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鹏;陈丽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IL-8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拟行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1例采用芬太尼复合麻醉,研究组81例采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比较2组间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血清IL-8、TL-10、IL-6、CRP 、TNF-α水平显著升高,研究组IL-8、IL-6、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SOD、GSH、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SOD、GSH、CA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寒战、躁动、呛咳、心动过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能明显降低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血清IL-8等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可明显缩短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镇痛效果好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王钱荣;徐恒艺;何唤钟;高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并分析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沈阳医学院本科及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7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及大五人格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护理专业在校生共情能力总分为(53.46±8.39)分,条目均分为(2.43±0.38)分;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生源地、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共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性别、层次、学生干部、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家庭经济、家庭组合、母亲不同文化程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共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格特质平均(136.18±10.06)分,条目均分为(3.10±0.23)分;共情各维度与人格特征各维度多数具有相关性(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征可独立解释共情12.0%的变异.结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人格特征是影响共情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放大自身人格特质中的积极力量对护理专业在校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作者:李青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合并腔镜手术近期疗效敏感的食管癌患者不同预后结局的原因.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 1年6月-2014年6月术前放化疗合并腔镜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1例.本组患者治疗前分期为ⅡB~ⅢA期,术前化疗采取NP方案静脉注射(长春瑞滨针25 mg/m2,d1、8、22、29及顺铂针25 mg/m2,d1~4、22~25),同期采用40 Gy/20 F常规分割放疗.放化疗后约7周施行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21例患者均为近期疗效敏感:原发灶病理缓解、腔镜手术实施顺利、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并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将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长度、治疗前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方案完成情况、术前放化疗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区域及数目、阳性淋巴结病理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1例随访时间16~ 60个月,平均(44.6±12.6)个月,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85.21%、73.8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是影响本组患者不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并腔镜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尤其是对于近期疗效敏感的患者总体预后较好,但因为肿瘤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加之年龄、淋巴结转移等众多因素可能造成预后结局不同.
作者:孔敏;陈保富;王春国;马德华;叶敏华;周超;王教辰;叶中瑞;朱成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不成熟的造血细胞在骨髓内聚集、不断扩增并抑制造血的一类疾病,其核心治疗方案近30年基本保持不变,但疾病的预后及生存率仍不理想.然而,目前针对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使得免疫治疗得到不断完善,因此免疫治疗可能成为今后治疗AML的有效方案,为该病的预后及生存率提供了新的武器.免疫治疗的执行方案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基因工程T细胞、单克隆抗体等)等多种途径,通过不同机制杀伤肿瘤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AML有效的治疗,通过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根除白血病细胞,能有效预防AML复发.移植技术和单倍体移植模式进展使得“人人都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如基因工程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单克隆抗体、新型双特异性单抗,能特异性杀伤表达特殊抗原的白血病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将成为AML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其他如自然杀伤细胞,结合NK细胞治疗可安全、有效降低AML复发风险,此外,增强NK细胞活性可能是今后佳的白血病治疗方案.虽然现在仍然有部分方案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免疫治疗将成为今后治疗AML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目前AML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分子学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林婧袆;张宇晶;高锦程;洪珞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外周血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以及T淋巴细胞中亚群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三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了自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39名,以及健康志愿者20名.采用流式细胞仪采集分析受试者CD4+T淋巴细胞内CD4 +/CD25 +/Foxp3+的Treg细胞和CD4+/IL1-17+的Th17细胞的比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血清HIF-1α的表达情况.比较患者与健康者血清HIF-1α的表达水平以及Th17和Treg的细胞比例.同时亦比较肥胖(BMI≥28 kg/m2)与非肥胖患者(BMI< 28 kg/m2)上述三项指标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1.228,P<0.001),Th17和Treg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也明显升高(t=11.313,P<0.001和t=8.737,P<0.001)并且Th17/Treg的比例也有显著提高(t=4.055,P<0.001).非肥胖NAFLD患者的血清HIF-1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肥胖患者(t=2.035,P<0.05),Th17和Treg占比也有所升高(=2.066,P<0.05和t=2.089,P<0.05),但Th17/Treg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8,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的HIF-1 α表达较高,Th17/Treg平衡也出现失衡.HIF-1α和Th17/Treg平衡都可能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且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作者:唐涛;蔡旭华;李伟平;刘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2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人选本研究,均符合诊断标准,无明显药物禁忌,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蔗糖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2组血液指标变化、KPS评分疗效、血液学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各液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KPS量表评分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47.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小万;雷金华;李建华;章展;黄辉;涂传发;王友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ER)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本试验共筛查AD患者1 086例,终收集AD患者125例,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将AD患者分为3组,即轻度AD组28例,中度AD组42例,重度AD组55例,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所有受试对象的空腹血清CER值,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ER水平的差异,探讨AD患者血清CER水平变化的规律,分析痴呆严重程度与血清CE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AD组血清CER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7±0.48 vs.0.24±0.54;0.15±0.41 vs.0.24±0.54),血清CER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473,P=0.014);痴呆程度与血清CER浓度具有交互作用,当AD患者处于中度痴呆且血清CER浓度接近于0.17时,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得分高.结论 AD患者存在血清CER浓度异常,血清CER浓度异常可能与AD发病有关,AD患者血清CER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ER水平越低,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AD患者血清CER与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精神行为症状之间存在交互关系.
作者:林勇;沈建根;李国荣;张晓玲;濮正平;金卫东;王莲娥;黄满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5年1-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共200例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6周的随访.超声乳化组患者100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小切口组患者100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期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术后6周2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小切口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化与超声乳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各时期,2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期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但两者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术前详细的检查,术中精细、熟练的操作以及术后精心的观察治疗,是减少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关键.
作者:李宁;王剑锋;卜京丽;李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1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名,男生18名,女生12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为(22.2±1.51)岁;对照组30名,男生16名,女生14名,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为(22.9±1.65)岁.2组学生年龄、性别及神经病学理论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分数分别为81.2±4.7和71.1±4.4,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分数分别为89.6±3.6和81.6±4.9,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调查问卷中,2组学生对“学生自学能力”与“基础知识掌握”这两项内容的评价差别不大,但是在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内科学习兴趣、知识面扩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三个方面,实验组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师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刘晓林;陈育华;谢静;许文芳;马博;叶明;李倩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清热散结联合泮托拉唑钠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对慢性咽炎并胃食管反流患者肠胃激素和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52例慢性咽炎并胃食管反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126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与泮托拉唑钠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热散结胶囊.治疗后,比较2组症状(反酸、烧心、腹痛、暖气、咽喉异物感)积分、肠胃激素[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气道炎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P-1)]、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各症状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AS、MTL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GAS、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NO、EP-1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NO、E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40%.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散结联合泮托拉唑钠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可有效改善慢性咽炎并胃食管反流患者肠胃激素和气道炎症,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章伟敏;唐世雄;王耀文;包卫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从淋巴细胞钾通道水平初步揭示高血压可能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但具体机制不清.故本研究通过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aN/NFAT信号通路发生的变化,拟揭示钾通道参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1月首诊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的单纯高血压病未使用药物降压治疗的新疆哈萨克族患者.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技术检测hsCRP,根据hsCRP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高hsCRP高血压组、低hsCRP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对照组,每组各50例.采集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定量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Kvl.3、TNF-α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CaN、NFAT活性.结果 高hsCRP高血压组和低hsCRP高血压组Kvl.3、TNF-α 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其CaN/NFAT活性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hsCRP高血压组Kvl.3、TNF-α 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其CaN/NFAT活性表达水平高于低hsCRP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单纯高血压病患者CaN/NFA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钾通道可能通过CaN/NFAT信号通路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凌鹏;陈彦宇;张源明;梁平;罗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Creasy高危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预测价值,提高先兆早产的诊断率,降低早产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定期产检的孕周28~ 36+6周的53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reasy高危因素评分.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Cressy高危因素评分对先兆早产的诊断价值及保胎成功率,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孕周先兆早产和未先兆早产的Creasy高危因素评分,计算不同Creasy高危因素评分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532例孕妇改良Creasy早产因素评分以9~12分所占比重高,占34.40% (183/532),共有127例发生先兆早产,发生率为23.87% (127/532).Creasy早产因素评分值为12分时敏感度[88.97% (113/127)]和特异度[83.95%(340/405)]相加之和大,此时准确度[85.15% (453/532)]和阳性预测值[63.48% (113/178)]也高,故而将≥12分作为预测先兆早产的临界值.Creasy高危因素评分<12分的保胎成功率为85.71% (12/14),明显高于≥12分孕妇的76.11% (86/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内28~29+6(15.24±3.22 vs.7.25±1.84,t=26.633,P<0.001)、30 ~31 +6(16.11±3.51vs.8.41±1.88,t =23.680,P <0.001)、32~33+6(17.21±3.38 vs.8.68±1.96,t =27.050,P <0.001)和34~36+6周(13.58±3.06 vs.6.35±1.62,t=25.529,P<0.001)的先兆早产的改良Creasy早产因素评分值均明显高于未先兆早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easy早产因素评分值12分可作为预测先兆早产的临界分值.Creasy早产因素评分越高,先兆早产发生率越高,保胎成功率越低.
作者:刘玮;郎虓;张丽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食道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诊断,确定其具体分型,为进一步的射频消融手术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经食道心房调搏诱发出PSVT患者61例,测定食道导联的R-P'E、P'E-R时限,V1导联的R-P’时限,P’波方向,和射频消融术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射频消融术后确定的分型如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S-F)]25例,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F-S)]1例,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左侧旁道24例,右侧旁道7例,双旁道1例;房性心动过速(AT)3例.②食道心房调搏发现R-P'E <70 ms的患者均为AVNRT(S-F),R-P'E> 80 ms的患者多为O-AVRT.R-P'E<P'E-R的患者多为AVNRT(S-F)和O-AVRT,R-P'E>P'E-R的患者多为AT.③左侧旁道均为V1导联R-P’>R-P'E,右侧旁道多为V1导联R-P’<R-P'E.④P’在Ⅰ、aVL和V1导联的方向可以对O-AVRT的旁道位置进行大致定位.结论 食道心房调搏可以对PSVT大致分型,对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进一步的射频消融手术都提供了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玮;胡司淦;黄宇理;吴婷玉;王本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治疗,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秋水仙碱治疗.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发作次数、复发次数,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临床有效率为96.97%,B组为90.91%,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x2=10.664,P=0.005);且A组与对照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3.631,P<0.001).3组关节炎疼痛缓解时间、发作次数及复发次数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 =9.281,P<0.001;F=4.372,P=0.016;F=6.714,P=0.002);A、B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A、B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对照组为12.50%,二者均显著低于B组的54.55%(x2=15.461,P<0.001);且A、B两组,B组与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 =7.791,P=0.005;x2=12.827,P<0.001).结论 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及复发次数,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陆世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下肢DVT合并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抗凝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溶栓处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缓解情况、双下肢周径差及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PLT)、动脉血氧分压(P02)及凝血指标PT、APTT、TT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双下肢周径差治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周径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疗效总效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75.93%)(P<0.05);肺栓塞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D-二聚体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NR、FIB、PLT、P02比较上2组差异不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PT、APTr、TT时间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PT、APTr、TT时间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下肢血栓合并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的近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郭治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实地了解美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UNMC)参加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地接触了解美国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项目.结果 美国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项目发展比较成熟,培训效果较好,以下几点令人印象深刻:①培训项目设计严谨实用,确保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能够为居民提供安全、高质量、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照护.美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专业设置全面,重视在社区诊所的培训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强调对临床实用技能的掌握,充分体现全科医学综合性、连续性的特点,不断强化全科医生的全科意识.②美国的全科医生以诊所服务、医院服务和护理院服务为主导,服务内容涵盖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并对慢性病患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持续追踪管理,真正实现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和医疗照顾.③注重医患沟通、提高人文修养是全科医生的必备技能,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贯穿美国全科医生培训全过程和临床实践.以上几点可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参考借鉴.结论 标准化、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是美国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石,是美国高质量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关键.
作者:姜春燕;郑加麟;童曾翰;祝墡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重症多形红斑(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与转归,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SJS和TE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针(A组),39例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B组);对其一般资料、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与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58例患者有明确病因,其中57例为药物所致,占98.3%;致敏药物以别嘌呤醇和卡马西平为主,分别占34.5%、24.1%.SJS和TEN患者的常见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电解质紊乱、白细胞、肝酶、尿素氮升高,发生率均在30%以上,也有部分伴有血糖升高者,发生率为20.5%;总病原菌检出率91.8%,其中皮肤病原菌检出率高,占83.6%,菌种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1.6%.A、B两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费用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近2年引起SJS和TEN的常见药物为别嘌呤醇和卡马西平,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针或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液透析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叶瑜剑;祝逸平;许爱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第157位苏氨酸磷酸化p27kip1(P-p27Thr157)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于嘉兴市第一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11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以及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并收集8对新鲜乳腺癌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于蛋白提取.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p27Thr15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结果均显示,P-p27Thr15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本组乳腺癌组织中P-p27Thr157阳性表达率为87.4% (97/111),高表达者64例(57.7%),低表达者47例(42.3%),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9% (11/111),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27Thr157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有关(均P<0.01);P-p27Thr157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27Thr157与增殖指标Ki-67表达呈正相关(r=0.528,P<0.05),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458,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p27Thr157异常磷酸化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Thr157磷酸化p27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志琴;吕青山;邬万新;王振;袁琳娜;陆丽慧;温晓伟;姚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1月一2016年7月104例无锡儿童医院住院适合用介入方法封堵治疗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49例,女55例,年龄10个月5天~15岁,平均年龄(3.8±2.9)岁;体重8.5 ~68.0 kg,平均(16.25±9.3) kg.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5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 26例,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1例,均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 ~5 mg/(kg·d)(大量100 mg/d),疗程6个月.同时术后24h复查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第1、3、6、12个月予心脏超声、心电图追踪及随访,以后每年常规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 共植入国产封堵器106个,同时植入2个封堵器患儿4例.介入封堵成功102例,2例封堵失败,封堵成功率为98.08%.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96%,其他并发症17例.所有患者均无心包填塞,无封堵器移位,无溶血,无血栓或气栓形成.结论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肯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术后坚持长期随访心电图及心脏超声.
作者:鞠樑;钱炜;李红;李琪;沙红;华琦;胡静;胥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和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分数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继发性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确诊为BPPV并行耳石复位术成功复位的196名患者,根据BPPV的病因,将患者分为继发性BPPV组(73例)和原发性BPPV组(123例),比较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复位前病程、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DHI分数.结果 性别、复位前病程和年龄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更高(65.75% vs.49.59%,P<0.05),继发性BPPV组比原发性BPPV组有更长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1.54±4.15)d vs.(9.21 ±4.54)d,P<0.05],且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DHI分数更高(18.44±6.67 vs.14.79±6.00,P<0.05).结论 继发性BPPV组较原发性BPPV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且DHI分数更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更重视继发性BPPV患者的治疗,尽早干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BPPV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进;傅伟达;尤克;陆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