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良;曾荣香;田华琴;梁贵文;黄小青;陈学彰;王斌
目的 探讨并比较新发和陈旧腔隙性脑梗塞的定量CT特点.方法 对18个新发腔隙性脑梗塞灶和28个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灶实施平扫CT和MRI检查.分别测量病灶CT值、大小和噪声值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新发腔隙性脑梗塞灶的CT值与陈旧性梗塞灶CT值平均值分别是(22.56±0.72)HU和(12.27±0.67)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T值可以对新发及陈旧腔隙性梗塞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晓东;姚孝平;谢文霞;吴晓红;周美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循环系统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患者,均分为两组.Ⅰ组30例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30例为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NIBP、HR、SPO2和术中镇痛效果及牵拉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明显.Ⅱ组患者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Ⅰ组部分患者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P<0.01.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作者:周胜岐;刘松;赵汝有;刘婷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36例先兆早产的孕妇,将盐酸利托君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从5滴/min开始,每10 min增加5滴/min,根据疗效调整滴速,大量不超过35滴/min,待宫缩消失后至少持续滴注12 h,再改用口服利托君片,同时根据孕妇出现的药物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用药后36例孕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头晕等不适,但给予相应的护理后多能缓解,而官缩多能得到有效抑制,妊娠周期明显延长,其中28例孕妇延长至足月分娩.结论 盐酸利托君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宫缩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效果确切,但因其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过程中离不开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及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藐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静脉应用伊布利特注射液在转复房扑、房颤中所需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心电图确诊为房扑、房颤且发作时间在90 d以内,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3例,予以静脉推注伊布利特.首剂1 mg,如无效30 min后再次应用1 mg或0.01 mg/kg.用药前心理护理、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心电监测和护理.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转复成功,转复期间加强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可能有助于提高复律成功率.结论 伊布利特是一个起效快,对房扑、房颤患者转复率高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用前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时严密心电监护,缓慢匀速推注可减少不良反应,其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朱艳华;徐静;张晶;于继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层级责任制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后采用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2008年1月-2009年1月,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5个科室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与实施前护理质量作比较.每个病区护士按分管15~20例患者并分为2~3组,每组由不同级别的3名护士组成(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各1名).实施3个月评价效果.比较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前后病区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健康教育知晓、护士的告知、治疗和回应信号灯及时性、主动巡视病房等护理项目,在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后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纠纷.护理核心制度中床边双人核对制度得以落实,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体现分层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谢月霞;苏冰莲;冯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甲巯咪唑是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ATD),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不良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嗅觉减退、血管炎、急性肝炎等不容忽视,特别是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但临床上该药导致严重粒细胞缺乏相对罕见.
作者:孙士敏;范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6.9%,对照组分别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庭秀;陈莉秋;苗荃;张娜;刘立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介入放射学科的良性发展.方法 总结近十余年来蚌医附院介入科病房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结果 分析总结出以下各项有效措施: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合理人才梯队;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加强医惠交流;严抓病案质量管理;规范诊疗程序,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科室规章制度,按章办事;加强学科联系;积极宣传介入知识,扩大病源.结论 通过严格执行以上各项管理措施,在开展诸多新项目的同时,不仅创造良好经济效益,而且又保障了医疗安全,取得患者信任,扩大了社会效益,大大促进了介入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袁牧;谭玉林;张阳;杨陪陪;谢波;华元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脑膜癌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39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9例患者以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规脑脊液检查以颅内压力增高、蛋白质增高、细胞数轻度增多、氯化物和葡萄糖降低为特点,所有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显示异常并查到肿瘤细胞;所有患者MRI和CT平扫均未见异常,15例患者行CT或MRI增强扫描仅3例(20%)显示脑膜异常强化,MRV扫描发现1例横窦闭塞.结论 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刘志辉;张东林;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下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男性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85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自主神经组和不保留自主神经组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45例保留自主神经组排尿障碍发生率为24.44%,勃起障碍发生率为33.33%,射精障碍发生率为35.56%;40例不保留组排尿障碍发生率为62.50%,勃起障碍发生率为65.00%,射精障碍发生率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les术排尿障碍发生率为27.78%,勃起障碍发生率为38.89%,射精障碍发生率为33.33%;Dixon术排尿障碍发生率为22.22%,勃起障碍发生率为29.63%,射精障碍发生率为37.04%,两种手术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直肠癌患者术中保留自主神经能降低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傅军;刘牧林;姜从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老年后循环缺血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方法 对65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老年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65例患者中有血管病变54例(83.1%).单纯前循环病变9例(13.8%),单纯后循环病变21例(32.3%),前后循环同时病变24例(36.9%),其中11例(16.9%)造影来见异常,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34例(52.3%).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老年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明确血管形态变化,有利于及时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严永兴;梁丽贞;陈涛;钟长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的现状,为其病房的发展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案及相关登记资料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446例,其中<60岁有24例(5.4%),60~69岁有49例(1.10%),70~79岁有158例(35.42%),80~97岁有217例(48.65%).患有各种疾病病种达26种,人均患有4种疾病,95%住院患者同时患有≥3种疾病,多的可同时患有9种慢性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3例(25.34%),脑梗塞99例(22.19%),冠心痛77例(17.26%),高血压66例(14.79%),肿瘤32例(7.17%),糖尿病25例(5.61%).肝硬化9例(2.01%),尿路感染6例(1.35%),其他(骨折,褥疮等)19例(4.26%).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病房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患者,一体多病,多种疾病共存是老年疾病特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是住院的主要疾病,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对病房进行管理.
作者:陈秋雯;周建新;赵炜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位杂交(ISH)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8例宫颈活检的石蜡标本,分别行常规检测和ISH-HPV检测.结果 ①二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SCC)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2.5%与8.9%、37.5%与55.0%和66.6%与90.0%,检出率SCC>CIN>慢性宫颈炎,ISH法明显优于常规检测法(χ2=7.5625,P<0.01).②在所检测的128例宫颈活检组织标本中.21~30岁患者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结论 慢性宫颈炎、CIN、宫颈鳞状细胞癌与HPV 6/11/16/18/31/33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ISH方法对早期宫颈HPV感染患者在分子病理学水平作出准确、特异、快速的诊断,同时具有细胞阳性定位功能.通过HPV感染的检测,可以积极预警年轻人群中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成志强;王晓玫;蔡进中;单军;高利昆;许静;彭全洲;胡锦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特征,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经验,以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998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46例胸腹联合伤病例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17例,闭合性损伤29例,分析不同原因的损伤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结果 46例患者中,治愈38例(82.60%),死亡8例(17.40%),主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5例),胸腔包裹积液(4例),膈下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胸腹联合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作者:何玉华;程飞;丁云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合并肝脏、心肌及神经系统等胃肠外脏器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54例住院腹泻患儿用金标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肝功检测,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和对照组(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肝损害及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害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与患儿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及肝损害,且年龄小者受损害几率较大,因此建议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应常规完善心肌酶及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唐红;汪青;郑洁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 单侧肾切除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治疗组(DV)组.治疗组于注射STZ当天起给予缬沙坦50 mg/(kg·d)灌胃,疗程为8周.第8周时,观测肾组织形态学及肾功能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DM组大鼠尿蛋白持续上升;肌酐清除率(Ccr)下降,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增加.DV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DV组与DM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唐平;刘丹;杨川;刘珊英;李红辉;王碧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35例患者经宫腔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为88.6%(31/35),误诊率为11.4%(4/35).声像图呈高回声团23例(74%);呈高回声团伴小暗区5例(16%);呈中等偏低回声团3例(10%).彩色多普勒声显示血流信号11例(35%);未显示血流信号20例(65%),SPV:(11.7±4.2)cm/s;RI(0.58±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家慧;方开峰;刘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的价值.方法 将81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按常规进行内科治疗及相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38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衰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43例伤后或术后即刻实施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半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GOS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脑外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能改善生存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孙鸿礼;夏连贵;方晨光;倪军喜;田继文;贺崇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RA患者感染的相关性,为RA患者合并感染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分析嘉兴市第一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RA患者319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44例,平均年龄57.1±13.1(20~88)岁;平均病程10.5±8.0(3个月~40年)年.感染组104例,非感染组215例.检测项目包括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与非感染组RA患者比较,感染组患者的年龄大、男性多、病程长、ESR快、CRP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呈显著性负相关(r=0.701,P<0.01);而类风湿因子、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男性、病程长、ESR快、CRP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贫血,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呈显著性负相关.
作者:吴美娟;王宏智;张斌;丁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腹胀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 将290例子宫全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45)和对照组(n=145),实验组术后心理护理、早期给予正确饮食、早期活动、腹部按摩、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维生素B1200 mg双侧足三里穴位封闭;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术后给予哌替啶50 mg肌注镇痛.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早(P<0.01),术后腹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术后心理护理、早期给予正确饮食、早期活动、腹部按摩、有效镇痛、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闭等是避免和减少腹胀及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