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巴韦林喷剂联合双黄连口服液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的探讨

马素丽;王燕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 病毒, 利巴韦林喷剂, 双黄连口服液
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喷剂联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163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喷剂,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喷剂和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疗程3~4天.结果:两组用药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平均退热时间2.97±0.36天,疱疹消失时间3.21±0.37天,对照组分别为81.2%、3.12±0.34天和4.12±0.35天,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短,疱疹消失时间快,不良反应少.结论:利巴韦林喷剂联合双黄连口服液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起效迅速,无不良反应.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定期应用吡柔比星30mg+5%葡萄糖溶液40ml,膀胱内灌注化疗,每次膀胱内保留30分钟.并每隔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观察疗效,对发现的可疑病变均进行活检.结果:36例患者中35例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仅有5例复发(14.3%),另外有血尿3例(8.3%),化学性膀胱炎3例(8.3%),有膀胱刺激症状5例(13.9%),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孙海容;黄炎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尖锐湿疣的健康教育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病毒引起的增生性疾病,常发生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表现为肉质赘生物,可呈菜花状,少数患者可诱发癌变.该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少数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具传染.尖锐湿疣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和残废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因此,健康教育对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性病爱滋病这种与人们的社会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中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控制性病爱滋病的流行和充分利用临床实践开展性病爱滋病的综合防治,临床在日常工作中应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杜金英;唐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胎儿双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1例

    病历资料孕妇,25岁,妊娠20周常规检查.彩色超声检查:双顶径4.4cm,头围11.6cm,腹围18.0cm,股骨长3.1cm,胎心规律,146次/分,胎儿双肾较大,左肾2.9cm×1.8cm,右肾3.1cm×2.0cm,相当于孕24~32周胎儿肾脏.

    作者:高春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肺部感染病原体构成及药敏结果分析

    近年来肺部感染患者病死率逐年上升,为了解肺部感染病原体变化,掌握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敏感模式,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对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门诊和住院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菌群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革兰氏阴性菌是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逐年增高.病原菌对传统抗生素耐药率很高.肺部感染病原体变化及耐药性的变化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蒋英杰;张倩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门诊护患沟通的实践技巧

    护患沟通首先是护士接诊患者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进行信息交流,达到双方联络配合诊断治疗的过程,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门诊护理部工作中应用护理沟通的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探索通过沟通的技巧、克服患者心理压力和就诊科室定位不准带来的心里烦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降低了医闹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就诊治疗的满意度,工作体会如下.

    作者:陈璐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密闭式吸痰管连接人工鼻在危重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HME),是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人工鼻与密闭式吸痰管连接吸痰,还能使患者气道回路处于相对密闭状态,可避免医护人员因多次暴露气道口吸痰而增加肺部感染机会.

    作者:苏秀平;马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浅刺针法的临床运用体会

    浅刺针法是指在毫针刺法中,将针体刺入穴位内组织较浅部位的一类针刺方法.它是针刺手法的基本要素,也是临床必须遵循的证治规律.临床运用浅刺法治疗某些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宜于一些病位较浅的头面、肌肤、络脉、经筋、皮部等病变,如面瘫、痿痹、痛证、痒证等.结合在临床上的体会,不揣浅陋,作点滴探讨.

    作者:曹小军;易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锌剂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224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锌剂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效果.方法:将22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14例,两组缓解期采用常规预防措施,急性期西药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锌剂治疗,随访观察感染发作频次、发热、咳嗽、治疗等情况,同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3.174,P=0.001);治疗组治疗后呼吸道感染频次、发热、咳嗽、治疗时间均减少,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IgG、IgA值均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锌剂通过增强RRTI患儿的免疫功能,可以有效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晓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60例分析

    从实际临床检验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真菌病原体感染仅次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引起深部真菌感染.(1-3)-β-D-葡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原成分,占其干燥重量的80%~90%,其他微生物、动物及人的细胞成分和细胞外液均不含有[1].且(1-3)-β-D-葡聚糖含量与真菌感染数量成正比,故血浆中(1-3)-β-D-葡聚糖含量增高对深部真菌感染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瑞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R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诊断下DVT的意义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快速法检测C-反应蛋白,荧光抗体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DVT患者治疗前后CR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01).结论:CRP与D-二聚体联合测定有助于DVT的检出.

    作者:刘体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120例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与效果,以期合理治疗,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收治分娩产妇380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共120例,产后出血发生率3.16%.在治疗中,行子宫切除10例,子宫保留110例,其中子宫切除组的新生儿转ICU治疗与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保留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应加强诊断与合理治疗,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高血压与血尿酸的关系.方法:检测149例男性高血压且近期未服利尿剂的患者和10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高血压受检者,用尿酸-POD法测定空腹血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血尿酸水平315±87.60μmol/L,较非高血压组的285.9±81.26μmol/L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应常规检测血尿酸水平.

    作者:张宏顺;齐海芳;郝福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疗效观察

    为探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以便减轻糖尿病的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的作用,选本社区糖尿病患者52例进行综合干预.收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辖区内糖尿病患者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采取健康教育、药物指导、饮食控制、运动指导、个人护理5项综合干预与管理方法,观察6个月后前后对照.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和综合干预,使糖尿病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大大的可减低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林化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2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总结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的治疗体会.方法:收治脾切除同时行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5例效果均较满意,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无1例伤口感染、肠黏连、局部坏死等.结论:临床中,对损害性脾、完全粉碎或脾蒂撕裂、非恶性肿瘤的病理脾、门脉高压致脾亢或寄生虫性脾大、地中海性贫血致脾肿大等,根据患者病情,为了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感染能力,均可选用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只要治疗得当,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李冰;崔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布比卡因过敏致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2010年9月6日成功抢救了1例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注射布比卡因过敏致休克的患者,布比卡因过敏临床比较罕见,经过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及护理,患者安返病房,择期手术成功.

    作者:毕文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辨证护理中风患者

    中风其病因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虚,加之情志饮食过: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其病理因素为风、火、痰、气血,虚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涩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证.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标为风火相煽,痰湿雍盛,瘀阻滞,气血逆乱.

    作者:赵玉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的护理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时,称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且患者群有年轻化的趋势.异位妊娠一旦破裂常引起出血、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异位妊娠做到尽早确诊,及时处理、手术,挽救患者生命.2009年3月~2010年9月收治异位妊娠破裂患者86例,进行积极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陈德蓉;魏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收集2003~2005年7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乳腺癌病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Bcl-2的表达,研究其在乳腺癌生物学行为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乳腺癌的基因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崔凯;王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病区药品可分为外用、口服、注射、静脉用药,种类繁多.根据各病区特点,药物的品种,数量也不一样.病区护士是临床科室药品保管和使用的直接人,其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病区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质量[1].临床上由于药品管理和使用不当,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比比皆是.2004年在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体系中把病区药品管理也纳入其中,并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根据对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进行质量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春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清胃散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2例

    目的:观察清胃散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清胃散(升麻,黄连,石膏,生地黄等)治疗本病42例.结果:总有效率91%.结论:本方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降心脾火,愈溃疡的疗效.

    作者:徐玉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