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严卫英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护理, 体会
摘要: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同时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近年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老年病人静脉药物的输注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对92例患者进行了留置针静脉输液,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呼和浩特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含量案例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维生素B12及叶酸的含量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及VB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FA、VB12含量变化对于患者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患者中推行加服FA和VB12等制剂,为ACI的预防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王美英;刘晓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严重烧伤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严重烧伤并发胸腔积液患者27例进行分析讨论,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并且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一般护理措施、营养的支持,特别是胸腔积液的护理措施,比较此组患者资料前后的白蛋白及胸腔积液的量。结果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白蛋白值恢复正常,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胸腔积液已经减少至50ml明显低于治疗前,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严重烧伤并发胸腔积液患者给予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烧伤的并发症得到恢复,促进患者康复,加快康复速度。

    作者:刘晓燕;卢怀美;张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8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且会给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只有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明显降低该病后遗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小龙;叶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中医医院10863例骨关节炎治疗分析

    随着对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通过综合治疗对骨关节炎进行干预,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成为可能。本文收集了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方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为骨关节炎患者寻求更合理、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利洋;阮履强;周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肺上沟癌误诊1例分析

    目的提高肺上沟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上沟癌的临床表现及胸片、相关辅助检查,着重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该患者初始为消化系统症状,按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效果不佳,体检出现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并无典型的肺部表现,胸部X线检查发现右上肺异影才确诊。结论肺上沟癌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当按某种疾病治疗无效时,应寻找原因,仔细查体及时发现阳性体征及X线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作者:罗芳;李金华;翟文治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ICU患者外出诊疗的护理风险和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健全,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使得病人及患者家属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复杂,并发症特别多,患者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容易失控,那么在转运病人及外出做各种诊疗时,护理人员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为了保障ICU患者的转运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素萍;侯剑;弓瑜洁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食道癌患者术后疼痛对排痰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而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往往因其手术时间长,由于麻醉影响,肺被牵拉、压迫等使肺功能受损、呼吸道粘液分泌紊乱易并发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造成痰液排出困难,使肺部感染的机率大大提升。因此对手术患者术前术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至关重要。

    作者:李惠蓉;熊金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抑郁症患者36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

    目的分析讨论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我院的36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焦虑性障碍17例,抑郁性障碍11例,焦虑合并抑郁性障碍8例,临床治疗采用的抑郁药物主要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单一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抗焦虑、抑郁、焦虑抑郁性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90.91%、87.5%。结论抑郁症患者中以焦虑、抑郁性障碍为主要特点,治疗主要采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单一治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慧玲;刘爱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分析。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增加下肢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结果治疗8周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率及BBS、 FMA、FAC、MBI下肢评分均较前治疗显著提高(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独立步行能力提高明显。

    作者:何南;汪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浮肿、蛋白尿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严重时会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医学上称为“子痫”。妊娠高血压在子痫前期是非常危险的。我国的发病率为9.4%,其中子痫前期所占的比例为2.2%。研究认为,子痫前期的原因为由母亲与胎儿的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诸多因素共同产生作用。该病对母婴的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能引起孕产妇与围生儿发病甚至死亡。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凝血机制障碍、头痛、视物模糊、胎儿生长受限为主要的临床症状。

    作者:党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心理因素对降压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以便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在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药物治疗的136例高血压患者,将治疗有效的患者(83例)纳入研究组,治疗无效的(53例)纳入对照组,进行有关心理方面的调查评估。结果136例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平均得分为(52.57±11.54)分,与全国常模(33.80±5.90)分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9.25,P<0.01)。而治疗有效组为(36.68±8.76)分,治疗无效组为(55.68±23.36)分,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u=5.60,P<0.01),显示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心理测评时焦虑情绪多较高,其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也较高,而相应的社会支持分值较低。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常规用药外,还应注重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有关影响因素的调适。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已扩展到包括行为特征、情绪状态、生活事件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而目前对这些因素的探讨,多着眼于病因学方面研究;在治疗方面则多强调药物的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多种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除了药物治疗外,也与精神、心理活动有关。因此,有针对性并深入地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合理用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以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确定哪些因素在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艳;曲文姝;黄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浅谈蒙药单药扎阿热的真伪鉴别

    扎阿热又名叫麝香,在蒙药复方制剂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单药,它的真伪直接影响复方制剂的功效,因此在配伍含麝香类的复方制剂时确保麝香的真伪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文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门诊体检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门诊体检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55例已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门诊体检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率为40.0%明显大于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率的2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级及3级动脉粥样硬化例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体检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率增多,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加严重。

    作者:杜燕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

    目的对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抽取泌尿系感染患者100例,采集其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别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体外耐药性监测。结果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41%)和肠球菌(占23%);大肠埃希菌对亚安培南的敏感性高,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高。结论由于临床上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了致病菌耐药性的逐渐上升,对泌尿系感染患者只有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才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芮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探讨血清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部分生化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随机抽取60例健康者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检测非溶血标本和溶血标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Na+、CI-、葡萄糖(GLU)、血尿酸(UA)、等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溶血血清ALT、AST、LDH、TbiL、TC结果明显高于非溶血标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血对BUN、GLU、UA、Na+、CI-、TG测定结果影响较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和干扰,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必要时应重新采血,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作者:王然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对检验专业实习生重点培养的几个方面

    实习是实习生从课堂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能够从容地步入工作岗位,达到医院检验科的要求,应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郝秀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小儿消化道大出血和颅内高压征的治疗措施

    目的讨论小儿消化道大出血和颅内高压征的治疗方案。方法对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将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结论小儿消化道大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或两者并存。颅内高压可损害脑组织而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危及生命。

    作者:孟玲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回顾和瞻望

    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开展多年,也基本让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距离完全解决还有一定距离,目前我国农民参保率到2012年底已达98.90%,医药费报销比例在逐年增加,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但农村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差、人才缺乏等问题仍然存在。

    作者:陈素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行为干预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许多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危险行为主要包括:不控制体重、高盐饮食、饮酒、紧张刺激、吸烟、缺乏体育锻炼和从医行为不良等;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我区以哈萨克族较多,长年收治的高血压病员中占20%左右,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血压持续偏高难控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患者的血压良好干预的实施带来困难。现就我科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经住我科哈萨克族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及不定期随访生活干预等方式作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罗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咯血患者46例的临床急救措施

    目的对咯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的咯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患者,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和云南白药治疗,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31例,显效率63.26%,有效12例,有效率为24.50%,无效6例,无效率12.24%,总有效率87.76%;而对照组显效25例,显效率51.02%,有效10例,有效率为20.41%,无效14例,无效率28.57%,总有效率71.4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P<0.0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云南白药在治疗咯血方面优于单用垂体后叶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玉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