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效果分析

马效霞;伊冬梅

关键词:临床路径, 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进行无痛性消化内镜(主要是胃镜、小肠镜与结肠镜)诊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加强护理干预,详细记录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与护理过程,观察对比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护理结果,主要对比患者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诊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患者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顺利完成内镜诊疗,未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和麻醉意外现象,内镜诊疗操作过程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及穿孔情况,观察组患者诊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个护理小组间的护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内镜诊疗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内镜诊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2012-2013年该院门诊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通过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用药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处方共36 000张,按处方点评指标进行点评及分析.结果 合理处方占比由93.89%上升到97.80%,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由3.12种降为2.27种,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较好为17.91%和14.29%,注射剂使用率由24.5%降至20.31%,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使用率由9.14%上升到10.32%,不合理用药比例由6.11%降至2.20%.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2013年未发现超常用药处方.结论 门诊处方合格率较高,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大多控制较好.通过处方点评,可及时发现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从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李少玉;陈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该院2011年6-7月收治的750例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行无痛分娩的病例材料,对照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未行无痛分娩的产妇50例,比较组中产妇的剖宫产率、疼痛程度及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6%低于对照组28%;疼痛方面,分娩过程中分娩镇痛组疼痛评分(2.5±0.4)分明显轻于对照组(7.5±0.7)分,但缝合会阴切口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产程影响方面,活跃期分娩镇痛组时间(146±20) min短于对照组(247±25) min,而第二产程分娩镇痛组时间(80±16)min长于对照组(53±18)min.结论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效果更加安全.

    作者:王鹏程;李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结果 两组术前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不但恢复更快,且可有效减轻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作者:王永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该院急诊外科收治的50例多发伤患者资料,询问患者病情、受伤原因、时间及部位,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别给予颅脑损伤处理、胸部损伤处理、休克处理及继发性感染治疗等,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 该研究纳入的5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6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92%;经6个月随访,治愈31例(67.39%),致残11例(23.91%),死亡4例(8.7%);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腹腔内感染、1例ARDS,感染发生率8%.结论 对于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需在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处理,并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救治效果显著.

    作者:何林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在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各方面上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三联疗法联合荆花胃康胶丸根除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三联疗法联合荆花胃康胶丸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接受胃溃疡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79.59%;试验组Hp根除率为89.80%,对照组为79.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联疗法联合荆花胃康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率高,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协同糖皮质激素对狼疮脑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灯盏花素协同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50例狼疮脑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 mg进行冲击治疗,观察组给予灯盏花素协同甲基强的松龙80 mg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ds-DNA和SLEDA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灯盏花素协同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脑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志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危重症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及与部分炎症因子相关性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01例,按入院后血糖水平分危重非高血糖组(51例)及危重并高血糖组(5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IL-6、CRP等,计算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与52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人、危重非高血糖患者、危重并高血糖患者相比FBG、IL-6、CRP依次升高(F=124.402、184.523、695.431,P<0.01),Fins、HOMA-β依次下降(F=12.795、239.241,P<0.05或P<0.01),HOMA-β与IL-6、CRP呈负相关(r=-0.729,-0.773,P<0.01).结论 危重应激高血糖与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有关,炎症反应是危重症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作者:覃晓洁;吴标良;王民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胱抑素C作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的主要的一员,参与了机体诸多生理、病理过程,一直以来,对胱抑素C的研究多集中在其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性标志物上;近些年来有研究发现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存在密切相关,该研究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文章进行了整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耀荣;孟昭彦;陈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各50例,研究Ⅰ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Ⅱ组中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Ⅰ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治疗总效率为70%,研究Ⅱ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的治疗总效率为98%,研究Ⅱ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研究Ⅰ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的心境有着稳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更要合理的选择抗抑郁药物,进而保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着较快的恢复.

    作者:张晓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结局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辽宁省6个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2138例宫内妊娠30~49 d的健康妇女,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结果 完全流产2057例(96.2%),不全流产74例(3.5%),失败7例(0.3%).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流产是终止早孕的有效手段.

    作者:冯文霄;金瑛;田晶;邹孟红;张金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CysC、Hcy与U-mALB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与分析血清CysC、Hcy及U-mALB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1年9月该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诊断结果分为糖尿病尿蛋白阳性组60例、糖尿病尿蛋白阴性组60例,糖尿病无肾损害组60例.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每组患者人员CysC、Hcy和mALB的含量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 糖尿病尿蛋白阴性组3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及对照组(P<0.05);糖尿病尿蛋白阳性组3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尿蛋白阴性组(P<0.05).糖尿病尿蛋白阳性组及糖尿病阴性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糖尿病无肾损害组与对照组(P<0.05),其中糖尿病尿蛋白阳性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糖尿病尿蛋白阴性组(P<0.05),糖尿病尿蛋白阴性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方法(P<0.05).结论 血清CysC、Hcy和U-mALB联合检测可作为一项理想早期诊断方法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

    作者:宋彩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对脑梗死后失眠的临床效果的探讨

    目的 探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对脑梗死后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运用头部CT或MRI检查符合脑梗死的住院患者80例,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安眠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且两组病人之间的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无较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治疗2周后,实验组PSQI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对脑梗死后失眠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鑫;阴育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导致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200例健康女性.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统一调查表格,收集两组调查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女性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是否饮酒无关,在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时,二者被剔除.而与患者吸烟(OR值=2.080>1,P<0.01)、初潮年龄(OR值=1.676>1,P<0.01)、初产年龄(OR值=1.193>1,P<0.01)、流产次数(OR值=1.468>1,P<0.05)、哺乳时间(OR值=0.815<1,P>0.05)、家族乳腺癌病史(OR值=2.479>1,P<0.01)、性生活是否和谐(OR值=2.179>1,P<0.05)相关.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女性应及早进行检查和预防.

    作者:马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析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经病理检查及手术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 病理及手术结果证实50例甲状腺结节,良性甲状腺结节37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17例,恶性甲状腺结节13例,包括髓样癌3例,滤泡癌4例,乳头状癌6例;常规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阳性28例,其中良性23例,恶性5例,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甲状腺结节阳性45例,其中良性34例,恶性11例.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甲状腺结节阳性率及良恶性评估情况显著优于常规超声检查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准确分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符合情况,是甲状腺结节的首选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近贲门处胃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近贲门处胃间质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对该院2009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名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60名患者均在双镜联合下成功切除近贲门处的间质瘤,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5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5 d.无1例出现感染、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无1例出现吞咽困难、腹痛等症状,营养状况良好.结论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近贲门处胃间质瘤是安全和可行的.

    作者:隋建;陈林昊;黄良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探究肝胆管结石病的彩超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分析.方法 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行彩超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肝胆管结石大小为0.3~3.2 cm,以位于肝左叶居多,占67.3%(35/52),与肝右叶分布率及左右肝内胆管结石分布率比较,结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8.73和39.43,P<0.05.其声像图表现为沿左右肝内胆管走行呈簇状分布,可见多发泥沙样结石呈斑点状、条索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分布的高、强回声,后方大多伴明显声影,近端肝内胆管扩张至0.5~2.1 cm,与伴行的门静脉分支形成“平行管征”.病灶部位血流显像中可见,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显像均清晰者46例(占88.5%).结论 彩超检查是肝胆管结石病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超声下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并利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信息,可准确判断及鉴别.

    作者:侯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复方多巴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6例(52.0%)显效,18例(36.0%)有效,6例(12.0%)无效,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中有13例(32.5%)显效,15例(37.5%)有效,12例(30.0%)无效,总有效率为7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有6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2例恶心呕吐,2例症状波动,1例低血压和1例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中有14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5例恶心呕吐,4例症状波动,3例低血压和2例精神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步态障碍、运动迟缓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多巴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吴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目的 探讨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卡孕栓配合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应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36.5±25.0)mL,对照组为(137.6±6.7)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血量为(330.0±34.5)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43.0±38.7)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再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妇术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产妇身体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丽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综述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是外科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发生于肠道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经专家证实其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的致死性疾病发生与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等致死性疾病主要直接致死原因.该研究者从事肠胃工作多年,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有一定的研究,该文针对性提出了疾病防治策略,有助于逆转疾病进程,降低死亡风险,希望能够与同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分享.

    作者:杜斌;郭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