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锋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为A组,同期进行检查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B组,检测两组人员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能够有效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并能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陈瑞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应用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检查,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中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为92%、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96%、阴性预测值为88%,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可以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价,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郝凯;陈勇;杨文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家属需求综合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到该院住院治疗的120例ICU患者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观察组成员进行家属需求综合干预,时间为14 d,对两组间负性情绪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经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标准分均明显的较干预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在进行干预前两组间的标准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干预后两组间的SAS、SDS标准分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家属一般均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医院对患者的家属需求行综合干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 在进行麻醉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压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现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却相反;而观察组其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能起到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镇痛效果好,但腰硬联合麻醉其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率更低.
作者:吕清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方法 将该院2010-2012年收治的出现安全风险的147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还对同期护理中的护理人员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在147例出现安全风险的孕产妇中,主要的因素有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医护人员危险因素、护患沟通不足、业务水平不足导致母婴意外、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而对同期护理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不安全因素的来源主要有同事交流、书籍报刊、医院培训、经验不足及学校教育缺陷等.结论 对于产科护理而言,相关护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并严格遵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执行,在护理过程中要严防各类不安全因素,促进孕产妇及婴儿健康,以此提升治疗与护理的有效率.
作者: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 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来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80例病患,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均分,分别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实验组.其中对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长假期呼吸道方面的护理,对实验组护理道的加强护理方法为: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在死亡率方面,实验组仅为10.1%,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1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进行ICU护理干预时,采取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慢性肺心病病患在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20例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并对其制定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减少意外拔管的现象的发生.结果 所有进行插管辅助治疗的患者中共出现18例意外拔管现象,占8.1%.结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会给患者的治疗过程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进程,医护人员经过分析找出意外拔管事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意外拔管发生率.
作者:毕勇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5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有49例,占13.9%,以下呼吸到感染为主,老年冠心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医护人员要以此为依据,给予患者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的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现象的几率.
作者:巴宁;荆松宾;郭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审美修养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对该院162名护士进行审美修养调查,并随机对来该院就诊或住院的500例患者进行护士审美满意度调查.结果 通过对护士职业审美修养的培训,护士在形象审美、心灵审美、语言审美、专业技术审美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优秀率、合格率分别提升了9.6%、17.1%;患者对护士仪表形态、服务态度、专业操作、语言沟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分别提升了8.9%、10.1%、13.2%、11.7%、6.5%.结论 职业审美修养是护士开展各项护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更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6例脑梗塞患者设为实验组,再选取56例同期治疗的脑梗塞患者设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该基础上加用中药及针灸推拿等疗法,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6%,参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8%;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为(10.08±7.23)分,参照组的为(13.21±7.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明显优于纯西医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天麻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依据治疗方案选择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天麻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长春西汀治疗组)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借此探讨天麻素联合长春西丁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天麻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建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来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均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为主的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引流时间与住院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保证患者术后恢复状况更加平稳,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价值.
作者:柯向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5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案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儿治疗干预前与治疗干预后6周、12周的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干预后6周及12周的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变化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变态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较为积极,有助于疾病状态的改善.
作者:杨皎莹;程静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三维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孕妇22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行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孕妇2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超声诊断符合率(95.5%)高于对照组超声诊断符合率(45.5%)(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率(P<0.05).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诊断胎盘植人之准确率较二维超声诊断更高,并能够有效监测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自清;王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观察巴曲酶(DF-521)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来该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基本治疗,治疗组给予巴曲酶、依达拉奉,对两组临床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不同的方案在临床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1 d后总有效率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两组临床治疗观察发现,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安全有效,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作者:高新;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护理文书作为病案资料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文书中既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作了如实反映,同时也可以作为直接证据为日后的医患纠纷提供帮助.护理文书中存在的一般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计划单和护理记录等方面的填写不规范、不连续和缺乏客观性.造成护理文书缺陷的原因是护士对法律认识不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护理记录书写的重视度不够、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护理工作量大人员不足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缺乏信任感.避免护理文书缺陷的有关对策是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学习和积极组织和参与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并注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马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分析肝细胞癌的CT诊断表现,评定其诊断价值,同时为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及对肝细胞癌的认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2例患者经CT诊断得到,7例(21.9%)为单发低密度肿块影,12例(37.5%)为多发低密度肿块影,8例(25%)为圆形低密度肿块影,5例(15.6%)为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所有患者均显示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肝细胞癌通过CT诊断,一般可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尽早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或动脉栓塞治疗,CT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CT检查对于<2 cm的病灶易漏诊,造成患者错过早期治疗时期.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肝细胞癌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田维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绪控制与协调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4月在该院消化内科进行医治的30位患者,通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这些患者逐一询问,并做好记录,将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前与护理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在接受过优质护理后,无论是焦虑自评量表还是抑郁自评量表的分数都明显减少,前后对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事实证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情绪障碍效果极佳,更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莫敏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腹泻时佐以葡萄糖酸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腹泻患儿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腹泻病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急性中毒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总结洛阳地区青少年中毒的特点变化和趋势.方法 选取2007-2012年收治的年龄在14~20周岁之间的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病例,每2年为一组,分为1组,2组,3组,对各组中毒病例在年龄分布、性别组成、毒物种类和中毒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青少年急性中毒人数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显著(P<0.05).②农药仍为主要毒物,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在区域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途径仍为经消化道为主,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主观故意中毒(自杀)比例显著增高、趋势变化显著(P<0.05).结论 ①青少年中毒逐年增多,发病年轻化.②农药仍为导致中毒的主要毒物,百草枯作为主要中毒农药是造成青少年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③主观故意中毒(自杀)的青少年中毒事件大幅上升,需及时予以防范.
作者:王玉华;张国秀;娄丹;胡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