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铁性贫血伴巨幼细胞性贫血在71例贫血患者中的诊疗分析

杨冬梅;何守用

关键词:贫血, 缺铁性贫血伴巨幼细胞性贫血, 诊断治疗
摘要:缺铁性贫血伴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患者体内既缺乏铁又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而引起的一种非白血病性贫血[1].在血液学和骨髓细胞学上表现为细胞缺铁和巨幼变同时存在,又叫双相性贫血(以下简称双相性贫血).双相性贫血在教科书和常见的血液病诊断标准中,并未列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标准来描述,但在实际工作中,双相性贫血并不少见.现将71例贫血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的:对缺血中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其护理质量及效果.方法:通过对10例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与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与疏导.结果:患者对病情与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步消除急躁与消沉,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定期进行复诊.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纠正患者的偏执和过激行为,预防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病情的早日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利于患者家属对周围人发病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贾忠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尖锐湿疣的健康教育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病毒引起的增生性疾病,常发生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表现为肉质赘生物,可呈菜花状,少数患者可诱发癌变.该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少数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具传染.尖锐湿疣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和残废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因此,健康教育对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性病爱滋病这种与人们的社会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中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控制性病爱滋病的流行和充分利用临床实践开展性病爱滋病的综合防治,临床在日常工作中应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杜金英;唐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10年我院微生物细菌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2010年肺炎感染中微生物细菌监测结果,为防治肺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收治400例小儿肺炎的微生物细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结果:400例的痰液分泌物中共分离到致病微生物细菌30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80株,革兰氏阳性球菌100株,真菌2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类药物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2010年微生物细菌监测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并具有多重耐药,其耐药率不断增加,在临床上应合理使用.

    作者:邵玉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成年麻疹脑炎患者的护理

    麻疹合并脑炎属传染病中的急症,病死率5%.2009年4月25日收治麻疹合并脑炎患者1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及护理患者转危为安,保住了生命,预后健康、无智力减退、癫痫等后遗症,现患者已康复出院,现将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王继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门诊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护理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目前治疗的方法较多,2005~2010年采用液氮冷冻加涂药(盐酸氨酮戊酸散)加红光照射的治疗和护理,治愈率85%,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淑芬;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上海某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

    目的:评价流动人口中开展不同方式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家工厂、企业中的流动人员465人,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KAP)基线调查,分别采取讲座、发放手册、放映录像单一方式和综合式健康教育,干预后45天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以评价其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3种单一方式及综合式干预后,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与放映录像单一方式干预后相比,综合干预后的相关知识、行为平均得分显著提高(P均<0.01).结论:在流动人口中采用讲座、发放手册以及放映录像的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该群体的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复合式方式较单一方式效果更好.

    作者:陈志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囊虫病的X线、CT表现

    目的:分析肺囊虫病的X线、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肺囊虫病的X线胸片和3例CT胸部的表现.结果:X线和CT检查示肺部散在分布的椭圆形结节状影,直径约12mm左右,边缘较清晰,密度均匀,病灶独立无融合,肺门、纵膈淋巴结无肿大,6例均合并皮肤、肌肉囊虫病,5例合并脑部病变.结论:囊虫病发病率低,结合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注意身体其他部位病变,诊断本病是可能的.

    作者:李仁伟;金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利用彩超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

    目的:利用彩超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从而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该项检查对于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斑块分为软斑,硬斑及混合性斑块,分析不同性质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9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64例检出不同性质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72%,其中检出多的为混合性斑块,其次为软斑及硬斑,扁平斑较少,颈动脉分叉处为其好发部位,其次为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软斑及混合性斑块为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能早期发现粥样硬化斑块,同时判断斑块的性质及其稳定性,从而对指导临床用药、评估预后及早期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温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白介素-2治疗硬化萎缩性苔藓疗效观察

    硬化萎缩性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目前治疗方法有限,效果不一.应用白介素-2局部封闭治疗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患者7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居敏;赵继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观察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以及对呼吸和血流的影响.方法:临床随机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86例,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麻醉成功以后继续用异丙酚5.0mg/(kg·小时)静脉维持.B组为实验组,麻醉成功以后继续用异丙酚5.0mg/(kg·小时)+雷米芬太尼3.0μg/(kg·小时)维持麻醉.详细记录出各时间点的SpO2、HR、MAP、PetCO2、RR等,以及观察患者神志及疼痛程度.结果:A组患者镇静效果与B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各时间点的SpO2、HR、MAP、PetCO2、RR上,A组和B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臂丛神经阻滞中达到很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而且也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的持续稳定.

    作者:汪军;江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病区药品可分为外用、口服、注射、静脉用药,种类繁多.根据各病区特点,药物的品种,数量也不一样.病区护士是临床科室药品保管和使用的直接人,其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病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质量[1].临床上由于药品管理和使用不当,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比比皆是.2004年在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体系中把病区药品管理也纳入其中,并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根据对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进行质量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春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颅咽管瘤的CT诊断(附21例分析)

    颅咽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已成为该肿瘤的主要检测手段,为了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颅咽管瘤的CT资料,就其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的病理基础.

    作者:朱朝选;李文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大洼县肺结核患者社区契约式管理现状及思考

    肺结核病的防控不但需要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更需要良好的管理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而提高抗结核药物化疗的效果,提高治愈率[1].

    作者:庞胜明;田影;杨建辉;白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热性惊厥的研究进展

    热性惊厥(FC)是指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正常,没有明确颅内感染及无热惊厥史时而出现的惊厥现象,是儿科为常见的一种临床急症[1].本文就与FC发生的相关因素、FC复发以及预防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刘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手足口病临床及胸部X线分析与探讨

    目的:对比研究和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以及与之对应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者391例,对临床资料、X线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般均摄取站立胸部后前位片.年龄<1岁婴儿可采取仰卧前后位,重症患者采用床边仰卧前后位投照.确诊手足口病391例中,胸部无明显异常279例,胸片提示肺间质性改变73例.重症手足口病X线表现合并肺炎26例,其中另合并少量胸腔积液3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水肿11例,同时并发少量胸腔积液2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2例.上述病例说明手足口病易并发肺部疾患.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提高诊断警惕性和及时识别出重症病例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武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注重细节提高护理质量

    <细节决定成功>是专家吕函先生所著的一本畅销书.书中说到,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1].细节护理是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诚信度的先决条件.护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由许许多多平凡和琐碎的工作细节组成了一个护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工作是否衔接得好,往往取决于护理工作中的细节是否做精、做细、做好、做到位,这对护理质量至关重大.随着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的需求领域不断扩大,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细节,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细节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巧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七氟醚在小儿临床麻醉的新进展

    七氟醚化学名为氟甲基-六氟-异丙基醚,是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为无色透明,有香味无刺激性的挥发性液体.,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且完全,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呼吸道刺激小,有一定的肌松作用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的各个领域,麻醉诱导易为患者所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在小儿心脏外科,小儿外科及门诊手术中更具有优势.现就其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云慧;王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2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225例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治疗效果满意,有暂时性尿失禁5例,经对症处理1~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的有16例,经口服抗生素及尿道扩张等治疗后均能正常排尿;术后3例出现大出血,再次电切镜止血治愈;其余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7天.结论:良好的术前指导,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合适的术后护理及观察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和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彩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缺陷及应对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在逐渐发展壮大,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日益提高,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医疗纠纷日益突出,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能跟上医疗制度改革的步伐,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人员应注重护理管理缺陷和应对.

    作者:张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治疗广泛性焦虑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6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帕罗西汀组和氯米帕明组各33例.研究观察8周,应用焦虑自评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SAS、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各期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有效率75.75%,与氯米帕明组比较无显著差别(78.78%,X2=0.09,P>0.05).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24%,氯米帕明组51.51%,其差别具有显著性(X2=5.22,P<0.01).结论:帕罗西汀能有效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与氯米帕明相当,不良反应更小.

    作者:张淑芳;马闯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