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比分析CT和超声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的临床价值

洪春天;陈德波

关键词:甲状腺多发结节, CT, 超声, 诊断
摘要:目的 对CT和超声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5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诊断方式的符合率、敏感率以及特异性等方面对比分析其CT、超声以及两者联合检查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结果,探讨CT和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和超声两者的诊断结果在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以及准确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T联合超声检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多发结节临床检查的首选方法,CT作为评价甲状腺恶性结节边界与邻近组织关系的方法,CT联合超声检查能明显提高对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诊断率.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综述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外科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经专家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致死性疾病主要直接致死原因.该研究者从事肠胃工作多年,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有一定的研究,该文针对性提出了疾病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希望能够与同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分享.

    作者:杜斌;郭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双路化疗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其中应用双路化疗91例为联合组,应用静脉滴注化疗89例为静脉组,对比两组3年内生存率变化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评价双路化疗应用价值与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1.21%、54.95%、37.36%,优于静脉组68.54%、31.46%、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30例次,其中Ⅲ度10例(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4例)、Ⅳ度4例(骨髓抑制1例、消化道反应3例),静脉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29例,其中Ⅲ度12例(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5例、肝肾功能异常1例)、Ⅳ度5例(骨髓抑制2例、消化道反应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路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长远期生存率,且相较于单纯静脉滴注化疗并无更强的不良作用.

    作者:陈方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经药物等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衰患者进行CRR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血压、心率、左室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结果 40例患者给予CRRT 3~7 d治疗后,其中14例疗效显著,22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无效中途退出治疗,总有效率90%.CRRT治疗后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MBP),BNP、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Sd)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指数(LVEF)显著上升(P<0.01).结论 CRRT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衰疗效显著.

    作者:陈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龄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分析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对该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2高龄髋部骨折病人进行护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一系列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8.69%,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发现患者的护理问题,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的个性化护理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指导护理工作者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方法 对2011年7月-2013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根据患者足部情况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护理、足部局部护理、足部运动、药物护理等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 46例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及个性化护理,40例治愈出院,4例足部溃疡患者,溃疡面积已明显缩小,2例足部坏死、溃疡的患者,因病情较重而截肢,截肢致残率为3%,减轻了身心痛苦,消除了足部隐患.治愈率达到86.96%(40/46),患者满意度为97.8%(45/46),住院时间为(12.3±2.9)d.结论 在糖尿病足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诊治,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王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达到了95.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满意的有30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满意的有19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1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田寿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CHD)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为了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预后,分析和研究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治疗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抽取100例在2011年2月-2014年2月来该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冠心病传统治疗方案进行用药,而观察组患者在传统用药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对比用药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48例(96.00%)和对照组39例(78.00%)相比更加显著,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治疗上给予传统西医药物治疗同时辅以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国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该院2011年6-7月收治的750例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行无痛分娩的病例材料,对照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未行无痛分娩的产妇50例,比较组中产妇的剖宫产率、疼痛程度及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6%低于对照组28%;疼痛方面,分娩过程中分娩镇痛组疼痛评分(2.5±0.4)分明显轻于对照组(7.5±0.7)分,但缝合会阴切口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产程影响方面,活跃期分娩镇痛组时间(146±20) min短于对照组(247±25) min,而第二产程分娩镇痛组时间(80±16)min长于对照组(53±18)min.结论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效果更加安全.

    作者:王鹏程;李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和Hc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及Hcy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ACA、hs-CRP及Hcy的含量,比较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的ACA、hs-CRP及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hs-CRP、ACA与Hcy水平相比较呈正相关性;正常对照组间无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及Hcy的含量变化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项指标联检有利于对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胡世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析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经病理检查及手术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 病理及手术结果证实50例甲状腺结节,良性甲状腺结节37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17例,恶性甲状腺结节13例,包括髓样癌3例,滤泡癌4例,乳头状癌6例;常规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阳性28例,其中良性23例,恶性5例,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甲状腺结节阳性45例,其中良性34例,恶性11例.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甲状腺结节阳性率及良恶性评估情况显著优于常规超声检查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准确分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情况,是甲状腺结节的首选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症状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症状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不止的患儿18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给予镇咳祛痰药物,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服孟鲁司特钠,动态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6d、9d两组咳嗽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咳嗽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4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咳嗽缓解时间、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9d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咳祛痰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可明显缩短咳嗽时间和疗程,症状改善明显,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海娟;梁中信;曹素芬;陈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Lc在诊治Mirizzi综合征中的探索性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研究应用Lc诊治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统计自2003年3月-2014年3月该院48名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综合分析Lc在治疗Mirizzi综合征中的应用前景.结果 按Csendes分型,Ⅰ型40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0例.43例完成LC,均为Ⅰ~Ⅱ型病例.中转开腹手术5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2例.术前的治性ERCP检查9例,均为发生胆管损伤;术中发生胆管损伤5例,均转开腹,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结论 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应用研究,发现Lc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Ⅰ型和Ⅱ型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召实;杜红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该院急诊外科收治的50例多发伤患者资料,询问患者病情、受伤原因、时间及部位,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别给予颅脑损伤处理、胸部损伤处理、休克处理及继发性感染治疗等,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该研究纳入的5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6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2%;经6个月随访,治愈31例(67.39%),致残11例(23.91%),死亡4例(8.7%);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腹腔内感染、1例ARDS,感染发生率8%.结论 对于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需在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处理,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救治效果显著.

    作者:何林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Meta分析

    目的 对冠心病药物治疗疗效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中心,收集关于冠心病药物治疗的中文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对选区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结果 检出与冠心病药物治疗相关的文献113篇,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终有9篇文献进入该研究.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共纳入5项研究,其中在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中,Meta分析结果示WMD95%CI为-0.65 [-0.99,-0.31](P<0.01);在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中,Meta分析结果示WMD95%CI为-1.10[-1.50,-0.71](P<0.01);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中,Meta分析结果示WMD95%CI-1.40[-1.74,-1.06] (P<0.01);在抗心绞痛类药物硝酸脂类(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中,Meta分析结果示WMD95%CI为-1.26 [-1.77,-0.74](P<0.01);在抗心绞痛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中,Meta分析结果示WMD95%CI为-0.91 [-1.25,-0.57] (P<O.01).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冠心病在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抗心绞痛类药物硝酸脂类(硝酸异山梨酯)、抗心绞痛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方面与常规治疗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血小板类药物、抗凝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和抗心绞痛类药物(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对于指导冠心病的临床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牛永青;梁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目的 探讨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卡孕栓配合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应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36.5±25.0)mL,对照组为(137.6±6.7)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血量为(330.0±34.5)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43.0±38.7)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再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妇术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产妇身体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丽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40例,冠心病患者(B组)40例,以及健康检查者(C组)40例,比较3组血清同型半光氨酸.结果 A、B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B组患者按高血压轻、中、重度进行分组比较,程度越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玲;吕湛;冯模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复方多巴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6例(52.0%)显效,18例(36.0%)有效,6例(12.0%)无效,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中有13例(32.5%)显效,15例(37.5%)有效,12例(30.0%)无效,总有效率为7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有6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2例恶心呕吐,2例症状波动,1例低血压和1例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中有14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5例恶心呕吐,4例症状波动,3例低血压和2例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障碍、运动迟缓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吴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声带手术的疗效与优缺点探讨

    目的 探讨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声带手术的临床疗效与优缺点.方法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前来该院采取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进行声带手术的80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对80例患者进行3~6个月随访,记录其手术后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总结优缺点进行探讨.结果 80患者中完全治愈的有75例,明显好转3例,无疗效2例,总效率为96.2%.80例患者有1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舌体全麻4例,软腭损伤5例,牙齿松动2例,并发症率13.7%,所有患者0复发.结论 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声带手术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后并发症高,随访后无复发率,要求操作者进行时精准、谨慎.

    作者:郑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效果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史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依帕司他与胰激肽原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于该院就诊时DP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疗程均为4周.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5.58±2.83)vs(2.35±1.88)分,(5.60±2.19)vs(4.06±2.10)分,P<0.01].两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1.88)vs(4.06±2.10),P<0.01].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要优于胰激肽原酶单药治疗.

    作者:翟清;张文;夏礼斌;陈月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