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平;张建成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记录分析本院内科65例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堵塞的原因.结果 发生静脉留置针堵塞的有18例,发生率占27.8%.堵塞原因包括:与护理操作有关发生堵塞12例(18.5%)与输入药物的关系有关及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发生堵塞各3例(4.6%).结论 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针对原因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堵管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伴有肘关节不稳的桡骨头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桡骨头陈旧性骨折致肘关节不稳定病例1例,采用人工桡骨头置换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时间.术后无感染,无假体松动,术后发生肘关节及内髁疼痛.结论 人工桡骨头置换治疗因桡骨头陈旧性骨折引起的肘关节不稳定的方法之一,术前系统检查及评估肱骨小头关节面有无损害及术中探查修复侧副韧带及术前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王能;杨远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风病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极为重视,论载颇丰,但所论不一,本文对历代重要医籍中中风病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为今后中风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治疗开创新思路.
作者:黄鹏展;姜德友;迟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疗卫生行业较高的专业性,广大群众缺乏医疗行业的深入了解以及相关医学知识的欠缺,使得医患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急诊室作为医院的前线,急诊病人需求急切、病情变化较快、人员的流动性大,医护关系的建立和维系时间短暂诸多现实问题,使急诊室成为了危机事件的高发区、医患纠纷的多发地带,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王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采用尿道板切开卷管成形的手术方法对56例尿道下裂的患儿进行治疗、临床分析和术后随访,研究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疗效.结果 冠状沟型5例全部治愈成功,阴茎体型21例,成功治愈19例,阴茎阴囊型12例,11例治愈成功,阴囊型8例,6例成功治愈,其中出现2例尿道皮肤瘘,1例尿道狭窄.结论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手术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术后阴茎外形美观,是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熊良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cadherin 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 选取肺腺癌20例,应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肺腺癌区和正常区E-cadherin mRNA及其编码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肺腺癌中Ecadherin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存在明显不一致的情况,即尽管40%的肺腺癌病例的E-cadherin在mRNA水平有表达,但在蛋白水平却难以检出.结论 在肺腺癌细胞内很可能存在某种转录后调节(沉默)机制,如RNA选择性剪接、microRNA.因此,该文为深入研究E-cadherin的表达调节机制及其肿瘤生物学意义提供颇有价值的线索.
作者:姜丽红;孙雪;王文革;范海滨;宋军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作用.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护理干预组60例,常规组60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空腹血糖控制空腹血糖良好50例(83.33%),餐后血糖控制良好52例(86.66%);常规组血糖控制空腹血糖良好36例(60.00%),餐后血糖控制良好40例(66.66%),两组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起到药物不能达到的效果.
作者:李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临床观察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长骨骨折,探讨分析疗效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2011-2012年在骨科门诊就诊的符合调查标准的患者72例.胫腓骨骨折36例,其中包括左侧14例,右侧16例,双侧6例;股骨骨折共36例,其中包括左侧16例,右侧12例,双侧8例.对所有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1~24个月的随访72位患者中68名患者全部愈合,愈合率为95%,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未完全愈合患者包括被感染两例、断钉1例、并发关节痛1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固定复位效果好、同定稳固性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治疗长骨骨折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履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柴胡疏肝散是由陈皮、川芎、香附等多种中药药材搭配而成的一种药物,出自《医学统旨》,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滞症、柴胡疏肝散能够在治疗中协助疼痛,往来寒热.柴胡疏肝散通过加味,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中对于慢性肝炎、胃溃疡、胆囊炎等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文主要针对柴胡疏肝散辩证加味在内伤性咳嗽、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心因性疾病等内科病症的运用方法和疗效展开研究和探讨.
作者:张久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研究并分析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配合外侧支持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该组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该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84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并随机将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由42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传统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则为动力髋螺钉配合外侧支持板,在患者治疗之后,将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42例患者中,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24%,而对照组的42例患者中,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1%,二者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而言,运用动力髋螺钉配合外侧支持板的方式来进行治疗是十分安全与有效的,其不仅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且具有省时和安全等临床特点,值得应用.
作者:李建锋;刘丽娜;谭晋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其病理以及临床性的特点、诊断疾病的方法、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选取该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17例患有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表现为头部剧烈的疼痛,入院不久后死亡;10例患者表现为胸部疼痛,其中1例在做完CT后,起来时突然死亡.有4例因病情进展较慢,转外院做支架手术后均存活;4例患者表现为腹部(上腹、中腹)疼痛,由于没有第一时间诊断,3例在就诊后12h内死亡.其中1例在该院做支架手术后存活;1例患者表现为腰部疼痛,在到该院就诊时动脉瘤几经破裂,经抢救无效死亡.对于内外科的治疗中,其总病死率为70.59%,总存活率为29.41%.结论 对于患者早期诊断以及正确的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志敏;周芬;李君鑫;何丽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胸闷、憋气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儿科收治的主诉为胸闷、憋气的69名患儿的临床诊断资料,并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 该讨论中69例胸闷、憋气患儿病因,经过相关辅助检查及病史采集,发现心血管系统病因51例,其中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32例,先天性心脏病者7例,心律失常患者12例.消化系统疾病9例,为反流性食道炎.呼吸系统病因9例,患儿存在肺功能下降,且胸闷、憋气与患者哮喘发作有关,考虑为哮喘导致胸闷憋气.结论 小儿出现胸闷、憋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病毒性心肌炎,但亦存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相关病因,须严格掌握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避免误诊.
作者:蔺以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该院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的分析,探讨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护理方案.方法 观察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情情况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措施、及早有效地处理并发症.结果 12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成功手术夹闭动脉瘤,围手术期死亡0例,98例(79.67%)术后可以生活自理.结论 通过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全面、系统的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疗效以及更好地配合医师工作.
作者:刘桂丽;王红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乐果中毒的特点,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0例乐果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及抢救治疗护理经过.结果 治愈38例,死亡2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由于路途远,发现晚,耽误了抢救时间造成的.结论 乐果中毒后可迅速分布全身各脏器,并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至昏迷,呼吸衰竭死亡,它是内科的急诊之一,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是成功救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均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作者:高慧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托吡酯、丙戊酸钠、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3种方法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2011年-2012年因小儿癫痫就诊治疗的患儿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在3~8岁.将癫痫患儿均分为ABC 3组,A组托吡酯组只给予托吡酯,其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逐渐增加量达到要求维持量4~8 mg/(kg·d),2次/d;B组丙戊酸钠组只给予丙戊酸钠,初始量为10~15 mg/(kg·d),逐渐增加药量至要求维持量20~40 mg/(kg·d),3次/d;C组为联合用药组应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剂量与用法与AB组相同.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0.9%、B组总有效率为77.6%、C组总有效率为95.1%.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感觉异常、恶心、体质变化以及嗜睡.结论 对于托吡酯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不良反应无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吕稳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09年4月采用锁定接骨板方式治疗的8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对患者随访3~36个月,然后按照优、良、差3个标准,对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以及36个月的骨折愈合基本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不同骨折类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在术后第36个月时,优42例,占52.5%;良36例,占45.0%;差2例,占2.5%;总优良率达97.5%.另外,肱骨骨折16例愈合优良为15例,出现1例钉板松动患者;腓骨11例骨折愈合情况全部达到优良,胫骨14例全部达到优良,股骨7例患者中出现1例断板患者;尺桡骨骨折32例全部达到优良.结论 锁定接骨板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对患者损伤小,治疗成功率较高,整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利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不同负荷剂量右旋美托咪定(DXM)对成人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按照给药剂量,分别给予DXM 0.5、1.0、2.0 ug/kg,同时再分一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观察记录DXM A、B、C 三组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发生呼吸抑制发生率,及四组患者输注前、插管前、后即刻的心率、MAP和BIS值.同时记录其他血管活性药物用药情况,并观察气管插管中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C组的呼吸抑制率及血管活性药物用药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即刻D组BIS高于其他3组(P<0.05),A、B组高于C组(P<0.05).气管插管前即刻B、C组MAP和心率较输注诱导前降低(P<0.05),且C组<B组(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A、D组MAP和心率较气管插管前即刻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1.0 ug/kg右旋美托咪定行成人行清醒气管插管安全有效.
作者:马建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108例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心肺脑复苏、胃内容物的吸入等都是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抗生素的术前采用则可以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P<0.05).结论 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心肺脑复苏、胃内容物的吸入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在术前选用抗生素进行适当预防.
作者:杨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针灸温阳通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对照组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而对治疗组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温阳通督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0%,而治疗组中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并且,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针灸温阳通督法,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红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加强护士职业归属感和安全感,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对导致护士缺乏职业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习,增强护士各方面业务能力和水平,规范、优化护理流程是提高护士职业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先决条件,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证.结论加强护士职业归属感和安全感,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