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的个性化护理46例分析

王海玲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足, 个性化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指导护理工作者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方法 对2011年7月-2013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根据患者足部情况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护理、足部局部护理、足部运动、药物护理等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 46例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及个性化护理,40例治愈出院,4例足部溃疡患者,溃疡面积已明显缩小,2例足部坏死、溃疡的患者,因病情较重而截肢,截肢致残率为3%,减轻了身心痛苦,消除了足部隐患.治愈率达到86.96%(40/46),患者满意度为97.8%(45/46),住院时间为(12.3±2.9)d.结论 在糖尿病足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诊治,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该院2011年6-7月收治的750例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行无痛分娩的病例材料,对照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未行无痛分娩的产妇50例,比较组中产妇的剖宫产率、疼痛程度及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6%低于对照组28%;疼痛方面,分娩过程中分娩镇痛组疼痛评分(2.5±0.4)分明显轻于对照组(7.5±0.7)分,但缝合会阴切口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产程影响方面,活跃期分娩镇痛组时间(146±20) min短于对照组(247±25) min,而第二产程分娩镇痛组时间(80±16)min长于对照组(53±18)min.结论 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效果更加安全.

    作者:王鹏程;李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骨科手术患者,均在全静脉麻醉静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T1在5%~10%,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年龄30~45岁,观察组32例年龄70~85岁,观察两组患者的阻滞完全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肌松恢复时间等肌松作用时间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阻滞完全起效时间与阻滞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的肌松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麻醉手术中适合应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且肌松作用受年龄因素影响较小.

    作者:曾海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在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各方面上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抗抑郁药物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病理资料,随机的分为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和研究Ⅱ组各50例,研究Ⅰ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Ⅱ组中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Ⅰ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治疗总效率为70%,研究Ⅱ组中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之后的治疗总效率为98%,研究Ⅱ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研究Ⅰ组,两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的心境有着稳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更要合理的选择抗抑郁药物,进而保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着较快的恢复.

    作者:张晓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结果 两组术前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别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腰腿疼痛得分及腰椎功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不但恢复更快,且可有效减轻疼痛和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作者:王永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A组)40例,冠心病患者(B组)40例,以及健康检查者(C组)40例,比较3组血清同型半光氨酸.结果 A、B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B组患者按高血压轻、中、重度进行分组比较,程度越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玲;吕湛;冯模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后改善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普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收集80例普外科术后疼痛明显的病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记录护理干预前后各患者的临床状况,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改善普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Meta分析

    目的 对冠心病药物治疗疗效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中心,收集关于冠心病药物治疗的中文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对选区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结果 检出与冠心病药物治疗相关的文献113篇,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终有9篇文献进入该研究.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共纳入5项研究,其中在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中,Meta分析结果示WMD95%CI为-0.65 [-0.99,-0.31](P<0.01);在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中,Meta分析结果示WMD95%CI为-1.10[-1.50,-0.71](P<0.01);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中,Meta分析结果示WMD95%CI-1.40[-1.74,-1.06] (P<0.01);在抗心绞痛类药物硝酸脂类(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中,Meta分析结果示WMD95%CI为-1.26 [-1.77,-0.74](P<0.01);在抗心绞痛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中,Meta分析结果示WMD95%CI为-0.91 [-1.25,-0.57] (P<O.01).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治疗冠心病在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抗心绞痛类药物硝酸脂类(硝酸异山梨酯)、抗心绞痛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方面与常规治疗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血小板类药物、抗凝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和抗心绞痛类药物(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对于指导冠心病的临床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牛永青;梁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主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剂量对比剂下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1年8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院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共7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6例).两组均行主动脉成像检查,其中对照组为80 mL对比剂+20 mL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为60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冲洗.对比两组不同对比剂剂量下的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图像清晰度.结果 两组在升主动脉(AA)、T7水平降主动脉[DA(T7)]、L2水平降主动脉[DA(L2)]以及主动脉分叉(AF)血管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2,P=0.160;t=1.461,P=0.149;t=1.236,P=0.220;t=0.642,P=0.523).对照组重组图像达标率为94.3%(33/35),观察组重组图像达标率为97.2%(35/36),两组图像清晰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01,P=0.980).结论 在64层螺旋CT下行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采取60mL低剂量对比剂检查的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陈松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比分析CT和超声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CT和超声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5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诊断方式的符合率、敏感率以及特异性等方面对比分析其CT、超声以及两者联合检查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结果,探讨CT和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和超声两者的诊断结果在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以及准确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T联合超声检查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多发结节临床检查的首选方法,CT作为评价甲状腺恶性结节边界与邻近组织关系的方法,CT联合超声检查能明显提高对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诊断率.

    作者:洪春天;陈德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肌钙蛋白联合血气分析对肺栓塞诊断与危险分层的探讨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 (cTn Ⅰ)联合血气分析对急性肺栓塞(AAPE)诊断与危险分层.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1例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根据cTn Ⅰ水平及血气分析阳性结果分为3组,A组(18例),B组(40例),C组(33例),分析各组cTn Ⅰ和血气分析阳性结果与APE患者诊断与危险分层关系.结果 C组D-Dimer阳性率、右心室扩大等项目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死率18.18%,显著高于A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0.00%比B组10.00%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PaO2、PaCO2指标均低于A、B组,且P(A-a)O2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 Ⅰ阳性与阴性者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面积APE发生率45.45%,显著高于A、B组11.11%、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Ⅰ联合血气分析对肺栓塞的诊断与危险分层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肺栓塞的预后指标,ScT-nT水平越高,血气水平越低,表明心肌受损程度则越严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越大,故患者预后差,应及时予以积极的治疗.

    作者:熊春燕;周美秀;邓玉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其心电图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5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中,有45例(90.00%)患者的心电图出现异常,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异常的主要表现是ST段变化、Q-T延长、各型心率失常和房室肥大.病情好转时心电图随之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心电图改变情况与急性脑血管病存在一定关系,心电图对判断患者病情改善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方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CT与超声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CT与超声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搜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接收的原发性肝癌66例患者,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研究组33例进行CT检查,对对照组33例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对照组、研究组的检查结果,并比较.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是93.94%,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是84.85%.研究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CT检查,诊断效果较好,能清晰显示癌灶类型、大小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温琳峰;贾月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龄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分析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对该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2高龄髋部骨折病人进行护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一系列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8.69%,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发现患者的护理问题,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孟鲁司特钠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症状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症状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不止的患儿18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给予镇咳祛痰药物,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服孟鲁司特钠,动态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后6d、9d两组咳嗽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咳嗽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4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咳嗽缓解时间、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9d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咳祛痰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可明显缩短咳嗽时间和疗程,症状改善明显,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海娟;梁中信;曹素芬;陈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进展

    在医学的临床治疗上,细菌感染是经常遇到的情况,不及时地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机和痛苦,随着医学的不断研究,细菌感染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耐药细菌的出现又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难题.噬菌体运用于临床治疗上,是临床细菌感染治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噬菌体的治疗方案广泛的被运用在临床治疗中.噬菌体是一种依赖细菌的病毒,它在细菌感染的治疗上,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尤其是针对耐药性细菌感染,它比一般的药物能起到更好地疗效.噬菌体裂解酶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研究项目,它和传统的抗生素相比较有着独特的性能.该文主要讲述的就是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进展[1],借此对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有所总结,望未来有更好地突破.该文主要阐述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运用和其进展.

    作者:赵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的个性化护理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指导护理工作者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方法 对2011年7月-2013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根据患者足部情况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护理、足部局部护理、足部运动、药物护理等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 46例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及个性化护理,40例治愈出院,4例足部溃疡患者,溃疡面积已明显缩小,2例足部坏死、溃疡的患者,因病情较重而截肢,截肢致残率为3%,减轻了身心痛苦,消除了足部隐患.治愈率达到86.96%(40/46),患者满意度为97.8%(45/46),住院时间为(12.3±2.9)d.结论 在糖尿病足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医疗的依从性,更好地配合诊治,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作者:王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灌肠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中药灌肠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5% (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57.5% (23/4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BUN、血钠、血钙、血钾、血氯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人均透析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3/40)、5.0%(2/4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灌肠联合血液透析较单纯血压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秦文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胱抑素C作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中的主要的一员,参与了机体诸多生理、病理过程,一直以来,对胱抑素C的研究多集中在其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敏感性标志物上;近些年来有研究发现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存在密切相关,该研究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文章进行了整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耀荣;孟昭彦;陈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进行无痛性消化内镜(主要是胃镜、小肠镜与结肠镜)诊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加强护理干预,详细记录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诊疗过程与护理过程,观察对比两个护理小组患者的护理结果,主要对比患者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诊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患者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顺利完成内镜诊疗,未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和麻醉意外现象,内镜诊疗操作过程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及穿孔情况,观察组患者诊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个护理小组间的护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内镜诊疗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内镜诊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诊疗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马效霞;伊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