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6例胸腹联合伤临床分析

何玉华;程飞;丁云礼

关键词:胸部损伤, 腹部损伤, 膈肌损伤, 联合伤
摘要:目的 分析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特征,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经验,以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998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46例胸腹联合伤病例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17例,闭合性损伤29例,分析不同原因的损伤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结果 46例患者中,治愈38例(82.60%),死亡8例(17.40%),主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5例),胸腔包裹积液(4例),膈下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胸腹联合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影响的分析

    目的 评价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后采用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2008年1月-2009年1月,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5个科室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与实施前护理质量作比较.每个病区护士按分管15~20例患者并分为2~3组,每组由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组成(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各1名).实施3个月评价效果.比较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健康教育知晓、护士的告知、治疗和回应信号灯及时性、主动巡视病房等护理项目,在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后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纠纷.护理核心制度中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得以落实,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体现分层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谢月霞;苏冰莲;冯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46例胸腹联合伤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特征,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经验,以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998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46例胸腹联合伤病例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17例,闭合性损伤29例,分析不同原因的损伤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结果 46例患者中,治愈38例(82.60%),死亡8例(17.40%),主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5例),胸腔包裹积液(4例),膈下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胸腹联合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作者:何玉华;程飞;丁云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84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配合及护理

    目的 评价护理配合对缩短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84例疑为小肠疾病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每例操作均有两名护士参与配合和护理,包括术前谈话、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观察操作时间、患者病情变化、检查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84例患者183顺利接受检查.平均检查时间,经口进镜(52.48±13.39)min,经肛进镜(77.64±18.59)min;病变检出率79.35%;所有患者检查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室护士与操作医生默契配合及对患者的科学护理对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桂芳;方家旭;李邦库;谢惠君;胡乃中;许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49例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 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配置应对策略.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案例进行年龄、药物配置环境、药物剂量、输液速度等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50岁的患者中药注射荆输液反应发生率高于≤50岁组(χ2=16.486,P<0.01);医院配置中心(局部100级环境)配药的输液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室配药(χ2=82.850,P<0.01);2例超规定用量发生输液反应,1例输液速度过快发生输液反应.结论 高龄患者、开放环境下配置药物、超剂量用药和榆注速度过快易导致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陈婉玲;李宇清;杨肖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阿德福韦酯胶囊与苦参素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30例,对照组115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连用48周.治疗组11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素0.3 g,3次/d,口服,连用48周.观察两组病毒应答率、生化应答率、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转换率.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24周时病毒应答率,生化应答率、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转换率分别为59.1,50.4,1.7,27.8,24.3和75.7,72.2,7.8,49.6,41.7.48周时分别为74.8,66.1,2.6,33.9,27.8和87.8,80.0,11.3,60.0,49.6.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苦参素胶囊联用能增强抗乙肝病毒的效力,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作者:周孝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RA患者感染的相关性,为RA患者合并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RA患者319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44例,平均年龄57.1±13.1(20~88)岁;平均病程10.5±8.0(3个月~40年)年.感染组104例,非感染组215例.检测项目包括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与非感染组RA患者比较,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大、男性多、病程长、ESR快、CRP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呈显著性负相关(r=0.701,P<0.01);而类风湿因子、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男性、病程长、ESR快、CRP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贫血,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呈显著性负相关.

    作者:吴美娟;王宏智;张斌;丁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利用组织工程构建前交叉韧带中种子细胞和支架的研究进展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难以愈合,如果不予治疗将会导致膝关节不稳,继发软骨和半月板损伤,加速膝关节的退变,终导致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关节镜下手术重建ACL.

    作者:樊宗庆;刘泉;张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NT-proBNP与心肌缺血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间的关系.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73例冠心病患者入院NT-proBNP浓度,对其中37例行择期PCI的患者再检测术前、术后24小时NT-proBNP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NT-proBNP浓度随着临床分型、冠脉受累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择期PCI术后血NT-proBNP浓度降低,术前lg(NT-pmBNP)为(2.85±0.74)pg/ml,术后lg(NT-proBNP)为(2.64±0.77)pg/ml(P<0.01).结论 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间存在密切的关系,NT-proBNP是冠心病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效标志物.

    作者:林茂欢;王景峰;刘香梅;黄至斌;谢双伦;周淑娴;聂如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阴道超声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提高人们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138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本组138例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7%,敏感性为97.1%,后位子宫占70.3%,子宫体积均匀性增大约占55.8%,卵巢肿大占26.8%,盆腔少量积液48.6%.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盆腔静脉曲张综合征无创检查中敏感、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梁光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原位杂交检测宫颈活检组织HPV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原位杂交(ISH)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8例宫颈活检的石蜡标本,分别行常规检测和ISH-HPV检测.结果 ①二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5%与8.9%、37.5%与55.0%和66.6%与90.0%,检出率SCC>CIN>慢性宫颈炎,ISH法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法(χ2=7.5625,P<0.01).②在所检测的128例宫颈活检组织标本中.21~30岁患者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 慢性宫颈炎、CIN、宫颈鳞状细胞癌与HPV 6/11/16/18/31/33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ISH方法对早期宫颈HPV感染患者在分子病理学水平作出准确、特异、快速的诊断,同时具有细胞阳性定位功能.通过HPV感染的检测,可以积极预警年轻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成志强;王晓玫;蔡进中;单军;高利昆;许静;彭全洲;胡锦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瘢痕疙瘩发病机理的研究概况

    瘢痕疙瘩有着过度生长,侵犯邻近组织,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成为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它常在易感人群外伤后发生.由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形成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所知与外伤,烧伤,手术,感染,异物,机体局部胶原代谢失调,遗传及局部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在遗传背景、免疫作用、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这不仅有利于瘢痕疙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而且有助于对创伤愈合机理产生新的认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些启示.

    作者:陈丹丹;黄关宏;王忠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浦东新区社区卫生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集的组成,并在实践中应用.方法 通过对卫生部健康档案数据集的研究,结合国外的相关实践,在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的具体应用中,通过Delphi法进行数据集的遴选,并在区域内的进行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结果 共筛选出435个数据指标作为目前浦东新区社区电子健康档案常用的数据集合,并实现了在区域内的调阅和更新.结论 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数据集合是现阶段实现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的一种有效推进方式.

    作者:杜兆辉;彭慧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低钾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低钾血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间厚街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72例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58%(112例)低钾血症患者发病前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治疗史.其中轻度低钾血症18例,中度低钾血症67例,重度低钾血症27例.所有患者经口服、静脉补钾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低钾血症的发病因素可能与病毒感染、滥用药物(抗生素、地塞米松、退热药)有关,与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有关;对于难治性低钾血症在常规补钾基础上,辅以安体舒通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姜椿法;李群;刘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细化介入病房管理促进介入学科发展

    目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介入放射学科的良性发展.方法 总结近十余年来蚌医附院介入科病房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结果 分析总结出以下各项有效措施: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合理人才梯队;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加强医惠交流;严抓病案质量管理;规范诊疗程序,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科室规章制度,按章办事;加强学科联系;积极宣传介入知识,扩大病源.结论 通过严格执行以上各项管理措施,在开展诸多新项目的同时,不仅创造良好经济效益,而且又保障了医疗安全,取得患者信任,扩大了社会效益,大大促进了介入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袁牧;谭玉林;张阳;杨陪陪;谢波;华元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35例患者经宫腔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为88.6%(31/35),误诊率为11.4%(4/35).声像图呈高回声团23例(74%);呈高回声团伴小暗区5例(16%);呈中等偏低回声团3例(10%).彩色多普勒声显示血流信号11例(35%);未显示血流信号20例(65%),SPV:(11.7±4.2)cm/s;RI(0.58±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家慧;方开峰;刘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诊科护士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日常护理工作及环境,总结出急诊科护士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结果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指出应树立全面的防护管理理念,规范护理行为,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结论 对各种危害因素,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能够有效地保障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福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静脉应用伊布利特注射液在转复房扑、房颤中所需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心电图确诊为房扑、房颤且发作时间在90 d以内,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3例,予以静脉推注伊布利特.首剂1 mg,如无效30 min后再次应用1 mg或0.01 mg/kg.用药前心理护理、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心电监测和护理.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转复成功,转复期间加强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可能有助于提高复律成功率.结论 伊布利特是一个起效快,对房扑、房颤患者转复率高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用前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时严密心电监护,缓慢匀速推注可减少不良反应,其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朱艳华;徐静;张晶;于继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麻醉方法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的麻醉方法在唇腭裂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唇腭裂修复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108例不同时期的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按麻醉方法分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52例和七氟醚吸入全麻组(S组)56例.K组,氯胺酮20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S组,2~3 vol%七氟醚持续吸入,保留自主呼吸.现察比较麻醉期间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HR比较,术前、术中、术后均有显著差异;同组内HR比较,K组术中明显高于术前,而S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SPO2比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和术后无差别(P>0.05);而两组内术中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术期喉痉挛、低氧、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 七氟醚气管插管吸入麻醉是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赵汝有;刘松;周胜岐;王巧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目的 探讨如何及时正确诊断和有效预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sAP并发FI的临床资料及特征,并结合文献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对明确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FI)者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后,17例治愈,9例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5.9%和34.6%.结论 SAP合并FI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难以早期诊断,预防对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真菌药物、对腹腔内感染性积液及时穿刺引流以及对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氟康唑可有效减少FI的发生.一旦发生FI,全身支持治疗和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缺一不可.

    作者:郭波;宋家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腹胀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 将290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45)和对照组(n=145),实验组术后心理护理、早期给予正确饮食、早期活动、腹部按摩、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维生素B1200 mg双侧足三里穴位封闭;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术后给予哌替啶50 mg肌注镇痛.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早(P<0.01),术后腹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后心理护理、早期给予正确饮食、早期活动、腹部按摩、有效镇痛、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等是避免和减少腹胀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