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临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发病24小时内及治疗1月内行3~5次心电图检查,异常110例(占91.7%),其中以ST-T改变和心律失常为主。结论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随着疾病的加重或减轻而出现不同改变,病情危重患者心电图改变较病情轻者出现率高且典型,所以,急性脑血管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睿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床边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除按内科常规治疗外运用单泵进行床边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结果17中毒患者中一例因高龄服药量较大行1次HP后,家人放弃治疗,其余16例均抢救成功。结论床边血液灌流(HP)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操作简单,疗效迅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宜在抢救急性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时推广使用。
作者:邱爱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抢救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方法选取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45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相关的护理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救治成功率为97.8%。结论对于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完善相关不足,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后使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程序更加严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早孕92例,中孕46例,晚孕21例,其中手术治疗6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明确诊断和手术治疗,及时手术及外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临床效果及母婴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者:蒋济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重要角色。方法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结合我院临床用药实际情况,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重视程度。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护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
作者:崔柳;黄俊红;甘义明;郑大为;孙晓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及分析产后饮食指导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院自然分娩的120例产妇,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只进行常规产后护理与指导,观察组产妇除接受常规产后护理指导外,还要接受系统、科学的产后饮食教育指导。产后30天,对两组产妇的喂养情况、乳汁分泌情况以及新生儿体重下降幅度等情况进行结果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乳汁分泌情况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的相应情况,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下降幅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系统、科学的产后饮食指导教育工作,可以促进母婴的身体健康,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李吉花;李玉磊;聂红梅;李继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对肠炎型疾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在对肠炎型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相关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论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成人肠内可吸收液体量每日为8000ml以上,故小肠疾病可引起严重的营养代谢障碍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作者:岳联革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究温度和时间对血清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来提升血清的鲜活度。方法将血清标本分不密封、密封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保存1、2、4h后,检测病人11项生化指标ALT、AST、CK、TB、,ITP、Alb、TC、BUN、UA、Glu、P的值,并与放置前测定的值进行比较。结果血清密封放置在各个温度下2h后无显著性改变;而无密封放置2O摄氏度4h后有9项结果增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若要取得准确的资料,必须要及时观察血清的变化。
作者:吕秀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B组6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EA)。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B组,A组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较B组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克服了EA局麻药用量大、术中镇痛不全及肌松不完善等缺点,可安全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
作者:张剑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全程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患者精心的护理,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结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康复和谐了医患关系。
作者:赵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能,高频声波震荡,使液体击散成l~5 um大小比较均匀的雾滴,即气溶胶,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呼吸道感染的目的[1,2]。雾化吸入附件是塑料制品,通常不能高压灭菌,只能消毒待用。部分教科书中介绍的雾化管道的消毒方法要求时间长,而门诊雾化器数量少,使用量大,不能适应门诊患者使用量大的需要。其次是雾化器种类多,厂家销售时未介绍产品消毒方法,使用者难以预测消毒方法,致使增加了呼吸道、消化道及其它疾病的交叉感染的机会[3]。为了控制及减少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的感染,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本研究特对我院耳鼻喉门诊使用中的超声雾化吸入附件,进行对照观察何种方法适用于其的消毒,并对所用消毒方法处理后细菌菌落数进行检测,分析其消毒效果,其目的为探讨雾化吸入附件是否需要消毒及寻找一种经济简单、快速效佳的消毒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易华;李素芬;李林;唐玲娟;唐林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开腹后1min(T3)、及拔管后1min(T4)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剧烈波动时的调控次数、术后24h VAS评分及术后24h镇痛药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时刻MAP(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B组T2~T5时刻的MAP、HR变化情况相比较A组T2~T5时刻有显著差异性(P<0.05),B组在术中血压、心率波动的调控次数、术后24h VAS评分及术后24h镇痛药用量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全麻手术,能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且避免了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现象发生。
作者:季称心;王占强;詹丽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处理。方法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处理办法进行剖析。结论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邵星月;吴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今收治的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健康教育;协助生活护理等舒适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唐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人类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积极降低心肌梗塞的面积是抢救心梗的关键,而提高护理水平则是提高心肌梗死救治率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AMI的特点,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作者:苏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微创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与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别使用URSL与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7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输尿管镜治疗315例,用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436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一个月的结石排净率分别是URSL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ESWL治疗的总有效率79.1%(P<0.05);输尿管镜组的主要并发症为输尿管损伤、穿孔为3.5%,而ESWL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再次治疗率高为10.9%。结论采用URSL与ESW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疗效均确切、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而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用ESWL疗效较URSL理想。
作者:芦志刚;谢友第;张小马;方军;龚强;左泽平;宇洪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增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影像学认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1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特征。结果本组病灶部位为83个肺段,其中,结核好发部位57个肺段(68.7%),少见部位26个肺段(31.3%)。35例(42.7%)累及多肺段病变,16例(19.3%)为单个肺叶或肺段。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是有大片团块状实变影、结节影、斑片状、肿块影等病灶。本组病变以大片状实变影为主17例、树芽征15例,空洞9例、肿块影8例、结节影13例和斑片影8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具备多灶性、多形性、多叶、多段性影像学特征。病变形态以大片状实变影、较大空洞者多见。
作者:张晓甫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讨论肠瘘在内科治疗中的具体方法。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进行过内科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回访,总结内科治疗的优势。结论在肠瘘初期,内稳态失衡可直接或间接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丢失的肠液中含有大量水份,高位肠瘘每日肠液丢失量可达3000~5000 ml,如没有得到有效补充,则导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血液浓缩,肾功能损害,甚至休克的发生。在失水同时,大量电解质随之丢失,可出现多种不同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多见的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作者:张丽华;李中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在CT片上观察患者的小关节突关节形态并测量小关节突关节角度,并以小关节突角度是否对称分为不对称组及对称组,进一步分析其与椎间盘突出发生部位、突出程度和突出类型的相关关系。结果93例不对称组58例占62.4%,对称组35例占37.6%。两组患者突出间隙分布及突出程度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椎间盘突出类型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与小关节突不对称具有一定定的相关性,腰椎小关节突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出类型明显相关。
作者:张炳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危重心肌梗死病死率高,预后差。笔者查阅国内外资料,发现C反应蛋白(CRP)、血浆脂蛋白-a(Lp-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成为了AMI患者新危险因素的前三位;60岁以后的女性发病及死亡率高于男性;中青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成上升趋势;负性精神因素同样对心梗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高危人群及时的予以鉴别干预,对提高危重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桐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