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护理

宋春艳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 护理, 中医
摘要:0 引言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主要涉及到食管动力学的生理活动或病理改变,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食管黏膜抗返流损害屏障的障碍等。而在祖国医学方面,其属于“吞酸”、“胸痛”、“胃痛”等范畴。《医学心法吞酸》中论述:“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化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尽是水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或吞酸或吐酸也。又有饮食太过,胃脘窒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怫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则酸也。然总是木气所致。”由此可见,本病病位虽在食管,但与肝、脾、胃关系密切。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相关文献
  • 善用心理干预缓解术前情绪焦虑

    目的:探讨在老年性白内障病患手术之前进行心理干预的疏导焦虑情绪的积极影响。方法将89例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44例干预组(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其中在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而在观察组中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测评结果分析则用 w.k.zung 的焦虑自评量表。结果观察组 SAS 前后总分值相差较大,而对照组 SAS 值相差较小。结论在手术前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者:方桂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0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颅脑外伤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由于其生理性老化,抗病能力降低,重要器官代偿能力下降,大部分患者还合并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故老年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有其自身特点。现将我们护理老年颅脑外伤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丹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腹主动脉瘤破裂人造血管移植术麻醉处理1例分析

    1 患者资料间某,男,88岁,50kg ;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2年,腹部疼痛半月并加重7小时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近期有心肌梗死病史;体检血压180/120mmHg,腹部可见明显搏动性包块,双下肢动脉搏动减弱,且双下肢麻木;CT 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未侵犯双肾动脉;ECG 提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近期心肌梗死。术前诊断:(肾动脉下方)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冠心病、高血压病;手术名称:腹主动脉瘤切开人造血管移植术;术后2周痊愈出院。

    作者:黄美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产褥期常见问题及护理

    目的:简述产褥期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对产褥期妇女常见的问题进行护理。结论正常产褥期护理与产褥期保健对产妇的身体恢复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微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在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全面的了解在实际的工作中,受到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针对于影响因素,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去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因此,本文针对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赫荣贵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椎间融合单侧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体会

    目的:采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总结,探讨单侧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应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随访两年,患者的腰腿痛的症状全部缓解,1个月以后恢复能够下地进行行走。手术后6个月进行复查,腰椎动力位片显示融合节段椎间隙形变角度低于5°,有骨痂形成了,符合临床腰椎融合的标准。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应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是可行的,适合于同一间盘对侧复发型患者的治疗。

    作者:刘陵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新世纪肿瘤医院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0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护士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建设。良好的护士素质既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形象,又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1],而在肿瘤医院工作的护士优为重要。

    作者:丁莲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食管疾病的 CT 诊断

    目的:采用 CT 对食管疾病进行检验。方法 CT 扫描检查。结论 CT 在估计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楠;马勇;王锋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以护理重点学科指标体系促护理学科内涵建设

    本文从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考核指标体系,探讨指标体系的差异对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推动力;倡导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的一体化建设,重视护理学科发展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拓展护理服务领域等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何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早产的护理

    早产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国内早产占分娩数的5%~15%。临床上各种早产诊断的方法、指标及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的目的都是明确诊断,抑制早产昨产,延长妊娠期限,发挥胎肺成熟药物的作用,完善胎儿成熟度,改变新生儿的结局,可以减少早产儿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作者:幸有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浅谈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对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技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第253医院收治的1254例受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盐水法和低离子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盐水法检出阳性7例,阳性检出率为0.56%;采用聚凝胺法检出阳性15例,阳性检出率为1.20%。而且采用盐水法检出的7例在显微镜下见到的细胞凝集均只有2~3个,而采用聚凝胺法所出的15例用肉眼便可看到明显的细胞凝集。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效果较好,可有效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郜玮;姜万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探讨手足部疔疮的中医诊断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足部疔疮的中医诊断与护理措施。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结论手足部疗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经积极及时治疗后病情向愈,预后良好、一般7天左右成脓者轻, l4天不成脓,肿势延及手臂或小腿,或溃后肿痛不减,脓水淋漓者重;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则毒邪易于扩散,常损筋伤骨而影响运动功能,甚至有合并走黄之危险。

    作者:刘丹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间38例 ARDS 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肺保护性通气、适当的压力控制通气策略(PEEP)的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38例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的 ARDS 患者中,脱机成功30例,病情平稳后转出重症医学科,脱机成功率78.9%,8例死亡,病死率为21.1%,患者大多死于严重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插管行机械通气,同时应兼顾原发病治疗,采用肺保护性通气、适当的 PEEP 通气策略,可降低病死率,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抗感染治疗,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态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预后。

    作者:张仁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右美托咪定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唑安定组,除镇静药物不同外其余治疗方法均相同,观察二者的镇静效果及再出血风险和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2组在降低再出血和术后谵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降低再出血风险和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方面优于咪唑安定,但二者在镇静效果方面没有差异。

    作者:刘洪飞;张祖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简析小儿腹泻的护理观察及体会

    目的:分析专业临床护理干预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腹泻患儿予以口腔护理、饮食护理、臀部皮肤护理及补液护理等一系列专业临床护理。结论治疗小儿腹泻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专业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推广。

    作者:陈绍静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胶原酶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山;张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通腑理血法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通腑理血法在中风恢复期的应用,以期能够找到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将1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以通腑理血法为主法,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补肾益气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亦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理血法适合于中风恢复期患者,合理应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慧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及生活护理

    0 引言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强,传播面广,导致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程度的受到歧视,患者常常产生恐惧、自卑、孤独、忧虑等情绪。所以对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积极面对人生,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身体早日康复。

    作者:王海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人文关怀在提高实习护生角色适应能力方面的应用

    临床实习阶段是每个护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是学校与医院相互连接的桥梁。实习期间,护生离开原来熟悉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而进入陌生的工作环境,会出现角色适应方面的偏差。对实习护生应用人文关怀能帮助其尽快适应实习生活,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奉献卫生事业的态度,而且能培养对病人人文关怀的能力,适应现代卫生行业优质护理的新需求。

    作者:顾雪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应关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感冒作为一种上呼吸道急性感染常见病,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自限性疾病,7d 左右患者多会自行康复。目前并没有可以有效治疗感冒的药物,主要是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产生抗体来消灭病毒。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呼吸道症状,即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喉部不适、乏力等,这是由于呼吸道免疫屏障功能失调导致的后果。抗病毒感冒药往往是一种药物针对一种病毒,如果没有针对具体病毒而滥用抗病毒感冒药,不仅没有疗效,还可能产生药品不良反应。感冒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如今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感冒后急于求成,有的是加大服用药物剂量,有的是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是药三分毒”,即使常用的药品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加大剂量或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也就相应增加了药物对人体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本文的重点就是关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