以及大量DNA倍体异常者检出率分别是8.7%、48.6%、41.3%;以DNA异倍体出现为活检标准,宫颈病变敏感性是98.6%.结论 DNA倍体检测具有精准、快速、客观的应用优点,可作为宫颈疾病筛查的的有效工具在临床做积极推广.

    作者:梁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诺扬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分析诺扬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15例.随机分为57例丙泊酚组和58例联合组.丙泊酚组: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注射完成后,根据患者具体的麻醉效果,追加注射丙泊酚至检查结束,大用量不超过30 mg.联合组: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诺扬注射液10μg/kg,注射完成后5~10 min,继续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根据患者具体麻醉效果适当追加用量至检查结束.结果 丙泊酚组与联合组麻醉后1 min的MAP、HR、SpO23项指标分别为(67.84±4.66)mmHg,(80.47±5.92)次/min、(97.82±1.79)%、(80.99±5.85)mmHg,(82.11±6.07)次/min、(99.05±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与联合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呼吸抑制、镇痛效果/Ⅱ级发生情况分别为(40.27±10.32)s、(148.77±18.58)mg、(8.22±1.75)min、7.02%、21.05%、(36.15±7.84)s、(125.5±13.54)mg、(4.86±1.32)min、1.72%、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诺扬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中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和镇痛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临床中多数疾病的致病因素为细菌感染,因此就普遍意义而言,多数医生都得会使患者服用相应的抗菌药物来治疗疾病.然而药物不会产生过多变化,细菌却在不断的进化,虽然某种抗菌药物能够在一时之间起抗菌作用,然而长时间后则将无法发挥任何功效.该文将对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重点分析.

    作者:季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对患者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以及磁共振诊断,并且同期抽取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行磁共振检测阳性率为98.00%、脑电地形图检测阳性率为90.00%、脑电图检测阳性率为85.00%、CT检测阳性率为56.00%,检测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测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使用磁共振诊断、脑电地形图诊断以及脑电图的诊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T诊断成效;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诊断、脑电地形图诊断以及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阳性率均明显的高于后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CT及磁共振诊断,均具有显著治疗成效,脑电图以及脑电地形图还有磁共振检查,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早期病症诊断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后期的诊疗成效,均明显优于脑电图或者脑电地形图和CT诊断方法.

    作者:陈岩;杨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比较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效果,阐明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接收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来该院身体检查的7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重点就两种指标的含量、阳性率及确诊情况等方面,对两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内C反应蛋白的含量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滴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种指标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确诊确诊率为95.71%(67/70),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效果显著,确诊率较高同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7年4月间诊疗的精神分裂症且存在攻击行为的120例患者,按照病历号奇偶数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抗击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AS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PANSS评分(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MOAS评分为(9.67±2.93)分、PANSS评分为(84.53±5.97)分,实验组患者MOAS评分为(9.53±2.71)分、PANSS评分为(83.44±6.56)分,即两组患者MOAS评分、PANSS评分统计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ANSS评分较差于实验组患者,即两组患者PANSS评分对比,统计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伴有攻击行为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模式,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MOAS评分、PANSS评分,存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Ph阴性MPN患者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K2、CALR或MPL基因突变情况及相关临床特症,加强对MPN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就诊的105例Ph阴性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105例Ph阴性MPN患者中,中位发病年龄65岁,约半数患者无症状,大多首发以头痛、眩晕、疲乏、视力障碍、肢端麻木等神经症状、出血、血栓形成、腹痛、脾大等症状为主.39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中30例JAK2V 617F突变(突变率77%),4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22例JAK2V617F突变(突变率52%),11例CALR突变(突变率26%),1例MPL W515L/K突变(突变率2%).2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18例携带有JAK2 V617F突变(突变率75%).PV患者中,JAK2 V617F野生型血小板、白细胞数低于JAK2 V617F突变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T患者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管事件发生率、危险度分层高于CALR突变阳性患者(P<0.05).MPN治疗主要包括:抗血栓治疗,放血疗法,细胞减少治疗.并发症主要为骨髓造血衰竭及血栓形成、出血等.结论 JAK2 V617F、CALR、MPL突变基因检测对MPN诊断、分类及预后有直接影响.对于PV和PT,治疗主要是预防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减缓疾病的进展;PMF治疗目标是对生存影响的评估.

    作者:孙福金;刘南;陈伟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应用于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应用于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次研究采取抽签模式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该院收治的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抽选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入院时间的差异性平均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来进行讨论.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关节松动术联合被动牵伸技术作为患者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联合主动功能锻炼作为患者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ROM(关节活动度)及HSS(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3.35%>67.74%);观察组治疗后ROM度数(113.42±24.26)°及HSS评分(49.62±9.25)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P<0.05).结论 针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进行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的同时加快其关节运动能力的恢复进度,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向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85例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随访分析

    目的 分析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患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另选取85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设为对照组.为实验组患儿采取中成药治疗搭配饮食护理,为对照组忠儿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分析忠儿乳房肿块消退率.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4~5岁患者有31例,乳房消退率为93.55%,6~7岁27例,乳房消退率为88.89%,8岁以上患儿27例,乳房消退率为96.3%,实验组患者乳房总消退率为78.83%,患者乳房肿块消退率为83.53%,每隔3个月为患者进行一次随访复查,根据患者初诊时的年龄,随访时间在6~48个月不等,调查发现,有16例患儿进展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其余59例第二性征正常.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乳房肿块消退率为92.94%,对照组患者乳房肿块消退率为78.82%.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患者采取中成药搭配合理饮食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延缓乳房发育,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患者应用复方阿嗪米特与盐酸伊托必利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及安全性

    目的 探究慢性胰腺炎合并消化不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联合盐酸伊托必利干预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6年8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仅接受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实验组则接受盐酸伊托必利与复方阿嗪米特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等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症状评分(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嗳气、早饱)分别为(0.71±0.66)分、(0.75±0.58)分、(0.80±0.11)分、(1.02±0.29)分、(0.41±0.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非腹胀痛症状积分下降值、 生活满意度积分上升值、 腹胀痛严重程度积分下降值分别为(13.41±5.30)分、(7.81±4.12)分及(5.41±2.8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几率(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复方阿嗪米特与盐酸伊托必利联合治疗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的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乳腺癌手术前后,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变化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正常人,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变化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30名健康医护人员以及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检测健康人员与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cd44+/cd24-,并将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分析数据.结果 健康人员与乳腺癌患者的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两组人员的血浆细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乳腺癌外周血中的cd44+/cd24-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时,乳腺癌患者的血浆细胞含量(5.3±2.1)%明显高于健康人组(0.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后,乳腺癌患者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均有降低,手术后cd44+/cd24-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0.7±0.3)%明显小于手术前(5.3±2.1)%,手术后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0.8±0.3)%明显小于手术前(3.7±1.2)%,各组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与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作者:徐延森;马红艳;杨明月;王平;李秀清;鞠英博;孙杰;杜文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年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内分泌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老年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内分泌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内分泌综合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VAS评分以及骨密度等相关参数.结果 观察组以87.5%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0.0%的治疗总有效率;在VAS评分方面,观察组以(2.72±1.03)分低于对照组(5.31±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参数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内分泌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增加骨密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光宇;李湘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掌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手部掌骨颈骨折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法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恢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法配合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恢复治疗,将两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总结.结果 观察组48例手部掌骨颈骨折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5.83%;而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为6.25%,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率为0.00%,而对照组分别为18.75%、10.41%和6.2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手术患者的术后24 h疼痛评分为(2.5±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0.5)分,而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5±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4±4.5)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手部掌骨颈骨折时,可以采用循证护理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并积极地使患者恢复健康,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单艳;郭玲;周荔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产新生儿凝血四项检查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对早产新生儿实施凝血4项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出生的新生儿1160名为实验对象,其中早产儿160例(早产组),另1000名为健康足月新生儿(足月组),对这些新生儿进行凝血4项检查,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并对不同病理因素早产儿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早产组新生儿FIB为(1.54±0.56)g/L、PT为(16.33±6.14)s、TT为(24.03±2.60)s、APTT为(63.13±14.25)s,与足月组新生儿比较,PT、TT和APTT均显著延长,FIB显著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感染、吸入综合症早产新生儿的凝血四项检查结果与足月新生儿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早产患儿的FIB、PT、APTT水平均比窒息患儿与吸入综合症患儿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早产新生儿凝血4项检查可以有效地监测其凝血功能的变化,进而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

    作者:黄珍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性病合并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析性病合并真菌感染发现情况.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性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78例实行临床检验诊断,采集患者的病史,对选取的患者实行身体检查,分析患者出现误诊的原因.结果 根据患者的病史以及体检的结果得出,患者均患有梅毒合并真菌感染,真菌感染中有68例为霉菌感染,有10例为假丝酵母菌感染.被误诊为仅有真菌感染,没有发现还有性病发生.经过随访发现,有4例患者出现反复,其余患者均获得康复.结论 在临床的诊断中出现被误诊的性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需要采集患者的病史,对选取的患者实行身体检查,防止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作者:温贵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