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分析

张久荣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 中医内科, 临床运用, 辩证加味
摘要:柴胡疏肝散是由陈皮、川芎、香附等多种中药药材搭配而成的一种药物,出自《医学统旨》,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滞症、柴胡疏肝散能够在治疗中协助疼痛,往来寒热.柴胡疏肝散通过加味,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中对于慢性肝炎、胃溃疡、胆囊炎等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文主要针对柴胡疏肝散辩证加味在内伤性咳嗽、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心因性疾病等内科病症的运用方法和疗效展开研究和探讨.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以及临床治疗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所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进行米非司酮定时服用,连续服药3个月左右,为了保证治疗的对比效果,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均进行B超及肝功能、血常规等方面的全面检查工作.结果 在对这80位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中有40例出现了绝经状态,18例患者在进行服药后的3个左右逐渐恢复了月经,其中20例患者出现了月经量稀发的情况,这些患者的贫血以及肝功能等趋于完善状态.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来说,想要更好的保证治疗的效果,要使用剂量相对较小的米非司酮来展开治疗,而且在临床治疗中保证了其安全有效的性能[1],没有出现肝功能损害情况,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治疗的广泛推广.

    作者:陈荣;冯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7例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其病理以及临床性的特点、诊断疾病的方法、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方法 选取该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17例患有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表现为头部剧烈的疼痛,入院不久后死亡;10例患者表现为胸部疼痛,其中1例在做完CT后,起来时突然死亡.有4例因病情进展较慢,转外院做支架手术后均存活;4例患者表现为腹部(上腹、中腹)疼痛,由于没有第一时间诊断,3例在就诊后12h内死亡.其中1例在该院做支架手术后存活;1例患者表现为腰部疼痛,在到该院就诊时动脉瘤几经破裂,经抢救无效死亡.对于内外科的治疗中,其总病死率为70.59%,总存活率为29.41%.结论 对于患者早期诊断以及正确的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志敏;周芬;李君鑫;何丽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目的 该文将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并探讨其治疗效果,为临床提高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给予术前常规麻醉以及手术准备后,进行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26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经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其JOA评分情况较治疗前改善率>50%人数为22例,所占比例为84.62%,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仅为7.69%,未出现内固定断裂、脱出等情况,患者植骨愈合率为100.00%.结论 对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后路减压侧块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植骨愈合情况良好,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内固定脱出以及断裂等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瑞;洪剀峰;谢淑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男性受治者性功能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对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MMT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性况、接受MMT时间、目前MMT剂量、目前性生活满意度、是否影响接受MMT等.结果 该次调查75例患者,发现问卷75份,全部有效收回,其中1例患者为艾滋病毒携带者;该组患者中汉族64例,其他民族11例;61例患者滥用海洛因方式为静脉注射,占比81.3%,占比多.在对患者目前性生活状态采取满意度调查时发现,45例患者表示不满意,约占比60%,40%患者表示满意,两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对目前MMT剂量表示偏小外,其他患者均表示满意;对所有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调查多数患者为中轻度ED.大多数患者表示MMT对当前性功能状况不会产生影响,与认为有影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客观资料对比发现,认为有影响的患者MMT使用剂量明显大于后者,但二者接受MMT时间、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研究中,患者MMT前后均无性功能亢进,性欲低下与早泄多于MMT前,但二者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精受抑患者少于MMT.结论 美沙酮维持课题是男性MMT患者性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目前在MMT应用时仍存在着矛盾,即如果想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就需要使用较高剂量的美沙酮,但较高剂量的美沙酮剂量会对患者性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因此,临床寻找合适的维持剂量将是MMT的重要课题.

    作者:杨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强海战场救护训练促进救护能力全面建设

    通过全面方位、科学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医院的服务和医疗保障能力,并不断加强战地救护实践训练,促进海战场救护能力全面建设.该文就如何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等展开讨论,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进步.此外该文还就如何加强海战场救护训练展开研究,为促进海上救护能力的不断提高提供参考,期望可以为中国海军有黄水迈向蓝水尽自己微薄的贡献,促进我海军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打得赢”提供过硬的护理保障能力.

    作者:邓璐;张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 收临床收治的30例休克患者,改变休克的进程和防止发展到进展或难治期,积极治疗原发病.结果 经治疗治疗率达95%.结论 通过护理工作病人能维持体液平衡,生命体征平稳;组织灌注得到改善,末梢循环状况改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病人缺氧纠正,气体交换正常.

    作者:崔梅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小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11年6月该院收治的17例小肾细胞癌患者资料,所选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手术及病理证实.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龄分布于33~77岁,平均年龄(42±4.12)岁.结果 所选患者中,CT扫描发现有7例患者小肾癌内可明显地见到略低密度区,1例呈点状钙化状.经增强扫描,15例患者中有12例的动脉期显著性地均匀或呈现不均匀强化.17例患者中仅发现2例假包膜,这对后续的手术治疗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后续的手术病理证实,有15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而有2例患者被证实为颗粒细胞癌.结论 多期扫描能够大大提升小肾细胞癌早期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帮助患者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另外,假包膜的发现对临床手术具有较大的帮助,应努力提高患者假包膜的发现率.

    作者:刘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作用.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护理干预组60例,常规组60例,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空腹血糖控制空腹血糖良好50例(83.33%),餐后血糖控制良好52例(86.66%);常规组血糖控制空腹血糖良好36例(60.00%),餐后血糖控制良好40例(66.66%),两组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起到药物不能达到的效果.

    作者:李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全面护理

    目的 探讨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的全面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在某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7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针对患者所患的不同癌症以及在化疗期间的不同反映,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全方面的护理,并且记录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恢复状况,对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疗效的分析.结果 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征较之治疗前具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为93.4%,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 加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全面护理,能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雾化吸入给药与口服给药治疗小儿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雾化吸入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小儿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雾化吸入组)、对照组(口服组)各5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各种临床症状消退所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常规、胸片检查异常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选择雾化吸入给药较口服给药途径见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瑞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浆SCD40配体及C反应蛋白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临床药理分析,探索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的SCD-40L(CD40配体)与hs-CR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程度.方法 选取300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进行等效随机分组,每组人数为150例,给药剂量分别为40 mg和10 mg/次,晚给药1次/d.并且与PCI术后6h、24 h以及30 d对患者血浆内SCD-40L与hs-CRP的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结果 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的6 h、24 h以及30 d的SCD-40L与hs-CRP水平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说明阿托伐他汀对于PCI术后的病人而言,在降低血浆内的SCD-40L与hs-CRP水平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作者:胡永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0例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麻醉效果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脑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手术治疗前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到该院就治的50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术前采用咪唑安定麻醉,B组术前采用瑞芬太尼麻醉,两组均于钳夹动脉瘤前加深麻醉,并给予尼卡地平进行控制性降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B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导管拔除、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P<0.01).结论 脑动脉瘤夹闭手术麻醉的重点在于保证患者在诱导期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平稳,瑞芬太尼较咪唑安定麻醉效果好,其既能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又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作者:汪小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刍议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中风病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历代医家对中风病极为重视,论载颇丰,但所论不一,本文对历代重要医籍中中风病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为今后中风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治疗开创新思路.

    作者:黄鹏展;姜德友;迟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该次实验以该院收治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柴芍承气汤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该次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治疗基础上,使用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久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形势下护士多元化角色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护士多元化角色,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对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多元化角色进行分析.结果 护士多元化角色的运用在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寂寞感,支持、鼓励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结论 护士作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人群,应不断丰富自己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为不同患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角色和服务,从而满足患者不同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的探讨

    目的 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以良好的控制原发病为基础,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敏使朗12 mg 3次/d口服,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片40mg3次/d口服.14d/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起效较快.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起效较慢.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应用敏使朗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芦悦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机采和手工血小板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血小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32例,按分层随机原则分为机采组(16例)和手工组(16例),分别采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血小板进行治疗,测量治疗前以及输注后1h和24 h的外周血小板并计算CCI和PPR.结果 机采组血小板输注后1h和24 hCCI均高于手工组(P<0.05),机采组的1h和24 h PPR均高于手工组(P<0.05).手工组共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机采组共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经检验,机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组(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优于手工采集的血小板.

    作者:向阳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5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死亡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刘健;刘丛;周量;傅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cadherin在肺腺癌中的差异性表达

    目的 探讨E-cadherin 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 选取肺腺癌20例,应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肺腺癌区和正常区E-cadherin mRNA及其编码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肺腺癌中Ecadherin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存在明显不一致的情况,即尽管40%的肺腺癌病例的E-cadherin在mRNA水平有表达,但在蛋白水平却难以检出.结论 在肺腺癌细胞内很可能存在某种转录后调节(沉默)机制,如RNA选择性剪接、microRNA.因此,该文为深入研究E-cadherin的表达调节机制及其肿瘤生物学意义提供颇有价值的线索.

    作者:姜丽红;孙雪;王文革;范海滨;宋军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院处方调配差错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医院处方调配差错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处方调配工作质量.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所发生的65例医院处方调配差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生处方不规范21例(32.31%),调配人员把关不严31例(47.69%),药品未按规定摆放13例(20.00%).结论 药学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把患者的安危时刻放在心上,以杜绝一切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作者:唐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