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梅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该医院收治的228例脑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11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动脉硬化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殷卓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评估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根据患者4周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n=63)例和死亡组(n=17)例,患者入院后均全部进行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6 h后(T1)以及治疗24 h后(T2)血乳酸水平及清除率,并统计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APACHEⅡ) 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T0时间的乳酸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存活组患者T1和T2的血清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 结论 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将早期血乳酸水平和血乳酸清除率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薛小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探查术与剖腹探查术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对比.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74例确诊为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肠系膜、大网膜损伤合并血肿患者探查结果未9例,对照组为18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23,P<0.05). 结论 腹腔镜探查术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并有效的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在临床上可将腹腔镜探查术进行推广.
作者:普小开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耳鼻咽喉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耳鼻咽喉科患者中的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围手术期心理护理之后,其抑郁程度以及焦虑程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耳鼻咽喉科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以及抑郁的不良状态,对患者保持积极的治疗心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双钢缆缝扎固定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髌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实施双钢缆缝扎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AO钢丝张力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愈合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4.1±4.2)min、(69.5±9.3)mL和(10.9±2.8)w;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5%,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7.8± 8.7)min、(99.4±11.0)ml和(13.7±3.1)w;两组患者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钢缆缝扎固定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骨折愈合较快,手术时间短,且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朱海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该院门诊收治的11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n=57,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方法)和B组(n=57,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比较2组复发情况. 结果B组复发率为7.01%,与A组复发率相比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鄢红;姜丽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肾脏透析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该院行维持性血透的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该研究的主要对象,分别于透析前60 min、透析开始后60 min、透析后60 min以及透析后3天,检测其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结果 透析开始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透析结束后,血小板计数为(120±8),明显低于透析前血小板计数(167±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在透析结束后为(19.2±1.8),相较于透析前凝血酶原时间(14.1±0.8)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透析后为(44.7± 5.5),相较于透析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9.5±4.3)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得到恢复,透析后组织纤溶酶原活物为(3.29±0.57),与透析前的(0.82±0.21)相比,明显增加, D-二聚体在透析后为(1.43±0.21),相较于透析前(0.82±0.11)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毒症患者伴有显著的凝血、纤溶功能紊乱,而由于肾脏透析的影响,可进一步启动患者内源性凝血途径及继发性纤溶.
作者:黄晓晓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脑得生丸在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在该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56例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 其接受脑得生丸治疗, 设为观察组. 并整群选取在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该院接诊的55例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 2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临床治疗,并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通过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临床治疗,观察组 R-baPWV(cm/s)、L-baPWV(cm/s)分别是(1824.23±235.13)、(1824.16±223.17),对照组 R-baPWV(cm/s)、L-baPWV(cm/s)分别是(2098.45±278.51)、(2078.19±264.28).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明显比对照组高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脑得生丸的临床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鹏展;迟晓玲;邱海丽;张小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5月31日入该院的糖尿病患者15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 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两组的餐后2 h的血糖(2 hPG) 、空腹血糖( FPG) 和糖化血红蛋白( Hb Alc) 水平.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2 h PG、FPG、HbAlc比较,三者水平均下降. 将两组治疗后2hPG、FPG、HbAlc的水平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P<0.05). 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李戈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研究中药洗剂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对其作出系统性评价,以期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中药洗剂治疗和西药洗剂治疗,设置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中药洗剂治疗,对照组为西药洗剂治疗,两组各30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其作出客观的、真实的系统评价.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洗剂治疗湿疹的系统评价(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为(76.67%)高于西药洗剂治疗湿疹的系统评价(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为53.33%),两组患者的系统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现在:安全性、质量和敏感性的综合评定. 结论 中药洗剂治疗湿疹、安全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林庆生;蔡怿;林建华;张灼锐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对照研究.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收治的2013年1月—2015年1月8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并且随机数字表分配方法,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应用胰肠套入式吻合,研究组中患者,采取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后患者有无发生胰瘘. 结果 对于研究组中患者, 临床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改良临床术后疗效,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MAP数据方面,分别为(3.28±1.63)h、(20.0±11.33)d、(12.28± 0.26)mmHg;对照组在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MAP方面,分别为(5.38±1.33)h、(30.0±10.33)d、(8.35±1.51)mmHg,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采取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还有助于降低胰瘘发病率,研究组胰瘘发生率为5.0%,对照组胰瘘发生率为20.0%,与对照组对比其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应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相较于胰肠套入式吻合可以改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病率,发挥积极应用疗效.
作者:区军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方案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整群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具体的协同护理措施(1)协同护理的知识培训;(2)发放自我护理行为问卷,制定属于每个人的计划方案;(3)随访.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 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协同护理方案在提高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较常规护理方案的效果更佳,并且对提高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评分更显著,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邢丽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脑血疏口服液,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和70.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脑出血患者依达拉奉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作者:李挪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进行MRI、CT以及DR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 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 6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影像学诊断资料进行研究探讨. 所有患者均进行DR摄片,45例患者再次进行螺旋CT扫描,30例患者再次进行MRI扫描. 结果 60例患者中,依据影像学分期,15例患者为早期,18例患者为中期,27例患者为晚期. 结论 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疑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病症,有利于疾病的诊疗,其中MRI检查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和临床价值.
作者:谢丽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对血液透析结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收并治疗的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上血液灌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83.33%)和对照组(66.67%)相比,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液透析结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周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 应用玻璃酸钠的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不同组别. 其中一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另一组加用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优良共计36例(87.8%),对照组治疗优良28例(6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年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膝关节行走能力、上下楼能力、屈曲程度、肿胀程度、综合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治疗优良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杨捷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急性期与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 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作为实验组,分别于患者入院后次晨、住院14 d时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同时选择该院114例健康体检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及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比例.结果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1.0±14.45)μmol/l,恢复期患者hcy水平为(16.05±9.65)μmol/l,对照组hcy水平为(11.34±8.25)μmol/l.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血浆hcy 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期血浆hcy 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恢复期的血浆hcy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hcy血症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仅可以预防脑组卒中,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改善脑卒中预后的作用.
作者:薛晶;柴立兵;崔建礼;张雨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研究和观察在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中, 运用护理干预的作用与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自2012年11月—2014年10月儿科病房收治的120例秋季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把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以综合治疗的为基础,同时,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的护理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经过两周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56/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46/60),该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研究和观察表明,对于小儿秋季腹泻患者,全面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作用明显,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4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进行予常规临床治疗及护理, 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19%, 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91.94, 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效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0,P<0.05);对照组发生感染13例,感染发生率20.97%,护理组发生感染5例,感染发生率8.06%,,护理组感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4,P<0.05);对照组发生压疮5例,压疮发生率8.06%,护理组发生压疮1例,压疮发生率8.06,护理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2,P>0.05);2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感染率、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护理组患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 在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第一时间掌握病情、专科护理、静脉置管护理、并发症防控及处理、恢复性指导,均有助于患者的预后,降低其临床感染发生率,全面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蒋晓燕;王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两种静脉麻醉方法,对于老年手术患者起到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该院实施过麻醉术的60例老年患者, 根据随机将选取的60例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30例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30例应用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静脉麻醉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9.1±3.2;苏醒时间14.6±2.8;定向力恢复时间14.2±3.1)min,均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2.8±3.6;苏醒时间20.9±4.3;定向力恢复时间24.9±8.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其使用时具有较高安全性,且醒麻时间较短,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庞勇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