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莉;冉雪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平均住院日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在肺功能、平均住院日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有何不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梅毒螺旋体母婴传播的实验室检测的特异性方法,应用于新生儿梅毒的早期诊断.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金标法(GICA)作为初筛实验,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作为确诊实验及疗效观察,根据不同检验目的选用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蛋白印迹技术(WB)、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作为辅助检测手段,优化组合实验项目.结果 检测产科住院孕产妇24 636例,检测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530例,其中孕产妇TPPA确诊试验阳性患者325例,占孕产妇分娩患者的1.32%,新生儿科TPPA确诊试验阳性患者89例,占孕产妇分娩患者的0.36%.检测出新生儿梅毒患儿7例,占孕产妇分娩患者的0.03%.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检测的特异性,应用于新生儿胎传梅毒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
作者:苗岩;欧春怡;王学斌;齐绍伟;王君龙;王伟;张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介绍膈肌整块切除在肝细胞癌合并膈肌侵犯手术中的应用,评估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3例肝细胞癌合并膈肌侵犯患者,行手术切除整块受累膈肌及癌组织,膈肌缺损处采用鼓肺排气一期缝合.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80 ~ 220 min,术中出血量85 ~ 450ml,术后病理均提示手术切缘阴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11例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2例中等量积液,经B超引导胸腔穿刺引流术后治愈,术后平均住院10.1d.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平均随访15.2(4 ~30)个月,其中6例于术后复发死亡,4例术后复发但仍在治疗中,余3例至今未复发.结论 膈肌整块切除在肝癌合并膈肌侵犯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其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远期疗效确切.
作者:陈谦;喻亚群;李淑群;廖维甲;翁俊;莫庆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乏血供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肝穿刺活检、CT增强及DSA检查为乏血供的肝癌50例,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行TACE联合PEI治疗,25例(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AFP转阴率及1年、2年生存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和52%,AFP转阴率分别为84%和48%,1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68%,2年生存率分别为68%和32%.两组治疗有效率、AFP及患者1年、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PEI治疗乏血供肝癌安全、经济,可以提高TACE的疗效,特别对于小于3 cm的肿瘤,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邵泽锋;何仕诚;邓钢;郭金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62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 Control)、缬沙坦组(valsartan)、贝那普利组(Benazepril)、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组(Benazepril+ valsartan).Control组仅给予限制蛋白饮食,血脂升高者给予降脂等一般治疗;缬沙坦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alsartan 80 mg/d,如无副作用及低血压增加剂量至160 mg/d; Benazepril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enazepril 10 mg/d,如无副作用及低血压增加剂量至20 mg/d;Benazepril+ valsartan组在valsartan组基础上合用Benazepril 10 ~20 mg/d,1次/d;以上各组疗程共8周.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外,valsartan组、Benazepril组与Benazepril+ valsartan组24小时尿白蛋白量均有下降(P<0.01);与其它组比较,Benazepril+ valsartan组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可以快速降低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尿蛋白排泄量,提升白蛋白水平,促使病情缓解.
作者:张璟;刘伟;施杰;端靓靓;苏安生;韩久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收住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口服,6个月以下2.5 mg/d,6个月以上4 mg/d,每晚1次,观察患儿咳嗽、气促、喘息、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治愈31例(68.9%),好转11例(24.4%),无效3例(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23例(51.1%),好转13例(28.9%),无效9例(20%),总有效率80%.治疗组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2,P<0.05).治疗组咳嗽、气促、喘息、肺部体征改善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章礼真;章秀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9例61眼,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全部61眼接受光凝治疗,综合组35眼配合中药分型治疗,单纯组26眼,观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及眼底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综合有效率为97.1%,恶化率为2.9%,单纯组分别为83.6%、15.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1,P<0.05);眼底病变改善治疗后两组相比,综合组出血、渗出、水肿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组( x2=3.823,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1,P>0.05).结论 中药分型治疗联合激光先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疗效,提示我们中医药应尽早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作者:杨孝埔;马龙;姚豪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和血糖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3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3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第0,1,3,7,10天的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及血糖水平,并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 AP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血糖均有显著的升高,且SAP组白细胞计数及血糖水平与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与MAP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SAP组白细胞计数、血糖升高及白蛋白较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AP组(P<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及血糖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指标,其临床监测更简便、直观,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汪霖;施红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乙型)患者肝门区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常规超声检查37例住院乙肝患者,被检者肝门区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后,观察并记录肿大淋巴结数目、大小、分布范围及内部血流信号,测量胆囊壁厚度,并摄片保存.结果 超声显示淋巴结肿大1个(5例),2个(16例),3个(10例),4个及以上(6例).淋巴结长径14 ~ 30 mm,平均18mm,位于门脉主干、肝动脉周围及肝胃韧带间,以门脉主干周围多见;淋巴结呈卵圆形,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以低回声为主,回声欠均匀,比较孤立,内见少量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病毒性肝炎(乙型)可以引起肝门区淋巴结肿大,且与血清肝功能变化及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毒性肝炎肝外系统声像图改变的又一观察指标.
作者:孟凡银;崔永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复方黄芩含漱液与康复新液联用以减轻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近期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同期放化疗.观察组予复方黄芩含漱液含漱与康复新液含服联用,同时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等相关护理措施,对照组应用朵贝氏液含漱,实施常规护理,两组给药均从放化疗第一日开始至放疗结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反应发生率及出现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发生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Ⅲ度以上口咽炎发生率分别为28.85%、61.22% (P <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放疗14 d后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反应放射率分别为80%、43.33% (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Ⅲ度以上急性口咽炎反应放射率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推迟.结论 复方黄芩含漱液与康复新液联用,治疗过程中加强相关护理措施,能降低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Ⅲ度以上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反应并推迟重度放射性口咽炎发生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同期放化疗的耐受性及治疗的依从性,使放化疗顺利进行,近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金笑;李坊铭;李彩萍;邓利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CF)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9年7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19例VCF患者采用PKP手术治疗并随访观察.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前、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均缓解.术前、术后3d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3±2.07)分、(2.75±1.13)分和(2.82±1.21)分;患椎前缘高度分别为(14.21±2.46)mm、(20.22±2.55)mm和(21.04±2.79) mm;Cobb角分别为(23.13±3.54)°、(7.56±2.62)°和(7.14±2.48)°.VAS评分、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等指标,术后3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经F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能迅速缓解疼痛,可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是治疗老年VCF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朝顶;杨六中;沈金虎;王喜安;惠正广;杨惠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孕期病情活动情况,及其与妊娠结局、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2006~2011年收治的51例次妊娠合并SLE的49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根据SLE活动与否分为A组和B组:临床无SLE活动,妊娠前1年不用糖皮质激素或泼尼松剂量≤10 mg/d为A组;妊娠前1年内有SLE活动,或妊娠过程SLE首次发病及SLE病情加重为B组.A组患者仅发生微量蛋白尿l例和中度贫血2例;B组以妊娠中期SLE首发及病情加重为主,主要损害肾脏和血液系统;并发生产妇死亡一例及重度先兆子痫7例.②A组胎儿丢失率(9.1%)明显小于B组(42.5%),早产(20%)和低体重率(27.3%)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60.9%、65.2%),A组新生儿体重明显大于B组,分别为( 2661±699)g、( 2268±849)g,P均<0.05.结论孕前病情不稳定、孕期泼尼松用药不规范是妊娠合并SLE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不良妊娠结局在孕期SLE活动时明显增加.
作者:张建瑜;黄凯清;李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嚣在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怀宁县人民医院199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7例因胃溃疡、食道、胃、结肠、直肠肿瘤手术切除后采用胃肠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吻合器顺利完成消化道重建手术,且效果良好.其中并发吻合口漏3例,2例经负压引流冲洗、肠外营养支持治愈;1例胸腔内吻合口漏死亡,可能与重复使用国产吻合器的质量有关;5例吻合口狭窄采用器械扩张或内支架支撑治愈.结论 用吻合嚣行消化道重建操作简便,吻合可靠,手术时间短,尤其是当手术部位较高、较深,手工操作不便时,吻合器具有更迅速、方便、可靠地进行吻合的优越性.
作者:周礼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16例妊娠妇女,评估孕妇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同时于妊娠24~28周时行OGTT试验,采用QUICKI评估胰岛素灵敏度检测指数.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QUICKI及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与早产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①216例孕妇,其中有88例孕妇出现早产,128例孕妇为足月产,早产孕妇体重指数、血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高于足月产组(P<0.05);早产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高血压百分率均稍高于足月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别;②早产组孕妇空腹血糖以及OGTT试验后1h、2h、3h血糖水平均高于足月产组,而QUICKI指标则低于足月产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血浆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差别;③QUICKI与早产发生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86(P =0.026),其余各指标与早产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于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或糖耐量异常孕妇,进行OGTT试验,评估其QUICKI指标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孕妇早产的发生率.
作者:李穗湘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临床路径在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98例维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32 ~78岁,平均66岁.双月进入的51例为临床路径的实验组,单月进入的为4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为(7.50±0.8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0.61)d,平均住院费用为(3446.80±12.5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6.10±27.38)元;而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为(98.70±1.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50±1.63)分(P均<0.05).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有利于终末期肾脏病的规范性治疗,能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琚秀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安徽基层医生对高血压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为基层医生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的培训及进一步加强慢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4~5月间在合肥市接受培训的171名安徽省基层卫生院负责人及130名在芜湖接受培训的安徽基层部分一般医生培训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一般医生和卫生院负责人高血压诊断标准正确率分别为96.2%、83.4%,高血压药物分类正确率分别为46.4%、52.6%,是否服药后就诊回答正确率分别为45.1%、25.0%,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分别为48.2%、53.6%,对基层高血压指南了解和熟悉分别为35.5%、10.0%;在提高我国高血压病防治关键措施中,被调查者认为增加经费为42.5%,大规模高血压知识培训占63.5%,提高基层待遇的为41.1%,建立高血压防治绩效考核制度的为23.1%.结论 基层医务人员对高血压病防治的基础知识掌握仍有欠缺,在基层普及高血压防治适宜技术,规范培训十分必要.
作者:李瑾;唐海沁;李结华;周忠冉;宗晓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11年6月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125 min,平均手术时间75 min;术中出血量25~ 70 ml,平均出血量45ml;术后住院天数3~8d,平均住院天数6.5d;术后结石清除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漏尿,延长至第7天拔管后治愈.术后无大出血、腹膜炎、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4周经膀胱镜拔出双J管.术后经B超检查随访4~22个月,平均9.3月,2例轻度肾盂输尿管积水消失,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积水,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均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切开处狭窄.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微创,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胡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将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新生儿病房2004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32例胎龄≥34周的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RDS为研究对象,即晚期早产儿-足月儿组;同期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RDS 36例为对照组,即早产儿组.对两组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两组发生RDS的病因不同:早产儿以早产为主要病因,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以选择性剖宫产、围生期窒息、胎粪吸入等为主要原因.②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发生RDS应用呼吸机时间较晚,应用常规剂量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24 h后氧和指数(OI)较早产儿高(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足月儿RDS病因以产程未发动的择期剖宫产和围生期窒息为主,开始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时间晚,且应用外源性PS效果不如早产儿好.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RDS易并发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气漏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作者:高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和浅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揭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经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Ⅱ型16例,浅Ⅲ型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复位,均采用单枚螺钉固定.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均行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片和颈椎CT、MRI检查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固定螺钉无松动、移位或断裂.23例患者枕颈部基本恢复正常的颈椎活动度,尤其是颈部旋转、屈伸功能.结论 经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浅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较好地保留颈椎正常活动度,尤其是颈部旋转、屈伸功能,是治疗该类型骨折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作者:庄怀铭;郭跃跃;林勇彬;徐耿填;林加阳;黄青;林可新;林楚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贵港市人民医院142份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病原菌73株,阳性率为51.4%,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9.3%)、铜绿假单胞菌(17.8%)、肺炎克雷伯菌(9.6%)和肠球菌属(13.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阳性率分别是36.1%和28.6%;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其次是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程度也较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0%以上.结论 胆汁中病原菌种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球菌多见,产ESBLs的菌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的菌株;肠球菌耐药率较低.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其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