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炜;胡炜;胡伟航;朱英;王剑荣;曾小康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第157位苏氨酸磷酸化p27kip1(P-p27Thr157)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于嘉兴市第一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11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以及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并收集8对新鲜乳腺癌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于蛋白提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p27Thr15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结果均显示,P-p27Thr15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本组乳腺癌组织中P-p27Thr157阳性表达率为87.4% (97/111),高表达者64例(57.7%),低表达者47例(42.3%),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9% (11/111),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27Thr157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有关(均P<0.01);P-p27Thr157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27Thr157与增殖指标Ki-67表达呈正相关(r=0.528,P<0.05),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458,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p27Thr157异常磷酸化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Thr157磷酸化p27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志琴;吕青山;邬万新;王振;袁琳娜;陆丽慧;温晓伟;姚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和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分数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继发性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确诊为BPPV并行耳石复位术成功复位的196名患者,根据BPPV的病因,将患者分为继发性BPPV组(73例)和原发性BPPV组(123例),比较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复位前病程、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DHI分数.结果 性别、复位前病程和年龄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更高(65.75% vs.49.59%,P<0.05),继发性BPPV组比原发性BPPV组有更长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1.54±4.15)d vs.(9.21 ±4.54)d,P<0.05],且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DHI分数更高(18.44±6.67 vs.14.79±6.00,P<0.05).结论 继发性BPPV组较原发性BPPV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且DHI分数更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更重视继发性BPPV患者的治疗,尽早干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BPPV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进;傅伟达;尤克;陆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氢气以往被视为惰性气体,只应用于潜水医学,并未受到其他医学学科重视.自从2007年,日本学者发现氢气可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改善大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自此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此后,各国科学家积极开展各种实验以研究氢气的效应.目前,氢气被证实的效应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有数十种疾病模型和人类疾病用氢气治疗有效,但其治疗疾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神经损伤是一种既有药物较难治愈且起效缓慢的疾病,其损伤机制包括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等,目前临床并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越来越多的实验人员将目光转移到氢气生物学效应研究,建立了各类中枢神经损伤或者外周神经损伤模型,用于探讨氢气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目前,氢气或氢水治疗已应用于多种神经损伤模型,并被证实有保护效应,其中包括大脑的外伤性脑损伤、缺血缺氧损伤、出血后损伤和脊髓的打击伤、钳夹伤、缺血再灌注损伤、外周神经缺损损伤、视神经损伤以及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等.本文就氢气在神经损伤保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哲;叶斌;马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PCI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96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均行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远端缺血预处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后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及随访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24h后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均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cTnI、CK-MB升高更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发心绞痛者2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4.17%,心肌梗死0例,死亡0例,对照组再发心绞痛者10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20.83%,心肌梗死者5例,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0.42%,死亡0例.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应用于行PCI治疗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可明显降低cTnI、CK-MB水平,减少心肌损伤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品晓;张云霞;孙腾飞;乔建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清热散结联合泮托拉唑钠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对慢性咽炎并胃食管反流患者肠胃激素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52例慢性咽炎并胃食管反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126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热散结胶囊.治疗后,比较2组症状(反酸、烧心、腹痛、暖气、咽喉异物感)积分、肠胃激素[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气道炎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P-1)]、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各症状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AS、MTL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GAS、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NO、EP-1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NO、E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0%.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散结联合泮托拉唑钠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可有效改善慢性咽炎并胃食管反流患者肠胃激素和气道炎症,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章伟敏;唐世雄;王耀文;包卫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脓毒症一旦出现心功能障碍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诊断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本文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50例入院后24h检查心脏超声,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 40%组和LVEF≤40%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TNF-α浓度、Pro-BNP浓度、心肌肌钙蛋白Ⅰ(TNI)水平;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分析TNF-α、Pro-BNP与APACHEⅡ评分及LVEF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TNF-α、Pro-BNP对于心功能障碍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LVEF> 40%组TNF-α、Pro-BNP、APACHEⅡ评分均小于LVEF≤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TNF-α、TNI小于死亡组,2组Pro-BNP、LVSD比较P<0.01;存活组的LVEF(40.03±1.50)高于死亡组(38.76±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Pro-BN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r=0.88,P<0.05;r=0.70,P<0.05),TNF-α、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6,P<0.05;r=-0.79,P<0.05),TNF-α的ROC曲线下面积0.772,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0.771.结论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TNF-α、Pro-BNP升高,TNF-α、Pro-BNP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刘炳炜;胡炜;胡伟航;朱英;王剑荣;曾小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列举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包括t检验的常见误用和x2检验的常见误用.t检验的常见误用有误用t检验代替配对t检验、误用t检验代替单因素方差分析、误用t检验代替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x2检验的常见误用有误用x2检验代替Fisher确切概率法、误用x2检验代替秩和检验、误用x2检验代替配对x2检验.通过对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发现,统计学方法误用的主要原因有忽略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前提,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和统计分析的目的来正解选用统计学方法,未能充分理解研究资料是否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不能正确判断计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为了提高统计学应用的准确性,首先,应聘请统计学审稿专家对稿件进行质量把关;其次,编辑人员应加强自身统计学专业素养,提高统计学专业知识水平,在编辑稿件过程中加强对稿件中统计学处理的思考和把握,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翻阅统计学资料或请教相关统计学专家以求正确解决;后,作者在进行科研设计时,要多与统计学专家交流合作,从源头上避免设计上的漏洞和偏差.从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等三方提高统计学的应用能力,不仅能保证科研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减少对读者的错误信息的引导.
作者:田云鹏;陈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外周血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以及T淋巴细胞中亚群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三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了自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39名,以及健康志愿者20名.采用流式细胞仪采集分析受试者CD4+T淋巴细胞内CD4 +/CD25 +/Foxp3+的Treg细胞和CD4+/IL1-17+的Th17细胞的比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血清HIF-1α的表达情况.比较患者与健康者血清HIF-1α的表达水平以及Th17和Treg的细胞比例.同时亦比较肥胖(BMI≥28 kg/m2)与非肥胖患者(BMI< 28 kg/m2)上述三项指标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1.228,P<0.001),Th17和Treg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也明显升高(t=11.313,P<0.001和t=8.737,P<0.001)并且Th17/Treg的比例也有显著提高(t=4.055,P<0.001).非肥胖NAFLD患者的血清HIF-1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肥胖患者(t=2.035,P<0.05),Th17和Treg占比也有所升高(=2.066,P<0.05和t=2.089,P<0.05),但Th17/Treg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8,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的HIF-1 α表达较高,Th17/Treg平衡也出现失衡.HIF-1α和Th17/Treg平衡都可能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且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作者:唐涛;蔡旭华;李伟平;刘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1月一2016年7月104例无锡儿童医院住院适合用介入方法封堵治疗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49例,女55例,年龄10个月5天~15岁,平均年龄(3.8±2.9)岁;体重8.5 ~68.0 kg,平均(16.25±9.3) kg.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5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 26例,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1例,均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 ~5 mg/(kg·d)(大量100 mg/d),疗程6个月.同时术后24h复查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第1、3、6、12个月予心脏超声、心电图追踪及随访,以后每年常规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 共植入国产封堵器106个,同时植入2个封堵器患儿4例.介入封堵成功102例,2例封堵失败,封堵成功率为98.08%.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96%,其他并发症17例.所有患者均无心包填塞,无封堵器移位,无溶血,无血栓或气栓形成.结论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肯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术后坚持长期随访心电图及心脏超声.
作者:鞠樑;钱炜;李红;李琪;沙红;华琦;胡静;胥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2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峰值排空率(PER)和峰值充盈率(PFR)之间的差异,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2组血清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差异,并观察心功能不全患者与心功能正常者肺栓塞恶化及死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EDV、ESV明显增大(P<0.05),SV有所下降,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PER、PFR明显减小(P<0.05);研究组CK、CK-MB、LDH、AST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心功能不全者29例,心功能异常者肺栓塞相关恶化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者(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评价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右心功能,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谱检测有助于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
作者:孙泉;高枫;黄国庆;于妲;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手术在早期胃癌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但是术后很多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自主集合形成小的活动团体,现场管理方式轻松愉快,团体成员会自发主动地参与现场管理活动,能提高护理质量.本文探讨护患合作品管圈活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5年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140例患者,根据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护患合作品管圈活动干预,2组护理观察周期为2周.结果 研究发现护理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6%,治疗组为92.9%,对比分析显示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分别为(87.24±13.98)h和(80.01±15.90)h,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98±18.13)h和(92.76±11.9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的血清胃动素含量分别为(173.87±12.76) pg/ml和(137.39±13.11)pg/ml,都明显高于护理前的(95.33±10.39)pg/ml和(95.10±11.3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患合作品管圈活动在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能促进胃动素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总体康复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为推进全科医生的合理流动,促进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实施,提出完善全科医生多点执业工作的建议和对策.方法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全科医生执业制度,并运用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分析法,对我国新医改下实施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探讨,然后针对性的制定相应对策.结果 国外大部分全科医生都可以进行自由执业,并且可以进行多点执业.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的雇佣关系是以自雇为主,我国全科医生多为事业单位雇员.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可促进全科医生的合理流动,能充分调动全科医生的积极性,并有利于提升基层医院的发展和管理能力;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劣势主要是人力匮乏难支撑,医疗风险无保障和配套制度不完善.通过分析,在克服劣势、把握机会、回避威胁的基础上对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发展提出应对策略.结论 通过SWOT分析法的科学分析,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劣势并存,建立促进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改革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消除医疗体制内的各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从而有效的调动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力量,抓住机遇,使新医改下全科医生多点执业取得显著成果.
作者:赵睿;刘峰;朱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3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与托拉塞米.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反应蛋白(CL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2(IL-2)、微循环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血(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SOD、GSH-Px、CA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CRP、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抗炎因子IL-2升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Fib、PLT、PA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血液流变学,促进血液微循环的循环速度.
作者:温秀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知识竞赛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并进行分组:1班(29人)常规教学,2班(29人)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知识竞赛.学期结束时,比较两班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绩,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竞赛持赞成态度,认为知识竞赛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掌握知识及启发求知欲并能够提高探索精神;同时知识竞赛还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有助于考试的复习;引入知识竞赛的班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的班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开展此教学模式的教师通过问卷结果认为此类竞赛具有开展持续的必要性.认为在常规教学中引入知识竞赛,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掌握好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点,对所学内容掌握的更加牢靠,既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也促进了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教学质量及教师的满意度.
作者:王伟;詹晓东;姜丽娜;杨小迪;强化龙;程忠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规范维护率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高PICC规范维护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金华市4家市级医院120例间歇期PICC带管出院的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置管后均建立PICC维护记录,治疗间歇期携带、完善维护记录,统一问卷调查了解维护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统计分析患者间歇期PICC规范维护率和不规范事项,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析PICC规范维护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PICC规范维护率较低,规范维护率52.50% (63/120),不规范维护包括PICC个案不完善(7.50%)、自我观察和专业检查缺失(15.83%)、敷贴和封管固管方式不正确(10.00%)、PICC定期维护和消毒不及时(25.83%)、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非正常拔管(18.33%),单因素分析,年龄、合并T2DM、置管时间、体温、D-二聚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3.467,95% CI:1.755~6.453)、是否合并T2DM(OR=5.225,95% CI:2.612~10.774)、体温(OR=2.596,95% CI:1.387~5.895)、D-二聚体(OR=7.515,95% CI:2.369~19.454)是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肿瘤化疗间歇期PICC规范维护率较低,高龄、合并T2DM、发热、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PICC不规范维护的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干预提高PICC规范维护率.
作者:潘恋俊;刘爱霞;张素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糖尿病在中医并无此病名,目前公认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早见于《黄帝内经》中,还有“脾瘅”“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详细论述了消渴的病因病机.在治疗上可从肾、从脾、从肝、从肺论治.后世对消渴的发病机理、并发症等均有详细论述,治疗上以辨证施治口服汤剂为主,此外还有针灸、导引等.
作者:杨婷;杨晓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不同分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Hcy在COPD中的可能致病作用.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7例、同期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61例和门诊健康查体者353例为研究对象,抽取静脉血检测Hcy、血脂、血清肌酐(sCr)、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各组以上指标的变化,并分析Hcy和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3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PD患者无论急性加重期还是稳定期Hcy、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并且COPD急性加重期Hcy、hs-CRP水平高于稳定期(均P<0.05).COPD急性加重期TG、TC较稳定期、健康对照组均下降(均P<0.05),LDL-C也明显下降(P<0.001);COPD稳定期LDL-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下降(P<0.05),但TG、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急性加重期sCr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无论急性加重期还是稳定期Hcy水平与血脂、sCr、UA、hs-CRP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Hcy水平明显升高.COPD患者易合并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可能是Hcy升高的结果.
作者:胡萍;王娟;张运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解脲支原体在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宫颈中感染情况及其药敏谱,为临床防治解脲支原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期间于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不孕不育女性200例作为观察组,200名健康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所选取对象先行解脲支原体微生物液体培养初筛法,其中阳性者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确诊实验,并用MIC法检测阳性者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同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8 571例女性患者资料,调查分析解脲支原体总体感染特征.结果 200例不孕不育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62.50%)明显高于可孕育组(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实验显示解脲支原体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克拉霉素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7.60%、96.80%、93.60%;其次为交沙霉素和阿奇霉素,敏感率分别为81.60%、74.40%;而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的耐药性强,耐药率分别为20.00%、10.40%.8 571例患者中解脲支原体检测阳性患者为4 091例,感染率为47.73%,2010-2015年解脲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解脲支原体感染分布显示,20 ~ 29、30~39、40 ~ 49岁感染率分别为47.48%、50.07%、49.84%,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近年来解脲支原体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感染女性主要集中在可生育年龄段,这些无症状的感染会影响女性受孕并参与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对于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应尽早进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检查,并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刘思宇;朱艳;张晓梅;武蓉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介绍崔云教授治疗附睾炎的临证经验.方法 通过采集与分析崔云教授治疗附睾炎的临床病例,结合历代名家相关论述,在充分认识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崔云教授诊治附睾炎临证经验,并举案例予以佐证.结果 崔云教授认为附睾炎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外感时邪、饮食不当、情志内伤、劳逸失度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外肾,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尤以脾为要.病性在急性期一般属实热或湿热证,慢性期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脾虚失运、肾子失养是病理基础,肝郁、浊毒是主要致病因素,而湿热下注于肝肾、败精浊毒壅阻肾子是其病理关键,久病多伤阴致瘀.提出补虚健脾是根本、疏肝理气佐其治、清毒化浊贯始终、养阴化瘀莫放松的治疗方法,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取法于仙方活命饮,形成本病的有效验方,临证宜明辨虚实寒热、主次轻重,分期论治,选方用药而当有侧重,并配合外治法.崇尚“中和”思想在医学中的运用,遣方用药从“和”立法,临证用药以轻灵平淡为要,药性宜醇,意在顺应脾胃特性;苦辛配伍,寒温并用;气血同调,润燥兼施;还当谨守病机治以通精化浊兼以解毒消痈.结论 崔云教授治疗附睾炎学术经验深刻独到,疗效卓著,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作者:陶方泽;崔云;周小敏;郑军状;张帆;孙彦;殷一红;任国庆;方跃坤;徐文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Creasy高危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价值,提高先兆早产的诊断率,降低早产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定期产检的孕周28~ 36+6周的53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reasy高危因素评分.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Cressy高危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诊断价值及保胎成功率,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孕周先兆早产和未先兆早产的Creasy高危因素评分,计算不同Creasy高危因素评分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532例孕妇改良Creasy早产因素评分以9~12分所占比重高,占34.40% (183/532),共有127例发生先兆早产,发生率为23.87% (127/532).Creasy早产因素评分值为12分时敏感度[88.97% (113/127)]和特异度[83.95%(340/405)]相加之和大,此时准确度[85.15% (453/532)]和阳性预测值[63.48% (113/178)]也高,故而将≥12分作为预测先兆早产的临界值.Creasy高危因素评分<12分的保胎成功率为85.71% (12/14),明显高于≥12分孕妇的76.11% (86/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内28~29+6(15.24±3.22 vs.7.25±1.84,t=26.633,P<0.001)、30 ~31 +6(16.11±3.51vs.8.41±1.88,t =23.680,P <0.001)、32~33+6(17.21±3.38 vs.8.68±1.96,t =27.050,P <0.001)和34~36+6周(13.58±3.06 vs.6.35±1.62,t=25.529,P<0.001)的先兆早产的改良Creasy早产因素评分值均明显高于未先兆早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easy早产因素评分值12分可作为预测先兆早产的临界分值.Creasy早产因素评分越高,先兆早产发生率越高,保胎成功率越低.
作者:刘玮;郎虓;张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