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组织糖尿病支持小组活动,对54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形式:集中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游戏、知识竞赛、个别咨询等。结果 DM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社区护士通过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了自己自觉学习的积极性,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语言技巧得到了提高。
作者:王芝芝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类型、肿瘤组织来源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CASTLE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检查肿瘤呈灰白质硬肿块。镜检:肿物呈浸润性生长,在甲状腺内呈岛状、巢状分布,岛间有纤维分隔,瘤细胞梭形、合体样,可见胸腺小体样结构,并向鳞状上皮分化。结论 CASTLE是一类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镜下特征多类似甲状腺鳞癌或甲状腺髓样癌,易误诊。结合肿瘤部位、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CD5、CD117、CK19检测有助鉴别。
作者:邹刚永;来敬竹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有输液需要的小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常规组、优质组各纳入患儿343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优质护理。结果优质组服务态度(4.1±0.6)分、安全感水平(4.3±0.5)分高于常规组(3.0±1.4)分、(3.4±0.6)分,优质组不良事件例次率23.91%低于常规组35.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优质护理理念指导小儿输液护理,有助于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强患者安全感,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段欢欢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分析HPLC对平喘镇咳类中四种化学药品的检出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对咳宁胶囊中成药掺入盐酸麻黄碱、磷酸可待因等四种化学药品,并采用HPLC方法对其进行分离检测。结果不管哪种色谱条件,均可检测出4种化学药品。结论 HPLC用于检测平喘镇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的化学药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作者:穆尼拉·买买提;马依努尔·买买提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CT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经CT扫描后诊断结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33.33%),脑挫裂伤19例(24.36%),硬膜下血肿13例(16.67%),硬膜下积液9例(11.54%),硬膜外血肿5例(6.41%),颅骨骨折3例(3.85%),颅内血肿3例(3.85%)。所有患者均经其他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CT诊断具有图像清晰、准确率高等优点,对于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能为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值得推广。
作者:陈文雅 刊期: 2015年第45期
随着剖宫产手术安全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剖宫产来代替自然分娩,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不断攀升,来自医生及孕产妇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剖宫产率超过一定水平不但不会使得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还徒增了产妇的手术近、远期风险,为妇产科埋下医疗纠纷的隐患。
作者:王双双;樊静雯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为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通过严密病情观察,并经CT检查确诊,手术治疗27例,保守治疗32例。结果59例患者恢复良好16例,中度残疾27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型颅脑损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需充分认识该病的临床特点,仔细观察病情,并及时行CT复查,尽早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
作者:李鹏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对某基层医院的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方法观察外科病区和综合ICU的医护等人员98名在未告知医务人员的情况下,采用隐蔽性观察方法严密监测,根据WHO制订的“5大手卫生指证”监测对于接触患者前后的操作,物品消毒以及摘手套后等的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结果医务人员诊疗操作前洗手依从率只有5.7%,诊疗操作后洗手依从率为56.3%。其中医生洗手依从率为45.6%,护士洗手依从率为78.4%,卫生员洗手依从率为29.4%。结论加强医院手卫生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达标情况,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米尔妮萨·麦麦提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研究探讨120指挥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期提高120急救指挥调度的工作效率。方法将我市120急救指挥调度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其问题根源。结果分析结果发现,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急救发车不够及时、有限的急救车辆两点中。针对这其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提高120急救指挥调度工作效率。结论针对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区别现场急救与运转至医院、医疗常识与调度以及调度指挥突发事故,可以有效减少120急救指挥调度问题发生的概率。
作者:李雯敏;何垚;李贞;蒲倩晗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实验组采用辨证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FEV1指标为(1.65±0.22)、PEF指标为(4.52±1.25L/s)、FVC指标为(2.71±0.41L)、FEV1/FVC指标为(75.88±6.28%)高于对照组(P<0.05);FEV1%指标为(66±3.2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的患者采用辨证论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巍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卡孕栓不同给药途径与注射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取我院足月自然临产的阴道顺产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共36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胎儿娩出后取卡孕栓舌下含服、阴道给药、肛门给药,肌注催产素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种不同的途径给卡孕栓,对第3产程及产后出血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催产素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舌下含服卡孕栓药物直接吸收,具有省时、简便、无异味刺激,对整个接产过程的无菌操作不产生影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途径。卡孕栓比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李凤娟 刊期: 2015年第45期
0引言神经内分泌肿瘤,初被称为类癌,是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1],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见于消化道。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近文献报道,小肠与直肠是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常见的发病部位[2]。由于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发展过程几乎是无症状的,所以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在诊断时就已发生远处转移,但5年存活率可超过60%[3],这也使它成为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第二种常见的肿瘤类型[4]。随着对其研究不断深入和检查方法多样,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很大幅度增加[5,6]。根据肿瘤分泌的物质是否引起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大类。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无功能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报道如下。
作者:粟春林;陈拥军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样品中多种磺胺类药物的统一测定方法,简化日常检测方法的运用。方法本实验通过对虾、鲻鱼、鸡肉、猪肉4种样品中14种磺胺药物的检测试验,在标准浓度为10ng/mL~500ng/mL范围内的线性值均≥0.999,加标回收率均在60%至120%之内符合残留检测要求。结论该方法在应用上可以简化、提高日常的检测效率。
作者:董琴芳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骨肉瘤患者实施截肢手术之后的针对性疼痛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骨肉瘤截肢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疼痛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严重疼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肉瘤截肢患者实施术后疼痛护理的过程中,运用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严重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治芳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通过对离心静脉穿刺与向心静脉穿刺两种不同穿刺法的比较,探讨离心静脉穿刺在老年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12月期间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离心方向穿刺静脉输液法,对照组采用向心方向穿刺静脉输液法。结果离心穿刺法成功率96.7%,而向心穿刺法成功率94.2%,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0.01),两种穿刺方法的液体流速无显著性差异(>0.05),渗漏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0.01),手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0.01),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0.01)结论离心方向静脉穿刺法能有效降低长期静脉输液且难以穿刺老年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减少。
作者:付静;康黎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于产妇分娩过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间,选取产妇6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产妇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回顾性分析。经过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以下两组,常规组以及干预组,各组产妇30例。常规组产妇使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干预组产妇则使用心理护理模式,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胎儿分娩期、胎盘娩出期三个产程的时间干预组具有更为显著的改善效果;干预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心理护理模式相比传统的护理模式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刘红超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共10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给予观察组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能够提升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韩秉和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治疗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共施行手术治疗跟骨骨折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28-78岁(平均48.8岁)。根据Essex-Lopresti分型Ⅰ型:骨折未累及距下关节,Ⅱ型:骨折累及距下关节。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h-15d(平均7.6d)。36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10月-2年,平均1.5个月。踝关节功能临床评价参照改良Weber标准,优18例,良12例,可6例。骨折愈合时间6-22周(平均8.6周)。术后6例创口不愈合,1例钉道感染。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条件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臧成;张良;袁红艳;刘永辉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主要探讨在分娩过程中,实施全程体位护理干预对于正常分娩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孕妇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120名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体位护理干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采用全程体位护理干预的60名产妇,其羊水的污染率达到30%、产后3.3%的出血率、1.8%的新生儿窒息率都要比采取常规体位护理的对照组低;观察组的助产者明显少于对照组(9/22),观察组的平均产程为7h32’,也明显比对照组的12h21’短。结论在分娩过程中,采取全程体位护理干预可以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降低母婴并发症、提高分娩质量。加强全程体位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具有开展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王飞 刊期: 2015年第45期
目的:探讨护理宣教在促进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来我院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22例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系统性的产前及产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教,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两组均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孕妇年龄及分娩方式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1.80%高于对照组62.29%。结论对孕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宣教在促进母乳喂养中作用显著,孕产妇的认知及行为改变效果显著,值得提倡和坚持。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