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红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在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对诊断和治疗举措进行集体讨论和研究。结论本病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时,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此时病情已多属晚期。一部分(约40%)无症状的PBC患者可能因其他相关疾病就诊,对可疑患者应及时作有关检查。检测ALP、AMA及IgM,有助于早期诊断,特别对无症状的患者AMA有一定特异性。
作者:由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接受认知心理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110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标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为患者配备相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仅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康复期精神病患者一般存在比较多的心理问题,研究后发现,患者接受认知心理治疗后均可减轻或缓解心理问题,临床效果显著,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早期免疫干预,探讨和分析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患者使用孟鲁司特钠等抗炎药物进行干预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喘息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次数以及咳嗽天数、PEF值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出现比较高的喘息频率,对患者进行早期免疫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蒙、汉族高血压患者食肉量、钠盐饮食含量、高血压知晓情况、服药情况、血压达标率、体重指数、血脂指标之间差别与高血压相关因素大对比。方法本研究以问卷,体检和实验室检测为主:①问卷:调查患者平均每日食肉量、钠盐饮食含量、高血压知晓情况;②医院患者的服药情况、血压达标率;③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腹围;④实验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结果蒙族高血压患者食肉量明显高于汉族患者,钠盐摄入含量明显高于汉族患者,体重明显高于汉族患者,血脂含量明显高于汉族患者;汉族患者对于高血压的了解情况明显高于蒙族高血压患者,汉族患者服药情况好于蒙族高血压患者,服药比蒙族高血压患者规律,治疗后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蒙族高血压患者。结论该调查展示了蒙、汉饮食差异以及对待疾病的态度,提供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理论数据。
作者:纪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我院开展‘志愿者服务在医院’活动以来,由护理部统一负责制订招募志愿者要求,招募、组织和领导志愿者,进行导诊、健康宣教、便民服务等活动,由医院对志愿者进行综合评价。以医院常态化志愿服务为载体,实现社会志愿服务与医患供求的有效对接。不仅可以缓解医院的压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作者:孜来布·加玛力;玛依拉·艾尔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2012年江阴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6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结果2012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687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酶烯类耐药率升高,出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结论能使用的抗菌药物越来越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较难杀死,临床应注意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王奔放;董筱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探讨基层计生服务机构如何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介绍计划生育服务站自筹资金、进行整体布局、科室设置规范化,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计生知识;实现了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的“外观、标识、设备、管理、服装、医疗文书”六统一的建设。
作者:锡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乡镇卫生院综合管理运营模式。方法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日常工作规范化管理和操作流程,理清思路,兼顾日常诊疗与公共卫生相结合的方针,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指标。结论通过我院多年努力,确实采取有效措施,为广大农村患者提供优质、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进一步缓解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极大的促进了我县城乡卫生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达到全民健康人人享有医保的目的。
作者:杨海芹;曹常兴;穆广生;李继萍;杨淑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4例患者位于大脑半球,8例分别位于小脑、脑干、鞍上、丘脑区。4例表现为囊性肿块,增强后囊壁强化并伴有明显强化的瘤结节。1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6例为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成分强化。结论对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MRI影像进行分析得出,其表现没有显著特征性,但颞叶均匀强化的肿块,其并伴有明显的瘤周水肿。
作者:付建斌;陈松果;路洪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分别取动脉抗凝血做血气分析时所测电解质结果与静脉血做血清电解质所测结果的比较,了解两种不同仪器检测数据之间的差异,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测得的电解质是否可替代静脉血清电解质的测定。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7月60例住院病人血气分析时所测电解质结果与同一时间静脉血电解质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气分析仪测得的钾、钠离子浓度比常规血清电解质浓度偏低。结论血气分析仪中测得的电解质不能完全替代常规血清电解质的测定。
作者:徐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在我院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其临床症状、体征和髋关节活动能力均有改善,髋关节Harris评分65~95分,平均83分。按照第一届全国骨科学术会拟定的关节置换效果评定标准,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和关节畸形四个方面评定疗效,其中优13例、良4例、尚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重建髋关节结构,改善髋关节功能,能够显著缓解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阿拉坦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在终止疤痕子宫中期妊娠中采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观察和分析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疤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4例;对照组:给患者使用依沙吖啶注射羊膜腔内;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结果两组患者宫缩的发动时间以及宫缩发动到胎儿娩出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时的出血量(使用卫生纸称重法收集阴道出血量),胎盘和胎膜残留情况以及产道损伤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疤痕子宫中期妊娠终止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中的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进行化疗,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18例患者化疗有效率为50.0%,效果较为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结论伊立替康作为化疗药物应用于晚期胃癌化疗,效果良好,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上临床表现较为卓著,虽然临床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其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晚期胃癌化疗药物。
作者:傅文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初次治疗患者,给予恩替卡韦0.5mg,一天一次,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HBV-DNA、乙肝五项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治疗后AST、ALT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 <0.05),ALB、Tbil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前后HBV-DNA、HbeAg比较:治疗后HBV-DNA阴性例数明显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 <0.05),HbeAg阴性例数较治疗前,增加明显,且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48周后未发现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恩替卡韦能明显抑制病毒复制,同使能改善肝功能情况。
作者:陈庆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近年来已经得到国际上的认可,通过参考近年来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中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机制、方法及注意点。中医治法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通过益气、活血、养阴、利水等方法,标本兼治,副作用小,预后好。在辨证分型上,各家各有见解,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作者:丁玉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当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缺乏吸引力的问题,作者所在的学校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教学质量、提高操作技能、更新办学理念、提高就业率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对家长和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使学校呈现“招生就业两旺”的良好发展态势。
作者:李庆;曹伏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和病原特点。方法对我院所收治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常见的病原学有: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肠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结论医院获得性病原主要以G-杆菌为主,耐药菌多,治疗困难,临床要合理正确的使用抗生素。
作者:闫玉忠;李秋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护理安全一般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护理工作中保证护理的安全是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现就儿科护理安全潜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在危重患者救治当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早期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7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0例危重患者中,有58例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其成功率达到了83%;有12例患者在第二次插管中获得成功,插管的时间小于5分钟。经过早期气管插管之后救治的患者,均得以存活,并且已经安全转到相关专科中继续治疗。结论救治危重患者时,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气管插管,对确保下一步的心肺脑复苏,提升危重患者救治成功概率,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邱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酸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为使患者选择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法,积极控制疾病,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及防止并发症发生,必须重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日趋延长,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就越来越多[1]。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细致的护理,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2]。单靠药物难以达到全面有效地控制血糖,而饮食控制在治疗手段中居于首位。为了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合理的饮食,我科对4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状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钱绍媛;马玲;李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