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冯慧;刘文娟;毛洪京;张永华;胡霖霖;尹岩;徐莲莲
目的 通过对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旨在为针对性实施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患者1 330例,治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122例为感染组,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取1 330例患者中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22例患者为未感染组,对2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比较.结果 感染组患者中,下呼吸道、泌尿系统及上呼吸道是医院感染常见的发生部位;122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4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分别有93株、40株和13株,分别占总数的63.70%、27.40%和8.90%;1 330例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22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9.17%,≥60岁年龄段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60岁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10 d、抗生素联合使用≥2种、抗生素使用过量、抗生素使用量不足及不符合抗生素使用指征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关系密切,提示我们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还应针对其好发部位、常见病原菌做好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作者:黄玉萍;杨丽华;柯玲珍;刘素芝;倪红;张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障碍性疾病,除糖代谢异常外,还伴有蛋白质、脂代谢异常,它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据统计,约30%的糖尿病患者有皮肤受累,绝大多数表现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也有少数可作为首发症状或先于糖尿病症状出现,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糖尿病相关皮肤病表现多样,主要可分为4类:①与糖尿病相关的皮肤病;②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皮肤改变;③皮肤感染;④降糖药物反应性皮肤病.糖尿病性相关皮肤病发病率高,可加重糖尿病病情,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早诊断并给予合理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顶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水平变化情况,探讨EPCs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首次发病24 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宿州市立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脑卒中高危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以发病1周内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作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估标准,NIHSS评分<7分为轻症组,≥7分为重症组;以CD133+ KDR+细胞作为EPCs的标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5、10天的外周血EPCs数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存在动态变化趋势,呈第1天降低、第5天升高、第10天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重症组第1、5、10天EPCs数量均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急性期NIHSS评分与第1、5、10天外周血EPCs数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f1=-0.762、r5=-0.622、r10=-0.414,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基线EPCs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EPCs水平降低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EPCs数量越低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重,EPCs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钟平;刘时华;程燕;汪国胜;马争飞;张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α-硫辛酸治疗;治疗组在d-硫辛酸基础上予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治疗.干预前后采血测定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神经活性指标、早期肾损伤指标,进行尿动力学分析,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 <0.05).干预后治疗组大尿流率、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大测压容量、血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P物质(SP)、神经肽Y(NPY)、胱抑素C(CysC)、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特拉唑嗪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疗效确切,降低血清CysC、γ-GT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和神经活性指标,安全性高.
作者:叶发根;廖解志;周晓慧;沈建强;谢毓芳;陈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并分析上海市沪东社区45 ~ 59岁年龄段人群糖尿病的社区综合管理现况.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上海市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 ~59岁的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上海市沪东社区33个居民委员会中的8个,共纳入1 104例.本研究由问卷调查(性别、年龄等)、体格检查(血压、体质量)和实验室检测(血糖、血脂等)组成.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的社区综合控制目标进行评判.结果 本研究终纳入1 018例,糖尿病患病率为12.38%,知晓率为73.81%.女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分别为24.7%和41.1%,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体质量的社区控制达标率男性和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体质量的增高,糖尿病患病率随之增高(P<0.01).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男性的吸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被调查人群分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以及糖尿病组,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吸烟率有逐步增高趋势,而体质量达标率逐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社区中年人群糖尿病女性患者的空腹血糖管理有待提高.糖尿病前期占13.06%,对吸烟、超重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有待进一步加强.提示社区全科医生应在结合国内外指南的基础上,将糖尿病一级预防的契入点提前,早期关注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相关危险因素,促进有效的糖尿病社区管理.
作者:徐绮;薛锦花;刘连勇;张林影;朱文奎;乔慧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7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全部患者给予术前肌注右美托咪定,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吸入七氟烷与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给予靶控输注丙白酚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对比2组术后恢复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变化;于手术前后检测患者S100β蛋白、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0、10.226、8.527,均P<0.05);术后6h、12 h、24 h,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7、3.800、3.048,均P<0.05);术后24 h,观察组S100β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68,P<0.05);2组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SOD、MDA显著低于对照组,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9、4.073、8.518,均P<0.05).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能显著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认知功能.
作者:陈元良;徐丽丽;蓝志坚;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病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模式在胃肠外科临床实习生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成效.方法 该课题选取2016年4-5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2级临床本科专业实习生96位,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位,研究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授课模式,对比2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和理论考试评估教学效果.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组理论知识成绩、综合能力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实习生在提高自身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查询效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实习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胃肠外科的实际教学中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全方位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赵军;赵海远;赵国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中DMAIC理论在提高临床吞咽评估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1名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基于DMAIC理论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步法,确立提高护士床旁吞咽评估的关键因素,对影响质量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项目共识,加强培训,制定流程指引,提高护士依从性,持续质量控制.比较应用DMAIC理论前后,护士床旁吞咽评估技术掌握率、临床护理能力,分析应用该理论在提高吞咽评估技术中的作用.结果 护士床旁吞咽评估技术干预前得分为(1.95±1.12)分,干预后为(2.59±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9,P<0.001).护士临床护理能力提高,主要为重视对家属喂食技巧的评估(t=-2.324,P =0.021);关注患者摄食前的全身状态、意识水平、高级脑功能(t=-3.834,P <0.001);关注进食体位、方式、内容、时间、进食量(t=2.313,P=0.021);观察进食后出现噎食、咳嗽、清喉咙情况(t =4.884,P<0.001);观察口腔的食物残留,胸口食物堵塞感(t=2.588,P=0.010);关注咽部异样感、唾液分泌(t=-2.839,P=0.005);关注返流及返流物(t=4.671,P<0.001).结论 应用DMAIC理论能显著提高护士床旁吞咽评估技术,降低高风险患者误吸发生率,保障患者进食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兰;陈莉;邓英;曹迎春;杨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抢救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毫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2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全部患者均按治疗指南积极行EGDT液体复苏,右美托咪定组经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2~0.7 μg/(kg·h)],心率(HR)控制在60 ~100次/ain,对照组对心率不进行特别干预,观察目标: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 h 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指数(SVi)、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的变化.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治疗后心率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治疗24 h后ScvO2上升,48 h后SVI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治疗48 h后乳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组治疗后HR逐渐开始减慢,SVI、ScvO2逐渐升高,Lac逐渐降低,而MAP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治疗24 h后HR明显减慢,ScvO2开始升高,48 h起SVI升高明显,Lac降低明显.右美托咪定通过抑制脓毒症休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稳定血流动力学,可以改善机体组织氧代谢.
作者:张友桂;黄云虹;孙杰;李根;宋克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于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8例;其中腰椎峡部裂性滑脱29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0例;按照Meyerding分度标准:Ⅰ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26例.对照组49例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9例;其中腰椎峡部裂性滑脱30例,腰椎退行性滑脱19例;按照Meyerding分度标准: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2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9.80%)高于对照组(63.26%),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腰椎评分标准(JOA)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高小亮;杨晓辉;黄卫民;胡雅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急诊科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导致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进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浙江省恩泽医疗中心路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患者730例为研究对象,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30例重症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04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4.25%,下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系统是医院感染好发的常见部位;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数、机械通气时间、深静脉置管人数、留置导尿管人数、抗生素使用≥3种人数、病房每天消毒次数及护士每天监护次数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BMI> 24 kg/m2、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2 d、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管、抗生素使用≥3种等是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 >1,P<0.05),而病房每天消毒次数≥2次及护士每天监护次数≥2次等是避免重症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 <1,P<0.05).结论 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早进行干预进而减少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牟丹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MRI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的MRI表现,6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例肿瘤5例位于侧脑室孟氏孔附近,1例位于左侧侧脑室三角区.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16 ~ 38岁,平均年龄25岁,肿瘤宽基底与透明隔相连,呈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5例呈囊实性混合性病灶,1例肿瘤呈实体性,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有1例病灶侵犯邻近脑实质,1例肿瘤向第三脑室内生长,较大病灶均可见囊变,并见等信号条索状结构与侧脑室壁、透明隔、胼胝体相连或粘连,较小病灶没有囊变,部分病灶内可见迂曲血管影,所有病灶均未见出血,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DWI呈等高信号,部分病灶内信号不均,呈蜂窝状,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有轻度到明显强化.病理切片显示,CNC由形态一致的小细胞组成,胞核圆形居中,包浆透明,可见特征性的由纤维基质组成的无细胞带及“假菊花团”征象.免疫组化染色提示本组6例突触素(Syn)均呈阳性结果.结论 脑室内CNC有特征性“周边囊肿-条索征”“血管匍行征”表现,结合DWI信号特点,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准确性及协助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作者:吴春茂;李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左室流出道连续多普勒频谱形态来准确评估跨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的价值,进而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估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3月因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就诊,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考虑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19例,根据左室流出道特异性“蟹足样”频谱的前、后峰流速,计算出LVOTG,将行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时术中心导管测压与超声心动图测LVOTG的值进行比较.分析12例未行PTSMA治疗的患者和7例行PTSMA治疗患者术前的“蟹足样”频谱第二峰流速和二尖瓣反流速度,同时将患者PTSMA术前、术后的“蟹足样”频谱第二峰流速和二尖瓣反流速度对比分析,评估PTSMA的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左室流出道均测得特异性“蟹足样”频谱、室间隔增厚(13 ~ 23 m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轻-中度),均伴有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蟹足样”频谱的第二峰流速测算的压力阶差与术中左心导管测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行PTSMA治疗后效果,行PTSMA治疗后患者的LVOTG降低,梗阻程度减轻,二尖瓣反流速度也相应的降低.结论 超声心动图左室流出道流速处测量的“蟹足样”频谱的第二峰流速可用来测算压力阶差,为临床治疗HOCM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解翔;姜凡;张新书;石开虎;蓝晓锋;刘红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能有效改善预后,但是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需要加强术后治疗与护理;认知行为疗法是符合现代理念的护理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患者的理念与行为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本研究探讨综合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治疗期间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放射性核素131I口服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综合干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 2组护理后的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r3)与总甲状腺素(Tr4)值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同时护理后治疗组的血清TT3与TT4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护理期间的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治疗组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能有效提高依从性,促进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平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是临床非常少见的一种胰腺内分泌肿瘤,而复发的胰高血糖素瘤更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患者,该患者曾于2007年确诊为胰高血糖素瘤行第1次手术治疗,近期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现将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同时总结诊治经验.
作者:王震侠;廖泉;赵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顺铂损伤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后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以及白藜芦醇干预后其表达的变化,探讨白藜芦醇对顺铂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mProx)并分为4组:对照组(Con)、顺铂25 μM组(CIS)、白藜芦醇+顺铂25 μM组(RES+ CIS),(100 μmol白藜芦醇预处理3h后加入25 μM顺铂作用24h)、白藜芦醇组(RES).台盼蓝拒染方法测定细胞活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Bax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增强(P<0.05),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CP组比较,RES+ CIS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细胞凋亡减少(P<0.05),Bax及caspase-3的表达下降(P<0.05),Bcl-2的表达上升(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有效提高小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下调caspase-3、Bax及上调Bcl-2有关.
作者:单娟萍;董梁;董志超;官继超;龚淑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FK506)与吗替麦考酚酯(MMF)分别联合激素治疗儿童激素依赖肾病综合征/频复发肾病综合征(SDNS/FRN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5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住的49例SDNS/FRNS患儿,FK506组有21例,28例MMF组患儿根据霉酚酸曲线下面积(MPA-AUC)分为低浓度组[MPA-AUC< 30 μg/(ml h)]和高浓度组[MPA-AUC≥30 μg/(ml·h)],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①激素用量:随访半年,各组激素用量均明显减少,同初始激素用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MMF高浓度组激素用量少,同低浓度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组间激素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②复发次数:随访半年,各组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除低浓度组外,其他各组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MMF低浓度组平均反复次数多,同高浓度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年组间平均反复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K506与MMF联合激素治疗SDNS/FRNS患儿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时MMF高浓度组治疗效果佳,MMF低浓度组治疗效果差.MMF低浓度组患儿如半年未出现频反复,完成1年随访,与其他组临床效果无差异.
作者:童科珍;毛建华;吴波英;傅海东;沈辉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miR-125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尤其是其对乳腺癌迁移侵袭的作用以及该过程所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 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3对临床组织样本中miR-125b及靶基因ETV6的表达水平;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双荧光报告验证靶基因;③在细胞中瞬时转染miR-125b mimics,并用划痕、transwell迁移、侵袭及Western blot检测体外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变化;④用靶基因敲减实验进一步验证靶基因的准确性.结果 ①与正常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miR-125b的表达显著降低(P <0.001),ETV6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②ETV6为miR-125b的靶基因;③与对照相比,上调的miR-125b可显著抑制Hs578T的迁移和侵袭(P<0.001),并抑制EMT的发生;④敲减ETV6对Hs578T的作用与miR-125b过表达一致.结论 miR-125b在乳腺癌中低表达,miR-125b通过靶向结合ETV6 3'UTR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Hs578T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因此,miR-125b可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
作者:洪理泉;潘峰;姜慧芬;张腊红;刘玉华;蔡成松;华春珍;罗贤;孙晋华;陈兆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查真菌性角膜炎及治疗转归的图像特点,探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丽水市人民医院眼科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38例(38眼)患者在治疗前同时行角膜刮片、角膜真菌培养及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两性霉素B滴眼液及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在治疗后7、14、21 d和停药后7d再次行角膜显微镜检查,观察局部菌丝密度及炎性细胞密度,以此判断治疗效果,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治愈后继续随访1个月以观察有无真菌复发.结果 共焦显微镜在34例患者中查找到菌丝,阳性率达到89.47%,真菌菌丝主要表现为高折光性的丝状物,有分支.显微镜下符合镰刀菌属特点(分支夹角多为90.)的有14例(41.18%);符合霉菌属特点(分支夹角一般为45.)的有10例(29.41%);符合酵母菌特点(表现为瘦长粒状)的有2例(5.88%).经治疗后31例治愈,治愈率为81.58%,7例好转,无恶化及复发患者,平均病程19 d.经治疗后共焦角膜显微镜可及时观察到病灶中菌丝及炎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治愈后完全消失.结论 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菌种的初步鉴别及动态随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临床片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吴伯乐;胡夏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代谢废物血清肌酐、尿素氮等迅速升高,水电解质失平衡,酸碱平衡紊乱为特点,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预后较差.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有限,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了解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对其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观点是内脏动脉血管扩张,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进一步激活,肾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导致肾脏动脉灌注不足等血管舒张机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各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4(TLR4)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激活,肝硬化合并腹水导致腹腔内压不断增高,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致血清胆红素和胆汁酸浓度增加,血皮质醇水平异常、内毒素导致相对肾上腺功能不全等非血管舒张机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非血管舒张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宇玫;周芳芳;罗群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