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昊天(译);程利南(审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对预后至关重要。利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筛查,尤其是远程筛查模式对于早期发现本病及进行相关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杜军辉;张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因无症状经影像检查诊断的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3例均行CT检查,手术病例行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2例行超声检查。影像示膀胱均受压变形,位置上移,冠状位呈倒置的泪滴形或梨形,矢状位呈香蕉形;双侧输尿管均受压向内移位,1例双侧输尿管扩张,双肾盂积水;直肠、乙状结肠均受压变细、变直。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便秘、恶心、呕吐并伴有发热等。
作者:柴超;季倩;夏爽;黄黎香;沈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报道一例嗜酸细胞性肠炎致血性腹水,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肠镜及病理检查提示肠壁广泛嗜酸粒细胞浸润,排除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后确诊,采用激素治疗,临床痊愈。
作者:王迎春;杨旭;刘炎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一项大型的国际研究显示:对于葡萄糖耐量受损者,每天额外步行2000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可降低8%。研究人员对9306名葡萄糖耐量受损合并已存心血管疾病或合并至少一个额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人的前期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参加了国际的NAVIGATOR试验,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治疗减少糖尿病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潜在作用,但该研究小组还利用此机会评估了步行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报告1例阴茎皮脂腺癌( SC )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彻底切除病灶及规范的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避免肿瘤的局部复发及转移。
作者:庄炫;曾彦恺;杨宇峰;邢金春;丁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栓塞( PTE)和/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炎症机制。方法将上海市肺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老年高风险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PTE和/或DVT的患者作为血栓组;另选择同期就诊于门诊的26例低风险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入选患者的血常规、血黏度、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气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ESR、CRP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症状无特异性,以咳嗽、咳痰、胸闷、气促为主;血栓组患者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IL-6、肿瘤坏死因子、CRP、ESR、低切和高切血黏度均值高于对照组( t=3.339、2.700、2.207、2.431、2.257、2.143、2.223、2.797,均P<0.05),PaO2低于对照组(t=4.312,P<0.05)。血栓组患者外周血IL-6水平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低切血黏度呈正相关(r=0.437、0.624、0.429,均P<0.05);血栓组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纤维蛋白原、低切和高切血黏度呈正相关(r=0.624、0.519、0.513,均P<0.05);血浆CRP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IL-6、肿瘤坏死因子呈正相关(r=0.478、0.541、0.533、0.491,均P<0.05)。结论老年高风险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继发血栓性疾病存在显著的炎症反应;IL-6、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在促进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血栓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白久武;高蓓兰;徐金富;李惠萍;曹卫军;梁硕;程克斌;陆海雯;季晓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住院治疗的78例盆腔脓肿患者资料,30例行开腹手术,48例行腹腔镜手术。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开腹手术组及盆腔手术组手术时间为(90±21)及(70±14) min,术中出血量为(70±24)及(46±24) ml,切口裂开率为20%及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优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3%及4%( P>0.05)。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的特点,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适用于盆腔脓肿的治疗。
作者: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发病的关键环节,不但在ACS急性期即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阶段,而且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长期预防过程中均需要抗血小板治疗。因此,抗血小板治疗贯穿在ACS急性期和长期治疗始终。抗血小板治疗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和患者特点加以恰当选择,平衡血栓事件危险和出血风险。
作者:孙艺红;胡大一(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期重点为《紧急避孕药给药和服务指南》。起草指南的国际协作组凝聚数十个专业团体和数百名专家,为拓宽紧急避孕药具的获取途径(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努力奋斗15年,但仍有许多妇女无法获取这一重要服务。指南明确指出紧急避孕药的适应证,推荐的药物与剂量,药物的主要机制,药物的安全性,注意事项与禁忌证,临床筛查,重复用药,药物的交互作用和服药后随访,科学、系统、实用。这一问题急需引起国内重视。如能配发国内现状与评论文章,效果会更好。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确定服用含钠药物制剂的患者是否比服用不含钠的相同药物制剂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非综合征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牙龈组织渐进性纤维性增生为主要改变的良性病变,偶见有多毛、智力低下等其他症状,该病具有典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学特点,往往影响患者咀嚼、外观及发音,治疗以手术切除、牙周维护和正畸矫正等序列治疗为主。本文通过1例非综合征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病史回顾,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李志萍;孟箭;张杰;顾倩平;陈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内镜检查为食管溃疡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内镜特点,结果显示,50例食管溃疡患者中男39例,女11例( P<0.01)。青年6例,中年28例,老年16例,中年及老年患病高( P<0.01)。良性29例,恶性16例,不明5例,良性食管溃疡病因中反流性食管炎13例。内镜下食管溃疡位于食管上段7例,食管中段11例,食管下段32例,食管下段发病比例高(P<0.01)。各性别、年龄、溃疡部位、溃疡数量组间食管溃疡良恶性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镜表现为深、巨大(≥2.5 cm)及不规则溃疡者为恶性溃疡的可能性大( P<0.01)。提示食管溃疡良性居多,主要病因为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及食管下段。食管溃疡良恶性与性别、年龄、溃疡部位及数量无明显关系,但与溃疡深浅、大小及形态相关。
作者:余红妹;谭韡;沈磊;罗和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46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伤椎同种异体骨植入术(24例)和伤椎内硫酸钙植入术(22例)治疗。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Cobb角矫正、预防相邻节段退变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异体骨植入组在术后伤椎高度的维持及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的效果,优于硫酸钙植入组( P<0.05)。
作者:印飞;孙振中;殷渠东;刘军;芮永军;张绍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基层医院,特别是县级公立医院覆盖着全国9亿人口,是连结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紧密纽带,更是医改的重要一环。为配合县级医院的独特诊疗特点,普及和提高县级医院心内科诊疗水平,2014年中国县医院联盟将面向广大基层医生推出《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内容包括“血脂异常防治”“高血压防治”“心律失常防治”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县级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中国县医院联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幼年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幼年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的诊治方法。
作者:陈福将;吴铁峰;吴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应用的给药途径,在为数不少的患者心目中,去医院看病就是去“打点滴,挂吊瓶”,部分医务人员也认为静脉液体治疗是临床上常规的工作,属于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有时候为了对患者心理安慰或规避医疗风险,也常常处方不必要的静脉液体治疗。其实,这些对静脉液体治疗的认识和做法都存有误区,不适当的静脉液体治疗不仅不能使患者获益,反而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损害甚至更严重的医疗后果,比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休克、急性肺水肿等。1999年的NCEPOD ( National Confidential Enquiry into Perioperative Deaths )报告就表明有多达五分之一的住院患者因接受不适当的液体治疗导致并发症或致病。
作者:梁志欣;陈良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60例慢性吸烟男性患者行全身麻醉诱导前静注右美托咪定1μ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各30例)。静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后、麻醉诱导完成后、气管插管后1、3 min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0.05)。提示全身麻醉诱导前静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男性慢性吸烟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避免心肌氧耗增加,利于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
作者:徐燕;成建庆;葛叶盈;袁力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以上海市闵行区户籍和常住人口中绝经后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生育期使用的避孕方法分为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组和对照组(体外排精),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共纳入对象2744例,其中宫内节育器组2253例,输卵管组202例,对照组289例。比尔指数宫内节育器组为1.08、输卵管结扎组为0.00、对照组为15.22。和对照组相比,宫内节育器可有效降低女性绝经后生殖系统良性疾病发病风险(χ2=67.51,P=0.00,OR=0.44,95%CI:0.32~0.59)。logistic回归表明有妊娠史(OR=3.85),有生育史(OR=0.52),生育期使用宫内节育器(OR=0.48),输卵管结扎(OR=1.74),避孕措施使用时间(OR=0.99),避孕失败史(OR=1.74)和计划生育手术史( OR=1.73)为绝经后生殖系统良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宫内节育器作为高效避孕措施可降低绝经后女性生殖良性疾病发病风险。
作者:张晓华;肖丽萍;朱昊平;张焕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报道1例53岁女性蓝色橡皮疱样痣综合征病例。患者自幼发病,因反复消化道出血致贫血间断入院治疗,本次入院行消化道检查而明确诊断。
作者:王英慧;王丽茹;彭中宜;赵晶;董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