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梅
目的:对呼吸困难和水肿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借鉴国内外对呼吸困难和水肿患者的护理经验,在护理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结论进行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鸿优;张晓艳;杨丽丽;李晓莉;曹阳;李冰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口服,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服药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后SBP、D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有效率为7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8.3%。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作用稳定,因其效果显著、用药方便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胡述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调查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体会。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非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6%,与对照组的69.2%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临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早期实施非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孙爱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对患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取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在本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1年内对100名患儿家属进行调查,调查的方法与实施前一年的调查方法相同,将患者满意度调查的结果与实施前一年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1%提高到98%,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表扬和感谢明显增多。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的发展。
作者:胡慧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浅谈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方法对患有破伤风的新生儿童进行护理。结论做好新生儿破伤风要点的护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作者:邵莉霞;刘敏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疑似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均行病理手术活检及超声检查,比较超声诊断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并对甲状腺结节的B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超声检查的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0.69%(78∕86)、3.49%(3∕86)、5.82%(5∕86);②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特征:甲状腺癌结节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低回声;甲状腺囊肿结节多为圆形,界限清;甲状腺腺瘤结节界限清,内部回声均匀,包膜完整;甲状腺增生以结节弥漫性增大为主,但内部回声均匀。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甲状腺结节时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会有误诊及漏诊病理,对疑似病例需病理活检确诊。
作者:刘栋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今收治的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健康教育;协助生活护理等舒适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唐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腹腔镜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择期小儿腹腔镜全麻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50例,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阿托品组;观察组为盐酸戊乙奎醚,每组25例。观察患儿肌注前用药时(T1),肌注前用药后30min(T2),手术开始后1h(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T5),各时点的MAP、HR、SpO2和T值。观察患儿唾液分泌情况,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T2,T3,T4,T5等时点HR及T均明显高于T1时点,P<0.05。观察组在T2,T3,T4,T5等时点HR及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2,T3, T4,T5等时点,唾液分泌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前用药能有效地抑制口腔呼吸道腺体分泌,不明显增加心率、血压,同时可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是小儿腹腔镜斜疝手术术前用药的较好选择。
作者:李兴达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使用克氏针固定Bennet骨折18例,微型外固定器Bennet骨折20例术后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韩景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妇科疾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应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53例妇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共施行118项操作,全部在宫腔镜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30~120min,术后无需镇痛,6h后拔除导尿管,且术后24 h内恢复肛门排气,出院后门诊随访3~12个月,17例不孕症患者术后妊娠8例,妊娠率为47.1%;纵膈子宫8例患者中足月妊娠4例、自然流产1例。结论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解决了单纯宫腔镜或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局限性,可同时诊治盆腔内妇科疾病,在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镜操作,可提高对妇科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的安全性与手术的有效性。
作者:蔡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泌尿系三维成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泌尿系疾病患者50例,应用64排螺旋CT分别行常规薄层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并将所得数据传输至影像工作站进行MPR、VR及MIP等三维重建,对其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肾或输尿管结石33例,肾、输尿管或膀胱占位8例,炎症6例,先天性畸形2例,输尿管内血块1例。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不仅能够获得清晰的双肾、输尿管及膀胱的三维重建图像,而且能够准确地显示出泌尿系统整体和局部的细微结构、形状、走形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还可对图像进行旋转、切割、放大等后处理操作,对于临床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可靠价值。
作者:王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96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治疗组48例患者采用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做对比分析。结果经4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延缓疾病发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文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β2-微球蛋白、铁蛋白的联合检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选取同期健康查体4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种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各种乙型肝炎肿瘤标志物检测值的变化与与各种乙型肝炎的病情呈正相关的关系,变化的不同程度反应了肝脏的受损伤的程度,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
作者:汪鎏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增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影像学认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1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病灶部位为83个肺段,其中,结核好发部位57个肺段(68.7%),少见部位26个肺段(31.3%)。35例(42.7%)累及多肺段病变,16例(19.3%)为单个肺叶或肺段。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是有大片团块状实变影、结节影、斑片状、肿块影等病灶。本组病变以大片状实变影为主17例、树芽征15例,空洞9例、肿块影8例、结节影13例和斑片影8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具备多灶性、多形性、多叶、多段性影像学特征。病变形态以大片状实变影、较大空洞者多见。
作者:张晓甫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病例介绍男,49岁,因左腰部疼痛4+天,于2006年9月13日10时入院,有受伤史和服活血化瘀中成药史,作B超检查,提示脾破裂,腹腔内有大量的积液,进行腹腔穿刺,抽出腹腔不凝之血液,查体:T36℃,脉搏116次/分,血压116/94mmHg,入院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外伤性脾破裂。入院当天中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和脾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脾纵轴全层裂伤,呈粉碎性,被大网膜和血凝块包裹,腹腔积血和血凝块约2000毫升,其余无异常。术后输液抗炎治疗,当天查血球分析:WBC 9.1×109/L 、N82.1%、HB96g/L,术后第一天的尿量2500ml。30多小时后出现恶心、想呕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缓减,40小时出现呕吐少量褐色胃内容物,行胃肠减压,继续输液抗炎治疗,术后2天多肛门排气数次。查血球分析:中性94.3%、白细胞总数18.2×109/L、HB90g/L,术后3天,患者自觉心慌,予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后缓解,术后3天下午,体温升至39.4℃,予以对症处理后,体温下降,2小时后,进少许牛奶后呕吐,嘱禁食。于术后3天多病员因感染中毒性休克,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作尸检证实:空肠上段扭转540度,扭转小肠呈暗褐色。
作者:赵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127例,年龄21岁~72岁,平均51岁;30岁以下6例,31岁~40岁14例,41岁~50岁41例,51岁~60岁58例,60岁~72岁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徐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讨论肠套叠的超声表现及检查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证实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结论高频彩超对肠套叠检测准确率较高。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临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及治疗1月内行3~5次心电图检查,异常110例(占91.7%),其中以ST-T改变和心律失常为主。结论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随着疾病的加重或减轻而出现不同改变,病情危重患者心电图改变较病情轻者出现率高且典型,所以,急性脑血管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睿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临床带教中应用了护理查房的方法,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临床实际病例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护生从对一例典型病案的分析、讨论中掌握一类病人的护理知识,让护生听课同时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了护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带教水平。
作者:段雪琼;龚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危急重症病人是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此类病人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且并发症多,常因检查,治疗等方面原因需要进行院前转运。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及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作者:李革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