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合并感染性休克1例报告

楚修林;楚旭;李蕊;张春来

关键词: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 感染性休克, 病例报告
摘要: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临床少见,而成年人更为少见,或满足于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而未进一步检查而漏诊。其合并感染性休克尚未见报道,为引起临床重视,我们报告1例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是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致死率也逐年提高,心绞痛是急性短暂性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当冠脉血流供应不能满足心肌的需求即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由冠脉血流量减少和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而引起,在临床上有众多药物应用心绞痛的治疗,常见的药物有硝酸酯制剂,如单硝酸异山梨酯、钙通道阻滞剂,而本文将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报告如下。

    作者:苑丽梅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钼靶X线对检出早期乳腺癌中广泛的导管内成分的作用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中广泛导管内成分(eic)采用钼靶 X 线检出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接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经手术病理确诊。所有患者皆采取钼靶 X 线处理,同时观察其 eic 检出情况,并与病理有无 eic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乳腺癌(尤其是浸润性乳腺癌)经钼靶 X 线检查后显示 eic 阳性率要明显高于 eic 阴性率,阳性率与阴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病灶70个,其中钙化灶大径与数量在 eic 阴性与阳性发生率上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钼靶 X 线检查可判断其 eic 状态,从而为临床采取保乳手术提供依据,此外浸润性伴发钙化病灶(病灶大径≥3厘米)检出 eic 阳性率要明显高于 eic 阴性率,故而要加强重视。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导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探讨导尿时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通过我科近五年来术前准备及因各类原因倒致尿潴留现象原因对比分析。结果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是高危侵入性操作。因此对其护理操作要求也具有很高的要求。了解和掌握导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对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感染机率,缩短治疗时间非常重要。结论排除导尿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力高低均对患者减少痛苦,降低不适,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玉清;蒙虎叶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对反复性早期自然流产(ERSA)病因辨证论治的古今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计划生育工作的普及,女性患反复性早期自然流产概率增加。(1)未婚先孕,(2)结婚年龄小,(3)事业心强。先事业后生育的职业女性增多,加之避孕的失败,意外妊娠,采取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引产的女性日益增多,并且年龄日趋年轻化,由于术后护理不当,造成继发性感染,严重导致不孕、习惯性流产的人数逐年递增。笔者在近30年的妇科临床实践中,对治疗滑胎探索出一定规律,在此提出,供中医同道参考指正。

    作者:潘曙东;冯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医院财务管理与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的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医院全球性竟争进程的加快,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加深,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医疗服务的产业化,医疗需求的个性化,多变化,医疗市场日趋风起云涌,大医院低成本扩张,企业医院主辅分离,军队医院举棋不定,区级医院苦苦挣扎,个人诊所鱼目混珠,民营医院咄咄逼人。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必须对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以成本管理为主线,优化各管理系统,并积极引入战略成本管理,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作者:陈春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长期留置尿管对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分析

    目的:分析留置尿管对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减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的60例因留置尿管而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在不同留置尿管的时间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感染原因分析。结果对我院的60例留置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的尿液进行培养,结果显示随着留置尿管的时间增加,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情况显著增加,留置尿管、手术史、基础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患者尿路感染。结论留置尿管时间、集尿系统密闭性等不良因素都是造成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各种危险性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波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24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难治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因此对其早诊断、早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彭建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小儿喘息性疾病雾化治疗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讨论整体护理应用在经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护理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治疗的小儿喘息性疾病患儿80例,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儿都选择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则在该前提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小儿喘息性疾病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整体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5%,显效率为62.5%;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应用在经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患儿死亡率,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助产人员在分娩前做的指导对产程的作用

    目的:研究助产人员在分娩前做的指导对产程的作用。方法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出120位待产孕妇,其中任选60人为对照组,对待产孕妇只进行正常的护理方案,另60人作为观察组,由助产人员进行产前指导,将两组的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的人数还有剖腹产的人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的各项数据都要好,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拥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助产人员对产妇进行分娩前的指导,不仅减少了产程的时间,而且降低了出血的几率,大大增加了自然分娩的数量,助产人员对产妇实行分娩前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婴儿安全产出的几率。

    作者:陶福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析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妇科检查、药物以及物理治疗等多个方面护理,并观察综合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或者感染,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临床上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有针对性的系统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评判性思维在中医医院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现代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要求护理人员在处理事务时能独立去判断、思考、深入、决策、然后执行,这就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1]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经验及知识,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正确进行取舍。如何在护理教育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一直是护理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改革应用,注重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具体如下:

    作者:黄秀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骨科病房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25例骨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中潜在或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加强全科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制定科内各种风险应急处理预案等,并对病患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病患护理质量及满意度(95.20%,120/125)得到了有效提高,明显优于实施之前(70.40%,88/125,可见差异性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科病房病患而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后,能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并且提高了病患基础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海燕;贺燕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政府在医保中的责任

    1 案例描述赵某家中因煤气泄漏发生大火,致两死一伤。患者赵某被消防员救出,由120救护车送入当地县医院,给予对症处理,因病情危重,急送至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住院治疗,以“重度烧伤、吸入性损伤”被收入院。患者全身多处烧伤,烧伤面积达55%,创面痛觉迟钝,部分创面见大小不一水疱,大部创面可见焦痂形成;患者咳黑色痰,声音嘶哑,诊断为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给予对症处理,患者安全度过休克期,后期多次行烧伤削痂术、清创植自体皮、皮瓣移植等手术,患者经治疗后创面大部愈合良好,左下肢可见2×3cm 大小骨外露。入院2月后,患者创面因细菌耐药开始破溃,经医护人员解释及患者当地政府相关领导协调,患者同意转至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出院时患者大部分创面已愈合,小部分创面破溃,左下肢仍可见2×3cm 大小骨外露。2011年12月10日患者再次至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要求行左下肢皮瓣移植术,经相关治疗后患者左下肢骨外露部愈合,但左下肢功能受损严重。

    作者:金涛;李亮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更年期失眠40例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更年期失眠40例临床疗效。方法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再根据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分型,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早中晚服用,10天为1个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与更年期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相符,故临床使用疗效明显。

    作者:刘红霞;刘迎春;刘耀忠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螺旋 CT 对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 ct 对急腹症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4年6月经螺旋 ct 检查的急腹症患者106例。结果106例患者经螺旋 ct 检查充分显示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结论螺旋 ct 检查急腹症敏感、准确性高,可以明确病变部位,程度及其周围的情况,还可以明确脏器血管有无栓塞及脏器坏死,指导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螺旋 ct 作急腹症检查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袁忠武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急诊病房物品及病情交接记录表的设计及应用

    物品交接是每天必须进行的工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物品交接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了确保物品交接的顺利进行,本科设计一张表格,现将具体情况作一总结。

    作者:郑丽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卵巢早衰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究卵巢早衰的临床医疗方法。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结论卵巢早衰主要包括卵巢抵抗综合征 ors)和原发性卵巢早衰(Pof)两大类。前者较为少见,后者占50%~70%,在人群中发病率约 l%~3%。我院在临床上采取类固醇激素替代治疗和助孕技术治疗的方法。促使了患者的乳房及女性性征的发育、防止生殖器的萎缩,维持了患者正常的性生活。

    作者:马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眼科首诊的梅毒1例报导

    患者男性65岁,农民,主因右眼视力急剧下降半月,于2013年7月12日来诊,询问病史:否认异常。查体: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情况:视力:右眼:0.1,左眼:0.6,眼压:右眼:15mmHg,左眼:15mmHg,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底:视乳头边界清,色正,动脉细,小静脉迂曲明显,黄斑区可见水肿,行 FFA 检查:动脉充盈时间略延长,晚期静脉管壁染色,渗漏,黄斑区见荧光渗漏,左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当时考虑右眼 CRAO 可能性大,给以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病情未见减轻。5天后又出现左眼视力急剧下降,查:视力:右眼:0.08,左眼:0.1,左眼底:视乳头界清色正,静脉迂曲扩张,黄斑水肿,再次行 FFA 检查:左眼 ARCT 时相无明显延长,后期静脉管壁染色及渗漏,黄斑区荧光渗漏,视乳头晚期呈强荧光。右眼后期视网膜静脉管壁染色并渗漏,黄斑区荧光渗漏。VEP检查双眼潜伏期略延长。考虑双眼视网膜血管炎,考虑为全身疾病所致。给予球后注射 TA,全身静点糖皮质激素3天,病情未见减轻,在治疗同时行全身检查:血尿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抗“o”,免疫球蛋白,乙肝+丙肝,胸片,心电图,头颅 CT 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核菌素实验阴性,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阳性)1:16,血清 HIV(阴性),再次追问病史:患者承认曾有冶游史,经皮肤性病科会诊,诊为:梅毒3期,补充诊断:双眼梅毒性视网膜血管炎,给予青霉素320万单位,静脉滴注,1次/6小时,连续静点10天,改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注,每周一次,共4周,一月余后复查,患者症状改善,视力:右眼:0.5,左眼:0.6,双眼底:视乳头界清,色正,黄斑未见明显水肿,静脉迂曲减轻,余未见异常。复查 FFA :双眼视网膜血管晚期未见管壁着染及荧光渗漏,黄斑区未见荧光渗漏,视乳头始终未见明显异常荧光。嘱其皮肤性病科继续随诊复查,皮肤性病科建议患者随诊3年。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注射室护士压力源及应对方法探析

    护士作为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人员部分,担负着繁重的护理、输液、巡视等诸多工作,本文浅析引起注射室护士压力源的若干因素,及可采取的预防应对方法。

    作者:覃晓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的中医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并判定疗效,同时采用自身对照实验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7d 后,4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85.0%,且所有患者治疗后卡氏评分为(60.3±5.6)分,明显大于治疗前。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在晚期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程仁权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