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瑞华;宋燕燕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与常规退热、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根据患儿退热及皮疹消退情况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42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X2=4.8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蒲地蓝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效果显著.
作者:孔祥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的必要提,而麻醉的自始至终都需要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近几年来,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医疗仪器设备日趋增加,麻醉药品不断更新.如何配合好麻醉工作,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及敏捷的应急能力,随时注意术中情况,和麻醉医生一起积极地预防意外和正确处理意外,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1].现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春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6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3~70岁,平均36.5岁.广泛脑挫裂伤10例,脑干损伤5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清除术32例,脑挫裂伤合并颅骨骨折3例,病情相对轻15例,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头痛,头晕.
作者:张春芝;郭向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分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片、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及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片(对照组)进行治疗,并进行2个月的治疗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时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变化、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36例、对照组24例均完成了治疗2个月的随访评估、治疗组在症状疗效、ECG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别,但在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日耗量,ECG∑ST的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长期口服可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良药.
作者:王中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估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腰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孕37~41周,单胎头位,头盆相称,无妊娠合并症,有阴道试产条件,年龄20~35周岁,初产妇100例为镇痛组.同等条件产妇100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记录镇痛效果(VAS)神经阻滞评分、满意度评分,产程,分娩方式,缩宫素的使用,新生儿评分不良反应.结果:镇痛组产妇70% 0级,30% 1级,对照组产妇80% 3级,20% 2级,对照第一产程长于镇痛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镇痛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产后尿潴流等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硬-腰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镇痛的措施.
作者:闫四方;许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收治新生儿黄疸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8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9.88%和91.57%,明显高于对照组46.75%和75.32%的比例;观察组自治疗1天起其胆红素水平即明显低于治疗前;自治疗第3天起对照组胆红素水平开始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增加疗效,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淋巴瘤患者采用R-CHOP方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收治艾滋病合并淋巴瘤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1年观察治疗,完成疗程18例,放弃2例,死亡3例.结论:给予艾滋病合并淋巴瘤患者心理护理,化疗的护理,教育患者配合治疗,顺利完成化疗,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可危及母婴安全,并且是流产,早产,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妊娠的进展,子宫逐渐增大,胎盘循环建立,母体代谢率增高,内分泌系统发生许多变化,导致母体对氧及循环血液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血容量、血液动力学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作者:琼咏拉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腹探查术失误的原因与对策.方法:近5年来收治不必要剖腹探查术患者30例,对患者病历和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总结剖腹探查失误的原因和对策.结果:手术结果表明,此30例患者没有发现腹腔内有脏器破裂和损伤情况,属于误诊.造成误诊的主要是因为检查不充分、过分依赖设备和检查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结论:通过对剖腹探查术失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剖腹探查失误的原因和对策,有利于临床上引以为戒,减少误判率.
作者:徐晓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肺内单发炎性结节的CT影像特点.方法:将25例肺内单发炎性结节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回访或经手术、病理验证的)的CT与X线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上所有结节均无钙化、卫星灶、血管集束征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5例肺内单发炎性结节的主要CT表现归纳如下:①结节大多位于肺野背侧近胸膜处;②结节中央密度高,外围密度低,部分病例可见充血征、模糊征.③结节边缘模糊,呈不规则锯齿状,两侧缘平直,呈方形或三角形;部分病例为类圆形,及以胸膜为底的丘状影;④结节邻近胸反应显著,可见广泛增厚、粘连;⑤结节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无僵直改变.结论:肺内单发炎性结节CT特征较明显,综合分析结合细节,辨证考虑,注意鉴别诊断,绝大多数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檀丽媛;周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头静脉对建立永久透析通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已建立永久透析通道的患者再次透析前进行超声检测,观察头静脉内径、管腔及血流改变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4例头静脉内径变细,血流稀疏;3例头静脉内出现局部血栓、闭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永久性透析通道进行直观的观察,为临床成功建立透析通道提供依据.
作者:纪甜甜;徐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放松指导对人流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常规护理和音乐疗法及放松指导.两组均采用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0分钟进行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在两个时段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流术中予以音乐疗法及放松指导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王红桂;陈惠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保障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处方4626张,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及<处方管理办法>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抽查的4626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总数642张(13.8%);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22例(3.4%).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起点高、超权限用药、超剂量用药及抗菌药物联用不尽合理等现象;提高处方质量是实现合理用药的关键.
作者:张玮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来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它是由一种新病毒感染引起发病的,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自2009年国家疾控中心专家在河南2份患者标本中分离到一株新布尼亚病毒,2010年河南、湖北、山东等地相继报告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我院于2010年共收治发热伴血小板较少综合征患者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韩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于消化道症状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所有患者都采用内镜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镜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包括饮食管理、情志调护与穴位护理.结果: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7%),P<0.05.观察组护理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知识.
作者:徐丽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部刀刺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腹部刀刺伤患者160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59例.其中手术140例,均为腹壁穿透伤,剖腹探查未见脏器损伤12例,非手术治疗19例,均为腹壁损伤,死亡1例.结论:休克、大网膜及腹腔脏器外露、腹痛伴腹膜炎体征、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均是手术指征.复合伤、复杂刀刺伤及时行X线、B超、CT检查有助于病情诊断.术中仔细探查腹腔脏器,避免漏诊、漏治是腹部刀刺伤的诊治关键.
作者:周学宁;董会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带状疱疹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皮肤、疼痛、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治疗与护理措施,并观察疗效.结果:43例中41例痊愈,2例好转,4例遗留局部轻度神经痛.结论:带状疱疹护理的重点是皮肤护理和神经痛的护理.良好的心理护理、科学的饮食和积极的健康教育也是带状疱疹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杜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十二指肠溃疡(DU)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典型的DU根据症状、体征不难诊断,但是少部分DU临床表现不明显,体征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在临床中曾遇到1例,记录如下,以供大家分享.
作者:杨勇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电院回访是借助信息工具,利用电信科技等方法,对患者主动提供个性而有效的医前、医后服务,从而争取更多的新患者,挽留更多的老患者,更好地解决患者病痛之苦[1].因此掌握一定的沟通能力能更好地与患者交流,以下是一些沟通的方法和意义,共同学习.
作者:柳国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并针刺治疗围术期神经损伤后疗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外周神经损伤患者32例,随机分为西药(血塞通4片/次,3次/日;B12 1mg,1次/日肌注)口服组(A组)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并针刺组(B组),每组16例,诊断明确后分别给予A组和B组的治疗,记录用药前后肌力,感觉(肤感)的恢复程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黄芪桂枝五味汤合并针刺组,在用药前后组在肌力、感觉及运动的恢复上明显好于A组.结论:黄芪桂枝五味汤加减合并针刺可有效治疗围术期外周神经损伤,且远期疗效稳定,持久.
作者:朱旭刚;高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