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

李佃淳;刘利生;刘锦秀;胡怀霞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厄贝沙坦, 细胞间粘附分子-1
摘要:目的 从影响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角度,探讨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8只.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药物组大鼠每日给予厄贝沙坦150 mg/kg体重灌胃,持续6周.6周后抽血测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肌酐(Scr);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处死SD大鼠,取其肾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结果 模型组与药物组的BG、HbA1c、BUN、Scr都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在模型组与药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UAER高于对照组,而药物组则低于模型组.药物组ICAM-1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结论 厄贝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在肾脏的表达有关.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36例先兆早产的孕妇,将盐酸利托君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从5滴/min开始,每10 min增加5滴/min,根据疗效调整滴速,大量不超过35滴/min,待宫缩消失后至少持续滴注12 h,再改用口服利托君片,同时根据孕妇出现的药物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用药后36例孕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头晕等不适,但给予相应的护理后多能缓解,而官缩多能得到有效抑制,妊娠周期明显延长,其中28例孕妇延长至足月分娩.结论 盐酸利托君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宫缩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效果确切,但因其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使用过程中离不开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及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张藐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浦东新区社区卫生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数据集的组成,并在实践中应用.方法 通过对卫生部健康档案数据集的研究,结合国外的相关实践,在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的具体应用中,通过Delphi法进行数据集的遴选,并在区域内的进行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结果 共筛选出435个数据指标作为目前浦东新区社区电子健康档案常用的数据集合,并实现了在区域内的调阅和更新.结论 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数据集合是现阶段实现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的一种有效推进方式.

    作者:杜兆辉;彭慧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46例胸腹联合伤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特征,总结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经验,以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1998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46例胸腹联合伤病例资料,其中开放性损伤17例,闭合性损伤29例,分析不同原因的损伤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结果 46例患者中,治愈38例(82.60%),死亡8例(17.40%),主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5例),胸腔包裹积液(4例),膈下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结论 胸腹联合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作者:何玉华;程飞;丁云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社区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徐家汇街道社区住院死亡病例死亡原因,提出本社区疾病防控重点、提高社区疾病防控水平的思路.方法 根据本中心生命信息统计资料,对2005-2008年住院死亡病例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社区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以恶性肿瘤为首位,占67.11%;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占21.05%;肿瘤死者中男性以肺癌为首住,女性以消化道的肿瘤占首位.结论 本社区疾病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在于肿瘤知识的健康教育,社区防癌检查,癌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及临终关怀.

    作者:王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华蟾素联合MP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华蟾素联合MP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5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以应用华蟾素与否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MPT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华蟾素注射液,4周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0%,略高于对照组(7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骨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HLA-DR+表达比例接近,治疗1疗程后CD3+/HLA-DR+水平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CD3+/HLA-DR+表达有上升趋势,治疗组恢复较快,优于对照组(P<0.05).华蟾素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管刺激,两组其余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蟾素对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的近期疗效无明显提高,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宏良;曾荣香;田华琴;梁贵文;黄小青;陈学彰;王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丁苯肽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TIMP-1的影响

    目的 探讨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银杏达莫20 ml,1次/d,连续14 d,静脉点滴);B组使用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每次口服200 mg,3次/d,疗程为24 d.同期选择非脑血管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 在治疗第7天,B组的MMP-9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1).治疗第7天时,与A组相比,B组TIMP-1浓度升高明显(P<0.01).B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能够直接降低血清MMP-9的浓度,或通过调节TIMP-1来降低MMP-9水平,可能是其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明伟;陆爽;郝丽;林昕;杨利荣;曲艳;张明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目的 探讨如何及时正确诊断和有效预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sAP并发FI的临床资料及特征,并结合文献加以比较分析.结果 对明确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FI)者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后,17例治愈,9例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5.9%和34.6%.结论 SAP合并FI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缺少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难以早期诊断,预防对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真菌药物、对腹腔内感染性积液及时穿刺引流以及对高危患者预防性使用氟康唑可有效减少FI的发生.一旦发生FI,全身支持治疗和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缺一不可.

    作者:郭波;宋家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LKB1在腺癌中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LKB1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搜集整理1999-2009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LKB1构功能、抑癌机理及其在不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LKB1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KB1突变或缺失表达与众多腺癌的发生发展成正相关,如肺腺癌、乳腺癌和胃腺癌等.在肺腺癌的脑转移过程中,LKB1缺失表达起积极作用.结论 通过对LKB1因的修复,可以增加腺癌细胞凋亡,从而为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作者:程忠强;詹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49例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 探讨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配置应对策略.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004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案例进行年龄、药物配置环境、药物剂量、输液速度等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50岁的患者中药注射荆输液反应发生率高于≤50岁组(χ2=16.486,P<0.01);医院配置中心(局部100级环境)配药的输液反应发生率低于治疗室配药(χ2=82.850,P<0.01);2例超规定用量发生输液反应,1例输液速度过快发生输液反应.结论 高龄患者、开放环境下配置药物、超剂量用药和榆注速度过快易导致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陈婉玲;李宇清;杨肖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状态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其亲属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分别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进行测评.结果 在患者入院时其亲属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忧郁因子等各项的均分大于2分,出院时分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入院对其亲属的心理状态产生明显影响,心理应激水平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提示在对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对其亲属的心理状态也应高度关注,应将家庭干预、社会支持系统纳入整个精神分裂症治疗康复体系之中.

    作者:肖嗣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利用组织工程构建前交叉韧带中种子细胞和支架的研究进展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难以愈合,如果不予治疗将会导致膝关节不稳,继发软骨和半月板损伤,加速膝关节的退变,终导致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关节镜下手术重建ACL.

    作者:樊宗庆;刘泉;张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家庭病床团队服务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家庭病床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型卫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虹口区新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工作汇总报表进行统计,分析家庭病床诊疗总人次、期内新建家庭病床数、撤床患者的治疗结果与动态、家庭病床患者住床总床日数、及期末实有家庭病床数等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家床患者的主要疾病是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慢支,占85.21%.2008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新建家床数增加13.90%.3年中好转和稳定的患者平均是98.31%,充分说明家床收治的慢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是好的.结论 家庭病床的需求日益增大,组建家庭病床团队服务管理模式,让更多的患者及时得到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的服务,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医疗服务,并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保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策略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和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 7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中转开腹133例(5.2%),发生各种并发症52例(2%),其中胆道损伤5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导致胆漏1例,胆囊动脉出血4例,胆囊床渗血致二次手术2例,胃肠道损伤2例,胆总管结石残留5例,右肝下包裹性积液17例,腹腔脓肿4例,切口感染5例,腹部少量皮下气肿5例,术中术后死亡各1例(0.08%).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佳术式.严格的培训,细心的规范化的手术操作,熟练掌握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手术技巧及方法,对中转开腹的正确判断,可以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盛名;将厚文;刘永武;陈一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35例患者经宫腔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为88.6%(31/35),误诊率为11.4%(4/35).声像图呈高回声团23例(74%);呈高回声团伴小暗区5例(16%);呈中等偏低回声团3例(10%).彩色多普勒声显示血流信号11例(35%);未显示血流信号20例(65%),SPV:(11.7±4.2)cm/s;RI(0.58±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家慧;方开峰;刘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内镜辅助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6年9月-2009年7月对16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取剖腹探杳术辅助内镜定位诊断的方法,及时、准确地发现出血病灶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伟;王兴彬;赵德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保留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8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下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男性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85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自主神经组和不保留自主神经组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45例保留自主神经组排尿障碍发生率为24.44%,勃起障碍发生率为33.33%,射精障碍发生率为35.56%;40例不保留组排尿障碍发生率为62.50%,勃起障碍发生率为65.00%,射精障碍发生率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les术排尿障碍发生率为27.78%,勃起障碍发生率为38.89%,射精障碍发生率为33.33%;Dixon术排尿障碍发生率为22.22%,勃起障碍发生率为29.63%,射精障碍发生率为37.04%,两种手术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直肠癌患者术中保留自主神经能降低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傅军;刘牧林;姜从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Ang-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ng-2 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在80例食管鳞癌及癌旁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情况计算出食管鳞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的Ang-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食管黏膜(P<0.01).食管鳞癌中Ang-2 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食管鳞癌Ang-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食管黏膜组织51例中,其癌组织中Ang-2 mRNA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r=0.94,P<0.01);同时,VEGF阳性表达者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P<0.01),即当VEGF过度表达时,Ang-2促进血管生成.食管鳞癌Ang-2 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29例中,其癌组织Ang-2 mRNA的表达水平与MVD呈负相关(r=-0.41,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间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当VEGF相对缺乏时,Ang-2抑制血管生成.结论 Ang-2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相关.Ang-2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赵宝生;李汉臣;刘尚国;刘彦轩;秦秀广;齐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SF-36量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测量并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方法 采用SF-36量表,对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进行QOL测量与评价,并对QOL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SF-36总评分及生理机能、角色生理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角色心理状况、社会机能、活力、躯体疼痛和主观健康状况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6±17、65±24、21±30、62±18、28±34、55±28、57±2、68±25和52±1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生存质量指数评分(7.2±2.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F-36总评分及其8个分项目相互之间相关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F-36总评分与生存质量指数评分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0.7841,P均<0.01);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主要因素是临床分型、乏力、腹水、黄疸、脾肿大、血清ALT与总胆红素升高、血浆白蛋白或(A/G)降低以及HbeAg、HBV-DNA持续阳性等.结论 SF-36适用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QOL的测量.

    作者:潘化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丹红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20 ml,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40 m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0 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20 ml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每日一次静脉滴注,10 d为1疗程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治疗效果好,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胡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经直肠穿刺治疗前列腺脓肿的价值

    目的 研究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治疗前列腺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12例直肠彩超引导下用18G PTC针经直肠穿刺前列腺脓肿,将针尖置于病灶的中心,在超声实时监视下抽尽脓液,用0.5%甲硝唑溶液反复冲洗至脓液清亮后,注入适量抗生素,末次穿刺1个月后复查经直肠彩超.结果 1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10例患者穿刺治疗一次,2例患者穿刺治疗两次.治愈率为100%.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治疗前列腺脓肿具有痛苦小,费用低,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治愈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前列腺脓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朱先存;左鲁生;王峰;黄远洋;欧广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