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王娟

关键词: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在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各方面上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诊断方法与治疗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模式.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该院诊治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的诊断方法,将病例分为实验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实验组采用2HRZE/6HRE化疗方案及局部外科处理,对照组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与细菌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确诊率达95%以上.实验组治愈率为95.6%,对照组治愈率为77.3%.2年随访观察实验组复发率为2.3%,对照组复发率为14.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细针吸取活检与细菌学检查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可靠,实验组治疗模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子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协同糖皮质激素对狼疮脑病的临床治疗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灯盏花素协同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50例狼疮脑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甲基强的松龙500 mg进行冲击治疗,观察组给予灯盏花素协同甲基强的松龙80 mg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ds-DNA和SLEDA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灯盏花素协同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脑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志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声带手术的疗效与优缺点探讨

    目的 探讨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声带手术的临床疗效与优缺点.方法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前来该院采取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进行声带手术的80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对80例患者进行3~6个月随访,记录其手术后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总结优缺点进行探讨.结果 80患者中完全治愈的有75例,明显好转3例,无疗效2例,总效率为96.2%.80例患者有1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舌体全麻4例,软腭损伤5例,牙齿松动2例,并发症率13.7%,所有患者0复发.结论 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声带手术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后并发症高,随访后无复发率,要求操作者进行时精准、谨慎.

    作者:郑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比分析CT和超声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CT和超声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5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诊断方式的符合率、敏感率以及特异性等方面对比分析其CT、超声以及两者联合检查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结果,探讨CT和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和超声两者的诊断结果在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以及准确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T联合超声检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多发结节临床检查的首选方法,CT作为评价甲状腺恶性结节边界与邻近组织关系的方法,CT联合超声检查能明显提高对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诊断率.

    作者:洪春天;陈德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进行无痛性消化内镜(主要是胃镜、小肠镜与结肠镜)诊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加强护理干预,详细记录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与护理过程,观察对比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护理结果,主要对比患者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诊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患者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顺利完成内镜诊疗,未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和麻醉意外现象,内镜诊疗操作过程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及穿孔情况,观察组患者诊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个护理小组间的护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内镜诊疗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内镜诊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马效霞;伊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目的 探讨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卡孕栓配合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应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36.5±25.0)mL,对照组为(137.6±6.7)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血量为(330.0±34.5)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43.0±38.7)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卡孕栓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再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妇术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产妇身体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丽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结局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辽宁省6个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2138例宫内妊娠30~49 d的健康妇女,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结果 完全流产2057例(96.2%),不全流产74例(3.5%),失败7例(0.3%).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流产是终止早孕的有效手段.

    作者:冯文霄;金瑛;田晶;邹孟红;张金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和Hc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及Hcy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ACA、hs-CRP及Hcy的含量,比较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的ACA、hs-CRP及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的hs-CRP、ACA与Hcy水平相比较呈正相关性;正常对照组间无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及Hcy的含量变化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三项指标联检有利于对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胡世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其心电图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5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有45例(90.00%)患者的心电图出现异常,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异常的主要表现是ST段变化、Q-T延长、各型心率失常和房室肥大.病情好转时心电图随之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心电图改变情况与急性脑血管病存在一定关系,心电图对判断患者病情改善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方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导致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200例健康女性.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健康女性为对照组,采用统一调查表格,收集两组调查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女性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是否饮酒无关,在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时,二者被剔除.而与患者吸烟(OR值=2.080>1,P<0.01)、初潮年龄(OR值=1.676>1,P<0.01)、初产年龄(OR值=1.193>1,P<0.01)、流产次数(OR值=1.468>1,P<0.05)、哺乳时间(OR值=0.815<1,P>0.05)、家族乳腺癌病史(OR值=2.479>1,P<0.01)、性生活是否和谐(OR值=2.179>1,P<0.05)相关.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女性应及早进行检查和预防.

    作者:马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骨科患者术中回收血红细胞携氧能力变化机制的研究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无需进行配血就可以将回收血输给患者,赢得抢救生命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显著减少异体输血的数量,大大节约了异体的血源,而回收自体血的红细胞对红细胞的携氧以及供氧能力会如何影响是研究的关注点.该研究就骨科患者术中回收自体血红细胞对携氧能力的变化作如下综述,分析近年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为该项技术的开展提供相关参考.

    作者:马鹏垒;邱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肌钙蛋白联合血气分析对肺栓塞诊断与危险分层的探讨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 (cTn Ⅰ)联合血气分析对急性肺栓塞(AAPE)诊断与危险分层.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1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根据cTn Ⅰ水平及血气分析阳性结果分为3组,A组(18例),B组(40例),C组(33例),分析各组cTn Ⅰ和血气分析阳性结果与APE患者诊断与危险分层关系.结果 C组D-Dimer阳性率、右心室扩大等项目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死率18.18%,显著高于A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0.00%比B组10.0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均低于A、B组,且P(A-a)O2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 Ⅰ阳性与阴性者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面积APE发生率45.45%,显著高于A、B组11.11%、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Ⅰ联合血气分析对肺栓塞的诊断与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肺栓塞的预后指标,ScT-nT水平越高,血气水平越低,表明心肌受损程度则越严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越大,故患者预后差,应及时予以积极的治疗.

    作者:熊春燕;周美秀;邓玉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依帕司他与胰激肽原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于该院就诊时DP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疗程均为4周.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5.58±2.83)vs(2.35±1.88)分,(5.60±2.19)vs(4.06±2.10)分,P<0.01].两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1.88)vs(4.06±2.10),P<0.01].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要优于胰激肽原酶单药治疗.

    作者:翟清;张文;夏礼斌;陈月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双路化疗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其中应用双路化疗91例为联合组,应用静脉滴注化疗89例为静脉组,对比两组3年内生存率变化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评价双路化疗应用价值与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1.21%、54.95%、37.36%,优于静脉组68.54%、31.46%、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30例次,其中Ⅲ度10例(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4例)、Ⅳ度4例(骨髓抑制1例、消化道反应3例),静脉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29例,其中Ⅲ度12例(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5例、肝肾功能异常1例)、Ⅳ度5例(骨髓抑制2例、消化道反应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路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长远期生存率,且相较于单纯静脉滴注化疗并无更强的不良作用.

    作者:陈方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的个性化护理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指导护理工作者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方法 对2011年7月-2013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根据患者足部情况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护理、足部局部护理、足部运动、药物护理等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 46例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及个性化护理,40例治愈出院,4例足部溃疡患者,溃疡面积已明显缩小,2例足部坏死、溃疡的患者,因病情较重而截肢,截肢致残率为3%,减轻了身心痛苦,消除了足部隐患.治愈率达到86.96%(40/46),患者满意度为97.8%(45/46),住院时间为(12.3±2.9)d.结论 在糖尿病足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诊治,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王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该院2011年6-7月收治的750例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行无痛分娩的病例材料,对照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未行无痛分娩的产妇50例,比较组中产妇的剖宫产率、疼痛程度及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6%低于对照组28%;疼痛方面,分娩过程中分娩镇痛组疼痛评分(2.5±0.4)分明显轻于对照组(7.5±0.7)分,但缝合会阴切口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产程影响方面,活跃期分娩镇痛组时间(146±20) min短于对照组(247±25) min,而第二产程分娩镇痛组时间(80±16)min长于对照组(53±18)min.结论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效果更加安全.

    作者:王鹏程;李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各50例,研究Ⅰ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Ⅱ组中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Ⅰ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治疗总效率为70%,研究Ⅱ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的治疗总效率为98%,研究Ⅱ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研究Ⅰ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的心境有着稳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更要合理的选择抗抑郁药物,进而保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着较快的恢复.

    作者:张晓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近贲门处胃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近贲门处胃间质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对该院2009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名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胃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60名患者均在双镜联合下成功切除近贲门处的间质瘤,手术时间平均为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5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5 d.无1例出现感染、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无1例出现吞咽困难、腹痛等症状,营养状况良好.结论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近贲门处胃间质瘤是安全和可行的.

    作者:隋建;陈林昊;黄良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upreme喉罩全麻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upreme喉罩全麻在小儿斜视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拟择期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76例,年龄2~6岁,体重10~20 kg,随机分为两组.ETT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n=38例),LMA组采用Supreme喉罩全身麻醉(n=38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LMA组麻醉时T2心率为(113.8±9.1)次/min、T3心率为(110.7±7.8)次/min、T4心率为(112.8±8.3)次/min,均低于同一时点ETT组心率(P<0.05);LMA组平均动脉压T2为(79.8±5.0)mmHg、T3为(78.2±5.6)mmHg、T4为(80.2±5.5)mmHg,和同一时点ET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前后SpO2和Pmax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Supreme喉罩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中通气效果良好,可安全应用于小儿斜视手术.

    作者:姚伟瑜;谢钱灵;连建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主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剂量对比剂下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1年8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院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共7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6例).两组均行主动脉成像检查,其中对照组为80 mL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为60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冲洗.对比两组不同对比剂剂量下的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图像清晰度.结果 两组在升主动脉(AA)、T7水平降主动脉[DA(T7)]、L2水平降主动脉[DA(L2)]以及主动脉分叉(AF)血管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2,P=0.160;t=1.461,P=0.149;t=1.236,P=0.220;t=0.642,P=0.523).对照组重组图像达标率为94.3%(33/35),观察组重组图像达标率为97.2%(35/36),两组图像清晰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01,P=0.980).结论 在64层螺旋CT下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采取60mL低剂量对比剂检查的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陈松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