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
目的:对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采用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并进行对比。结果红霉素治疗有效率为93.1%,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率为9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比红霉素不良反应轻。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比例很多,应当及时、正确、规范的诊断和治疗。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轻。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应适时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利福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作者:刘春;周先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从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患者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产生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护理安全的措施,即: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重视护士的专业与技能的培训,预防为主,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完善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施。
作者:谷中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临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及治疗1月内行3~5次心电图检查,异常110例(占91.7%),其中以ST-T改变和心律失常为主。结论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随着疾病的加重或减轻而出现不同改变,病情危重患者心电图改变较病情轻者出现率高且典型,所以,急性脑血管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睿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确诊的16例瘢痕妊娠病例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16例瘢痕妊娠病例中,超声表现可分为三型:①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5例,②瘢痕处及宫腔内孕囊型7例,③瘢痕处及宫腔内包块型4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准确的对子宫瘢痕妊娠进行诊断,能够显示孕囊的位置、大小以及子宫肌层的厚度及供血情况,能够及时诊断并动态观察其治疗效果[1]。
作者:王玉梅;郑建平;娄睿;赵建平;刘春涛;薛景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98例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并评价其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增加,护理干预前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舒缓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的紧张情绪,有效减轻手术病人的术前焦虑,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郑影;陈成生;郑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我院所收治的8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引起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为: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研究的8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治疗情况并不理想,其中8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死亡,4例患者因肝性脑病而死亡。其他患者病情好转而出院。结论临床上,患者发生酒精性肝硬化与患者长期饮酒存在一定关系。因此为了能够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更好地治疗,主要是要严格控制患者饮酒酒,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对症性的综合治疗,避免并发症,降低患者因肝硬化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和治疗效果。
作者:张红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诊疗的4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就诊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经过治疗后,痰菌转阴患者有41例(87.2%)。X线胸片检查显示总吸收45例(95.7%)。血糖控制良好者共33例(70.2%)。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时,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配合抗结核治疗,两者并重才能有效地提高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兴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脑出血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疾速,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重者危及生命,轻者常常留下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护理已经成为患者康复期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者:赵芹;王李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总结了80例庆大霉素冲洗联合碘伏湿敷感染伤口的效果,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观察伤口平均换药次数,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庆大霉素冲洗碘伏湿敷感染伤口有助于感染伤口的控制,明显地减少了换药次数,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曾庆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意识水平、瞳孔变化及有无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等,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结果本次实验6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0例,临床好转12例,死亡8例,无效或恶化自请出院5例。出院的52例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完全自理28例,需他人协助22例,完全依赖他人的2例。结论临床细心有效的观察、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同时对肢体功能及言语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建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是材料韧性好,对血管刺激性小,操作简单,保护血管,减少患者每天因输液时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为采集血标本,输血,输液提供了方便。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用静脉留置针为病人穿刺成功后退出针心,用透明敷贴固定针柄。其优点是:①简单方便快捷,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②避免反复穿刺采集血标本,减少病人痛苦,保护血管。③减少了因输液及用药因素对化验结果影响。在留置针期间加强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触痛,有无渗血渗液、脱落等,如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秦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15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病情观察,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4T,即张力(tone)、组织物(tissue)、创伤(trauma)和凝血酶(thrombin)。结论引产、巨大儿、剖宫产、胎盘滞留或第三产程延长、软产道损伤、第三产程未用宫缩药等是高危因素,都可增加产后出血几率。
作者:李莉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伊犁州友谊医院肿瘤内科用替吉奥单药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36例。
作者:热扎依丁?尼亚孜;陈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针灸科诊治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牵引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9%,对照组有效率为78.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脉、解痉止痛的作用,因其方法简单、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马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年龄也逐渐延长,老年人的比重不断上升。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也会使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突显,这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许多难题。本文以例证为主要方式分析了疾病所致的老年心理问题的存在状态,表明了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对怎样进行老年患者的精神护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何玲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升高明显,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治疗组死亡率低,可见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阿古丽?斯兰木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每天不同的时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进行监测,结合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结果评价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动态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血流速度变化,能准确评价脑血管痉挛(CVS )的发生,对脑血管痉挛(CVS )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赵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CT的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真菌感染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平扫和X线检查,观察患者肺内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48例患者的X线检查阳性率为12.5%,CT检查阳性率为75.0%。两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的意义。CT检查患者真菌性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结论发生真菌性肺部感染的患者的肺部表现较为多样,CT检查对真菌性感染患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为患者早期进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辜忠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法双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在设计好的重睑线近内眦、外眦以及中间两点各做约3mm长的小切口,掏剪切口周围的眼轮匝肌并去除臃肿的眶脂肪,四点小切口分别与睑板前筋膜缝合固定。结果对48例求美者施行小切口切开法双重睑成形术,均未出现血肿、感染、重睑线消失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1年,重睑线自然流畅,无消失及变浅,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闭眼状态下重睑线无明显切口瘢痕。结论小切口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是在切开法和埋线法的基础上结合两者优点改进而成的一种微创术式,适合于30岁以下,无上睑皮肤松弛的青年求美者,较传统的缝线及埋线法术后效果更加持久稳定,较切开法组织损伤更小,恢复时间更快,是一种简单、安全、便捷、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作者:高晓梅;朱延渠;朱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120调度员基本素质对院前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院前急救调度工作核心力量调度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调度技术水平以及院前急救的效率。结果通过加强调度的培训,调度员的个人综合素质、调度技术水平及院前急救效率大大提高了。结论调度员是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工作中的核心力量,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工作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而发展,依靠的是调度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调度人员要积极地参加各种方式的学习,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急救医疗体系的要求,以提高调度工作效率。
作者:陈彦花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