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

王鹏程;李林

关键词:曲马多, 罗哌卡因, 连续硬膜外麻醉, 无痛分娩
摘要:目的 探讨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该院2011年6-7月收治的750例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行无痛分娩的病例材料,对照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未行无痛分娩的产妇50例,比较组中产妇的剖宫产率、疼痛程度及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6%低于对照组28%;疼痛方面,分娩过程中分娩镇痛组疼痛评分(2.5±0.4)分明显轻于对照组(7.5±0.7)分,但缝合会阴切口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产程影响方面,活跃期分娩镇痛组时间(146±20) min短于对照组(247±25) min,而第二产程分娩镇痛组时间(80±16)min长于对照组(53±18)min.结论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效果更加安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依帕司他与胰激肽原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于该院就诊时DP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疗程均为4周.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5.58±2.83)vs(2.35±1.88)分,(5.60±2.19)vs(4.06±2.10)分,P<0.01].两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1.88)vs(4.06±2.10),P<0.01].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要优于胰激肽原酶单药治疗.

    作者:翟清;张文;夏礼斌;陈月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主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剂量对比剂下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1年8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院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共7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6例).两组均行主动脉成像检查,其中对照组为80 mL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为60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冲洗.对比两组不同对比剂剂量下的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图像清晰度.结果 两组在升主动脉(AA)、T7水平降主动脉[DA(T7)]、L2水平降主动脉[DA(L2)]以及主动脉分叉(AF)血管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2,P=0.160;t=1.461,P=0.149;t=1.236,P=0.220;t=0.642,P=0.523).对照组重组图像达标率为94.3%(33/35),观察组重组图像达标率为97.2%(35/36),两组图像清晰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01,P=0.980).结论 在64层螺旋CT下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采取60mL低剂量对比剂检查的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陈松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upreme喉罩全麻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upreme喉罩全麻在小儿斜视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拟择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76例,年龄2~6岁,体重10~20 kg,随机分为两组.ETT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n=38例),LMA组采用Supreme喉罩全身麻醉(n=38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LMA组麻醉时T2心率为(113.8±9.1)次/min、T3心率为(110.7±7.8)次/min、T4心率为(112.8±8.3)次/min,均低于同一时点ETT组心率(P<0.05);LMA组平均动脉压T2为(79.8±5.0)mmHg、T3为(78.2±5.6)mmHg、T4为(80.2±5.5)mmHg,和同一时点ET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前后SpO2和Pmax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Supreme喉罩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中通气效果良好,可安全应用于小儿斜视手术.

    作者:姚伟瑜;谢钱灵;连建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进行无痛性消化内镜(主要是胃镜、小肠镜与结肠镜)诊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加强护理干预,详细记录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与护理过程,观察对比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护理结果,主要对比患者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诊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患者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顺利完成内镜诊疗,未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和麻醉意外现象,内镜诊疗操作过程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及穿孔情况,观察组患者诊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个护理小组间的护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内镜诊疗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内镜诊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马效霞;伊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综述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外科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经专家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致死性疾病主要直接致死原因.该研究者从事肠胃工作多年,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有一定的研究,该文针对性提出了疾病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希望能够与同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分享.

    作者:杜斌;郭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龄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分析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对该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2高龄髋部骨折病人进行护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一系列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8.69%,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发现患者的护理问题,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科患者术中回收血红细胞携氧能力变化机制的研究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无需进行配血就可以将回收血输给患者,赢得抢救生命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显著减少异体输血的数量,大大节约了异体的血源,而回收自体血的红细胞对红细胞的携氧以及供氧能力会如何影响是研究的关注点.该研究就骨科患者术中回收自体血红细胞对携氧能力的变化作如下综述,分析近年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为该项技术的开展提供相关参考.

    作者:马鹏垒;邱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导致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200例健康女性.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统一调查表格,收集两组调查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女性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是否饮酒无关,在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时,二者被剔除.而与患者吸烟(OR值=2.080>1,P<0.01)、初潮年龄(OR值=1.676>1,P<0.01)、初产年龄(OR值=1.193>1,P<0.01)、流产次数(OR值=1.468>1,P<0.05)、哺乳时间(OR值=0.815<1,P>0.05)、家族乳腺癌病史(OR值=2.479>1,P<0.01)、性生活是否和谐(OR值=2.179>1,P<0.05)相关.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女性应及早进行检查和预防.

    作者:马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比分析CT和超声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CT和超声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5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诊断方式的符合率、敏感率以及特异性等方面对比分析其CT、超声以及两者联合检查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结果,探讨CT和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和超声两者的诊断结果在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以及准确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T联合超声检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多发结节临床检查的首选方法,CT作为评价甲状腺恶性结节边界与邻近组织关系的方法,CT联合超声检查能明显提高对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诊断率.

    作者:洪春天;陈德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胱抑素C作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的主要的一员,参与了机体诸多生理、病理过程,一直以来,对胱抑素C的研究多集中在其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性标志物上;近些年来有研究发现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存在密切相关,该研究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文章进行了整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耀荣;孟昭彦;陈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RI对子宫肌瘤海扶治疗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采用MRI观察海扶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RI评估海扶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结果 术前T1WI以等信号为主,治疗后以高信号为主,治疗后171个高信号肌瘤,全部出现在无灌注区,消融率为100%,11个等信号肌瘤中7个出现无灌注区,消融率63.6%.高信号肌瘤与等信号肌瘤消融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2wI治疗前以等信号为主,治疗后仍以等信号为多见,其中高信号治疗后全部为无灌注区,消融率100%,等信号中111个出现无灌注区,消融率为98.2%,治疗后37个出现无灌注区,消融率92.5%,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1WI表现为MR信号增加,T2WI略有变化,但并不显著.结论 采用MRI可根据肌瘤无灌注区判定坏死区域的大小,从而评价子宫肌瘤行海扶治疗后的疗效.

    作者:任龙;廖歆;刘宁川;王杜春;姜丹;杜建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和Hc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及Hcy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ACA、hs-CRP及Hcy的含量,比较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的ACA、hs-CRP及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hs-CRP、ACA与Hcy水平相比较呈正相关性;正常对照组间无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及Hcy的含量变化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项指标联检有利于对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胡世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在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各方面上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该院急诊外科收治的50例多发伤患者资料,询问患者病情、受伤原因、时间及部位,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别给予颅脑损伤处理、胸部损伤处理、休克处理及继发性感染治疗等,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该研究纳入的5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6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2%;经6个月随访,治愈31例(67.39%),致残11例(23.91%),死亡4例(8.7%);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腹腔内感染、1例ARDS,感染发生率8%.结论 对于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需在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处理,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救治效果显著.

    作者:何林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探究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分析.方法 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行彩超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肝胆管结石大小为0.3~3.2 cm,以位于肝左叶居多,占67.3%(35/52),与肝右叶分布率及左右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率比较,结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8.73和39.43,P<0.05.其声像图表现为沿左右肝内胆管走行呈簇状分布,可见多发泥沙样结石呈斑点状、条索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分布的高、强回声,后方大多伴明显声影,近端肝内胆管扩张至0.5~2.1 cm,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病灶部位血流显像中可见,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显像均清晰者46例(占88.5%).结论 彩超检查是肝胆管结石病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超声下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并利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信息,可准确判断及鉴别.

    作者:侯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近贲门处胃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近贲门处胃间质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对该院2009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名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60名患者均在双镜联合下成功切除近贲门处的间质瘤,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5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5 d.无1例出现感染、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无1例出现吞咽困难、腹痛等症状,营养状况良好.结论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近贲门处胃间质瘤是安全和可行的.

    作者:隋建;陈林昊;黄良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研究Hcy与脑梗塞TOAST分型不同亚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塞TOAST分型不同亚型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SSS-TOAST分型标准,将90脑梗塞患者分为3组,即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O)、心主动脉栓塞型(CAE),每组30例脑梗塞患者,并同时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同期收治的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4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对4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测定4组患者的血清Hcy,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为(9.5±1.3)μmol/L,LAA组为(19.6±2.8) μmol/L,SAO组为(15.3±0.7) μmol/L,CAE组为(14.7±1.4) μmol/L.相比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不同脑埂塞亚型组的脑埂塞患者均具有较高水平的血清Hcy,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3组脑梗死亚型组的患者中,LAA组患者的血清Hcy的水平高,与SAO、CAE组患者的血清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CAE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塞亚型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的Hcy水平高,其他脑梗死亚型的Hcy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说明Hcy主要使大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脑梗塞.

    作者:李春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超声监测中西医结合治疗药流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 在超声监测下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不全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药流不全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为60例.在治疗前、用药1周后分别进行超声检查宫内情况.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治疗组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同时加服中药治疗.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则超过94.2%.治疗组在服药后的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宫腔内残留物排出三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P< 0.05.结论 通过此次在超声监测下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不全流产效果非常理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宫内残留物排出,减少阴道出血量,同时大幅度降低阴道流血的持续时间.中西医结合治疗药流不全可以治其根本,其中中药作用效果明显,既可以提高子宫收缩性,加快宫内残留蜕膜与剥脱不全的蜕膜组织排出,减少病程,避免患者再次清宫手术痛苦,同时又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连娟;李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35例分析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替罗非班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35例患者进行客观详实的观察、记录和随访,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平均时间为(6.5±5.8)h,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52.4±32.8)h,低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72.4±30.5)×109/L,其中轻度患者占82.9%,重度患者占11.4%,极重度患者占5.7%.患者出血事件的总发生率为57.1%,其中轻微出血的发生率为48.6%,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为8.6%.停用替罗非班,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结论 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多发生在用药后4~8 h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疗效,极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

    作者:曹丙峰;周建华;刘庆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协同糖皮质激素对狼疮脑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灯盏花素协同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50例狼疮脑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 mg进行冲击治疗,观察组给予灯盏花素协同甲基强的松龙80 mg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ds-DNA和SLEDA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灯盏花素协同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脑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志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