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中医脉象中认识的物理规律

王茜茜;邓思达;张艳

关键词:中医脉象, 医患动脉相互作用, 物理运动规律
摘要:目的:以中医脉象说明其中的物理规律性,方法用中医脉诊理论与技术结合其它物理现象认识物质运动规律。结果提出脉诊时医患的指掌侧固有动脉与桡动脉产生相互作用,医生凭这种相互作用诊治疾病。结论脉诊是医患动脉相互作用的表现,内含丰富的物理规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手段及措施,以其提高此类疾病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病情观察、生活等护理。结果13例患儿经过7~10天的住院治疗和护理,体温平,患儿主诉咳嗽、喘憋得到缓解。结论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重点为患儿的生活护理及出院护理,建立起患儿及家属应对疾病的正确心态及方法。同时做好病情观察及体温控制,提高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从而规律服药及复诊。

    作者:姜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102例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临床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实施甲氨蝶蛉,研究组实施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腹痛停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包块大小和B-HCG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愈率,具有安全治疗特点,可减轻患者负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宋齐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血流动力学稳定肺栓塞的疗效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用于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型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血流动力学稳定型AP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常规予以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NP、D-D及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2%(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97.96%vs95.92%)及死亡率(2.04%vs4.08%)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率为4.08%,与对照组的2.0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辅助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型APE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阿丽亚·哈力克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CD1c分子、IL-2、IL-18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免疫分子CD1c、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及其对两种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40例,恶性肿瘤病例40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胸腔积液中CD1c的阳性表达和IL-2、IL-18的含量,分析3项指标预测结合性胸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CD1c的阳性率低于恶性胸腔积液组,而IL-2、IL-18的含量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CD1c、IL-2、IL-18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0.0%、62.5%、90.0%,特异度分别为87.5%、85.5%、92.5%,准确度分别为88.8%、73.8%、91.3%,联合检测CD1c、IL-18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5%、95.0%、93.8%。结论 CD1c、IL-18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较优于IL-2,联合检测CD1c、IL-18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效能有所提高。

    作者:刘冬;许西琳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流及胎儿脑水肿与胎儿宫内缺氧的关系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AEDV)或反流、脑水肿与胎儿宫内缺氧方面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检查出的胎儿脐动脉AEDV或反流、伴或不伴有脑水肿38例胎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对胎儿结果进行随访。结果伴有脐动脉AEDV或反流并伴有脑水肿的胎儿出生后患病率要大于仅有脐血流异常的胎儿。结论胎儿脐动脉AEDV或反流结合胎儿脑水肿能更准确的反应胎儿宫内缺氧的状况。

    作者:窦发坦;戴振强;郭玲;刘海燕;代秀云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肝素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对血小板参数和D-二聚体的干预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肝素干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对于血小板参数及D-二聚体(D-D)的影响。方法同期健康体检小儿34例作为对照组,68例小儿重症肺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检测和对比各组血小板参数D-D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LT、PCT及D-D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MPV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LT、PCT及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MP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D阳性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06%(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结论肝素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D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华;齐欣;王改;薛晨光;李建阳;张剑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一例血友病A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术前护理

    总结一例血友病A合并消化道出血术前护理经验。护理的重点包括: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补充凝血因子的护理,体温过高的护理,低蛋白血症的护理,给予肠外营养和心理支持,积极防治并发症。

    作者:朱瑞芝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2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头痛发作时间、次数都具有显著差异,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焦虑状况与抑郁状况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针对偏头痛患者,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实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住院中焦虑与抑郁程度,对缓解患者偏头痛症状与偏头痛复发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吕秀梅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性脑瘫肌张力的影响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痉挛性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分析和探讨采取神经康复重建疗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96例痉挛性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其中对照组在治疗方案上选取常规康复疗法,而观察组在治疗方案上选取常规康复疗法联合神经康复重建仪,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腓肠肌肌张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肌张力和治疗前相比都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对于痉挛性脑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康复重建仪,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王迎春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索在老年股骨胫骨折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优良率、护理的总满意率方面,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作者:陈海英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俯卧位通气患儿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将40例呼吸衰竭的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儿在机械通气的条件下放置为俯卧位,对照组的患儿在机械通气的条件下放置为仰卧位,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在同一时间下的血流动力学、氧合状态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实验组患儿的PaO2、PaO2/FiO2比对照组的患儿高。结论使用俯卧位通气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是有效的。

    作者:曲娜;张萍;常敏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68例腹部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68例腹部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探究腹部全麻术后患者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68例腹部全麻术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68例腹部硬膜外阻滞麻醉术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率,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痰菌培养的病原菌结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率为19.12%,对照组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的肺部感染率,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痰菌培养阳性率要低于多照组患者的痰菌培养率,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过痰菌培养后的病原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全身麻醉可以应用在腹部手术中,但在术后要及时做好感染的预防工作。

    作者:宋焕娟;李颖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6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在加强对头痛认识的同时,促进临床诊断率的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方法等。结果经分析,本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患者中,为常见的病因分别是高血压(占15.63%),心律失常(占12.50%)及缺铁性贫血(占10.94%)等。结论当人体内的任一内科系统受到损害时,均有可能导致头痛的发生。此外,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据具有比较复杂的病因,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因而医护人员应对此种疾病的诊治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刘玉婷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安儿宁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12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安儿宁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自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应用安儿宁颗粒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125例设定为观察组,再选择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设定为对照组仅给予利巴韦林与双黄连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3.6%,对照组总有效率84.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儿童应用安儿宁颗粒治疗临床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谌超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经阴道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目的:对比分析经阴道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共41例,对照组共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实验组患者采取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临床优点,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推广。

    作者:徐建颖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益坤宁治疗血虚气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坤宁治疗血虚气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126例血虚气滞型月经不调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使用益坤宁颗粒,对照组使用当归养血丸,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即P<0.05。结论益坤宁治疗血虚气滞型月经不调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雪梅;董芳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小儿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流感染嗜血杆菌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儿30例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治疗显效22例,有效8例,有效率100%,均痊愈出院。结论以往氨苄西林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首选抗生素,可酌情选用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氮苄西林-舒巴钠等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复方制剂,以及多西环素、利福平、氨基糖苷类以及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喹诺酮类等。合理选用抗生素是治疗成败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姜英红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800例应用静脉输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到患者发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污染因素、输液的速度、剂量以及个体因素等,根据实际因素并采取相关的预防护理对策。同样选择实施护理对策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800例应用静脉输注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前后的输液性静脉压的发生率。结果对比实施静脉炎护理对策之前,实施之后1年的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临床中的危险因素,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李艾霞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立舒酊经皮透药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08例

    目的:观察立舒酊经皮透药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08名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立舒酊通过电致孔技术经皮透药法治疗,对比传统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92.3%。治疗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结论立舒酊经皮透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宗富;董春桃;周福茂 刊期: 2015年第54期

  • 脑血管病20例介入治疗术的复合麻醉体会

    目的:探究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择期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20例,均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有创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结果18例患者意识、肌力恢复后,将气管导管拔出,生命体征平稳,送回病房;其余2例患者术后意识不清送入重症监护病房。拔管后1min的SBP、MAP、HR明显高于术前(P<0.05),SpO2明显低于术前(P<0.05);手术开始2min的HR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复合麻醉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不仅避免和弥补了局部麻醉的不足,还可以根据术中情况调整麻醉的深度,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郭城 刊期: 2015年第5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