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季海波

关键词: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摘要:临床中多数疾病的致病因素为细菌感染,因此就普遍意义而言,多数医生都得会使患者服用相应的抗菌药物来治疗疾病.然而药物不会产生过多变化,细菌却在不断的进化,虽然某种抗菌药物能够在一时之间起抗菌作用,然而长时间后则将无法发挥任何功效.该文将对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重点分析.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比较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效果,阐明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接收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来该院身体检查的7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重点就两种指标的含量、阳性率及确诊情况等方面,对两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内C反应蛋白的含量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滴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种指标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确诊确诊率为95.71%(67/70),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效果显著,确诊率较高同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行.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氟醚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8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儿126例,平均分为2组,A组七氟醚诱导麻醉,B组肌肉注射氯胺酮诱导麻醉.分别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七氟醚吸入麻醉后A组患儿入睡时间(2±1)min较B组明显缩短,清醒时间(10±2)min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插管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的心率分别为(99±11)、(115±10)次/min,血压分别为(72±5)、(70±6)mmHg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指脉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诱导全麻,小儿入睡快,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小,术毕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光强;唐滇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血凝酶及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研究血凝酶及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入院治疗的8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给予血凝酶及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照组40例,仅给予奥美拉唑.统计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等基本治疗情况,同时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400.4±56.90)mL,明显少于对照组(498.5±65.30)ml,平均输血量为(342.6±32.80)mL,明显低于对照组(445.8±43.70)mL,止血时间(19.4±3.20)h显著低于对照组(30.9±4.00)h,住院时间(4.0±1.10)d明显短于对照组(6.5±1.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5、4.286、5.472、5.013,P<0.05).另外,观察组再出血率仅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15.0%(x2=4.185,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凝血功能指标由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35.0%,远高于对照组22.5%,有效率57.5%略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凝酶及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凝血止血快,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干细胞向耳蜗毛细胞分化的研究概况

    内耳毛细胞作为感知和平衡声音的主要换能器,它的形成受损或缺失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在哺乳动物中,内耳毛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的细胞,因此毛细胞的损伤或缺失是不可再生的,造成的听力障碍也是永久性的.目前,很多研究者希望通过体外培养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毛细胞或者毛细胞样细胞(HCLs)的方式来治疗因毛细胞缺失引起的听力障碍.虽然干细胞是有前途的细胞治疗的来源,但目前很少研究能使干细胞诱导成有效的毛细胞;并且即使能诱导成毛细胞,但是成功移植并使其在正确的位置发挥正常的生理学功能也是目前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在该综述中,总结干细胞向内耳毛细胞分化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迪;吴革平;吴欣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临床中多数疾病的致病因素为细菌感染,因此就普遍意义而言,多数医生都得会使患者服用相应的抗菌药物来治疗疾病.然而药物不会产生过多变化,细菌却在不断的进化,虽然某种抗菌药物能够在一时之间起抗菌作用,然而长时间后则将无法发挥任何功效.该文将对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重点分析.

    作者:季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治疗效果,为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7例癌症化疗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4例,对照组63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显效29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2.19%,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71.43%,经x2检验,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7.5±2.5)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12.5±3.5)d,观察组患者感染率1.56%(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9.5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癌症化疗后的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白细胞恢复速度快,感染率低,值得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杨桂菊;王伟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

    目的 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方便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注射稀释后的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注射稀释的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x2=4.71,P=0.0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r(247.62±20.03)μmol/L、BUN(15.64±6.12)mmol/L、CD4+-Treg(27.68±11.67)%、CD4+CD25+CD127-Treg(15.17±6.4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2±36.27)μmol/L、(20.59±7.21)mmol/L、(35.22±11.24)%、(19.51±8.96)%,Ccr(32.51±17.54)mL/min、Hb(90.78±18.36)g/L、Alb(39.06±14.19)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13±5.63)mL/min、(83.14±12.77)g/L、(32.52±8.48)g/L(P<0.05).结论 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析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份在该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名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都采取心脏彩超诊断,观察诊断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为(35.65±3.6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内径为(47.82±5.40)min、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为(54.76±5.62)min,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射血的分数数值明显要小于对照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数值明显要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诊断能够准确显示出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值得应用.

    作者:武占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癫痫病患者103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患者行丙戍酸钠缓释片治疗,实验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拉莫三嗪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治疗有效率为78.43%.实验组治疗显效2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21.57%,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5.77%.经过比较发现,复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治疗患者,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在对患者临床诊断时应对患者病史及症状详细询问,综合判断后对患者予以丙戍酸钠缓释片联系拉莫三嗪片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并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作者:于笑峰;王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乳腺癌手术前后,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变化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正常人,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变化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30名健康医护人员以及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检测健康人员与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cd44+/cd24-,并将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分析数据.结果 健康人员与乳腺癌患者的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两组人员的血浆细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乳腺癌外周血中的cd44+/cd24-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时,乳腺癌患者的血浆细胞含量(5.3±2.1)%明显高于健康人组(0.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后,乳腺癌患者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均有降低,手术后cd44+/cd24-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0.7±0.3)%明显小于手术前(5.3±2.1)%,手术后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0.8±0.3)%明显小于手术前(3.7±1.2)%,各组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与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作者:徐延森;马红艳;杨明月;王平;李秀清;鞠英博;孙杰;杜文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患者应用复方阿嗪米特与盐酸伊托必利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及安全性

    目的 探究慢性胰腺炎合并消化不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联合盐酸伊托必利干预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6年8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仅接受盐酸伊托必利治疗,实验组则接受盐酸伊托必利与复方阿嗪米特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等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症状评分(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嗳气、早饱)分别为(0.71±0.66)分、(0.75±0.58)分、(0.80±0.11)分、(1.02±0.29)分、(0.41±0.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非腹胀痛症状积分下降值、 生活满意度积分上升值、 腹胀痛严重程度积分下降值分别为(13.41±5.30)分、(7.81±4.12)分及(5.41±2.8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几率(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复方阿嗪米特与盐酸伊托必利联合治疗慢性胰腺炎消化不良的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膀胱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膀胱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收缩压(126.3±12.2)mmHg、平均动脉压(89.6±10.5)mmHg、舒张压(71.1±10.5)mmHg、心率(83.2±10.5)次/min以及血氧饱和度(94±4.0)%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方面,实验组CD3+指数(61.8±7.5)%、CD4+指数(40.5±6.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膀胱癌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及免疫系统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丁俊;唐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42例临床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4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同期将该院42例采用克林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并分析其细菌清除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4.7%、95.2%高于对照组26.2%、7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3.8%、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效果佳,其临床有效率高,细菌清除率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刘侃;陈如华;陈建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和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肝脏良性肿瘤性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4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取同样的方法从同时间段来该院就诊的肝脏恶性肿瘤性病变患者中选取45例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果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肝细胞癌低b值、中b值、高b值分别为(2.48±0.46)、(1.54±0.50)、(1.15±0.33),转移瘤低b值、中b值、高b值分别为(2.74±0.66)、(1.73±0.55)、(1.37±0.28),脓肿低b值、中b值、高b值分别为(2.88±0.73)、(2.02±0.73)、(1.66±0.60),肝血管瘤低b值、中b值、高b值分别为(3.44±1.03)、(2.34±0.69)、(1.53±0.50),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低b值和中b值2个阶段,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转移瘤、肝脓肿间,血管瘤和其他病变间,肝癌细胞和肝脓肿间的扩散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高b值阶段,血管瘤和肝细胞癌、局灶性结节增生间、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转移瘤、肝内胆管细胞癌间的扩散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肿瘤性病变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分析ADC值,有助于提高磁共振对肝脏肿瘤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红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产新生儿凝血四项检查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对早产新生儿实施凝血4项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该院出生的新生儿1160名为实验对象,其中早产儿160例(早产组),另1000名为健康足月新生儿(足月组),对这些新生儿进行凝血4项检查,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并对不同病理因素早产儿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早产组新生儿FIB为(1.54±0.56)g/L、PT为(16.33±6.14)s、TT为(24.03±2.60)s、APTT为(63.13±14.25)s,与足月组新生儿比较,PT、TT和APTT均显著延长,FIB显著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感染、吸入综合症早产新生儿的凝血四项检查结果与足月新生儿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早产患儿的FIB、PT、APTT水平均比窒息患儿与吸入综合症患儿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早产新生儿凝血4项检查可以有效地监测其凝血功能的变化,进而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

    作者:黄珍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超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应用分析

    目的 总结B超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探讨B超与强化CT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方便选取该医院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来该院查体及就诊的的肝血管瘤患者83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进行了超声与CT检测,对83例患者的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重点计算2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结果83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经过B超和强化CT的检测后,经过对比结果发现,B超检查肝脏血管瘤的准确性与敏感性分别为94.0%(78/83)、96.1%(74/77),CT检查的准确性为96.4%(80/83),敏感性为97.4%(76/78),2种方法的检出率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0.74,P>0.05).CT诊断的特异性为80.0%(4/5),高于B超检查的66.7%(4/6),但是无差异统计学意义(x2=0.92,P>0.05).超声检查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3.98%,显著高于CT检查的满意率8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1,P<0.05).结论 B超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肝脏疾病查体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范传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次方便选取该院住院部(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可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即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20例、观察组(健康教育干预)2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压相关知识知晓度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功能(92.36±6.05)分、角色功能(93.20±6.28)分、情绪功能(89.45±3.21)分、社会功能(93.10±5.30)分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相关知识知晓度药物知识(19.25±0.56)分、血压正常值(19.21±0.52)分、饮食知识(18.25±1.35)分、急救知识(18.05±1.45)分、注意事项(18.01±1.42)分、总分(95.47±28.62)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处于优势(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并且还能对其生活质量起到改善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个性化疼痛护理在肿瘤介入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为肿瘤介入术后疼痛患者实施个性化疼痛护理,分析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肿瘤介入术患者实施研究,将其分为常规组和个性组,每组25例.为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开展护理工作,个性组患者联合运用常规护理措施及个性化疼痛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VDS评分、VA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个性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前VDS评分[(4.7±1.8)分vs(4.8±1.9)分]和VAS评分[(5.7±2.4)分vs(5.5±2.2)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个性组患者V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1.8±1.2)分vs(3.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个性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2.1±1.8)分vs(3.9±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64.0%),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肿瘤介入术患者运用个性化疼痛护理,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对患者疼痛感进行缓解,还可以将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提高.

    作者:杨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7年4月间诊疗的精神分裂症且存在攻击行为的120例患者,按照病历号奇偶数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抗击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AS评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PANSS评分(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MOAS评分为(9.67±2.93)分、PANSS评分为(84.53±5.97)分,实验组患者MOAS评分为(9.53±2.71)分、PANSS评分为(83.44±6.56)分,即两组患者MOAS评分、PANSS评分统计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ANSS评分较差于实验组患者,即两组患者PANSS评分对比,统计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若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伴有攻击行为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模式,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MOAS评分、PANSS评分,存在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掌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手部掌骨颈骨折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法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恢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法配合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恢复治疗,将两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总结.结果 观察组48例手部掌骨颈骨折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总有效率为95.83%;而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为6.25%,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率为0.00%,而对照组分别为18.75%、10.41%和6.2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普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手术患者的术后24 h疼痛评分为(2.5±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0.5)分,而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5±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4±4.5)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手部掌骨颈骨折时,可以采用循证护理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并积极地使患者恢复健康,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单艳;郭玲;周荔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