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

徐家慧;方开峰;刘亚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阴道超声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35例患者经宫腔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为88.6%(31/35),误诊率为11.4%(4/35).声像图呈高回声团23例(74%);呈高回声团伴小暗区5例(16%);呈中等偏低回声团3例(10%).彩色多普勒声显示血流信号11例(35%);未显示血流信号20例(65%),SPV:(11.7±4.2)cm/s;RI(0.58±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手段.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病床团队服务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型卫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虹口区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工作汇总报表进行统计,分析家庭病床诊疗总人次、期内新建家庭病床数、撤床患者的治疗结果与动态、家庭病床患者住床总床日数、及期末实有家庭病床数等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家床患者的主要疾病是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慢支,占85.21%.2008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新建家床数增加13.90%.3年中好转和稳定的患者平均是98.31%,充分说明家床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是好的.结论 家庭病床的需求日益增大,组建家庭病床团队服务管理模式,让更多的患者及时得到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的服务,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医疗服务,并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保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丁苯肽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TIMP-1的影响

    目的 探讨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银杏达莫20 ml,1次/d,连续14 d,静脉点滴);B组使用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每次口服200 mg,3次/d,疗程为24 d.同期选择非脑血管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 在治疗第7天,B组的MMP-9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1).治疗第7天时,与A组相比,B组TIMP-1浓度升高明显(P<0.01).B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能够直接降低血清MMP-9的浓度,或通过调节TIMP-1来降低MMP-9水平,可能是其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明伟;陆爽;郝丽;林昕;杨利荣;曲艳;张明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低钾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低钾血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间厚街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72例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58%(112例)低钾血症患者发病前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治疗史.其中轻度低钾血症18例,中度低钾血症67例,重度低钾血症27例.所有患者经口服、静脉补钾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低钾血症的发病因素可能与病毒感染、滥用药物(抗生素、地塞米松、退热药)有关,与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有关;对于难治性低钾血症在常规补钾基础上,辅以安体舒通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姜椿法;李群;刘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成药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所玫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牛黄解毒片与蜂蜜混合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2009年6月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50%硫酸镁注射液湿敷,实验组用牛黄解毒片捣碎与蜂蜜调匀外敷局部,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黄解毒片与蜂蜜调匀外敷能有效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童蓉;段缓;贾杨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腹胀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 将290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45)和对照组(n=145),实验组术后心理护理、早期给予正确饮食、早期活动、腹部按摩、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维生素B1200 mg双侧足三里穴位封闭;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术后给予哌替啶50 mg肌注镇痛.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早(P<0.01),术后腹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后心理护理、早期给予正确饮食、早期活动、腹部按摩、有效镇痛、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等是避免和减少腹胀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g测定联合131I-WBS在DTC综合治疗随访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131I-WBS)联合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131I治疗后的意义.方法 2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4~6周用131I首次行清除残余甲状腺治疗,3~6个月后重复治疗,治疗中131I-WBS和Tg测定同期完成.结果 在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时,显像发现淋巴、肺及骨转移5例,其余转移灶于3~6个月后二次治疗时发现,有5例患者(17.2%)Tg测定在正常范围,而131I-WBS出现转移灶;3例患者(10.3%)Tg测定异常,而131I-WBS正常.结论 Tg测定和131I-WBS可作为诊断DTC有无转移的重要指标,二者在随访中应联合应用,可互相补充.

    作者:孙伟莉;余朝晖;申勇;陶健;袁媛;李卫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84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配合及护理

    目的 评价护理配合对缩短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84例疑为小肠疾病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每例操作均有两名护士参与配合和护理,包括术前谈话、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观察操作时间、患者病情变化、检查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84例患者183顺利接受检查.平均检查时间,经口进镜(52.48±13.39)min,经肛进镜(77.64±18.59)min;病变检出率79.35%;所有患者检查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室护士与操作医生默契配合及对患者的科学护理对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桂芳;方家旭;李邦库;谢惠君;胡乃中;许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阿德福韦酯胶囊与苦参素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30例,对照组115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连用48周.治疗组11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素0.3 g,3次/d,口服,连用48周.观察两组病毒应答率、生化应答率、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转换率.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24周时病毒应答率,生化应答率、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转换率分别为59.1,50.4,1.7,27.8,24.3和75.7,72.2,7.8,49.6,41.7.48周时分别为74.8,66.1,2.6,33.9,27.8和87.8,80.0,11.3,60.0,49.6.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苦参素胶囊联用能增强抗乙肝病毒的效力,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作者:周孝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细化介入病房管理促进介入学科发展

    目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介入放射学科的良性发展.方法 总结近十余年来蚌医附院介入科病房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结果 分析总结出以下各项有效措施: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合理人才梯队;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加强医惠交流;严抓病案质量管理;规范诊疗程序,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科室规章制度,按章办事;加强学科联系;积极宣传介入知识,扩大病源.结论 通过严格执行以上各项管理措施,在开展诸多新项目的同时,不仅创造良好经济效益,而且又保障了医疗安全,取得患者信任,扩大了社会效益,大大促进了介入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袁牧;谭玉林;张阳;杨陪陪;谢波;华元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状态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其亲属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测评.结果 在患者入院时其亲属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忧郁因子等各项的均分大于2分,出院时分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入院对其亲属的心理状态产生明显影响,心理应激水平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提示在对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对其亲属的心理状态也应高度关注,应将家庭干预、社会支持系统纳入整个精神分裂症治疗康复体系之中.

    作者:肖嗣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型脑外伤早期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的价值.方法 将81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内科治疗及相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38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衰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43例伤后或术后即刻实施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半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GOS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能改善生存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鸿礼;夏连贵;方晨光;倪军喜;田继文;贺崇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为其病房的发展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案及相关登记资料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446例,其中<60岁有24例(5.4%),60~69岁有49例(1.10%),70~79岁有158例(35.42%),80~97岁有217例(48.65%).患有各种疾病病种达26种,人均患有4种疾病,95%住院患者同时患有≥3种疾病,多的可同时患有9种慢性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3例(25.34%),脑梗塞99例(22.19%),冠心痛77例(17.26%),高血压66例(14.79%),肿瘤32例(7.17%),糖尿病25例(5.61%).肝硬化9例(2.01%),尿路感染6例(1.35%),其他(骨折,褥疮等)19例(4.26%).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患者,一体多病,多种疾病共存是老年疾病特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是住院的主要疾病,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对病房进行管理.

    作者:陈秋雯;周建新;赵炜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南海驻岛官兵微量元素及其它指标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微量元素变化对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7-10月成建制守礁官兵158名,年龄在19~40岁之间,对照组为成建制的综合补给舰官兵104名,年龄在19~42岁之间.对以上人员进行微量元素及部分酶类、酯类、核酸代谢、血细胞分析、激素检测.结果 守礁部队微量元素在守礁后铜和镁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和钙明显上升(P<0.05),铁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体积、高密度胆固醇降低和睾酮、低密度胆固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守礁官兵铁的食物来源虽丰富,可能是维生素缺乏,铁的吸收、利用、转运受到影响,使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有小细胞贫血的危险;锌和锌/铜失调使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改变有显著差异,需防止高脂血症;锌的增高可能使睾酮合成上升,需防止粉刺和痤疮,特别是防止情绪激动的发生.

    作者:樊龙中;何俐勇;周赤龙;李裕标;王萍;喻云梅;陈正;谭燮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RA患者感染的相关性,为RA患者合并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RA患者319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44例,平均年龄57.1±13.1(20~88)岁;平均病程10.5±8.0(3个月~40年)年.感染组104例,非感染组215例.检测项目包括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与非感染组RA患者比较,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大、男性多、病程长、ESR快、CRP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呈显著性负相关(r=0.701,P<0.01);而类风湿因子、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男性、病程长、ESR快、CRP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贫血,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呈显著性负相关.

    作者:吴美娟;王宏智;张斌;丁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急诊科护士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日常护理工作及环境,总结出急诊科护士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结果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指出应树立全面的防护管理理念,规范护理行为,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结论 对各种危害因素,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能够有效地保障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福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NT-proBNP与心肌缺血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间的关系.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73例冠心病患者入院NT-proBNP浓度,对其中37例行择期PCI的患者再检测术前、术后24小时NT-proBNP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NT-proBNP浓度随着临床分型、冠脉受累支数、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择期PCI术后血NT-proBNP浓度降低,术前lg(NT-pmBNP)为(2.85±0.74)pg/ml,术后lg(NT-proBNP)为(2.64±0.77)pg/ml(P<0.01).结论 NT-proBNP与冠心病心肌缺血间存在密切的关系,NT-proBNP是冠心病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一个有效标志物.

    作者:林茂欢;王景峰;刘香梅;黄至斌;谢双伦;周淑娴;聂如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脑膜癌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脑膜癌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39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9例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规脑脊液检查以颅内压力增高、蛋白质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多、氯化物和葡萄糖降低为特点,所有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显示异常并查到肿瘤细胞;所有患者MRI和CT平扫均未见异常,15例患者行CT或MRI增强扫描仅3例(20%)显示脑膜异常强化,MRV扫描发现1例横窦闭塞.结论 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刘志辉;张东林;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浦东新区社区卫生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集的组成,并在实践中应用.方法 通过对卫生部健康档案数据集的研究,结合国外的相关实践,在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的具体应用中,通过Delphi法进行数据集的遴选,并在区域内的进行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结果 共筛选出435个数据指标作为目前浦东新区社区电子健康档案常用的数据集合,并实现了在区域内的调阅和更新.结论 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数据集合是现阶段实现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的一种有效推进方式.

    作者:杜兆辉;彭慧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丹红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20 ml,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40 m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0 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20 ml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0 d为1疗程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效果好,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胡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出现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时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09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14例外科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9例好转患者和5例死亡患者在术后1~4 d和5~8 d两个时间段内每天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血浆白蛋白水平(ALB)、每日尿量和水肿情况的差异;并且分别比较其在这两个时间段内补液种类和补液量的不同.结果 在术后1~4 d内,14例患者均存在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并伴有循环血容量的不足;在术后5~8 d内,恢复组患者的CVP基本恢复正常,尿量增加,并且低蛋白血症明显好转,而死亡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并没有明显变化;好转组患者羟乙基淀粉的使用量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所有诊断为术后CLS的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早期均存在低蛋白血症及容量不足的表现;早期认识到CLS的发生,并尽早足量补液及补充羟乙基淀粉对患者有利;补充血浆和白蛋白对CLS的治疗并无明显效果;终好转的患者通常在1周以内CLS已经缓解.

    作者:朱建明;钮宏文;黄建平;薛志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