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配合及护理

李桂华

关键词:超声介入治疗, 肾囊肿, 配合及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经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配合和护理体会.方法 超声引导下对58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行经皮穿刺抽吸及无水乙醇硬化治疗井在术前、术中、术后施以针对性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随访3~12个月,囊肿完全消失.结论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吴有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而术中配合及手术全程有效护理是治疗获得成功的保证.
中外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60倒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进行心理护理个体化的指导和出院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情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对脑卒中志者开展健康教育可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40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结核治疗、脱颅压药物及激素应用、支持对症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3个月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伟;肖志坚;崔秀琴;李振魁;郭玉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史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89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超声检查.结果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患儿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给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较好的诊断依据.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新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多原发癌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通过报道2例多原发癌复习多原发癌诊断,病因等特征.方法 分析我院近期2例多原发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结果 2例多原发癌患者分别为直肠癌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肺癌患者,有各自特异临床表现结论多原发癌临床较易漏诊,且一般发现较晚,治疗困难,应注意早期诊断.

    作者:孙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静脉输液的拔针按压法

    静脉输液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而拔针、按压是护理工作中基本,简单的一项技术操作,经常由于方法的不当等因素给患者带来疼痛,皮下淤血,针眼出血,红肿甚至感染等,而引发护患纠纷,影响了患者的情绪,加重了其心理负担,继而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针对这一常见情况,我科护理人员,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又采取了另一种拔针、按压方法-创可贴按压法[1],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阿梨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加深认识,以便使患者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1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复习相关的文献报道,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升高,血浆肾素活性下降.二者比值升高,均支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患者手术后病理提示为肾上腺腺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容易漏诊误诊的疾病,通常的诊断方法需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确诊率.大部分原醛患者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血浆醛固酮恢复正常,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血钾水平逐渐升至正常.本病治愈率较高,复发率低.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应正确的早期诊断,明确病因,规范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80例甲状腺肿瘤进行检查并诊断,全部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与病理对照,甲状腺腺瘤44例,病变诊断符合率97.8%,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病变诊断符合率94%.甲状腺癌17饲病变诊断符合率94.5%.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由于其对甲状腺肿瘤的高分辨率、高敏感性,可于病变早期即可发现异常,是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一项重要方法.

    作者:项玉平;王良;刘彦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诊断AMI的评价

    目的 评价肌钙蛋白I(cTn I)定性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应用价值.方法 时162例入院诊断急性心梗患者,分别作肌钙蛋白I定量检测以及冠状动脉造影,计算cTnI检测诊断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 cTn I定量检测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100%.诊断AMI2组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cTnI定量检测临床诊断AMI不能取代冠脉造影.cTnI诊断AMI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是临床诊断AMI有效指标.

    作者:李春华;苏耿;杨燕清;柯道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一例剖宫产术后36d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分析讨论1例产后36d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好,无后遣症发生.讨论 做好出院指导,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对防止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怀华;刘相娟;郭江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丹奥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血流变学变化

    目的 探讨丹奥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丹奥治疗进展性脑梗死86例,并设对照组70例进行分析.结果 丹奥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并且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论 丹奥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靳晓华;王轩;贾丽丽;朱长征;高永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我科收住院的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分为治疗组(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和对照组(红霉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并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及ELISA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支原体抗体IgM(MP-IgM).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4.4%)较对照组(77.5%)高(χ2=17.135,P<0.01),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χ2=5.457,P<0.05),在退热时间和罗音消失时间等方面指标均较对照组短(P<0.05),咳嗽缓解时间方面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喜其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长期卧床骨折患者的褥疮预防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骨折患者的褥疮预防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300例诊断为骨折病人,对骨折病人采取预防褥疮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病人住院期间,共5例病人(1.6%)出现褥疮,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后治愈.结论 预防褥疮的护理工作对于长期卧床骨折患者意义重大,需要充分重视.

    作者:刘雪松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纯给予糖尿病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其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肾功能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UAER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UN、Scr未增高,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梁婧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美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从美学的角度论述了,美学在医疗工作中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为医护人员在全社会树立良好形象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李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酚拉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气管肺炎患儿31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6例.2组患儿均给予氧气、镇静、激素、抗生素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0.3~0.5mg/(kg·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d.结果 治疗后症状显效率治疗组为54.49%,对照组为37.1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6%,对照组为71.7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咳嗽持续时间、咳痰持续时间,啰音完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可明显缩咳嗽持续时间,咳痰持续时间、啰音完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作者:杨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的变化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度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7例,ASAI~Ⅱ级,采用七氟醚麻醉.以鼻咽温度代表中心温度,臂-指温度差表示血管收缩程度,体表温度通过Ramanatyan公式计算.观察诱导前、诱导后即刻、15、30、45、60、90、120、150、180min,停药时、停药后5、10、15、20rain的温度、全身耗氧量和产热量的变化.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患者耗氧量和产热量在诱导后15min到停药后10min时均降低,耗氧量和产热量在停药20min时升高,诱导后30~180min时体表温度升高(P<0.05);与停药时比较,停药后15、20rain时耗氧量.停药后20min产热量增加(P<0.05);与诱导后即刻比较,中心温度在诱导后90min到停药后20min时降低(P<0.05).平均臂-指温度差在诱导后即刻由>0℃降低到<0℃,停药时又升为>0℃.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开胸手术患者囤麻醉期中心温度降低,与体表温度升高.耗氧量和产热量降低有关.

    作者:阳兴;黄漫;卓兆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研究

    探讨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加强患者术后健康教育,认真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蒋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的预防和护理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方法 对56倒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足住院患者中其中足部破溃感染21例;足部皮肤红伴青紫5例;足间疼痛、麻木、皮温减低经彩色多普勒证实足背动脉血管狭窄血流减弱26例;足趾坏疽4例.采用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创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多方位的护理.结果 感染恢复正常31例;溃疡治愈19倒;控制感染2例,有效率88.9%.结论 采用多方位的护理,能有效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减少致残率使糖尿病得以顺利治愈.

    作者:马筱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试论CT增强检查流程的改进措施

    在当今时代,有效地提供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是现代医院的根本追求.本文论述了通过CT增强检查流程的改进,整体上缩短了患者检查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减少了医疗支出,从而提高了志者的满意度.同时,使医院放射科室的医疗效率明显提高,并相对降低了成本.

    作者:曹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类型情况下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6例患者采用空心钉,动力髋钉板,外固定架,股骨近端解剖板、交销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36个月,根据(Harris)髓关功能标准,优良率的90%.结论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便取得佳治疗效果.

    作者:叶起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外医疗杂志

中外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