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类癌的疗效分析

金捷;潘杰;朱丽明

关键词:辅助法, 黏膜切除, 术治疗, 直肠类癌, 胃肠道类癌, 内镜下治疗, 现报道如下, 研究热点, 生长缓慢, 内镜技术, 癌发生, 肿瘤, 疗效
摘要: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约60%类癌发生在胃肠道,而直肠类癌约占胃肠道类癌的20%~55%[1].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治疗类癌成为研究热点.笔者采用内镜下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小类癌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右旋美托咪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CO2气腹时血糖和IL-6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CO2气腹前静脉给予右旋美托咪啶时血糖(Glu)和IL-6的变化,探讨该药能否减轻CO2气腹的应激反应.方法 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 和右旋美托咪啶(Dex)组(D组),每组20例.D组在麻醉后手术切皮前10~15min静脉泵注Dex 1.0μg/kg,其余用药两组均同.记录麻醉前30 min (T1 )、气腹前即刻(T2)、气腹压达12mmHg时(T3)、气腹压平衡(达12mmHg)后15 min (T4)、手术结束关气腹即刻(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于T1 、T4及T5时抽取血液标本,测定Glu和IL-6.结果 C组在气腹期间HR、MAP均升高,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HR、MAP在T5时较T3有显著升高(P<0.01),但与T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Glu T5高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5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D组在T4、T5较T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D组T4、T5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辅以Dex能有效减轻CO2气腹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抑制Glu和IL-6的升高,提高CO2气腹下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

    作者:陈龙;胡双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脊柱手术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影响.方法 40例脊柱手术患者(ASAI~II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术中ScvO2、术后1、6、24h血乳酸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和输异体血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ScvO2以及术后1、6、24h血乳酸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实施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后出血明显减少,输注异体血的量也相应减少.结论 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不会破坏全身组织的氧供需平衡状态,可安全地应用于脊柱手术患者.

    作者:李清平;王忠岳;吴红利;严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低肺泡有效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七氟烷已广泛用于全身麻醉,脑电双频指数(BIS)为新型脑电分析技术,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笔者采用BIS检测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原桂华;宫尚珍;万凌峰;胡常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手术并发寒战情况的比较

    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维持自身体温的相对稳定.麻醉能够影响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使患者体温降低,甚至出现寒战.寒战是椎管内麻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5%~65%[1],冬季更加严重,剖宫产术寒战发生率可高达57%.严重的可诱发胎儿缺氧及继发性宫内窘迫,危害母婴健康[2].笔者通过对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手术并发寒战情况进行比较,认为腰硬联合麻醉更为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荔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α-酮戊二酸对健康成人饮酒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目的 通过测定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来评估大量饮酒对健康成人认知能力的影响及饮酒时服用α-酮戊二酸改善认知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5位健康在职职工进行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及精神评估,每位受试者均接受3次试验,分别在连续的3周内进行.第1周的周一进行第1次实验,给予5ml/kg体重的饮用水;第2周的周一进行第2次实验,给予5ml/kg体重的38%乙醇;第3周的周一进行第3次实验,给予 5ml/kg体重的38%乙醇加1mg α-酮戊二酸.每次实验中均在给予干预后60min抽血进行血生化指标、血乙醇及乙醛浓度测定,然后进行ERP p300测定.结果 3组间血生化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乙醇及血乙醛浓度在饮酒或饮酒并服用α-酮戊二酸时较不饮酒时显著升高(P<0.05),并有统计学意义,而饮酒和饮酒并服用α-酮戊二酸两种情况之间比较,血乙醇及乙醛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饮酒后p300在Fz、Cz、Pz三点的波幅降低,与不饮酒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饮酒并服用α-酮戊二酸较只饮酒相比p300在Fz、Cz、Pz 3点的波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实验间p300在各点的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量饮酒后人的认知能力降低,饮酒时服用α-酮戊二酸可改善因饮酒引起的人认知能力的降低.

    作者:许传芹;陈韶华;陈卫星;谢齐贵;韩阳;戚东升;杨秀仁;周玉萍;李娟;徐根云;叶怀庄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精浆中性a-葡糖苷酶水平与精子质量相关性分析

    精浆中性a-葡糖苷酶来源于附睾,是附睾的特异性酶和标志性酶,其改变能间接地反映附睾功能变化,同时也会直接影响精子的某些参数的变化,进而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笔者对266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及中性a-葡糖苷酶检测,以探讨精浆中性a-葡糖苷酶水平与精子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蔡文伟;毛金观;常永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手术配合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损伤,占颈椎骨折的10%~14%[1].由于齿状突具有特殊的解剖位置,损伤后可致高位颈脊髓压迫而出现临床症状,骨折愈合率较低,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后果.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日短的优点,并能达到早期功能恢复的目的.我院手术室自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配合脊柱外科应用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工作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唐天骄;汤呈宣;林利兴;张东红;何少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生儿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问题,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未结合胆红素就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故对黄疸患儿尽早明确病因,尽早进行干预,对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避免或减少脑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为预防胆红素脑病提供临床指导.

    作者:石怀飞;潘晓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TNM分期演变规律对ICD-10肿瘤学解剖学编码的影响

    随着现代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逐年提高.因此,基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肿瘤临床分期也在不断进行修订.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自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已经历了10次修订,成为在全世界描述居民健康状况不可缺少的分类标准[1].

    作者:廖芯标;谢天胜;任菁菁;董景五;李兰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和支气管胸膜瘘的覆膜内支架封堵治疗

    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和支气管胸膜瘘多发生于恶性肿瘤术后,临床处理非常困难.这些患者由于肿瘤复发、瘘周感染和恶劣的体质情况使手术修补不能实施,而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Ranu等[1]报道采用内镜下注入生物胶可成功地进行封堵,但一般仅适于较小的瘘口.近年来有报道采用气管或支气管内植入覆膜支架或覆膜盲端内支架封堵瘘口并取得成功[2-4].笔者采用该方法治疗胸腔胃-气管/支气管瘘和支气管胸膜瘘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国良;毛伟敏;王立章;陈林军;陈玉堂;练维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病变7例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相互结合应用的镶嵌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逐渐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笔者对金华文荣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残余病变介入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庆浩;郑雪梅;王佳;孙竟然;夏呈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经皮多靶点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的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脊柱疾病[1],除手术和保守治疗外,微创介入治疗之一,但其并发症(出血、感染、间隙变窄、神经损伤等)发生率较高.射频热凝治疗是其中一种较安全的方法[2],但常规的穿刺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突出物较大的椎间盘一次单极射频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多次射频才能达到满意效果.笔者采用多靶点射频热凝技术治疗突出物较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振华;戴仪;顾新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不同药物术后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IL-2、IL-6、IL-10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术后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根据药物与镇痛方法不同,将120例行LC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组Ⅰ)患者术后根据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镇痛,舒芬太尼组(组Ⅱ)患者术后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曲马多组(组Ⅲ)患者术后予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观察麻醉前30min、手术后即刻、术后24h和72h 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 水平,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h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各时点组Ⅱ、组Ⅲ的VAS均显著低于组Ⅰ(均P<0.05),但组Ⅱ、组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h血浆IL-2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组Ⅱ、组Ⅲ术后24h及72h的水平均高于组Ⅰ(均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h各组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均P<0.05).与组Ⅰ比较,组Ⅱ和组ⅢIL-6、IL-10水平增高的幅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模式较传统镇痛模式满意度好,且能更有效地减轻LC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作者:胡桂英;胡崇辉;傅理;徐军;陈元良;吴俊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

    据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到9.7%.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代谢紊乱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常见的为认知功能障碍.而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升高与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本研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量表(MOCA)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测定tHcy,以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tHcy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章晓红;黄海燕;盛燕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脑外伤患者术中并发对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颅脑外伤患者术中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并不多见,但一旦出现,就会导致患者再次手术并严重影响预后.笔者对本院2006至2010 年期间32例术中出现对侧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作一回顾,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对侧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守芳;张能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生物瓣置换的近中期疗效观察

    风湿性心脏病严重三尖瓣病变者均合并左心瓣膜病变,当三尖瓣病变无法做成形术时需行三尖瓣置换.三尖瓣置换瓣膜的选择仍存争议.我院近年连续对符合三尖瓣置换标准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近中期疗效较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德志;刘瑜;何志峰;池闯;孙成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伴心房间隔缺损2例报告

    例1 男,48 岁,因胸闷、气急2 年,外院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房缺)10~16mm,于2009 年4 月13 日入院.体检: 血压130/98mmHg, 轻微紫绀, 心率75bpm,律齐,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2/6 级,无连续性杂音,P2 亢进、分裂,两肺未闻及干、湿性音,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任森根;周菲;施红;张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开腹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舒芬太尼适剂量的探讨

    目的 探讨妇科开腹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舒芬太尼的小有效剂量及安全性,以得出硬膜外镇痛中舒芬太尼的适剂量.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5组,每组剂量采用修正的序贯法计算得出,各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常规监测ECG、NIBP、HR、SpO2,术毕接硬膜外镇痛泵送回病房,观察相关指标.结果 从各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强度(PI)比较,可见各亚组中得到满意镇痛效果时舒芬太尼低有效剂量为48μg,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有胃肠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对各亚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观察,可得出在同等硬膜外镇痛泵输注条件下,舒芬太尼获得满意镇痛效果低有效剂量为48μg,持续镇痛满意,用于妇科开腹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唐红丽;耿武军;王权光;陈丽梅;徐旭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我院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本地区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符合感染性肺炎的早产儿10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40例,院内感染性肺炎(NAP)67例,其中51例早产儿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35例,发生率68.6%.在送检110份咽部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到阳性菌株86株,阳性率78.18%,其中G+球菌占14.3%,G-杆菌占85.7%.CAP和NAP的病原菌主要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全部耐药.结论 本地区早产儿感染性肺炎以院内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菌是早产儿院内及院外感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G+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全部耐药.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临床治疗应避免危险因素并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药物.

    作者:陈弘;王爱萍;江金彪;陈灵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食管鳞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抑癌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患者围术期外周血抑癌基因甲基化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浆游离DNA甲基化水平评估荷瘤状态的参考价值.方法 采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生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76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1d、手中及术后第7天外周血游离DNA中APC、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 5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同时选取6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浆DNA作为对照.结果 术前1d外周血中APC、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 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2.11%(32/76)、63.16%(48/76)、63.16%(48/76)、71.05%(54/76)、50.00%(38/76);术中为64.5%(49/76)、73.7%(56/76)、75.0%(57/76)、82.9%(63/76)、56.6%(43/76);术后第7天为5.3%(4/76)、4.0%(3/76)、6.6%(5/76)、3.9%(3/76)、1.3%(1/76);与术前相比术中外周血DNA甲基化率均上升,其中APC基因甲基化的两个时点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而RARβ2、CDH1、p16INK4α、RASSF1A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63、0.114、0.083、0.416).术后第7天5个基因DNA甲基化率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00).结论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抑癌基因高甲基化,在手术刺激后DNA甲基化率明显上升,提示肿瘤可能存在逃逸现象,手术后患者DNA甲基化率下降,提示随着肿瘤实体的去除,肿瘤细胞或肿瘤核酸片段在外周血中随之消失.

    作者:王长春;毛伟敏;凌志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