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李培生;贲大刚;杨功安;褚亮;蒋磊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凝血酶原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5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组和正常对照组(NC)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N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 轻型胰腺炎组(MAP)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胰腺炎组(SAP)与MAP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T、APTT和FIB值明显延长,可作为鉴别AP病情轻重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有机磷中毒重度肌无力综合症的通气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重度中间期肌无力综合症(IMS)的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方法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伴重度IMS的患者10例,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 呼吸机辅助治疗24 h后.呼吸频率、pH、PaO2、PaCO2、SaO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 机械通气在治疗AOPP重度IMS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救治功率.

    作者:陈世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小运动阻滞浓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 测定国人第一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小运动阻滞浓度(MMLAC).方法 选择3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在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时硬膜外给予负荷量左旋布比卡因10 ml,第一例左旋布比卡因的浓度为0.5%,下一例产妇的药物浓度应用序贯法根据前一产妇有无运动阻滞情况来上调或下调一个浓度级.注药30 min后Bromage评分<4分定为有运动阻滞.结果 本实验用序贯法测得在国人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562%,95%的可信区间为(0.542%~0.584%).结论 在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左旋布比卡因的小运动阻滞浓度为0.562%,可以为国人的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动力学参考.

    作者:刘松;赵汝有;周胜岐;赵继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制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45例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尿蛋白(2.06±0.50)g/24 h降至(1.68±0.32)g/24 h(P<0.01);血清肌酐(298.0±53.2)KmoL/L降至(232.0±49.8)μmol/L(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56.2±17.4)ml/min增至(69.1±10.5)mL/min(P<0.01);血清尿素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蛋白尿,延缓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向终末期进展,保护肾功能.

    作者:陈民;马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洋地黄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目的 探讨洋地黄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9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医嘱,认真核对药物用量,用药时抽吸药量要准确,静脉推注速度应慢,用药后观察心力衰竭控制情况,有无洋地黄中毒反应,用药期间注意不可与钙剂同用,注意补钾,做好家长健康宣教.结果 3例患儿用药中出现心率减慢,及时停药,未发生中毒反应,其余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洋地黄制剂治疗量接近中毒量,但只要详细了解患儿病情,掌握用药指征、用量、用药速度,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健康宣教,可有效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戴明红;李莉;蔡振华;邢彩英;蔡娟;刘继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在主动脉瓣环过小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03年6月-2008年6月治疗主动脉瓣环过小的主动脉瓣膜病32例;平均年龄(24.2±13.3)岁,平均体重(42.2±16.7)kg.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环直径平均(16.3±2.1)mm;13例采用Nicks方法,19例采用Manouguian方法进行主动脉根部成形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施行合并病变手术矫治.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主动脉跨瓣压差为(24.2±8.4)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早期心律失常6例,肺感染并呼吸功能不全1例,均治愈.术后随访3~68个月,无远期死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主动脉瓣环扩大术在主动脉辫环过小的主动脉辫置换术中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景伟;罗瑞芳;钟焕清;夏天;赖锋华;林秋伟;刘浪;钟汝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眼压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眼压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78例78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随访3月~2年,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改善明显,矫正视力≤0.05者8眼(10.26%),0.06~0.2者19眼(24.36%),0.3~0.6者36眼(46.15%),0.8~1.0者15眼(19.23%).术后1周眼压控制正常.结论 在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红;林振德;卞烂焰;刘林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甘露醇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近年来,甘露醇临床应用的研究十分活跃,同时,甘露醇在治疗多种疾病中新用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本文简要回顾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提出甘露醇临床应用中的一些误区及体会,着重介绍甘露醇在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应用中的一些新进展.

    作者:汪勇;刘云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谈社区护士的素质及能力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护理的发展日益加速,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一定的规模.社区护理已成为社会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终目的,提供连续的、动态的、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1],因此社区护理不同于医院的护理.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现况及区域发展研究

    目的 构筑满足上海市市民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同时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卫生服务体系.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时间序列方法和专家访谈.结果 现况研究发现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能满足需求,但按照卫生部要求,上海市还要增加16个中心,中心相应的设备和经费都要按照要求增加.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总体情况较好,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较高,要进一步加强利用率的提高,同时要注意机构的充分和合理配置.后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和上海市发展趋势进行了配置的规划.

    作者:鲍勇;蔡仁华;彭慧珍;陈立金;刘威;朱宏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包括ABO溶血病、RH溶血病、MN溶血病.ABO溶血病不发生在母亲AB型或婴儿A型或B型;第1胎可发病;临床表现较轻.RH溶血病一般发生在第2胎,临床表现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1].

    作者:杨学梅;李莉;陈娟娟;张云莲;秦婉如;戴明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吕梁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吸人变应原谱研究

    目的 通过对吕梁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进行检测,探讨吕梁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吸入变应原谱.方法 采用瑞典法玛西亚公司的UniCAP自动体外检测过敏原系统,选择北艾、释草、户尘螨、粉尘螨、交链孢霉、烟曲霉、黑曲霉、屋尘作为变应原,以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变应原sIgE含量.结果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为13.25%(50/400),依次为北艾(19/50),户尘螨(12/50),粉尘螨(10/50),葎草(7/50),屋尘(2/50),交链孢霉(1/50),烟曲霉(1/50),黑曲霉(1/50).结论 吕梁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变应原以北艾为主,且反应强.

    作者:张丹梅;宋子龙;贾春生;赵树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玻璃纤维桩修复后牙残冠残根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纤维桩修复后牙残冠残根的疗效.方法 对62例80颗后牙残冠残根,采用北京实德隆公司生产的POPO纤维桩和美国PUIPDENT公司生产的Embrace自酸蚀树脂水门汀粘结,形成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行全冠修复.结果 经过2年的随访观察,80颗牙中有2例分别于修复后10个月和1年2个月时出现纤维桩的松动、脱落,无根折、桩折现象发生.结论 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技术是一种快捷、稳固和符合牙体生理的有效修复方法,且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

    作者:李学玉;张玉新;田玉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甲状腺钙化结节的超声分型探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钙化结节的分型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研究了27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声像图,将钙化结节分为4型:①微钙化型;②内部粗大钙化型;③环形或周边粗大钙化型;④假性钙化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271例患者中钙化结节122个,其中微钙化型结节57个(恶性48个,良性9个),内部粗大钙化型结节17个(恶性7个,良性10个),环形或周边粗大钙化型结节16个(恶性1个,良性15个),32个假性钙化结节均为良性病变,甲状腺不同类型钙化结节的良恶性具有明显差异.微钙化型结节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5.75%及96.05%.结论 甲状腺钙化结节的超声分型有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作者:彭梅;张学珍;王圣应;尹正银;张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重症胸外伤的复苏处理

    由创伤所致的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当低,本文介绍重症胸外伤患者医院内及医院外治疗的一些措施,重点介绍了医院内治疗包括:气道保护、人工通气、循环支持、手术治疗治疗策略及现状,为临床治疗重症胸外伤患者提供参考,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刘明伟;曲艳;苏美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代护士人职期的培养

    目的 立足护理事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护理职业要求的角度研究分析新生代护士的特征和优势,认清加强入职期培养对新生代护士成长和发展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和多面性.方法 2005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对新分配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基础操作、兴趣、职业行为习惯和服务能力培养,抽查服务质量.结果 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加强入职期护士的培养,可提高医院护工作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征莲;汪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儿科护士流失原因探讨

    目的 针对儿科护士大量流失,使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下降、在岗护士人心不稳的现状,通过调查在岗及离岗护士,分析其原因,以求找到相对妥善的解决办法.方法 通过电话问卷及访谈调查的方式,调查从儿科调出的护士及在岗的护士各15人,平均年龄27.5岁.结果 在岗护士焦虑均分明显高于离岗护士焦虑的均分,主要为精神及心理压力大,自觉人力资源不足,工作负荷重,担心工作出现差错,焦虑紧张,失落感,心理失衡及担忧自身健康.结论 在岗儿科护士精神及心理压力大、工作负荷重、收入低、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可是儿科护士流失的主要原因.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丰富业余生活,可有效扭转儿科护士的不正常流失.

    作者:董丽;董敏;高佩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方法 总结5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护い理过程.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13例康复出院,病情好转25例,进步6例,无效6例自动出院.结论 对糖尿病足溃疡及时采取足部保健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方法,配以外科局部换药处理,能有效的控制血糖,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病情缓解,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错(牙合)患者第三磨牙发育状况研究

    目的 探讨错(牙合)患者第三磨牙发育状况.方法 对465名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全颌曲面体层片进行研究.记录第三磨牙缺失数、缺失部位,并测量第三磨牙牙轴与(牙合)平面的夹角;记录牙列缺失数及缺失部位、龋损情况.统计处理为x2、t检验.结果 错(牙合)人群中各种原因造成牙列缺失及龋损情况较为严重;第三磨牙缺失率为28.72%,上下颌两组第三磨牙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以安氏Ⅰ、Ⅲ类缺失第三磨牙居多,下颌以安氏Ⅱ类缺失第三磨牙居多;上下颌两组第三磨牙发育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第三磨牙向远中倾斜,下颌第三磨牙向近中倾斜,其中上颌以安氏Ⅲ类第三磨牙更偏向远中,下颌以安氏Ⅱ类第三磨牙更偏向近中.结论 在错(牙合)正畸患者中,上颌第三磨牙缺失较下颌多;下颌第三磨牙比上颌第三磨牙更加倾斜.保留或拔除第三磨牙的矫治方案应针对个体.

    作者:李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正确认识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在眼科临床不多见,很容易与其它青光眼混淆,因此对于眼科工作者有必要正确认识此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曾汉玫;曾令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及护理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57例治疗6个月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7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血液透析患者的透前血肌酐值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药物和睡眠质量总分上有相关性.结论 护士通过整体护理手段,应全面评估患者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张平;杨少芳;邱玲;杨热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