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向春
本文分析探讨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血液的供应和管理.
作者:陈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通过对贵阳市4所医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病历427份调查研究,分析产前保健存在的问题,提出产前保健的对策,旨在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田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血液安全覆盖从血管到血管的完成的血液链,必须具备对技术资源的综合考虑.技术与资源的差异造成了血液安全性的差异,技术资源表现出明显的共性趋势.但是血液安全是全社会性的责任,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血液安全协作工作中明确的血液资源必要的国家性网络建设.
作者:何敏;何婧婷;敖小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生理学的重要环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实验教学手段和质量对学好生理学理论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凯;沈永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是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的2种常见营养性疾病.本文对母乳喂养对儿童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作者:王良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肾损伤的CT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紧密相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7年10例肾损伤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 10病愈出院.结论 高度重视肾损伤CT表现.适时增强扫描,了解强化程度.恰当掌握手术时机,是提高保肾率的关键.
作者:饶发周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在介入进修医师的培养中,充分认识其来源的差异性及临床知识与技能的参差不齐,合理利用其专长,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地带教,重视临床工作,同时兼顾科研方法的传授,半年至1年后,进修生就可以达到相当的水平.
作者:杨继金;张火俊;王卫星;袁敏;江旭;杨朝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由安奈德(Triameinolone acetonide)应用于头面部皮肤扩张器(Skin expansion technique,SET).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1~2008年使用曲安奈德应用于皮肤扩张器治疗烧伤和外伤致头面部瘢痕22例临床资料.结果 证实由安奈德能有效提高组织扩张速度:2次扩张间隔时间平均为(2±1)D,扩张至总容量所需时间平均为(14.3±4.5)D.对照组2次扩张间隔时间平均为(6±2)D,扩张至总容量所需时间平均(40±2.5)D.2组对比(P<0.05).结论 曲安奈德有加快组织扩张速度,缩短2次扩张所需时间以及扩张至额定总容量所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攀;毛波;邹同荣;吕英;陈国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本文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志者的心理指导和护理干预,使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保证了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治疗.
作者:杨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根据1例患者胸主动脉血栓误诊病例,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和防止误诊的方法 .
作者:王开云;蒋少华;周红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为了增强全体护理人员预防压疮的安全意识,减少压疮的发生,同时增强护士对不可避免压疮做到准确评估,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有效的实施预防护理和治疗,我院成立了压疮管理委受会,制定了委员会的职责和活动方式,集中对委员会成员做了相关知识培训,并由委员会负责对全院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全院护理人受预防压疮发生的安全意识,全面掌握了预防压疮和治疗压疮的方法 ,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霞;姜丽;夏秀;齐宝琴;阮凌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如何在急诊头颅CT检查时发现眼眶内侧壁的骨折.方法 对38例急诊头颅CT可疑眼眶内侧壁骨折者行眼眶CT薄层扫描.结果 38例急诊头颅CT检查后行眼眶CT薄层扫描,36例确诊为眼眶内侧壁骨折.急诊头颅CT对眼眶内侧壁骨折征象包括:(1)眼眶内侧壁内陷、成角;(2)内直肌增粗;(3)筛窦密度增高,(4)眶内积气.结论 急诊头颅CT可作为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或筛查手段.
作者:胡秦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测定入院和入院6h动脉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24h内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绘制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APACHEⅡ的ROC由线,比较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与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动脉乳酸(10.74±2.29)明显高于存活组(5.24±2.89),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10.69±3.72)明显低于存活组(34.00±13.68),有统计学差异(P<0.01),应用APACHEⅡ判断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6h动脉乳酸AUC为0.951,6h动脉乳酸清除率AUC为0.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PACHEⅡ>20分组较≤20分组动脉乳酸升高,6h动脉乳酸清除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初始动脉乳酸及6h动脉乳酸均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741,0.754,P<0.000),6h动脉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呈负相关(r=-0.61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示6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为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乳酸也相应增高.且6h动脉乳酸清除率低者,病情愈严重预后愈差.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良好方法 ,6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胡慧卿;寿松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对钙化、纤维化病变的疗效及临床随访结果 .方法 时30例冠心病患者的钙化或纤堆化病变进行冠脉内旋磨术、冠脉球囊扩张及冠脉支架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固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 .结果 行冠脉内旋磨术的30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B2、C型钙化或纤维化病变.其中1例患者旋磨头未成功通过病变,成功率96.67%;14例(46.67%)病例仅用1.25mm的旋磨头,13例(43.33%)病例仅用1.5mm的旋磨头,仅有1例(3.33%)病例选用1.75mm旋磨头,2例(6.67%)病例分别使用了1.25mm.1.5mm的旋磨头.旋磨术成功的29例患者(96.67%)均应用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其中28例(93.33%)在旋磨术后置入支架(均为药物洗脱支架),共植入支架49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75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长度(52.2±30.97)mm.2例(6.67%)在术中发生轻度冠脉痉挛;1例(3.33%)发生无血流现象;1例发生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3.33%),无固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冠脉穿孔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30例患者进行了(15.9±11.2)个月的临床随访,有1例(3.33%)发生了再发心绞痛,1例(3.33%)发生心源性死亡.结论 冠脉内旋磨术联合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冠脉支架术是治疗钙化或纤堆化病变,可去除纤维、钙化斑块,从而增大管腔,改善冠状动脉内膜平滑度,提高纤维、钙化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牟;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舒化、纤维化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孙志奇;张秀云;潘震华;温尚煜;黎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护士在胆道疾病患者护理中的积极参与,能够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指导,提高其手术适应能力和配合能力,有利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同时,手术后的正确护理,更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肖玉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宁肝脂胶囊对脂肪肝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作用机制,指导其在临床的运用.方法 用宁肝脂胶囊治疗150例脂肪肝患者并与东宝肝泰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2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2组患者治疗结束3月后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宁肝脂胶囊适月于脂肪肝属于癣血湿浊互结,或兼有肝肾不足郁热证的患者,既能祛脂,又可保护肝功能,降低转氨酶.
作者:黄向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结肠镜检查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腹痛、腹泻、恶心、纳差、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平如;周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肪套叠的X线以及表现.方法 对我院10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气灌肠前、后摄腹部立位片.结果 X线特征表现大小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肠管扩张积气,经空气灌腑X片提示肠套叠部位大部分在横结肠,肠套叠类型回一结型为主.结论 临床可疑为肠套叠者宜行X线检查,空气灌肠X线检查整复效果显著.
作者:高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贝前列腺素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6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贝前列腺素钠60μg/d(tid,20μg/次),对照组给予川芎嗪160mg/d静滴,疗程3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前列腺素钠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贝前列腺素钠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李永航;朱珠;高政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对小儿热性惊厥(FC)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本科收住的102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的初发年龄、发作时体温、家族史、原发疾病、脑电图改变、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热性惊厥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原发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初发年龄<3岁占82.3%,初发体温≥38.5℃者占82.4%,29.4%有惊厥家族史.结论 热性惊厥患儿多为良性经过,预后良好.少数反复发作者可移行为癫痫.对<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预防性用药治疗.
作者:王雪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