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京
糖调节异常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异常状态,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如果不进行干预,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变成糖尿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体质因素与糖调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中医因人制宜的原则,把握体质差异规律,调整体质偏颇,辨证论治,使机体恢复“阳平阴秘,精神乃治”的状态,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具有很大意义。
作者:陈超;郑衍平;许旭昀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对肺癌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肺癌患者的护理要做好患者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关心、帮助及鼓励患者,为解除其身心痛苦恢复健康提供帮助。
作者:王冰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护理用脚趾上药器。方法叙述新型护理用脚趾上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新型护理用脚趾上药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转动支柱可带动滚轮旋转运动,可以对脚趾缝两侧和脚面多角度进行上药,上药均匀,可以重复使用,省时省力。
作者:许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大肠肛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大肠肛管损伤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抢救生命、保证重要生命器官的优先救治为目的,根据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而决定,应同时给予抗生素,确保医疗实效。
作者:王传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骨科用床。方法叙述新型骨科用床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新型骨科用床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头部托可以固定头部,床体的弧形结构可以使患者的肩部完全暴露。
作者:杜志斌 刊期: 2013年第31期
0 引言基础医学实验学是医学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医务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
作者:苏立平;陈立;孙计桃;杨喜;王晓娟;周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病案信息对照标记卡。方法详述本新型病案信息对照标记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病案信息对照标记卡方便医生直观的对病人病情进行对照,一目了然方便医生操作,节约时间。结论本新型病案信息对照标记卡可以有效的查阅病人的病情记录,省时省力,为医生提供了方便,因此适合临床工作中使用。
作者:孙蕾 刊期: 2013年第31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了使此类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院采取人工周期加刮宫术治疗此病,不仅使患者的出血量大大减少了,而且也降低了手术切除子宫的几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淑娟;李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和对比双氯芬酸钠和半量甘露醇在粉碎性跟骨骨折中消肿镇痛效果。方法入选近年来就诊于本院的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半量甘露醇进行消肿止痛,观察组给予双氯芬酸钠合并四分之一甘露醇进行消肿止痛,对比两组患者消肿止痛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进行用药前后的镇痛效果比较,同时对消肿率和皮肤坏死率进行有效对比。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消肿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双氯芬酸钠有利于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消肿;观察组较对照组显效率明显升高,皮肤坏死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双氯芬酸钠对减少皮肤坏死情况有积极意义;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在疼痛评分上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联合应用甘露醇和双氯芬酸钠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给患者减轻负担。结论甘露醇联合双氯芬酸钠在粉碎性跟骨骨折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
作者:辛伟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消化内科涂管器。方法详述一种新型消化内科涂管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消化内科涂管器在使用时,方便医生在对消化内科插管的涂管能够顺利的进行,方便医生操作,节约时间。结论新型消化内科涂管器可以有效地保证插管涂管的均匀度,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涂管,而且节约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适合临床使用。
作者:田琳;徐晓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血清降钙素在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术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近年来就诊于我院的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同时选取术后未出现感染患者作为对照对象,应用免疫比浊法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的血清降钙素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同时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感染程度轻、中、重度划分,对比血清降钙素浓度,分析和探讨血清降钙素在疾病诊断、疾病发展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入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或结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降钙素指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降钙素指标随感染程度加重而不断升高,基本描绘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血清降钙素的发展变化情况。结论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血清降钙素会急剧升高,对感染的诊断有积极意义,除了能够鉴别诊断术后感染,同时有利于对疾病发展过程的了解,有利于进一步防控感染。
作者:王宇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对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的胸腰椎骨折的病人共让20例进行分析,对其椎弓根系统进行治疗,同时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并指导病人定期进行锻炼。结果所有病人在手术后经过31个月的随访,均成功出院。脊髓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并且绝大多数病人重返工作。
作者:张月琴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针灸固定器。方法该装置设计包括本体、豁口、滑块、针筒、挡片、连接杆、凹槽、紧固螺栓,本体为长方形板,本体底面为弧形,本体一侧开有豁口,豁口两侧内壁开有滑道,针筒通过滑块连接在滑道上,针筒与水平面呈60度角,针筒的上半部分开有条形豁口,挡片通过条形豁口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豁口的右侧开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与滑道相通的孔,孔内连接有紧固螺栓,通过各部分制作材料的连接、配合,完成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用针灸固定器。结果通过临床的实践与比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作者:张雷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 ct 科支撑腘窝托架。方法叙述新型 ct 科支撑腘窝托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新型 ct 科支撑腘窝托架可以保证给病人进行下肢 ct 扫描检查时能将双下肢固定在同一扫描线上的托架,同时还能够调节膝盖的高低位置、两个膝盖的距离以及膝盖外翻角度。结论新型 ct 科支撑腘窝托架可以保证患者双下肢的固定,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扫描效果。本新型使用简单,实用性强,因此适合临床工作中使用。
作者:薛东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其病因病理,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超声进行诊断。结论超声诊断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化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结论对易并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阻塞症状并积极处理,既可缓解症状,又可延长无复发生存期。
作者:赵金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究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病历资料的详尽研读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观测和实践,得出全面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极积消除引起腹膜炎之病因,并彻底清洗吸尽腹腔内存在之脓液和渗出液,或促使渗出液尽快吸收、局限,或通过引流而消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病变阶段,不同的病人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作者:庞荣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国内近年文献进行综述。结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应用较安全。
作者:赵媛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神经内科用辅助装置。方法详述本新型神经内科用辅助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神经内科用辅助装置对面部痉挛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时,可省去许多繁琐步骤,同时能够控制进针深度,可以对针头进行固定防止针头脱落,从而使医生更好的调节进针角度,减轻医生负担,减少患者痛苦。结论本新型神经内科用辅助装置可在不影响治疗效果前提下,通过针头固定更好地控制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因此,适合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闵春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治疗的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作者:陈超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