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锐
目的:探讨和分析关节镜下的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给予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共72例,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然后对比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康复情况,以及医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50.78±5.02)min、(56.29±7.15)mL,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80.25±5.93)min、(88.60±9.71)mL,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治疗后的1期愈合率和10周后的膝关节功能正常率分别为97.2%、94.4%,明显高于对照组,该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过程中的医生,满意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00%和91.7%,也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患者,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属于一种较为科学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郝艳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于行胸部手术的患者给予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在2014年5月1日-2014年12月1日之间前来该院进行胸部手术的168例患者,±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8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术,实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评估两组常规指标和麻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大,同时对照组患者的吸入麻醉药物用量为(33.5±4.2)mL、术中睁眼时间为(9.38±3.42)min和语言功能恢复时间为(17.68±6.41)min,均明显高于实验组的(16.3±2.1)mL、(6.02±2.14)min、(9.46±4.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实施胸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较好,安全性更高。
作者:郝俊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6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康复积极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经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33%,对照组6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17±2.33)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74.61±4.6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专业的系统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并且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黄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配合中药直肠滴入促进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子宫内膜增生及修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0例于2008年10月-2014年10月经该院临床确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20例宫腔粘连的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必要时腹腔镜监护),对照组患者术后辅助临床常规治疗3个月,而实验组患者术后辅助中药外敷配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3个月。术后1、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其宫腔粘连情况,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其术后子宫内膜增生及修复效果。结果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宫颈形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月经改善情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由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平均宫体大小为(41.4±3.6)mL,其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6.63±1.31)mm;而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平均宫体大小为(37.2±2.7)mL,其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5.64±0.81)mm;实验组患者的宫体大小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中药直肠滴入能有效促进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及修复。
作者:汤传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妊娠晚期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组,选择同期6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均为妊娠晚期(孕期30~40周),测定并比较两组孕妇凝血相关指标(APTT、TT、PT及FIB)及血小板参数(PLT、MPV及PDW)。结果两组妊娠晚期孕妇APTT(27.84±0.66)s VS(31.13±1.23) s、PT(8.56±0.50)sVS(10.25±0.52) s、TT(10.35±0.72) sVS(12.27±0.86) s及FIB(4.97±0.71) g/LVS(3.82±0.48) 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两组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晚期孕妇处于明显高凝状态,加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对疾病评估、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惠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中药制剂在胃溃疡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制剂,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治疗总有效率比较(χ2=5.738,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中药制剂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联合治疗。
作者:吴金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仪在儿童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耳声发射仪对900例儿童进行听力筛查,分析听力筛查结果。结果900例进行听力筛查儿童中,初筛时821例通过,79例未通过,1个月后复查70例通过,9例仍然未通过。未通过的9例儿童经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6例确诊为听力障碍,3例为轻度阈值增高。结论耳声发射仪在儿童听力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早期发现听力异常,应对儿童进行常规听力筛查。
作者:王怀普;王利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狭窄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收住的1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在发作1内周发生脑梗死分为发作组与非发作组,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各临床相关因素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关系,对于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颅内血管狭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等均是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颅内血管狭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等属于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血管狭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等属于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周内转化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上述病史的患者,应早期给予药物干预,避免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
作者:严庆吉;刘明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观察每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和治疗有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PT值为(13.05±2.54)s,PH值为(7.05±1.54),T值为(34.01±0.24)c,APTT值为(34.51±0.57)s,除T值外,与该组术前和对照组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为36例,占比70.5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治疗方式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有较好的治愈率,临床中已经逐渐推广使用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控制。
作者:潘添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比较一次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慢性牙髓炎根尖炎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260颗患牙,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观察组采取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后随访1~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0级、I级、II级、III级分别为46例、55例、15例、4例,对照组疼痛程度0级、I级、II级、III级分别为59例、51例、9例、1例,两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91例、24例、2例、3例,成功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99例、18例、1例、2例,成功率为98.33%,成功率为98.33%,观察组术后2年的成功率为97.50%,略低于对照组的9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87,P>0.05)。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炎的疗效相当,但一次法根管治疗可减少就诊次数,患者易于接受,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脑梗死病情判断的意义。方法检测2013年4月-2013年12月200例在该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CRP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死面积患者的血清CRP及不同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对比分析,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和血清CRP的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作者:牛勇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应用阿托伐他汀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出现左室肥厚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p21表达及其改善机制。方法随机将同批次16只具有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阿托伐他汀ATV组与自发性高血压SHR组(各8只);另选取8只同周龄大鼠作为正常血压WKY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对ATV组进行灌胃,50 mg/(kg·d);对SHR组与WKY组进行等容量蒸馏水灌胃,测量3组大鼠血压,5周/次;持续干预10周后,对其血压及血脂水平进行观察与测量,同时计算其心肌肥厚指标,并使用RT-PCR、免疫组化观察PPARγ和p21的表达。结果血脂及血压观测结果显示,SHR组与ATV组无显著差异,ATV组心肌肥厚指标明显低于S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V组PPARγ和p21的表达明显高于S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组织PPARγ和p21 mRNA的表达表现出负相关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自行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细胞中PPARγ、p21上调以对细胞周期进行调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蒲丽君;赵珂;罗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Ab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impact of premorbid antiplatelet therapy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58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admitted and treated with 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in 6 hours after the onset in our hospital during September 2010 and December 201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125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premorbid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the other 133 who were not given were assigned 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using modified Rankin scale. Results Within 90 days after travenous thrombolysis, the rate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mortality and good prognosi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were 11.2%, 5.6%, 5.52% and 8.27%, 4.51%, 5.93%,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dicators abov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remorbid antiplatelet therapy, which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efficacy of 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 not the reference index which must be considered fo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作者:程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采取X线片与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群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7月来院诊断的96例腰椎退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及螺旋CT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诊断腰椎骨质增生及椎间小关节退变方面,X线片的检出率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许莫氏结节方面,CT的检出率(6.25%)优于X线片的(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43,P<0.05)。结论CT能直观显示X线片不能显示的某些退变征现象,X线片与螺旋CT诊断结合,对腰椎退变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小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了解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分组的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2月该院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徳雾化吸入的方法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而对照组采用的是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接受治疗,并且要观察两组的各项指数变化,对小儿的哮喘时间和咳嗽的缓解情况以及肺部体征好转进行观察,选择出佳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佳方案。结果实施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徳雾化吸入的方法来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比率(7.5%)明显低于采用盐酸丙卡特罗口服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佳总有效率为97.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7.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好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缓解病情,并且对小儿没有生命安全方面的影响,可以放心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安全。
作者:骆秀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