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转灵;李娟娜
目的 研究分析异丙酚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该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需要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硫苯妥钠进行麻醉诱导,实验组给予异丙酚做麻醉诱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诱导后2 min,实验组血压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2 min,实验组血压和心率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插管后10 min,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异丙酚能够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血压升高,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心肌,是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诱导的较好药物.
作者:谢万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现代医学主要是从微观方面来了解肢体肿胀的,很多人就认为炎症将导致损伤后的肢体使微循环发生改变,以及对创伤进行手术之后发生分子生物学因素改变和局部病理的生化,在骨伤科患者中,足踝部肿胀是极为常见的,即使肿胀程度不同,但其病情的发展与后是时相同的.在临床治疗足踝部损伤及炎症的治疗通常采用治疗性注射,这种技术在临床上简易但临床效果较好.该文就踝关节;足底筋膜;跗骨窦;趾间间隙;跗骨管以及第一跖趾关节的病理诊断与治疗进行说明与分析.
作者:何双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尿道滴白”患者尿道分泌物成分,评价尿道滴白是否来源于前列腺液.方法 选取78例“尿道滴白”患者,分别取患者尿道分泌物和前列腺液,对尿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常规镜检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对前列腺液进行前列腺常规检测,比较两种标本的相关性,评价尿道滴白是否来源于前列腺液.结果 72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结合查体及前列腺常规、尿常规检测确诊为前列腺炎,6例患者单纯表现为“尿道滴白”症状,细菌培养阴性;78例患者前列腺液及尿道分泌物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差异显著,提示“尿道滴白”主要来源并非前列腺液.结论 “尿道滴白”是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之一,并非前列腺液,可能为尿道腺分泌物.
作者:卢卓雄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联合中药治疗甲状腺功能降低危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降低危重症患者74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显效率为24.32%,研究组的显效率为59.46%,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而甲状腺素则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其中,研究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甲状腺激素联合中药治疗甲状腺功能降低危重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萍;温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5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进行随进分组,A组患者30例,给予以雷贝拉唑为主的三联治疗;B组患者29例,此组给予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治疗.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采用以雷贝拉唑为主的三联治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张宗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150例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同时期另选150例无糖尿病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腹部外科手术在围术期通过综合降血糖治疗和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
作者:余水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志愿参加实验的11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前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水平进行评估.研究组的实验对象进行为期2个月的积极心理学式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的实验对象不参加任何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干预实施后,研究组与对照组间SCL-90阳性因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干预实施前后SCL-90阳性因子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水平的影响有意义.
作者:李光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膈疝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2011年于中晚孕期来该院行系统胎儿超声检查的孕妇42 444例,对胎儿进行畸形检查,与产后及引产后相对照.结果 共检出胎儿先天性膈疝23例,其中合并心脏畸形4例,合并神经系统畸形1例,合唇腭裂1例,合并单脐动脉2例.结论 产前超声能较准确诊断胎儿先天性膈疝,对优生优育及家庭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该院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汇总,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治疗Ⅱ组(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各30例,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Ⅰ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治疗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方面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艾德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凯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给予PGE1粉针剂;治疗组给予凯时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30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主观症状及体征、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等变化.结果 两组ABI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凯时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 凯时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张云峰;王海东;管强;刘增庆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的临床特征并且寻求颈椎骨折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2006--2009年收治的68例颈椎骨折患者,对每个患者不同症状进行针对治疗,诸如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侧块钢板内固定术、保守牵引复位固定、Ha-lo-vest架固定、Halo-vest架固定加颈前路内固定术以及悉心的护理等方法,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结果 术后患者的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达到约20°,椎体高度丧失率为2.0%,融合率较高,可达100%.结论 采用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脊髓组织继发性损害,能使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对于颈椎骨折的患者意义重大.
作者:庞文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联合麻黄碱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1年8月一2012年8月期间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产妇进行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而对治疗组中的产妇进行羟乙基淀粉130/0.4联合麻黄碱治疗,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各项相关指标值的情况,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对产妇进行麻醉后,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等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产妇的改善情况较好,并且恶心呕吐等情况更为良好,P<0.05.结论 对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采取羟乙基淀粉130/0.4联合麻黄碱,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情况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林媛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内镜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 选取7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皆选择在内镜下行套扎术治疗,观察效果.结果 74例患者结扎后成功止血69例,术后出现反复便血3例.术后并发症31例;严重并发症6例;严重胸骨后痛有1例.结论 内镜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理想,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杨文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表现,以增进高对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7例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平片首诊确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57.14%,分别为脊椎骨海绵状血管瘤2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右髋部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CT首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57.14%,分别为脊椎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2例,右髋部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X线平片与CT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3例,诊断为骨肉瘤.骨海绵状血管瘤的X线平片表现为病灶部位较大的囊状膨胀性破坏,骨质边缘光滑平整,部分硬化.内可见粗骨嵴影与斑点状致密影或斑点状钙化影.CT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有硬化,病变部位表现为从轻度到中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并突破皮抽向前上方生长,可见明显日光放射状结构,呈片状低密度区及点状密度增高影肿块,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加呈不均匀性化.结论 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临床较为少见,对该病X线平片与CT两种常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李文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醛甲酚溶液与戊二醛溶液在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于2009年12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0例牙周炎患者的患牙100颗作为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45例,治疗组患者使用甲醛甲酚溶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戊二醛溶液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取得一定疗效,对照组优于治疗组.结论 戊二醛溶液在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桂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药配合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中药组(56例)和中药加灸组(60例),单纯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中药加灸组在口服中药汤剂的基础上配合艾灸气海、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治疗.两组均以7d/疗程,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单纯中药组痊愈率46.4%,总有效率为82.1%,中药加灸组痊愈率75.0%,总有效率为9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配合艾灸是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较佳方法.
作者:邱冉冉;谈珍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合并带疱疹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该院从2009年2月-2012年8月间,共进行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89例,其中在化疗期间合并带状疱疹的患者21例,将这2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11例患者给予皮肤、心理、疼痛、饮食等护理干预.对照组的1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11例患者中,皮疹皮损全部消失,即痊愈的患者为11例,痊愈率是100%;痊愈的时间:短的5d,长的16 d,平均痊愈时间(8.1±0.3)d;对照组的10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6例,所占的比例60%;痊愈的时间:短的8d,长的23 d,平均痊愈时间(12.4±0.8)d.观察组的痊愈率、痊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在化疗期间合并带状疱疹的患者来说,对其进行皮肤、心理、疼痛、饮食等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其在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的病程,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何丽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用药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13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1.0 μg/kg辅助硬膜外麻醉;B组为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辅助用药.观察术中镇静效果、遗忘程度、术中牵拉反应情况以及术中不良事件等异同.结果 与B组相比,A组术中镇静效果好、遗忘程度高、牵拉反应不明显;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有良好镇静遗忘作用,能够减弱牵拉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孟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门诊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因素管理的临床效果以及该方法在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以便改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2年6月内门诊诊疗的1 20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门诊诊疗时间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0例患者进行的普通常规的护理,实验组的600例患者为该院加强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后进行的临床护理,统计分析患者在门诊实施风险因素管理之后的护理满意率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便研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行风险因素管理的具体应用价值.结果 经过临床的护理后,不难发现在未实行风险因素管理前,医院门诊进行的普通常规护理,并不能使多数的患者满意,并且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大多数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表示不满意,因此不利于患者的就诊与康复,阻碍医院的发展;相比之下,在门诊强化风险因素管理后,绝大多数的患者对于临床中医护人员的护理表示十分满意,并且在护理过程中能够积极有效的避免临床中的意外事故发生,使患者能够更好更快的恢复健康,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的护理中实行分先因素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而且还能避免大多数医院门诊的风险事件,因此该方法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作者:杨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促排卵作用及前景分析.方法 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女性排卵障碍患者60例,分为来曲唑(LE)组30例和克罗米酚组(CC)30例.于HCG日记录观察直径≥18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比较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多胎率和早期流产率;并根据实验结果及国内外研究资料对2种药物作为促排卵药物的前景分析.结果 LE组和CC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18 mm卵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率、妊娠率、多胎率及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较优的妊娠率和较优的前景.
作者:林美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