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斌;曹玉凡;陈勇;李文勇
目的:探讨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10年10月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七社区第一医院8例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是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6例,术后发现2例,7例行胆道重建修复手术.结论:胆管损伤常见于胆囊切除术.熟悉胆道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肝外三管的辨认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根据损伤的时间及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是疗效肯定的胆道重建方法.
作者:杨洪信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分析总结7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结果:72例患者无手术及住院死亡,术后3例出现肌无力危象,所有患者出院时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术前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功能;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正确预防,判断及处理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是护理关键,也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
作者:郑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乙状结肠肿瘤的治疗与化疗方法.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之间接诊的3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术后适合条件的18例患者分组分法者进行化疗治疗,观察使用5-氟尿嘧啶单药和使用亚叶酸钙辅助5-氟尿嘧啶治疗的区别和疗效.结果: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肿瘤9(28.1%)例,I期3(37.5%)例,Ⅱ期12(18.8%)例.Ⅲ期8(15.6%)例:局部淋巴结转移9(28.1%)例,腹腔种植转移2(6.3%)例,肝转移3(9.4%)例.18例化疗患者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相对较少.结论:乙状结肠肿瘤的临床表现不显著,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因此,应更加重视;根治性切除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使用5-氟尿嘧啶与亚叶酸钙结合的化疗方法,可更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黄石顺;林伟强;林奋强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植物种经对男性术后性功能和排尿的影响.方法:依据进展程度,对47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完全保留神经者366例,保留一侧或部分神经者43例,非保留神经者61例.结果:完全保留神经者近期排尿障碍率1.64%.远期排尿障碍率为0.保留一侧或部分神经者近期排尿障碍率11.62%,远期排尿障碍率2.33%.非神经保留者近期排尿障碍率19.67%.远期排尿障碍率 6.56%..完全保留神经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1.09%,射精功能障碍率3.28%.保留一侧或部分神经者勃起功能障碍率16.27%,射精功能障碍率37.21%.非神经保留者勃起功能障碍率39.34%.,射精功能障碍率50.82%.结论:保留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可保存患者术后的性功能和排尿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孙庆旭;严茂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探讨体表良性肿物手术治疗后容易复发的原因,总结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技巧.
作者:陈文军;范玉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应用无痛性胃镜检查术使患者在无知觉的情况下接受胃镜检查及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水6~8h,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OML,备好监护仪,氧气,急救药品及气管插管等抢救设备,给予胃镜检查、治疗,术中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结果:在胃镜检查中加强监测,适量应用麻醉镇静药物是安全的,能使病人无痛苦、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
作者:杨平;汤海涛;杜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总结股骨头骨折应用可吸收材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至2010年,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患者16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除去失访1例,剩余15例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其中优6例,占40.0%,良6例,占40.0%,一般2例,占13.3%,差1例,占7.7%.结论:采用可吸收材料治疗股骨头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满意,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马宁;孙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各部位动脉瘤发生情况及患者脑血管形态学类型,探讨脑血管形态学类型与动脉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性抽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以各种原因就诊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出颅内动脉瘤患者175例,分析其各部位动脉瘤发生情况及患者脑血管形态学类型.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男女发生率(男性25/49,女性24/49,u=0.143,P=0.44)无显著性差异,后交通动脉瘤(男性5/58,女性53/58,u=6.303,p<O.001)及多发动脉瘤(男性2/31,女性29/31,u=4849,p<0.001)男女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49例前交通动脉瘤中34例为左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其中33例为左侧优势型,仅3例为左右均衡型,15例为右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其中12例为右侧优势型,3例为均衡型.一侧优势型占87.76%,与正常国人一侧优势型和标准均衡型构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男女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女性在后交通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前交通动脉瘤与一侧优势型供血成正相关,后交通动脉瘤与前循环优势型供血相关.
作者:周绍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剖宫产后经腹行输卵管结扎术的手术成功率及手术过程的顺利与剖宫产手术的切口,术后时间长短及剖宫产手术次数有着极大地关系.方法:本站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了306例剖宫产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总结分析剖宫产手术切口,术后时间长短及剖宫产手术次数与手术成功率及手术过程顺利的临床分析.结果:纵切口术式剖宫产经腹行腹输卵管结扎术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横切口术式剖宫产,盆腔粘连明显少于横切口手术者.术后1年患者的手术过程明显比术后6~12个月以内的顺利.单次剖宫产手术史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2次剖宫产手术史者,且手术过程明显比2次剖宫产手术史者顺利.结论:临床建议采用纵切口术式行剖宫产.剖宫产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建议术后1年后施行手术.2次剖宫产横切口术式者临床建议放弃行输卵管结扎术.
作者:李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结肠造口多用于低位直肠癌及结直肠损伤.结肠造口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技术上已经有了许多改进,治愈率、生活质量都有了极大改善.然而,排便方式的改变,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受到伤害,对未来生活感到焦虑,而并发症的发生会加剧这种负性反应.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务人员行结肠造口时面临的问题.现对我院2006年至2010年35例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小莲;邵钰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报道CBL教学方法在医学专业课程中的组织实施方法.发现C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在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蔚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住院采用B超检查并经手术证实后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共127例,探讨分析其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127例患者中,B超检查诊断与终的手术结果对照显示符合108例,诊断符合率为85.8%.结论:B超检查在是腹腔闭合性损伤的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金林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周围型肺癌是原发于肺段或更小的支气管,包括直径不到1cm的小肿块.X线照片上,尤其是多层螺旋CT扫描不难发现.近年来,肺癌的上升幅度居各类肿瘤首位,对人类健康威胁日益严重.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可使患者存活率提高80%,因此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对37例早期肺癌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影像医师对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为患者提供早期治疗的时机,提高生存率.
作者:郭跃成;杨庆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切除患者的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为改进和提高下颌骨切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78例下颌骨切除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对其围术期进行护理时的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发现对于整个围术期护理得比较好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不同的下颌骨切除患者,应该选排拾当的方式,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结果: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血糖控制、饮食控制、有效运动,自我监测,优秀值明显增多.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行为,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控能力及遵医行为,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颜颜;韩英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在重症监护技术教学中应用效果及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ICU实习护生84名随机分组,运用传统授课法和情景授课法来进行监护技术培训教学,观察2组护生重症监护理论、技术考核成绩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及应变能力,情景教学组对监护技术理论知识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情景教学应用于重症监护技术教学的方法提高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者:薛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将瘢痕组35例和对照组(非瘢痕组)35例临床表现进行对比,进行观察.结果:瘢痕组患者并发症的概率远高于对照组,瘢痕组围产儿早产和窒息的概率也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力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能有效避免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生,降低母婴死亡率.
作者:王曙光;陈晓园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研究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2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腮腺浅叶肿瘤中,6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比较术后涎痿,面瘫及复发情况.结果: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分别为6.3 %(12/60),5.0 %(6/30),涎痿率接近,术后1~12周面瘫率及恢复率类似.结论:2种手术方式对腮腺浅叶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罗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体重指数对头位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898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在孕期增长的不同幅度分为3组,分别比较3组的各项数据.结果:孕前超重组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产程过长的发生率均大于正常组,孕前超重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大于正常组.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幅对头位分娩结局有影响.
作者:曹鑫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通过对几位病患者在接受治疗中的不同态度和治疗效果的分析,作者指出了病人在接受治疗中应该正确地对待治疗所带来的痛苦以及医方应该多途径探索如何提高患者对承受这种治疗痛苦的认识.
作者:孙忠贤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