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陈秋雯;周建新;赵炜磊

关键词:社区中心, 全科病房, 老年患者, 病房管理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为其病房的发展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案及相关登记资料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446例,其中<60岁有24例(5.4%),60~69岁有49例(1.10%),70~79岁有158例(35.42%),80~97岁有217例(48.65%).患有各种疾病病种达26种,人均患有4种疾病,95%住院患者同时患有≥3种疾病,多的可同时患有9种慢性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3例(25.34%),脑梗塞99例(22.19%),冠心痛77例(17.26%),高血压66例(14.79%),肿瘤32例(7.17%),糖尿病25例(5.61%).肝硬化9例(2.01%),尿路感染6例(1.35%),其他(骨折,褥疮等)19例(4.26%).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患者,一体多病,多种疾病共存是老年疾病特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是住院的主要疾病,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对病房进行管理.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市不同健康水平居民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二)

    (接2010年第8卷第1期)2.2.3 不同健康居民选择医疗机构的类型 在选择医疗机构的类型中选择社区医院的比例各组有差异.

    作者:鲍勇;陶敏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原位杂交检测宫颈活检组织HPV感染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原位杂交(ISH)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8例宫颈活检的石蜡标本,分别行常规检测和ISH-HPV检测.结果 ①二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5%与8.9%、37.5%与55.0%和66.6%与90.0%,检出率SCC>CIN>慢性宫颈炎,ISH法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法(χ2=7.5625,P<0.01).②在所检测的128例宫颈活检组织标本中.21~30岁患者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 慢性宫颈炎、CIN、宫颈鳞状细胞癌与HPV 6/11/16/18/31/33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ISH方法对早期宫颈HPV感染患者在分子病理学水平作出准确、特异、快速的诊断,同时具有细胞阳性定位功能.通过HPV感染的检测,可以积极预警年轻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成志强;王晓玫;蔡进中;单军;高利昆;许静;彭全洲;胡锦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瘢痕疙瘩发病机理的研究概况

    瘢痕疙瘩有着过度生长,侵犯邻近组织,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成为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它常在易感人群外伤后发生.由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形成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所知与外伤,烧伤,手术,感染,异物,机体局部胶原代谢失调,遗传及局部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其在遗传背景、免疫作用、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这不仅有利于瘢痕疙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而且有助于对创伤愈合机理产生新的认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些启示.

    作者:陈丹丹;黄关宏;王忠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乳腺癌超声成像现状与进展

    目的 总结乳腺癌超声检查与诊断的现状和进展.方法 查阅相关中外文献,分析乳腺癌的超声检查方法、诊断及应用价值.结果 超声成像是乳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之一,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一定的局限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频探头的应用是乳腺癌超声检查的主要方式.超声造影、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等新技术在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 超声成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何晓东;顾素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丹红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20 ml,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40 m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0 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20 ml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0 d为1疗程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效果好,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胡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实施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32例)进行术前和术中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接受术前、术中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至手术结束不同时段的收缩血压,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对疼痛的耐受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前和术中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血压、心率的波动,使患者以佳的状态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秀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针灸、穴注、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

    目的 观察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6.9%,对照组分别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庭秀;陈莉秋;苗荃;张娜;刘立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成药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所玫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牛黄解毒片与蜂蜜混合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2009年6月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50%硫酸镁注射液湿敷,实验组用牛黄解毒片捣碎与蜂蜜调匀外敷局部,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黄解毒片与蜂蜜调匀外敷能有效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童蓉;段缓;贾杨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静脉应用伊布利特注射液在转复房扑、房颤中所需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心电图确诊为房扑、房颤且发作时间在90 d以内,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3例,予以静脉推注伊布利特.首剂1 mg,如无效30 min后再次应用1 mg或0.01 mg/kg.用药前心理护理、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心电监测和护理.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转复成功,转复期间加强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可能有助于提高复律成功率.结论 伊布利特是一个起效快,对房扑、房颤患者转复率高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用前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时严密心电监护,缓慢匀速推注可减少不良反应,其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朱艳华;徐静;张晶;于继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及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73例8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以评估下肢静脉功能,并根据不同的复发原因选择相应的术式.结果 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残留及大隐静脉剥脱不全15条,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未纠正44例,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21条,血栓形成后遗症5条.本组采用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15例,股静脉缩窄术44例,内镜下交通支离断术21例,胭静脉肌襻成行术5例.同时施行腔内激光治疗和环行缝扎术.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术前全面的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关键.

    作者:胡晓林;李龙;胡开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LKB1在腺癌中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LKB1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搜集整理1999-2009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LKB1构功能、抑癌机理及其在不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LKB1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KB1突变或缺失表达与众多腺癌的发生发展成正相关,如肺腺癌、乳腺癌和胃腺癌等.在肺腺癌的脑转移过程中,LKB1缺失表达起积极作用.结论 通过对LKB1因的修复,可以增加腺癌细胞凋亡,从而为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作者:程忠强;詹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 对48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大面积脑梗塞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源性栓塞等.其临床特点为突然起病、进展快,主要症状有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意识障碍,眼球同向侧视障碍,颅内高压.结论 大面积脑梗塞是脑梗塞中较重的类型.抓住其临床特点,及早诊断,急性期治疗应以积极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脑保护为主的综合措施.

    作者:卢晓航;黄晓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五角场街道社区高血压人群血脂障碍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五角场街道社区成年高血压患者的各种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使用多级抽样方法调查了社区1 842名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853,女性989名),年龄≥40岁.血脂异常的脂类表现形式遵循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指南(1992).结果 常见的血脂异常是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平均发生率为35.3%(其中男性是33.6%,女性是36.8%);混合型高脂血症是排在第二位的,平均发生率为15.9%;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排在第三位,大约占6.1%:低脂蛋白血症和严重高脂血症分别占2.5%和3.7%;混合高甘油三酯-低脂蛋白血症的患者少,占0.5%(其中男性占0.7%,女性占0.4%).糖尿病患者中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严重高脂血症患者比例更高.相对于标准体重,肥胖者中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高甘油三酯-低脂蛋白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严重高脂血症患者比例更高.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血脂障碍普遍存在,糖尿病和肥胖会增加血脂障碍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郑应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为其病房的发展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案及相关登记资料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446例,其中<60岁有24例(5.4%),60~69岁有49例(1.10%),70~79岁有158例(35.42%),80~97岁有217例(48.65%).患有各种疾病病种达26种,人均患有4种疾病,95%住院患者同时患有≥3种疾病,多的可同时患有9种慢性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3例(25.34%),脑梗塞99例(22.19%),冠心痛77例(17.26%),高血压66例(14.79%),肿瘤32例(7.17%),糖尿病25例(5.61%).肝硬化9例(2.01%),尿路感染6例(1.35%),其他(骨折,褥疮等)19例(4.26%).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患者,一体多病,多种疾病共存是老年疾病特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是住院的主要疾病,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对病房进行管理.

    作者:陈秋雯;周建新;赵炜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阿德福韦酯胶囊与苦参素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30例,对照组115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连用48周.治疗组11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素0.3 g,3次/d,口服,连用48周.观察两组病毒应答率、生化应答率、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HBe转换率.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24周时病毒应答率,生化应答率、HBsAg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转换率分别为59.1,50.4,1.7,27.8,24.3和75.7,72.2,7.8,49.6,41.7.48周时分别为74.8,66.1,2.6,33.9,27.8和87.8,80.0,11.3,60.0,49.6.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苦参素胶囊联用能增强抗乙肝病毒的效力,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作者:周孝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17例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1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院发生3例,外院转入14例.所有病例均为胆道手术所致,11例发生于传统开腹手术,2例发生于LC,2例发生于MC,胆总管探查1例,胆管损伤后行胆管十二指肠内引流1例.术中发现2例,即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后1周内发现14例,其中腹腔穿刺引流2例、胆管单纯修补1例、胆管修补+T管引流1例、T管外引流+腹腔引流1例、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2例、去除胆管缝扎线和钛夹+T管引流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T管引流术2例、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3例.1例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4个月,改行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17例经随访6月~3年均临床治愈.结论 医源性胆道损伤多发生于肝外胆道手术中,胆囊切除术尤为多见.提高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警惕性,熟悉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其变异,重视各种胆道疾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认真、仔细地手术操作是预防损伤的关键.及时发现、早期正确处理对提高疗效至关重要.

    作者:鲁贻民;吴华;李宗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利用组织工程构建前交叉韧带中种子细胞和支架的研究进展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难以愈合,如果不予治疗将会导致膝关节不稳,继发软骨和半月板损伤,加速膝关节的退变,终导致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关节镜下手术重建ACL.

    作者:樊宗庆;刘泉;张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型脑外伤早期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的价值.方法 将81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内科治疗及相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38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衰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43例伤后或术后即刻实施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半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GOS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能改善生存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鸿礼;夏连贵;方晨光;倪军喜;田继文;贺崇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49例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 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配置应对策略.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案例进行年龄、药物配置环境、药物剂量、输液速度等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50岁的患者中药注射荆输液反应发生率高于≤50岁组(χ2=16.486,P<0.01);医院配置中心(局部100级环境)配药的输液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室配药(χ2=82.850,P<0.01);2例超规定用量发生输液反应,1例输液速度过快发生输液反应.结论 高龄患者、开放环境下配置药物、超剂量用药和榆注速度过快易导致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陈婉玲;李宇清;杨肖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腹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腹胀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 将290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45)和对照组(n=145),实验组术后心理护理、早期给予正确饮食、早期活动、腹部按摩、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维生素B1200 mg双侧足三里穴位封闭;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术后给予哌替啶50 mg肌注镇痛.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早(P<0.01),术后腹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后心理护理、早期给予正确饮食、早期活动、腹部按摩、有效镇痛、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等是避免和减少腹胀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